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
各位伙伴晚上好!我是海燕,我的三个标签是:13年职业教育工作者、一年级小学生的妈妈、爱折腾的学习者。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拆书活动现场,今天是我的2-3第3次过级。为了接下来方便讨论,首先我们先来分一下组。
【学习目标】
今天拆解的主题是“责任型授权”,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可以学会运用责任型授权方法,并且通过现场演练,尝试完成一次责任型授权的过程。
我今天要拆解的片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F】《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入选“中国60年来最具影响力书籍”,影响力波及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机构、军队等所有领域。主要介绍了培养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培养公众领域成功的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以及自我提升和完善的习惯(不断更新)。
【A】这本书是管理类书籍的经典之作。书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作者总结了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将其编制成为一套简单易学且行之有效的“付诸行动”版块,通过实践训练题,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让“七个习惯”真正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B1】这本书颠覆你的认知,升级你的思维,让你用最少的时间参透高效能人士持续成功的秘诀,让你的努力价值最大化。
【B2】我们今天学习的“责任型授权”对比大家日常的“授权”,你会发现差别真的还挺大的!责任型授权关注最终结果,用有效的方法做保障,能够真正让你实现授权他人,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得到解放。
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阅读拆页内容。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责任型授权 《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 (美)史蒂芬·柯维 25周年纪念版 P194-195
有一年,我们开家庭会议,讨论共同的生活目标以及家务分配。会议结果不问可知,因为孩子还小,我与妻子分担了大部分工作。当时7岁的史蒂芬已懂事,自愿负责照顾庭院,于是我认真指导他如何做个好园丁。
我指着邻居的院子对他说:“这就是我们希望的院子——绿油油而又整洁。除了上油漆外,你可以自己想办法,用水桶、水管或喷壶浇水都行。”
为了把我所期望的整洁程度具体化,我俩当场清理了半边的院子,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两星期的训练,史蒂芬终于完全接下了这个任务。我们协议一切由他作主,我只在有空时从旁协助。此外,每周两次,他必须带我巡视整个院子,说明工作成果,并自己为表现打分。
当时并未谈到零用钱的问题,不过我很乐意付这笔钱。我想, 7岁大的孩子应该已有责任感,足以负担这个任务。
那一天是星期六,一连过了3天,史蒂芬毫无动静。星期六才做的决定,我不奢望他立即行动,星期天也不是工作日,可是星期一他依然故我。到星期二,我有些按捺不住。不幸的是,院内脏乱依旧,史蒂芬却在对街的公园里玩。
我感到极度失望,忍不住想要唤他过来整理院子。这么做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却会给孩子推卸责任的借口。于是我勉为其难忍耐到晚餐用毕,才对他说:“照前几天的约定,你现在带我到院子里,看看工作成绩,好不好?”
才出门他就低下头,过不多久更抽噎起来。
“爸,这好难哟!”
很难?我心里想:你根本什么都没做。不过我也明白,难的是自动自发,于是我说:“需不需要我帮忙呢?”
“你肯吗?爸!”
“我答应过什么?”
“你说有空的时候会帮我。”
“现在我就有空。”
他跑进屋去拿来两个大袋子,一人一个,然后指着一堆垃圾说:“请把那些捡起来好不好?”
我乐于从命,因为他已开始负起照顾这片园地的责任。
那年暑假我总共又帮了两三次忙,之后他就完全独立作业,悉心照顾一切。甚至哥哥姐姐乱丢纸屑,立刻就会受到指责。他做得比我还好。
看到所有小伙伴已经全部阅读完毕了。我们共同来学习下。
【what】
原文片段通过一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责任型授权应用的全过程。
【why】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
工作任务多,家务要做,孩子作业要辅导,于是你生生把自己练成了“时间管理大师”,但是你仍然应接不暇?毕竟一天只有24小时。
你曾经尝试过将某些家务或者辅导孩子作业的事情请家人分担,但是你发现还不如自己做速度快,结果好?
高效能的秘诀之一是学会授权,掌握正确的授权方法。“责任型授权”关注最终结果,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结果负责,这样的方法运用好是完全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的。
【How】
那么如何做呢?通过原文片段的小故事,可以提炼归纳成两个阶段六个步骤。大家可以配合看资料的第2页,便于理解。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也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去做前期准备工作,但这比马上着手就去做更重要,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1、约定结果:双方都清晰地知道最终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必要时可以做示范或者给参考。
2、提供资源:授权并不能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要提供可以帮助对方达成约定结果的人力、财力、物力、培训等支持。
3、划分责任、定执行标准:划分清楚双方的责任范围,被授权人的权限有哪些,自己作为授权人不能越俎代庖,做好协助即可。
制定执行标准,被授权人就有了行动方向,更利于激发能动性,避免过度放任反而不知道如何做,变成“指令型授权”,等着你告诉他做什么,他照做。
4、明确奖惩:根据实际确定是否设立奖惩,有奖惩,可以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结果为导向。
第二阶段,执行过程中:
5、监督过程:对照执行标准,在过程中进行监督,纠偏调整,才能确保最终“约定结果”的实现。
6、坚持原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超出预期的意外情形,尽量不要随意调整,在可控范围内坚持之前约定的事项,确保“责任型授权”继续推进下去,才能达到预期结果。坚持原则是在整个执行过程中都要有意识注意的,不一定是监督检查后,是容易被忽略掉而影响授权的执行。
【意译案例】
回想最近我家发生的一件事情,刚好是运用“责任型授权”的例子。中秋假期,我们讨论分工家务劳动,儿子自愿领取了收拾自己衣柜的任务。
我先把他的衣柜好好整理了一下,也有遵循他的想法,哪些衣服放什么位置,然后告诉他:“以后衣柜就收拾成这样,各类衣服放相应的位置。每天自己把晾晒干的衣服折好,也这样放。拿衣服的时候,不要翻乱。”
为了加深他的印象,假期后面两天我又和他一起收衣服折衣服,摆放到衣柜内。之后我跟他约定,每周四周日晚上检查他的衣柜,检查结果由我们共同评价,如果都觉得很不错就可以得3颗星星,虽然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该做的事情,但在儿子身上,星星兑零花钱很有效,并且当他养成习惯之后,取消奖励星星,他也是没有问题的。他在整理过程中,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我协助。
一开始儿子很兴奋,自己每周有获得星星的新途径了。周三晚上我再去他的衣柜看,发现有点乱,但想着还没到检查的期限,所以忍住了想要唠叨的心情。周四晚上,到了约定的第一次检查时间,打开衣柜,做出惊讶的样子说:衣柜怎么这么乱?
儿子有点不好意思,我想了想,问他:你是有什么困难吗?
儿子说:就是觉得每天早上着急拿衣服就翻乱了,就不整齐了。
于是我说:我们商量过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请妈妈帮你呀。
儿子说:怎么做才能让折好的衣服不翻乱呢?
我引导他问到:你有想到什么方法吗?
儿子说: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的衣服准备好,时间充足,就把衣服摆好。
我说:这是一个办法,我会在晚上提醒你把第二天的衣服准备好。现在你可以先把衣柜做一个整理,像之前咱们一起整理一样。
之后的几天,我提醒他晚上就准备好次日的衣服,在周日晚上检查时,他的衣柜就合格了,获得了3颗星星。
昨晚我没有提醒他准备今天的衣服,我洗漱后来到他床边,发现他自己已经准备好了,看看衣柜很整齐,相信本周四他也可以得到3颗星星。
【where】
“责任型授权”适用场合非常广泛,既可以是职场中的上下级关系或者平级同事,也可以是家庭关系的亲子。适用于被授权人已经熟练掌握或者稍微学习就可以完成的,但不适用于超出被授权人学习能力范围的事情,比如让不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老人辅导孩子写英语作业。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有疑问,很多时候我只需要告诉对方做什么事情就行了呀,为什么还要搞得这么复杂呢?今天我们重点讲解的是“责任型授权”方法,在书中也提到了另一个方法“指令型授权”,就是直接发出指令,告诉对方做什么事情,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工作安排。比如让学习委员“把作业收上来”。
【场景设计】
在用中学会更好的帮助我们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接下来请大家进行一次现场实战演练,练习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责任型授权。
场景一:拆书帮轮值主席主要职责是对所负责拆书场的每周一次的拆书活动进行宣传、参加人员招募的组织工作,确保活动如期开展。假如你是步步高拆书场轮值主席,临时有出差任务离开长沙,两周时间无法担任轮值主席,会员玛丽可以接手轮值主席工作,你需要应用责任型授权把未来2周轮值主席任务授权给玛丽。
场景二:您家孩子汤姆读小学四年级,每天都布置各种作业,作为妈妈每天你都需要催着甚至盯着汤姆完成,让你感到疲惫不堪。你打算应用责任型授权让孩子每天自主完成作业。
好的,看咱们小组的伙伴已经讨论完毕形成了解决方案,请娜姐作为代表分享下如何完成责任型授权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选择场景二
感谢娜姐的分享!听到这个小组的分享,可以看到大家对责任型授权已经完全掌握了。刚才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观察到娜姐对这个场景比其他伙伴熟练些,但不用质疑责任型授权是否有用,日常我们作为授权人时,一定是自己对事情全貌有清晰透彻的了解的,有这个基础,再运用这个方法多加练习,完全可以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