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442期线下活动(河西卡佛书店分场)总第473期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解决问题的第三法则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蒋娜,人称“娜姐、火火姐”,我的三个标签

1.人力资源专家;

2.管理教练的践行者;

3.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

当我们和孩子产生冲突时,使用“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来寻找需求,找到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法,并执行解决方案,来化解双方的冲突,并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唤醒孩子的自律》,在分享前,我想请大家分一下组,以中间为界限2人一组,谢谢!

【F特征】

《唤醒孩子的自律》这本书专门向父母传授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曾担任加州心理学会会长、美国白宫儿童顾问等职务。

【A优势】

这是一套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证明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沟通的书籍。也正是由于 P.E.T.课程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贡献戈登博士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唤醒孩子的自律》则是《P.E.T.父母效能训练》三部曲中第三本。

【B利益】

这本书呈现出一套综合理论,它将使父母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与孩子建立并保持一种有效的友好关系。父母不仅可以从中学到解决亲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还能了解到何时以及为何使用这些方法与理论。

【B2】

通过今天这片段的学习,我们发生冲突时,使用“没有输家”的方法来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并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花1分钟来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之后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无输家的方法

父母与孩子之间面临一个需求冲突的情况。父母请孩子一起来寻找某种能令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亲子关系中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会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并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后,不需要再去说服谁接受,因为双方都以及接受了它。由于没有人对这个决定持有异议,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任何全力来迫使对方服从。

让我们再回到“雨衣问题”的冲突案例里来,正如我们的当事人父母所描述的,他们是这样使用第三法解决的:

简妮:再见,我去学校了。

家长:宝贝,外面在下雨,你还没穿雨衣呢。

简妮:我不需要雨衣。

家长:我看雨下得很大,我担心你会感冒。

简妮:嗯,我不想穿我的雨衣。

家长:听起来你是一点都不想穿那件雨衣。

简妮:是的,我讨厌它。

家长:你真的很讨厌你的雨衣。

简妮:是的,它真的很难看。学校里没有人穿那样的雨衣。

家长:你不想穿得与众不同。

简妮:我当然不想。每个人都穿着很酷的雨衣。

家长:我明白了。嗯,我们遇到了一个矛盾。你不想穿你的雨衣,因为它很难看,但是我肯定不想让你感冒,然后落下功课。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皆大欢喜?

简妮:(停顿)或许我今天可以借一下妈妈的旧雨衣。

家长:那件旧雨衣?

简妮:是的,它很酷。

家长:你认为她会让你今天穿它吗?

简妮:我会问问她。(几分钟后穿着妈妈的旧雨衣回来了,袖子太长,但是她把它卷了起来。)妈妈说可以。

家长:你喜欢它?

简妮:当然,它很好。

家长:好吧,我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所以,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案感到满意,那么我也就满意了。

简妮:嗯,我要走了。

家长:再见。祝你今天在学校度过快乐的一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和孩子产生冲突,有时候孩子特别生气,有时候是家长在发飙,在冲突中矛盾升级。我们要如何做 ,才能和孩子一起和平解决问题呢?

刚刚我们看的片段中介绍一种能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的冲突解决方法。

Why:(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前因后果说明)

大多数父母认为,如果我和孩子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而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应该拼命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方案:我都是为了你好,父母比你懂得多,按照我说的做不会错的,所以我们无视孩子的需求,一直都在为孩子做决定——家长赢、孩子输。

或者认为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当我们提出自己需求的时候,如果孩子拒绝,家长就应该退让或者放弃需求,让孩子做主——孩子赢、家长输。

How:

我们如何能和平的找到满足双方需求解决方案呢?我们可以试试“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

【细化步骤】

一、 寻找需求,并明确的表达出来:

2、 1、父母问自己:自己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并明确的表达出来。 例如:我问问自己:我因为什么事情生气呢?我希望事情是怎么样的呢?

3、 父母问孩子:孩子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找到孩子的需求,并明确的表达出来。例如:你想干什么呢?

二、 引导孩子寻找解决方案:

1、 让孩子提出一个既能满足父母要求,又能满足孩子需求的解决方案。

例如:父母要说:“我爱你,才不要为这种问题和你吵架呢?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父母可以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既满足你的需求又满足我的需求吗?“

父母可以说:”如果不行,我们是否可以都退一步,找到一个你能接受,我也能接受的方法。“(注意一定是孩子先说)

2、 家长说自己的解决方案。

3、 商议并达成一致。

三、 确定执行方案:孩子主导:明确责任人与具体事项。父母评估是否可行,看双方是否都能接受。如果不可行,再探讨一次,直至达成一致。

【意译案例】

我再来举一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一天放学后,儿子和我说:妈妈我今天作业很少,我想和楼上小杰去打羽毛球。

我一听就有点生气,(我问问自己:我因为什么事情生气呢?)因为前几天就是和小杰一起打球7点才回来,吃完饭都快7:30了,儿子又要休息一会儿,差不多8点才开始写作业,平时8点差不多作业都快写完了。

我说:前2天你和小杰打球,回来的太晚,差不多8点才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差不多10点,太晚了。而我希望你能在9点前完成作业,第一步,寻找需求,并明确的表达出来:表达妈妈的需求。

儿子说:我答应了小杰今天去打球的。

我问:你是希望能和小杰一起打球到几点呢?第一步,寻找需求,并明确的表达出来:问孩子的需求。

儿子说:估计要打一个小时,大概7点回家。

我问:你希望打球到7点,妈妈希望你9点前完成作业,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可以既满足你的需求又满足我的需求吗??第二步,引导孩子寻找解决方案

儿子说:我也答应了小杰,如果我不去小杰以后再也不会找我打羽毛球呢?

我问:我有二个顾虑,第一,你是否可以7点按时回来;第二你是否可以保障9点前完成功课,你有办法解决我的顾虑吗?

儿子说:我可以20分钟吃完饭后,立刻开始写作业,我今天的作业不多,应该可以在9点前写完。7点我一定回来,你提前给我打个电话,我带电话手表可以吧!

妈妈问:给你打电话提醒,这个没有问题,我可以办到。你如何保障你可以在9点前完成功课呢?

儿子说:我可以定闹钟,自己关在房间里写。

妈妈问:那你怎么可以保障你写作业期间,不会分心吗?

儿子说:我把房间门打开,你随时可以过来看。(孩子提出解决方案)

妈妈说:我觉得你的办法还是很好的,但是如何你9点前不能完成作业怎么办呢?

儿子说:不怎么办?

妈妈说:我提一个建议,如果你今天不能9点前完成作业,以后周一到周四晚上都不能出去 打球,可以吗?

儿子说:好吧!

妈妈:那去玩吧!第三步:确定执行方案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时候情况比较复杂解决方案不等于执行方案,有时间需要再明确一遍执行方案。(例如:妈妈答应小朋友周末出去玩,但是没有具体去哪里,去多久等)就需要妈妈和还是再做一轮执行方案。

我们可以请孩子主导:明确责任人与具体事项。父母评估是否可行,看双方是否都

能接受。如果不可行,再探讨一次,直至达成一致。

【新方法的好处】

“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的好处在于在整个过程中既满足了父母对规则的要求,又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并且是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找到执行方案,双方能平心静气的沟通,同时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双赢的概念“孩子赢、父母赢“非常完美。

【Where】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同样适用于家人、朋友、同事等双方出现需求冲突并需要解决的情况。但是不适用于特别紧急需要直接指令、执行类的冲突中,例如:你去帮我接一下电话、制止小朋友玩火、制止小朋友打人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接下来我就提供一个场景,请大家运用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来做演练。

【给出具体场景】

暑假我和孩子们约定去上海迪士尼游玩2天, 暑假的迪士尼人特别多,当日入场有4万人,稍热门一点的项目都需要等90分钟以上,全程站着等,玩项目的时间仅仅5-8分钟,虽然项目很惊艳,但是总体体验感都变的特别差。当天我们早上6点钟过去,晚上10点回,回来时腿都站肿了,但是儿子一直很兴奋。我和姐姐都累趴了,晚上回酒店,我就和儿子说明天不去了,天气又热,项目又需要等这么久,体验感太差了,但儿子特别想第二天继续去,把没有玩的、今天喜欢的项目都去玩一遍。由于我们意见不一致,儿子发飙,妈妈也特别生气,认为孩子不懂事。

如果我们运用“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来沟通,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角色扮演】折书家给出清晰指令:

现在请小组中一个人扮演妈妈/爸爸,另外一个扮演小朋友进行情景演练。我们先按照“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的沟通步骤,模拟写在拆页上,再组内演练。 稍后由一个人扮演家长,一个人扮演孩子来演练。五分钟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

分享者:妈妈:可乐;孩子:海燕

妈妈:宝宝我 有点累,我想休息,

孩子:我们之前约定好了一起去玩2天,我还是想玩2天,我今天只完了一部分项目,我明天想把没有玩的都玩了。(第一步:寻找需求,并明确的表达出来

妈妈:我和姐姐都走不动了怎么办呢?(第二步:引导孩子寻找解决方案

孩子:之前我们都约定好了,要玩2天呀?要不我还没有玩的项目,先挑二个,时间就缩短了,你们也就没有这么累

妈妈:没有玩的项目还蛮多的

孩子:就挑几个

妈妈:你想挑几个

孩子:上午玩2个,下午玩2个(孩子提出解决方案)

妈妈:姐姐也很累了怎么办呢?

孩子:那你陪我去半天,姐姐陪我半天

妈妈:那我们二个找不到你怎么办呢?(第三步:确定执行方案

孩子:你就在旁边,我带着手表

妈妈:带电话手表也行,我们就陪着旁边不玩可以吧!

孩子:可以的

妈妈:那就这样吧!

非常感谢可乐和海燕的分享

今天我们学习“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

“没有输家的第三法则“三个步骤:协助孩子寻找需求与责任人、寻找解决方案、确定执行方案。

这三个步骤去协助我们和孩子产生冲突时,如何和孩子和平解决问题。希望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工具能帮助大家沟通更顺畅,工作更顺利、家庭更幸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