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萌新线上定级第六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如何化被动为主动

开场:

【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平安!欢迎大家来到我的拆书课。

【自我介绍】

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3个标签:IT主管、拆书家、声音爱好者;

IT主管:服务上市公司10年+,通过信息化、物联网、数据应用,打造智慧工厂、助力公司生产和经营;

拆书家:一切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我们一起拆为己用;

声音爱好者:声音是我们的第二张名片,好声音是一场修行,慢慢来,持续做,会更快。

以上就是我的自我介绍,

【图书介绍】

今天和小伙伴们一起拆解的书籍是《非暴力沟通》。

F:《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沟通=事实+感受+需要+请求,在困难场景沟通中,运用这个公式,让沟通者平静下来,用爱去感受对方,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实现沟通的初衷,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

A:该观点自1963年被提出以来,历经近60年的积淀锤炼,经久不衰。相比较于其它沟通类书籍,该书被誉为沟通类书籍中的“圣经”,世界各地推崇与追随者无数。书中提供了简洁易行的公式,运用得当,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因需求未被满足而造成的沟通类难题。

B:你是否遇到过这样语言暴力场景,带着指责、抱怨、愤怒等负面情绪,导致沟通双方都不愉快。本书倡导通过学会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改变指责、抱怨、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从而建立积极的关系或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有没有碰到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例如冬天里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去上班,领导安排我们周末加班或临时出差,大家是不是硬着头皮去做。是不是特别郁闷和不爽?如果你想改变这些情况,推荐你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学习目标】

我们来明确下今天的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拆书学习,大家能够学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今天的片段,我来邀请现场一位小伙伴来读下。

片段选自《非暴力沟通》第九章 爱自己 P126-P128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现在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看完这个片段了。现在我用RIA拆书法带领大家一起拆解这个片段。

【知识点和相关概念What】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面临各种事情时,如果学会从需求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用”选择做“代替”不得做“的方法,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化悲观为乐观。对此,小伙伴们可能会有以下异议:

【预防异议】

1. 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个事情我就是要去做,如果能让我选择的话,那我一定选择不做。大家可以想一下,每件事情都有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为什么我不得不做呢?如果做了个这个事情,它会满足我的什么需求?比如能赚到钱,得到大家认同,还是履行责任、逃避惩罚、避免内疚……我们梳理下我们的需求是什么?找到它,我们就会从烦恼和负面情绪里走出来,让自己对事情有更好的掌控感!

2. 还有小伙伴会说,这不就是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嘛,现实可不是你想怎样就可以怎么样的。没错,积极主动能促使我们找到做事的目标和意义。一旦找到了需求,我们就会把“不得不做”变成带着需求的“我选择做”,做事有了自驱力,完成这件事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前因后果说明Why】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得不做的事变成我们感兴趣的事,然后选择去做,我们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心情也会好很多,做事自然高效。

【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How】

那具体如何做呢,有以下三个步骤:

1. 列清单:将每天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在纸上。例如,每天6:00早起练口部操。

2. 加选择:在事情前面加”我选择做“。例如,我选择每天6:00早起练口部操。

3. 找需求:思考下做这件事的意义和结果,背后的动机和需求是什么,用”我选择做……是我想要……“的句式写出来。例如,我选择每天6:00早起练口部操,是我想要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口部操可以解决90%以上的发音问题。

【把反例变成正例】

【案例】

起因:作为部门主管,每个月月初都要写部门总结。

经过:部门总结不但对排版有要求,包括字体大小、标题格式、行间距,同时总结中要包括部门完成指标,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分析及接下来的工作规划。通常我会月初1号就要求大家写总结,4号发我这里,6号之前我统一汇总后上传到公司OA。期间2天内的部门总结撰写是我每个月最痛苦的日子,我要核对指标,梳理大家总结的核心内容,体现部门工作业绩,还要做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结果:为了完成总结我一坐就是半天时间,期间有要事就先放下再处理,修修改改好几次,心情异常烦躁。

【反思】

现在我使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来调整我的做事方法

1. 列清单:每个月月初写部门总结是我不得不做的事

2. 加选择:我选择每个月月初写好部门总结

3. 找需求:我选择每个月月出写好部门总结,除了能有效回顾部门指标完成情况,也能及时总结部门重点工作,并对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复盘反思,促进问题的有效改善;同时,写部门总结也能很好的提升我的语言组织、总结归纳能力,为后续公司组织召开总结会,完成PPT制作,及做好部门工作汇报打好坚实基础;写好部门总结也是部门业绩的输出窗口,让领导们看见部门成员的辛勤付出,非常重要!

【适用边界Where】

这个方法适合于那些没意思,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是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处理事情,改变现状的方法。

如果你不满足于现状,期待改变,那用好这个方法,一定会让让你心想事成;

如果心里就不想改变,或者想改变却不想找方法,没有执行力,这个方法就未必有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分步催化1】:激活应用场景

我们刚才学习了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现在请大家设想下未来的生活中有哪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注意:一定是没意思、不得不做的事情。

比如,周六你在家休息,领导打来电话,要你去办公室加班干活处理紧急问题;或者每天你必须早起,送孩子去上学,自己还要上班不迟到;每天孩子放学后,你要按老师的要求,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并检查……

请大家把自己“没意思、不得不做“的事情写在便签上,给大家2分钟时间准备,我们一会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晶晶:我这学期有走教,要在校区上完第二节课,再回本部开始一天正常的工作。但工作打卡是要在本部的,这就要求我提前去本部,比如说7:45分到,但早读第一节又没课,我就只能在那里呆着,那里又没有我的办公桌。为了打卡,我就要先到本部,再到校区上课。准备加上路上来回的时间,估计要20多分钟。这个场景让我很困惑,我觉得没意思,又不得不做。

【分步催化2】:规划行动步骤

好的,我们进行下一步。

针对你刚才写下的“不得不”做的事情,假如在下周你真的遇见这个情况,运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你会怎么处理?

给大家2分钟时间准备,我们一会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玉莲:大家好,我来跟大家交流下。我是高校的二级单位做党务工作,下面有8个党支部书记,他们都是教师。我们每个月都要重复做主题党日活动,要准备很多清晰的材料,很耽误大家的时间。另外我们要给教工、学生讲党课,这个对我很难,因为我原先是教成本会计的,现在每天就不得不做这些党建课题,还要写论文,就感觉特别头疼。

今天学了这个片段后就带来很多启发:我为什么要做这些,目的和意义,需求是什么?

首先,我的清单是:做好党建工作是我头疼,感觉没意思,又不得不做的事。

然后,我选择做好我选择做党建工作,给大家带来贡献。

最后,我的需求应该是在高校里有更稳定的收入,这是我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我们为什么要做好党建工作,因为对于二级学院来说,年底考核就占了25%,近四分之一,包括教学、科研、学生就业。我前2年做党建,在全国和天津还拿到了先进个人模范,对我们二级学院意义非常大的,年底对学院会多40-50万的奖金。这些都是需求和动力。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为了让大家更加高效的,让老师觉得学有所获,我自己也有所成长,那么我会对党建知识点做清晰的梳理,另外呢,我可以加上故事讲解,把党建工作和师德师风结合起来,比如我们现在说做大先生,即怎么样引导孩子在大学里学习好,如果思想上老师有了引领,那么对学生是不是有很大的意义呢?我们做到有趣、有料、有思想,把需求找到,老师学生都轻松,我们就能比较开心的面对了。

晶晶:我的清单是去校区上课,这里有校区上课的打卡问题,那么我去校区上课的2个早上,我选择不打卡,直接去校区,不用来回走;我的需求是我要提高工作效率,不想浪费时间在路上,在学校完成的事情,我把它在早上完成,至于没有打卡超出的费用,因为每个月6次缺卡,那多出的2次,要扣钱,我就不理会了。我觉得这点,我向领导解释了,应该没有问题,是可以沟通的,如果再不行,那就扣呗。因为这个钱花油费也要花,因为没有油费补贴。所以我选择这2个早上我不打卡。

【小结】

今天和小伙伴们一起拆解了“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三个步骤:列清单、加选择、找需求!

感谢小伙伴的积极参与,非常感谢!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实用的沟通技巧,期待我们下次继续共拆《非暴力沟通》,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