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珍藏版)》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451场线下活动(河西卡佛书店分场)总第482期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回顾行为方式,改变主观臆断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蒋娜,人称“娜姐、火火姐”,我的三个标签

1.人力资源专家;

2.管理教练的践行者;

3.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关键对话》,在分享前,我想请大家分一下组,以中间为界限2人一组,谢谢!

【F特征】

关键对话》是一本由它是由美国的科里.帕特森等四位美国沟通专家团队合作创作书籍,这个专家团队经过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跟踪调查,甄选出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找示范,在“关键对话”中共有的特征和行为,层层剖析,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A优势】

本书用四两拨千斤方式应对一切沟通难题,是《纽约时报》《商业周刊》畅销书,全球畅销1000万册,《财富》500强企业中300多家采用关键思想。

【B利益】

本书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辅以丰富的对话情境和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帮助读者以最迅速的方式掌握这些技巧。

【B2】

本次选择的两个拆页分别是对话中当自己出现不良情绪,如何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当我们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后,如何沟通和对方达成双赢的状态。

【学习目标】

我们来明确下今天的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拆书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在我们有不良情绪的时候,使用回顾行为方式的四部曲,内观自己行为、感受、想法、事实,来阻断自己的不良情绪,将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救出来。

先花1分钟来看一下第一个原文片段,看完之后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感受是由你的想法创造的

事实证明,在他人的行为和我们的感受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中介环节。这个环节的存在是因为,行为本身无法也不会造成情绪反应。正因为如此,10个人面对完全相同的情况才会有10种不同的情绪反应。例如,在和路易这样的人一起工作时,有些人会觉得是种侮辱,有些人会感到好奇;有些人觉得愤怒,有些人会感到被关心甚至是被照顾。

那么这个中介环节是什么呢?它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在观察到对方行为之后,产生某种情绪之前,我们在大脑中构思的想法或情节。换句话说,我们会对观察到的事实赋予某种意义,猜测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同时,我们还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这种行为是好是坏?然后,在这些想法或情节的基础上,我们的身体开始对情绪做出响应。

如果用图形来体现,整个过程如图所示。我们把这个模型称为行为方式模型,因为它解释了情绪、想法和体验是如何导致我们出现特定行为的。

大家会注意到,这个模型中添加了“主观臆断”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观察事实,然后在脑中构思情节,接下来才产生感受。虽然这样显得复杂了一点,但好处是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希望。因为有能力主观臆断的是且仅是我们自己,这就表明,如果能构思不同的情节,我们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有办法控制内心产生的想法(通过重新思考或重新解读等方式),我们就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进一步掌控整个关键对话的表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我们都很清楚,负面情绪会诱发不理性的行为,这个片段给我们一个察觉自己行为背后的是有一个思维的步骤,这个步骤包含所见所闻、主观臆断、形成感受、展开行动,察觉这四个步骤有利于我们还原事实原来的样子,评估自己主观臆断的判断是否准确,而不是跟着情绪和感觉走。

why:(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前因后果说明)

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和对方沟通时,如果陷入自己的不良情绪中,控制不住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例如:当看到自己的床上被洒满零食碎屑时,会愤怒的大声呵斥儿子在床上吃东西,儿子特别委屈说不是自己干的。这个时候自己会陷入情绪中,

而行为方式模型告诉我,看到自己的床上被晒满零食碎屑时,后面有个主观臆断,才会形成我们的愤怒和大声呵斥的行动,那么我们的主观臆断它正确吗?当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行为方式模型它会阻断了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在平静的情绪下处理问题。

How:

【细化步骤】

沟通时,只要意识我有不良情绪,我需要反思整个过程,我们要“行为方式模型”工具倒过来用,可以叫它“行为方式回顾”五部曲。

一、暂停

暂停,深呼吸;

二、回顾行为:

我刚刚做了什么行为?是否表现出沉默或者呈现暴力方式?

我吼了儿子,呈现出暴力方式。

三、确定感受/情绪:问自己“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我很生气;

四、回顾事实,分析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

1、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来。我为什么会生气,当时我看到/听到了什么(事实是);

事实:我看到床上被晒满零食碎屑。

2、分析我主观上臆断事情是怎么样的呢?

我臆断:儿子在我床上吃东西,洒到床上到处都是的。

3、问自己“这个想法/主观臆断”对吗?

不一定是儿子在床上吃东西。是不是女儿呢?

【新方法的好处】

当我意识到,不一定是儿子在床上吃东西,才被晒满零食碎屑,这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时候,我心情平复下来,不需要强迫自己忍耐、也不回沉浸在情绪里,将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救出来。后来沟通后发现是儿子把零食放在桌上,猫跑上去啃的,我的桌上也有碎屑只是当时没有注意到。

Where

“行为方式回顾”五部曲,适用于当我们看到一些来自于他人行为引起不良情绪的时候,用以平复的情绪,帮助自己走出主观臆断聚焦于了解事实真相,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不适用于情绪平和的场景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个月或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中、工作中,有没有类似的沟通让你产生不良情绪的场景?

例如:做了晚餐,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吃饭;工作中因为同事资料未及时交付导致自己工作延迟,而被领导责怪等,大家头脑中可以想象一下过去让你有不良情绪的场景,当时你是如何思考的,请大家先去回想一个情境即可。

大家可以按刚才分好的小组组内分享一下,时间2分钟,可以把关键词写在纸上,我待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小组讨论】

好了,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好,有请这位伙伴来分享下吧。

分享:

上周我老公有天晚上十二点电话都打不通了,打到凌晨一点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没有打通,我就认为他去喝酒喝醉了,等他回来开门的一刹那,我火气很大:“你干什么去了”。他估计知道我会生气,嘀嘀咕咕的说:“我手机坏了”,我认为他骗我说:“你把手机拿过来,我看看你和谁去鬼混了”。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引导】我很理解你的感受,假如回到过去那个失败的场景,如果你按照“回顾行为方式”四部曲来思考,我们会如何思考呢?

分享:

分享者分享:首先调整好情绪,不要吼她(暂停,回顾行为)

拆书家引导:我们回顾失败的场景,如果用新的方法我们如何去思考,不是要我们做出来,

分享者分享:平复情绪不用报复性的语言去解决这个问题。

分享者分享: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担心,她没有给我一个及时的回复,导致我的现在的行为

拆书家引导:所以你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你会去吼他,会收到的手机,是什么情绪驱使你去吼他

分享者分享:我很愤怒、生气(确定感受/情绪

拆书家引导:我们再来回顾事实,情绪、主观臆断

分享者分享:我认为他去喝酒了(回顾事实,分析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

拆书家引导:这个一定是事实吗?

分享者分享:不一定

拆书家总结:我们的事实与主观臆断有可能常出现不一样的情况,这个就可以用于拯救我们的不良情绪,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主观臆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它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是不是就可以把我们从不良情绪中拉回来

过渡:我们刚刚学习了“行为方式回顾”四部曲,来拯救陷于不良情绪的自己,平复自己的不良情绪,但问题还在那里,我们要如何和对方去沟通呢?

学习目标:

接下来我们请大家和我 一起来学习“改变主观臆断“四部曲 ,我们用正视责任是双方的,正视对方是正常人,正视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四个步骤,来达成建立在双赢的沟通目标。

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示意我,谢谢!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原文2:

了解在自己脑子形成的错误想法之后,我们要学习的是该怎样消除这些想法。 意识到自己正在为错误行为寻找借口时,对话高手会暂停交流,努力改变错误想法,构思正确想法。 所谓正确想法,指的是那些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想法,因为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导致对话等健康的应对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呢? 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 这是因为,错误想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 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关于他人以及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只有把这些重要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把错误想法改变成正确想法。

案例回顾

玛利亚是一位创意文案人员,她现在感到很烦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她和同事路易刚刚和老板开完创意审核会议,在会议上两人应当共同演示一起构思的创意。令人气愤的是,玛利亚会间出来休息了一下,路易趁这个工夫自己完成了演示,把两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说成是自己的功劳。等老板询问玛利亚的意见时,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件事让玛利亚感到既羞辱又愤怒。

看看这些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假设她对行为方式进行了回顾,发现了事实和想法之间的区别,这样能够帮助她意识到,自己以前形成的想法是不完整的、自我防御的和伤害他人的。同样,三种“小聪明”式想法也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她准备改变主观臆断,建立全新的想法了。为此,她询问自己: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发现路易独自向老板汇报工作时,我觉得应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我这么问了,就能和他展开对话,帮助我们更好地合作。但是我没有问,随着愤怒情绪的增长,对这个问题我越来越不关注了。”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像路易这样做?

“他的确很关心如何提出高质量的创意,或许他只是没有注意到,其实我和他一样希望这个项目取得成功。”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和路易形成彼此尊重的合作关系,希望我的工作表现能得到承认。”

·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我要和路易约个时间好好谈谈,探讨一下该怎样合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我们刚刚学习了“行为方式回顾”四部曲,来拯救陷于不良情绪的自己,平复自己的不良情绪时,我们意识到这个主观臆断不一定对,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努力改正自己的想法并使用“改变主观臆断“四部曲和对方沟通,达成双赢的状态。

Why:(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前因后果说明)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对话经历,当我们的想法/主观臆断和对方的事实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误解。导致对方或自己的沉默或反击。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

当我们都带着主观臆断和想法来沟通的时候,很容易制造误解产生情绪,一场战争就开始了,我们开始生闷气、互相指责,甚至争吵。

(坏处和后果)

特别伤害双方的关系。

【意译案例】给大家举个更贴近生活的案例

例如:我前二天晚上进入女儿房间放叠好的衣服,女儿当时在客厅特别大声的说:你干嘛又去我的房间。我的第一反应回吼了一句:“我不能进你的房间吗?”,我当时一下子就发应过来,我的主观臆断是:孩子在质问我,指责我不应该进入她的房间。而孩子主观臆断妈妈想去我房间窥探隐私,于是我们都带着这种不良情绪开始沟通,一场战争即将开始。这个时候我立刻察觉到我的主观臆断不一定正确,也许我冤枉孩子,不能纠结孩子的语气。

How:

我当时想了一下“改变主观臆断”的四个步骤,还去看了一下书,再回来和孩子继续沟通。

【细化步骤】

一、正视责任是双方的:沟通是双方的,我是参与者而不是无辜的受害者。

1、问自己:”是否忽略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自己在对话中的责任是什么?”

2、主动承担对话责任

我当时反思:我是妈妈,在孩子做错的时候,我有教导孩子正确沟通方法的职责,而不是在她做错的时候拼命的指责她。

二、正视对方是理智而正常的人:当我们有情绪和想法的时候,往往会给对方扣上一个不负责任、奸诈小人等等负面的标签。

1、去掉对方的标签,视对方为正常的有理智的人;

2、问自己:一个理智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二步:我要拿掉孩子情商不高的标签,想的女儿是一个理智的、智商很高的人,那为什么一个理智的人,会用这样的态度和语气和妈妈说话呢?

三、正视自己真实的目标:思考我希望自己和他人,彼此想维系怎样的关系?

1、问自己:想为彼此想维系怎样的关系?

2、问自己:本次沟通我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第三步:我想和女儿保持相互尊重并且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次沟通的目标是教会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友好沟通。

四、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问自己:为达成以上二个目的,我应该怎么做呢?并付诸行动。

1、问对方为什么?

2、表达感受和情绪

3、问未来处理方法,并达成一致

当时我还特地整理了一下语言开始和女儿沟通:

我问:我去你房间里放衣服,你为什么会反应这么大呢?(问对方为什么?)

女儿说:我不知道你去放衣服,以为你到我房间去是要检查卫生,看看我有没有藏东西,就特别反感。

我说:你这样大声和妈妈说话,妈妈觉得特别不被尊重,感觉你在指责我,妈妈特别的伤心和生气。(表达感受和情绪)

女儿说:妈妈对不起啦!

妈妈问:以后遇到你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你要如何处理呢?(问未来处理方法,并达成一致)

女儿说:我要先问清楚情况,语气要好,声音也不能太大。

妈妈说:很好,以后加油哟!

这样沟通,我和孩子既保持了友好的亲子关系,又教会了孩子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要如何与人沟通,一举二得,特别好。

【预防意义】

我需要把事情弄的这么复杂吗?情绪平静后,我们直接沟通不就好了。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沟通,而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沟通,既满足了沟通双方的长期关系,又满足了当下沟通的目标,比一般沟通效果来的更好一些。

有人说我做不到你这么好,那么我们每次进步一点点是否也可以呢?至少比现状要有进步就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情。

【Where】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和家人、朋友、同事等双方在沟通上出现不良情绪的情况。但是不适用于情绪平静的情况下的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接下来我就提供一个场景,请大家运用”改变主观臆断”四部曲来做演练。

【给出具体场景】

场景一:女儿14岁,青春期,说话比较冲;

一天晚上,妈妈/爸爸在厨房洗碗,和女儿说:你去把垃圾倒一下,垃圾桶都满了。

女儿声音从客厅传过来,很大声说:你干嘛不自己去,我还有作业没有写呢?

妈妈特别生气,主观臆断:你都在玩,写个鬼的作业,倒个垃圾就2分钟,还能影响学习啦!

【角色扮演】折书家给出清晰指令:

现在请小组中一个人扮演妈妈/爸爸,另外一个扮演小朋友进行情景演练。我们先按照”改变主观臆断”四部曲,模拟写在拆页上,再组内演练。五分钟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

分享:

妈妈:我命令女儿去倒垃圾是不正确的,我们是平等的,虽然我是你的妈妈,但是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我刚刚否定孩子在做作业,让孩子正确认识到家庭的事情不应该是爸爸妈妈来做,孩子自己也有14岁了,也应该在学习之余,共同承担一些家务事,主动来承担一些。 正视责任是双方的)

拆书家引导:正视对方是正常人把标签都拿到,孩子很大声说:你干嘛不自己去,我还有作业没有写呢?妈妈主观臆断:你都在玩,写个鬼的作业,倒个垃圾就2分钟,还能影响学习啦!妈妈是给了孩子一些标签的是吧!

妈妈:不愿意倒垃圾,不爱劳动的标签拿掉。(正视对方是理智而正常的人)

拆书家引导:妈妈需要正视自己的目标

妈妈:维护良好的亲子母女关系。(正视自己真实的目标)(想为彼此想维系怎样的关系?)

拆书家引导:本次沟通你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

妈妈:让她觉得是家庭的成员,家务需要沟通承担(本次沟通我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拆书家引导:为了达成这二个目标,妈妈要怎么说呢?

角色扮演:

妈妈:你为什么要大声的对妈妈讲话?(问对方为什么?)

女儿:我觉得我本来就有作业在写呀!

妈妈:你这样说妈妈会很伤心很生气、很难受的。(表达感受和情绪)

女儿:那我以后就不这样说了。

拆书家引导:未来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要如何处理呢?

妈妈:以后家里有些家务需要你做,妈妈要怎么和你说,你会高兴愉快的接受呢?(问未来处理方法,并达成一致)

女儿:我平时忙,周六周日我是可以帮忙处理家务的,周六、周日是可以分工

妈妈:我们以后多沟通,建立家庭和谐气氛。

场景二:想象一下,一个部门A的管理者刘总,公司组织部门A和部门B联合团建,开会讨论说:周末安排活动下午去采草莓,晚餐吃烧烤,再去唱歌,部门B的负责人王总说下午安排去爬山,采草莓没有意思。

刘总主观臆断:我体力出了名的不好,王总你是存心找茬吧!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说:“那你们去,我就不去啦”。

【角色扮演】折书家给出清晰指令:

现在请小组中一个人扮演部门A的管理者刘总,另外一个扮演部门B的负责人王总进行情景演练。我们请刘总先按照”改变主观臆断”四部曲,模拟写在拆页上,再组内演练。 五分钟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

分享:

刘总:二个部门做团建,对话责任是双方的,他应该不是针对我。(正视责任是双方的)

王总是正常人,不是知道我体力不好,不是故意来为难我,他是正常的有理智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可能觉得爬山更好沟通。对方是个很正常理智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我去爬山呢?(正视对方是理智而正常的人)

二个部门希望良好的关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合作,本次沟通我希望团建活动能达成一致的目标,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正视自己真实的目标)

【角色演练】

刘总问:王总你为什么要午安排去爬山,采草莓没有意思吗?(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问对方为什么?)

王总说:我觉得爬山,大家沟通的机会会更多,效果会比采草莓更好一些。

刘总问:你刚才说不去采草莓满没有意思,而且在全部同事面前说让我很没有面子,我就有点生气,而且我的体力很不好,如果去爬山,我可能只能爬一半就爬不下去了,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安排,让我也能全程参与,让大家氛围比较好(表达感受和情绪,问未来处理方法,并达成一致)

王总说:我有可能没有太顾及你的感受,只想到我自己,要不我们再商量一下,选择一个更好的团建目标,去海边玩怎么样呀

刘总说:可以呀!

A2分步催化1-场景

我们刚刚经历一个情景演练,这个是虚拟的,通过刚刚演练,我们基本掌握了”改变主观臆断”四个步骤,我们们如何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实践呢?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场景呢?比如看到孩子房间乱七八糟没有做卫生,主观臆断孩子就是懒,特别生气。或者员工没有及时汇报工作,导致你需要一直催促,主观臆断这个员工做事情就是特别的拖拉!特别烦躁。

我们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场景呢?我会邀请1-2位朋友来分享一下。

分享:

分享者:我平时忙着学习,家里没有来得及做清洁,希望老公能在闲暇之余帮忙分担一些,但是他也没有,有时候就觉得特别生气,考虑自己又要学习又要工作,周末也很忙,他周末休息就不能做一下卫生吗?难道说卫生就是我一个人的吗?他就想不起来要做一下卫生吗?

拆书家引导:你的主观臆断是他想不起来要搞卫生

分享者:就不能体谅我的辛苦,帮我分担一点。

【A2分步催化2: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场景】

A2分步催化1-场景

拆书家引导: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以后一周或者一个月遇到了刚刚分享的场景,结合一下”改变主观臆断”四部曲,你会怎么样应对即将可能面对的沟通冲突呢?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写下你的步骤,并在小组内与其他组员一起分享讨论下,一会我们也会邀请一位学习者上来分享。

分享:

分享者:如果这样想,这个家庭我也是一份子,我也有责任

拆书家引导:沟通是双方的,我是参与者而不是无辜的受害者。是否忽略了,你的责任

分享者:~~~~~~~~~~~~~~

拆书家引导:我们是不是沟通一下,是不是分工一下,我们也没有沟通过,就主观臆断老公应该自动的来做卫生。(正视责任是双方的)

分享者:他要主动一点

拆书家引导:我们需要正视一下责任是双方的

分享者:正视他是一个正常的人,不要给他贴标签,他不是不心疼我,也不是懒,也不是不愿意打扫卫生,他是一个理智的人,为什么这样做呢?(正视对方是理智而正常的人)

拆书家引导:他为什么不给你干活呢?

分享者:是的。我想和他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本次沟通我希望在不生气的前提下,我们能主动把家里卫生搞干净,达成一致(正视自己的目标)

老婆:老公我平时上班那么忙,怎么都没有看到你主动帮忙打扫家里的卫生呀?(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问对方为什么?)

老公:平时不是都是你打扫的吗?

拆书家引导: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老婆:我认为家庭里你也是一份子,打扫卫生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双方共同完成的,你想我一个人打扫卫生,这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心里很不舒服,我认为你不心疼我。(表达感受和情绪)

老公:不好意思,我都没有想过,以前都是你打扫的,我都没有把卫生纳入我应该承担的一部分中。

老婆:那未来我们如何处理呢?(问未来处理方法,并达成一致)

老公:那我们都这样说啦!我们做一下分工,我们家里有哪里卫生需要打扫,我们各自有空的时候是什么,这样来安排,一周你有一天是有空的,你就来打扫,周六周日我有空,我就来打扫。

老婆:好的

今天我们学习到二个工具“行为方式回顾”,和”改变主观臆断”二个工具。

1、“行为方式回顾”五部曲:阻断自己的不良情绪。

2、”改变主观臆断”四部曲:协助我们找到双赢的沟通方式。

这二个工具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先用“行为方式回顾”五部曲,阻断自己的不良情绪,让我们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再用“”改变主观臆断”四部曲协助我们找到双赢的沟通方式,他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希望今天我们学习到的二个工具能帮助大家沟通更顺畅,工作更顺利、家庭更幸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