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锋哥,一个在IT行业从业二十年的“老人”,同时也是咱们拆书帮申活分舵刚满月的一位“新人”,不过我先在有了一个新标签,叫连续升级挑战者,从加入咱们申活分舵开始,平均每周拆一次书,已经坚持了快两个月了。这个月读的新书比认识的小伙伴都要多,中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大,当然收获更大,也对每次一起拆书的小伙伴心怀感激。相聚是缘,希望我们能一起分享求知的喜悦
【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运用两阶段五步骤(澄清)的方法来解决一个与领导力有关的问题(行为),并能现场写出方案(界定)
【场景介绍法】
【场景】
我在单位里除了行政职务之外,还有一个另外的身份是党委书记。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有没有党员,大家对于党组织了解多少。那我简单地说明一下,非公企业里的党组织往往是不在企业的组织架构里的,也就是说没有来自企业的组织支撑。我作为书记是兼职的,企业里的党员也并不是我工作中的下属。所以我的课题是如何带领一群并没有隶属关系的同志和伙伴,去做一些岗位职责之外,但对企业和社会有益的事情。
【提问】
小伙伴们虽然不一定当过书记,但是只要我们以前组织过活动就一定明白其中的难点,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伙伴而不是下属的时候,我们首先会面临的问题是,我要怎样让大家愿意齐心协力和我一起前行呢?
【影响】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无法凝聚人心,凝聚不了人心事情也就推不动,事情推不动目标也就实现不了。
【解决】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可能需要具备一些领导力。我最近有幸读了这本书叫《领导力必修课:动员团队解决难题》,其中教了我们很多的概念和方法,可以成为我们解题的参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段文字:
领导力不是你“当什么”,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做什么”。
领导力不是你当什么。不管你是总裁、总经理,还是校长、院长,都不说明你有领导力。
领导力不是你有什么。不管你有什么品质、有什么技能,还是有什么文凭,也不说明你有领导力。
领导力是你做什么。做什么呢?动员团队解决难题。
【what】
这个拆页中对领导力有了一个界定,那就是“动员团队解决难题”
【概念比对 &匹配例子】
领导力也就是领导的能力,讲到“领导”大家可能会和另一个词混淆,那就是“管理”。因为领导和管理都是带一群人做事儿啊,比如我们既可以说自己领导一个部门,也可以说自己管理一个部门,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平时的任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现成方法和标准的,我们称为例行性任务。比如生产、物流、开发、测试这些。对这类任务我们的关注点是怎样又快又好。而把一群人组织起来,把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让质量可控、效率可控,就是管理。还有一类是没有现成方法的,我们称之为变革性任务。比如研发产品、或开拓市场等等。对这类任务我们关注的是怎样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而将一群人聚拢起来,带领他们克服困难,探索路径、实现目标,就是领导。
所以,领导和管理的第一个区别在于场景不同。管理通常针对例行性任务,比如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例行性工作,所以我们会说管理一台设备,而不是领导一台设备。而领导针对变革性任务,比如我们会说毛主席领导了中国革命,而不能说毛主席管理了中国革命。
领导和管理的第二个区别在于方法不同。例行性任务的挑战是“繁”,化繁为简靠控制,所以管理的方法通常是制定计划、梳理流程、跟踪进度、处理异常等。变革性任务的挑战是“难”,迎难而上靠激发,所以领导的方法通常是树立愿景、制定战略,凝聚共识、激励团队这些。企业里的基层主管比如经理或者是班组长,平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带领团队完成例行性任务,所以是典型的管理工作。而企业里的高管比如董事长和总经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思考竞争和发展这样的变革性问题,所以主要是在做领导工作。
领导和管理的第三个区别在于依赖条件不同,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必须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所以做管理是要依靠组织的,而领导则不一定需要有上下级关系,更多依靠的是领导力。举个例子,如果你原先是采购部的经理,那如果你离职了,你还能继续管理你以前采购部的那些下属吗?当然不行了,因为离开了组织和之前的部下之间就不再有上下级关系。但如果你是咱们拆书帮里的一个资深拆书家,虽然你可能没有运营团队的title,但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领导力,如果要组织一场公益拆书活动,还是可以一呼百应的。
另一方面,领导和管理也不是绝对对立的,我们的工作当中往往既有变革性的部分也有例行性的部分,这时我们就需要把领导和管理结合起来使用,用领导力来激发创新,用管理方法来促进实践。
【how-行动细化】
现在我们明白了领导和管理之间的关系,那我们回到领导力的主题上来,当面对一个变革性任务时,应该怎样发挥领导力去推动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两个阶段五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阶段是开始之前,我们要做三件事情:
1.分析影响 - 我们要推动的变革会对周边有怎样的影响,谁会获益谁会受损?此外,我们的团队伙伴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谁支持、谁反对、谁观望?
2. 寻求资源 - 做领导可以没有title,但是做领导一定要“师出有名”,这个名分可以从何而来?一般是从这件事的获益方那里得到。除了名分之外,还可以得到什么其他的吗?我们能拿到的资源越多,越利于我们后续推动工作
3. 寻求盟友 - 团队里那些支持这件事儿的伙伴就是我们的盟友。然后是以支持者来带动观望者,最后影响反对者。
第二阶段是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件事情:
1. 积聚小胜 - 变革性任务往往一开始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而保持斗志的关键是需要让伙伴们不断感受到成功。所以我们要把总目标细化成若干小阶段,每个小阶段设立小目标。当每一个小目标完实现时及时庆祝,给团队成员以成就感和信心,最后实现积小胜为大胜。
2. 控制时机 - 推动的事情要寻求合适的时机,有时候需要缓一缓让子弹飞一会儿,有时候又需要趁热打铁马上做,时机选择的背后是对“火候”的把握,而这个“火候”就是组织共识。一件事如果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那么推动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预防异议】
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按照这五步来做真的就可以做好领导工作吗?那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
今年4~5月份,咱们上海有两个月封城防疫。这个期间市委组织部号召全体党员就地参与社区的抗疫志愿服务工作,我就想把小区里的党员动员起来搞志愿服务,为抗疫做贡献。
那既然我想要做这件事儿,首先就要分析清楚这件事情对外会有什么影响,以及对内党员们的态度如何。我们说往外看这个事情对谁有影响呢?首先是上级党组织嘛,我们是响应号召做贡献,是对他们的有力支持和回应;其次是居委会,我们帮他们减轻了工作负担。那对内看谁会支持,谁会反对呢?因为都是党员嘛,有觉悟的,所以大概不会有反对的,我就把党员分成三类:有意愿又有能力的,有意愿没有能力的,没有意愿的。
那分析完之后我们就要做第二步寻求资源了。我前面说要师出有名,所以我向区委组织部提议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经过党员选举我成为支部书记,这样我做事情就算师出有名。然后我向居委申请将参与抗疫服务的党员认定为正式的志愿者,所以党员们在小区里服务也是师出有名,万一出了意外,对大家也有一份保障。
然后是第三步寻求盟友,前面说我把成员分成三类,那些有意愿又有精力的跟着我上一线。那些有意愿但没有精力的可以在群里帮我们做联络和宣传。那些没有意愿的请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不给社区添乱就可以了。
然后是第四步积小胜为大胜,一开始没人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所以我注意累积小的成就感。在做志愿服务过程中只要有居民向志愿者表示感谢的事情发生,我们当天晚上就在群里宣传,告诉大家这就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认可。另外我们做了一个阳楼看板,每减少一栋阳楼我们都在群里庆祝一下,感谢各位辛苦付出。这样大家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两个月就坚持下来了。
最后是控制时机,一开始刚建群的时候党员们很有激情,各种建议千头万绪,很热闹但是很多缺乏共识。所以我的策略是把建议都记下来,先开展有共识的比如核酸检测和老人配药啊这些行动,其他那些某个契机再启动,比如居委向我们求助,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的时候,先组织大家讨论并形成共识,再着手去做。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形成合力。
按照这五个步骤,我们小区的这个临时党支部在疫情期间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事迹还上了长宁区的官微。所以说既实现了目标,而且还得到了党员们的认可,关于这次志愿服务留下的都是些美好的回忆。
【where】
所以我们看领导力比较适合什么样的场景呢?首先是一群人,其次是变革性的难题,如果有组织支持那就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没关系。因为领导力不依赖于组织,但同时也并不排斥组织,在公司里遇到临时组队的情况,也往往是需要领导力的典型场景
【A2催化应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假设你需要动员一些伙伴和你一起做事,这件事可能是组织一次活动,或完成一个小项目等等,这些伙伴可以是你的同事、朋友甚至邻居,但是因为是临时组队,所以你需要和大家介绍你的想法,说服大家,让大家支持你,愿意和你一起来做。请设计一下这个事情的背景,以及你用两阶段五步骤的方法和大家介绍的对话过程。
蔡欣分享:
我最近想在浦东滨江组织以滑雪为主题的城市露营系列活动,经过思考我觉得已经有一定的把握,我分享的场景是我向几个比较熟悉的爱好滑雪的伙伴介绍我的规划,希望能动员他们加入我一起来做这件事情:
我:(分析问题)首先和大家谈一下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最近浦东新区政府发布公告要在浦东滨江打造城市滑雪和城市露营中心,我们这个时候策划一场城市滑雪和露营的活动,符合宣传的主题,政府一定会大力支持。另外,我所在的公司做的也是运动相关的业务,我们这样的活动也相当于帮公司打了广告,我相信公司也会支持我们,如果大家都能一起加入进来,那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这件事情一定能成。
伙伴:那么资源从哪里来呢?我们可以调动哪些力量来一起做这件事儿?
我:(寻求资源)资源方面,首先我可以去向所在地管理部门申请,争取一下免费的场地和器材;其次我可以向公司申请立项,为我们拨一笔经费;我们还可以发动各自的朋友圈去寻找其他户外圈的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去完成这个事情。
(寻求盟友)伙伴的方面,我可以请这个圈子里一些有能力也喜欢这项运动的人担任各场活动的主理人。此外,我还可以请公司里一些关系比较好的部门抽人帮忙,反正我们做成了对他们的KPI也有帮助,这样力量就更大了。
伙伴:那你会分几个阶段来实现呢?
我:(积聚小胜)我觉得可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源准备完毕,比如我们申请到场地和器材资源,并且在公司里立项成功拿到钱;第二个阶段是团队组建完毕,各个主理人到位;第三个阶段是我们首场活动举办成功。我们在每个阶段完成的时候,都小小庆祝一下,比如举办一个party之类,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伙伴:那么你会在什么时机去推动项目呢?
我:(控制时机)有两个时机比较重要,首先是立项成功拿到资金,有了钱我们很多事情就可以启动了。其次是疫情开放,这意味着流量打开,我们可以铺开去做,所以在这两个时机点我会去做大力推动。
回应蔡欣:
感谢蔡欣的分享,我来归纳一下。首先我们要在滨江做一个城市露营体验的系列活动,这件事这个对政府和公司都有好处,所以我们有机会从政府和公司拿到资源,另外也可以和外部伙伴合作,拿到他们的资源,盟友也可以是来自公司的,也可能是来自滑雪圈的。我们将这件事氛围三个阶段,融资成功有一个庆祝、然后团队组建成功有一个庆祝、第一次活动成功举办可以再有一个庆祝这样。最后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是融资成功之后启动,并在疫情开放的时候铺开,蔡欣的分享非常好,五个步骤都非常完整。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区分了领导和管理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并且学习了两阶段五步骤的领导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个方法,来让自己成为更有领导力的人。
谢谢!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