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青岛五月风分舵线上练级场20221007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自我介绍及拆书主题】

各位好,我是郑容。这个名字是外公找算命先生算出来的,也许这算命先生是我们村的常客,我们村有三个叫郑容的。

我是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在工作中里从要涉及的是人才发展和培训模块,作为一个起步者,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去学习。
所以我的三个标签是:人力资源从业者、努力向上的学习者、以及自我突破的探索者。

【介绍拆书法和拆书帮】

先讲一个案例吧,想起领导曾问我,你读过清单革命嘛?嗯读过,你看它说看”无知之过””无能之过”......此时我的脑子里想的是emm 是什么这个吗?我不记得了,假装知道吧.......等结束之后去翻我当时的读书笔记,还真就是讲这个。当时吐槽,为什么我读过但是就是记不住。
后来了解到成人学习的特征,我才知道,方法论出了问题。对于这种致用类书籍,你需要的是用书籍介绍的方法改变你的实际行动才算你读懂了。那拆书就是可以帮你把知识用上的方法。使用它有连两个方式,一是个人学习,二是组织学习

个人学习通过RIA三个便签的咀嚼思考,让你理解理论知识,关联自己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目标和行动分解制定,最终让知识拆为己用,让知识活起来,达到你的学习目的。

组织学习则是将你变成你们,将这个方法运用到组织中去,拆书家可以将自己的拆书思路共享给小组成员,就像现在我们聚集在一起,通过现在的学习探讨和情景演练,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就是这么一群喜欢拆书、喜欢分享的小伙伴聚集起来成立的组织。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在全国各地都有分舵。它的使命是培养的学习促进者。在这里,我们有一堆的小伙伴爱读书的伙伴,运用拆书法正在成长。很高兴能加入,漫漫长路,共同进步。让我们继续加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文章来源:《非暴力沟通》P256-259: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

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讲述了一个帮助转变自己内心态度,懂得积极主动思考行为目的的思维方式。

【WHY】

因为社会角色需要,我们每天会处理很多事情,或是你主动找别人,或者被动被别人找,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必须面对一些不得不做但是不想做的事情,边做边吐槽,最终产生焦躁或者厌烦的情绪,最后更加讨厌自己所做的事情,逐渐的我们陷入了自己给自己画的圈,而忘记了出发的目的。现在就有这个方法可以有效的帮你跳出“不想但是不得不”的怪圈,找寻到自己行动的目的或者意义。具体需要怎么做呢?

【HOW】

第一步:列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对自己做个简单的灵魂拷问。

第二步:将不得不改成我选择:在你所列的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表示这些事情是你自己主动并且愿意消耗精力选择去做的。
第三步: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我选择做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找到触动自己内心行动的开关,明白做这件事情的源动力。并在自己不耐烦的时候重复给自己听,告诉自己你内心的真实欲望。
在多次练习以上三个步骤后,你会找到自己做这件的事情真正意义,最终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WHERE】

所以当你在厌烦的情绪下做某个事情的时候,请你停一停,深呼吸,拿一支笔去思考并写下以上三个步骤,并给到自己最真是的答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

经验:可能是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通病,刚实现自给自足,就恨不得马上退休。七、八月份的时候过于的忙碌,培训、述职、会议和各种图表不断的穿插在每天工作中,没有动脑思考的我经常挨骂,感觉每次选择做的道路都是错误的,而同时领导却在耳边叨叨不要为了交作业而交作业。这个时候心理想的最多的就是“啊,要死,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啊,但是我不会啊,压根就没想到,为什么要转岗”。对象和领导又同一时间说”我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感觉每天自己就像一个不会说话不会输出的傻子,7月份的工作日报写的的8月能不能对我好点,从而导致我我每天早上一睁眼都是“不想上班,为什么要上班,我今天想休假”的应付状态,回家的状态就是终于又熬过了一天,太好了。甚至在无数个晚上产生了裸辞的冲动,哎,难受。

反思:看了这个片段再结合这九月份的缓冲思考才意识到,当你把自己放在“不得不”的出发赛道时,其实就已经失败了一半。第一步你知道了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工作,第二步没有把“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有第三步”是因为我想要“,所以这个情绪会每天把你拖入凝视的”深渊“。我选择这份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因为我想做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

【A2便签】

目标:下周一开始,尝试转变自己的工作心态,当自己状态不好时写出不得不事情,一一划掉变成我选择是因为,一个月后看看自己主动选择的事情是否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

行动

第一步:写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例如:不得不去上班,不得不去思考自己做的每项工作的目标

第二步:将不得不改成我选择。我选择去上班,我选择去了每项工作后的行动目标。

第三步:我选择去上班是因为我想要找到自己最终的定位,只有把自己投入工作中才能知道什么是适合,什么是不适合,最重要的还是赚钱,赚更多的钱。我选择去了解每个行动的目标是因为我想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要每次做错事了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转变自己的思维看似简单,实则是在跟自己最大的敌人作斗争,如果你能做到打败自己,那么相信你可以看到更棒的自己。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