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及分组(1分钟)
学习目标:我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在遇到别人有烦心事向你倾诉或吐槽时,不再只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理解去给对方提建议或是说服对方,而是能运用移情聆听的四阶段,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去聆听对方话语背后的声音,设身处地地做出回应。
(图书介绍)(2分钟)
F(特征):我今天的拆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5周年纪念版),作者是史蒂芬· 柯维,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这是一本关于提升个人效能的书,讲了七个实用的高效能习惯。在美国,此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A(优势):与同类书籍相比,作者在书中不仅讲了七个高效能习惯,明确地说出其中的原理、行动步骤等,还把这七个高效能习惯搭成一个整体框架,指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性特别强。这本书既通俗易懂,又能让读者马上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B(利益):如果你想要破解工作和生活效能低下、不知不觉陷入抱怨和绝望无助的境况以及人际沟通中的种种问题,想要在个人及公众领域提升自我,成为行事有目标、有计划、积极主动的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它会助力你了解现状、找准方向、善用技巧、促成改变,让你的努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阅读原文片段(1分钟)
接下来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刚刚分发到大家手中的原文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抬头示意我一下。
R原文片段:
这个例子充分显示有效地沟通多么不容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经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左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
I拆书家讲解引导(3分钟)
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读完了。
【what】这个片段讲了在人际沟通中如何使用移情聆听来进行回应。移情聆听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再进行有效表达。
【why】(人们通常的做法及这样做的坏处)大家可能会碰到这样的状况:孩子跟你吐槽班上同学的言行,你一开口就教育他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很快孩子就闭嘴了;朋友跟你说她的烦心事,你用自己的感受去劝慰她,后来发现很难安慰到朋友……我们常常在沟通中,很难放下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已有观念,倾听没一会儿,就用自己的想法作判断,然后急于给对方建议,或试图劝解对方。这样会让对方感觉自己不被理解,反而加深了沟通的挫败感,导致沟通无效,我们也容易成为“把天聊死”的话题终结者。
移情聆听告诉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倾听对方语言背后的声音,从而达成真正的理解。
【how】它包含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复话语】,即复述对方话语中的关键词。
第二阶段:【同义解释】,即用同义语和自己的语言解释并核对对方话语的意思。
第三阶段:【核对感受】,即体会对方在表达中隐含或透露出来的感受和情绪,用表示内心感受的词语说出对方的情绪。
第四阶段:【综合表述】,即把上面二、三阶段综合起来,解释与理解并用,从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角度说出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负面例子)我举个例子:今年上半年儿子因为疫情在家上了一学期的网课,9月新学期开学后,他需要在大学宿舍隔离一周继续网课,他非常不适应,跟我抱怨:“北方大学的宿舍条件太差了,也不像高中那样有很多朋友,我在这根本没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想申请回家自学然后考雅思出国。”我一听就在心里认定他“贪图享受的毛病又犯了”,于是就开启了对他的教育“上大学是去学习的,不是去享受的。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业上,而不是住宿条件上。”最后我们不欢而散。
(反例变正例)如果我用移情聆听的方式,充分地去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我当时应该这样说:
嗯,儿子,我听到你说北方大学的宿舍条件太差,朋友不多,没法静下心学习(重复话语);你觉得北方大学的生活条件不如家里,作为南方长大的孩子不大适应,还没找到能感同身受理解你的朋友(同义解释);因此你有些郁闷,也有点焦虑是吗(核对感受)?你要在条件差、面积小的宿舍隔离一周,加上能理解你这种郁闷和焦虑心情的朋友又少,确实挺不容易的,换我可能也一样难受(综合表述)。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2分钟)
显像提问法:以上是我对移情聆听的理解。那么大家是否有过沟通不畅的经历呢?比如:我在单位被老板批评了,心里很委屈,回到家跟老公吐槽老板官僚,直男老公安慰我说职场中受点委屈是难免的,生老板的气没必要,听完我更郁闷了。还有一次,闺蜜跟我抱怨婆婆只向着她老公,我回应她说中国绝大多数婆婆都是这样的,很正常,像我婆婆这样疼儿媳妇的,可遇而不可求。我叫她看开点,结果闺蜜说我凡尔赛。……近段时间,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种与他人沟通失败的场景吗?那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事情呢?你当时是怎样跟对方沟通的呢?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
哪位小伙伴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这个月,在家吃晚餐的时候,不爱吃鱼的我已经吃不下了,可我公公仍然劝我把鱼全部吃掉。我当时有点生气的对公公说:我不爱吃鱼,我不想再吃了。
【A1+】反思加工(8分钟)
伙伴们刚刚分享了自己曾经不成功的沟通经历,如果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移情聆听,回到那个当下,你应该怎样跟他们沟通呢?请大家按照移情聆听四阶段:【重复话语】→【同义解释】→【核对感受】→【综合表述】,尝试改进那次失败的沟通过程。用5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分享。
哪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如果回到那个当下,我公公可以按照移情聆听四阶段和我沟通就好了。
1.【重复话语】你不想吃了。
2.【同义解释】是因为不爱吃,所以吃不下了是吗?
3.【核对感受】是不是我让你继续吃,你觉得被勉强,不开心啦?
4.【综合表述】所以你觉得被勉强、不开心,因为我让你继续吃鱼,但你吃不下了。
结束语
今天我给大家拆解的是“移情聆听”,也就是如何用心灵去倾听他话语背后的声音,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然后作出回应。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有意识的运用,更有效地沟通。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