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Ladies & Gentleman,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今天的TF3-3的过级,我是张兮吾。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英语教育咨询家、书法爱好者;那自从丁舵给我推荐了《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我对行为学蛮有兴趣,更新一个标签,叫做行为学爱好者。
【分组】
为方便大家讨论分享,我们现场两人一组。樊老师、李老师这边开始,两两一组,张老师、吴老师、唐老师三人一组。
【学习目标】
今天分享的拆页1的内容为“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该方法,循序渐进地改变习惯,使改变习惯变得更容易。
【书籍介绍】
首先,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事件场景】
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上厕所看手机。这件事情导致我上厕所的时间越来越长。只要我坐在我的马桶上,我都不自觉的把手机拿出来刷一刷。我老婆经常说我一天就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上厕所” ,这是我爱人对我的评价。而且我发现我现在的状态是上厕所可以没有纸,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手机。
【提问】
你是否一直想改,却又一直改不掉的习惯呢?改不掉后心情如何?是否认为沮丧或者愧疚呢?
【影响】
我们经常会因一些不好的习惯而浪费我们的时间,而时间成本的估算是很可怕的,我在年初的时候参加吴老师《习惯的力量》拆书课上曾经学习到,一个人每小时的时间成本=年薪/2000小时,假设你的年薪是20万元,那么你的时间成本便是100元/小时。加入我每天3个小时看手机,那么每个月看手机的时间成本就是9000元;如果每天我花1个小时上厕所,那么一个月我就要交3000元的厕所费。
【解决】
《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中提出的“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正是通过改变环境的方式并建立新习惯,轻轻松松让你改变以前不好的习惯。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拆页1,完成阅读请举手示意,1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拆页1 《福格行为模型》P227页 作者:BJ 福格】
朱妮写出了具体的吃甜食习惯——“每天晚餐时吃冰激凌”,并用福格行为模型分析了其动机、能力和提示,正是因为提示要素,这个行为才落到了行动线上方。朱妮发现,每当感到疲倦和难过时,她就会想吃甜食;她也靠甜食来提振精神,想念母亲时,她更是想大吃特吃。
为了打败甜食怪物,朱妮把家里所有甜食都清理掉了,并尝试忽视疲劳感,或是用椒盐脆饼代替冰激凌,她还准备了一箱无糖零食放在车上应急。想念母亲时,朱妮会玩《精灵宝可梦》手机游戏,而不是去吃甜食。但最终起作用的,还是从根源上解决悲伤情绪的问题。她建立了一些积极的习惯,包括写日记以及和朋友们聊天,这些习惯让她对母亲的怀念得到了释放,而不是一味地压抑。越用健康的方式来应对伤痛情绪,朱妮的感觉就越好,想养成积极习惯的动机也逐渐高涨。当朱妮开始能隔一段时间不吃含糖零食后,她看到了庆祝这些小成功的机会。一开始,朱妮可以做到某一顿饭不吃甜食,后来是能坚持好几个小时不吃,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朱妮知道自己必须先降低期望值。在那些时刻,她觉得自己就是赢家。
朱妮知道强调成功的感觉至关重要,所以每次能一整天不吃甜食时,她就会为自己庆祝。这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虽然朱妮不能每次都做到十全十美,但她仍然坚持了下来,而且后来,她居然能整整一星期不吃任何含糖零食。
【what】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该方法是通过找到习惯形成的原因并改变环境、建立新习惯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改变习惯的一种方法。
【why】
为什么要学习该方法呢?有的时候我们希望改掉自己的习惯,尝试失败后,结果引起我们深深的羞愧感和愧疚感。(错误做法)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缺乏能力或毅力,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习惯的提示,没有改变环境。通过“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我们可以让改变习惯这件事变得更容易。
如果不这样做,我们会因为没能改变习惯而沮丧,一次失败会导致更多的失败。而我们也会因此产生缺乏意志力、缺乏毅力、能力不足、不够自律等错误的判断。
【概念对比强化讲解】
这里我要着重讲解一下,什么是“改变环境”?
改变环境是改变习惯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需要我们重新设计周围的环境,简单点说就是将执行旧习惯的事物移除或者规避掉。例如文中提到朱妮想吃甜食的提示是什么?想念母亲、每当感到疲倦和难过时;那朱妮是怎么做的呢?没错,他说的是把甜食清理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改变环境”。我们实操中,往往习惯于认为把习惯行为的提示去掉,就可以改变习惯。因此会陷入“终止提示”的误区,在找到提示后,终止行为的提示。就像我刚才说的,朱妮要不想念自己的母亲,不去痛苦和难过。说实话,这很难!我们很难终止已养成习惯的提示,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当提示出现时,改变行为发生的环境。所以说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终止提示”侧重于停止提示本身,而“改变环境”则侧重于在提示发生后,通过移除或规避导致习惯行为发生的事物。
【案例辨析】
接下来,我们通过案例来辨析一下,哪些是“改变环境”,哪些是“终止提示”?
例1:我每次有点空闲的时间就想看看抖音或者打游戏,于是我尽量让自己不要空闲下来;这是“改变环境”还是“终止提示”?终止提示,我看抖音打游戏的提示是“每次有点空闲时间的时候”,不让自己闲下来,这是很难做到的;
例2:我每次有点空闲的时间就想看看抖音或者打游戏,于是我把抖音和游戏软件删除掉;这是“改变环境”还是“终止提示”?改变环境;提示还在,但是我想刷抖音玩游戏的时候,没有玩的了;
例3:每次心情不好时候就喜欢在京东淘宝上乱买东西,于是我尽量让自己心情好些?这是“改变环境”还是“终止提示”?终止提示,对吧?这个太难了,怎么可能一直让自己心情都好呢,很难做到;
例4:每次心情不好时候就喜欢在京东淘宝上乱买东西,于是我把我所有的闲钱都放我老婆手里;这是“改变环境”还是“终止提示”?改变环境,心情不好想花钱的时候,发现兜子里没有银子,所以即使心情不好,想花钱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渠道;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及概念对比分析)
【how】
那么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呢?
① 明确习惯:明确你想要的改变哪一个习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具体的一件事;
② 找出提示:找出习惯行为发生的提示;
③ 改变环境:在提示出现后,将你执行习惯的事物移除掉或者规避掉;
④ 建立习惯:在原有提示的基础之上,建立新的习惯;这个习惯通常是正向的、积极的好习惯;
⑤ 及时庆祝:每当自己成功一次后,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功,就为自己庆祝!来给自己鼓励,增加成就感。
【正例】
那么运用“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回到我最开始上厕所看手机的案例,我可以如何规划呢?
① 明确习惯:我想要改变上厕所看手机的这个习惯,这是具体的一件事;
② 找出提示:我一坐在马桶上,我就想把手机拿出来,所以“坐在马桶上”就是提示
③ 改变环境:现在的关键就是要移除手机,我打算在厕所门外面挂一个盒子,贴上“上厕所交手机”,每次上厕所前先交手机;
④ 建立习惯:我在厕所门里面再放一个盒子,里面放一本《论语》,并告诉自己,我一坐在马桶上,就开始读《论语》,只读,容易做到;
⑤ 及时庆祝:每次上完厕所,我就想象一下“上厕所学习《论语》的我是多么的优秀!!!”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人会问:“想要改变习惯,只要去“打破”他就好了,只要我猛然发力,并且有足够的意志力,习惯就会消失不见。”说实话,这种做法极少奏效。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那么习惯的改变也必然不是一朝之事。因此,我们通常无法仅靠一次发力就能摆脱一个你不想要的习惯。我需要持续的提示与庆祝,来建立新习惯,改变旧习惯。
【where】
该方法适用于具体的一个习惯;不适用于抽象的、概括性的习惯;因为概括性的习惯通常包含很多个具体的习惯;他就像一条缠在一起、打满了结的绳子,你无法一次解开所有的结,你只能逐一解开。
通过以上的分享,相信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
为了加强运用,我们想象一下未来会遇到的场景;试想一下在未来1~2周内,你有什么想要改变的习惯?运用“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形成一个行动方案。
例1:你每天晚上睡前都会刷手机,希望改变“睡前刷手机”的习惯;
例2:你每天吃完饭都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希望改变“吃完饭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习惯;
要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8分钟时间,大家可以先思考,然后把关键词句写在纸上,写完后在小组内相互分享。8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分享】
All right,哪位老师想要分享一下?自己讲述一下你的方案。OK,丹丹老师。
丹丹老师: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到凌晨的某一时刻,我就会醒来。在我醒来之后我就会不自觉的摸手机,直到看睡着。
拆书家:看到睡着,要看很久。
丹丹老师:我不知道看了多久。
拆书家:所以说你要改变这个习惯。
丹丹老师:我觉得太可怕了,所以我说我要改变。我最开始写的是把手机放到客厅外。
拆书家:先别着急,我们来先明确一下,你要改变的习惯是“半夜醒来刷手机的习惯”,对吧?
丹丹老师:是的
拆书家:OK,你的提示是什么呢?
丹丹老师:我的提示就是半夜睡醒了,就看手机。
拆书家: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呢?
丹丹老师:最开始我想的是把手机放在客厅外,但是我试过,但是我还是会去客厅拿手机。
拆书家:嗯,无论多困多冷还是会跑到客厅拿手机是吧?所以说只是改变环境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怎么样?
丹丹老师:我还要建立一个新习惯。
拆书家:你打算建立一个什么习惯呢?
丹丹老师:我在想,张老师之前读论语,那么我就起来看书好了。或者写拆书稿。
拆书家:哦~写拆书稿写到再次睡着。
丹丹老师:因为到了cycle的那个点你就是睡不着,还不如用这个时间来学习好了。
唐老师:你要睡到几点起来,是半夜2~3点么?
拆书家:我们这个环节先不要发散,回头我们可以再讨论。丹丹老师,首先你明确了你的习惯,你要改变“半夜醒来刷手机的习惯”,你的提示就是半夜睡醒的时候,你就不自觉的把手机拿出来看,改变环境的方法就是把手机放到外面,第四部呢?
丹丹老师:第四部就是看书。
拆书家:那你可以怎么做呢?
丹丹老师:把书先放在书桌上
拆书家:很好,或者你可以把书放到之前手机的地方,一醒来摸到的不是手机,而是书。最后当你摸到书,你翻开他,最后你要怎么做?
丹丹老师:奖励一下我自己,我想用手机拍照,纪念一下我自己,但是好像不行。
拆书家:所以你打算如何为自己庆祝呢?
丹丹老师:我心理暗示吧!我今天又变好了,比张老师又更好了一点。
拆书家:哦,比我好了一点,非常好,那我们掌声感谢张丹丹老师的分享。我相信只要你坚持这样做的话,一定会改变自己的习惯。
在我们共同学习了“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之后,那我们拆页2的内容为“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从行为的入门步骤入手,帮助他人更容易地改变习惯。
为了方便讨论分享,我们分一下组,现场分为两组。
在阅读拆页之前,我们先做一个自测,请大家拿出自测题。
这个自测能帮你了解是否可以帮助他人成功改变习惯。请仔细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每句话,并圈出在每一项中做的如何,1分表示不符合,5分表示很符合;1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这个自测题是帮助大家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是一个能够帮助他人改变习惯,让他们感受成功的人,总分25分,总分越高,能力越强。
20分及以上:非常好!说明你在生活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帮助他人感受成功,成功地改变习惯;
15-19分:很好!说明你对帮助他人改变习惯这方面有一定意识,但对于方法可以变得更好一点;
15分以下:完全不需要担忧和气馁!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分享学习,几周之后,再做这份测试的时候,你一定是20分以上的选手!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拆页2,阅读完成请举手示意,2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拆页2《福格行为模型》P262-263页 作者:BJ 福格】
不过,迈克现在有了重要的行为设计工具,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他的愿望很明确,他希望克里斯珍惜他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其具体行为是维护咖啡机。于是迈克提出了一个突破型问题:如何让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做到?他仔细想了想,他想让克里斯完成的实际上是一个包含3步的流程:取出咖啡机滤网,清洗干净,放回原位。让克里斯一次完成所有步骤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迈克决定让这件事简单一些,他把任务分解,只让儿子完成第一个具体步骤。
嘿,克里斯,下次你用完咖啡机,可以把滤网拿出来放在吧台上吗?”
克里斯表情搞笑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没问题。”
第二天早上,迈克下楼打咖啡时,不由笑了。滤网就放在吧台上。虽然它歪在一边,咖啡渣也洒出来了,但它确实被放在了吧台上。迈克感到一阵自豪。端着咖啡上楼时,他想起了我的原则:帮助人们感受成功。
“嘿,克里斯,谢谢你把滤网放在了吧台上。那对我来说很重要。”
克里斯一脸“爸爸你真奇怪”的表情,回答了一句“没什么啦”。
第二天,滤网又被放在了吧台上。迈克大吃一惊,因为他并没有提醒克里斯要这么做。在回书房工作之前,迈克又顺便向克里斯说了声谢谢。克里斯开始持续完成这个小任务,而迈克也开始相信他的方法是有效的,这不是侥幸。几星期后,迈克让克里斯清洗完滤网之后再放到吧台上,克里斯同意了,因为取出滤网对克里斯来说已经很容易就能办到,还能让父亲格外开心。
又过了一星期后,吧台上不再出现滤网了,迈克心里一沉,觉得克里斯又回到老样子了。但迈克提醒自己,儿子还在培养这个习惯,而且他也已下定决心不再唠叨克里斯了。然而,当迈克取下滤网时,滤网竟然是干净的。克里斯取下滤网之后,把它洗干净并装了回去!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
迈克默默地欢呼了一下:“啊哈!”
【what】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该方法是通过对习惯的分析,从简单行为入手,结合认可鼓励的方式,帮助他人更容易地改变习惯的一种方法。
【why】
为什么要学习该方法呢?我们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需求,例如我希望保持家里的整洁,但是孩子总是会把玩具放的到处都是,最初我们会主动的收拾掉,但是时间久了,当我们想让他们自己做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的用命令和抱怨的方式去指责对方,而这种方式不但效果不好,还会激发矛盾。(错误做法)运用“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我们可以从行为的入门步骤入手,并及时认可行为,无争吵、无矛盾地帮助他人改变习惯。
如果不这样做,对方不但无法做到习惯的改变,而且还会产生矛盾,影响到日常生活。
【概念对比强化讲解】
这里我要着重讲解一下“认可行为”。我们回到原文片段中,在克里斯第一次把滤网拿出来的时候,他的父亲迈克是如何认可其行为的呢?“嘿,克里斯,谢谢你把滤网放在了吧台上。那对我来说很重要。”没错!所以说,认可行为是对行为的一种承认,完成某种任务后有一方给予另一方的精神鼓励。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但是在实操中我们经常会走入“奖励行为”的误区,例如“儿子,你要是能把地上的东西都收拾了,爸爸就给你一个并欺凌吃!”这就是典型的奖励行为。所以说“奖励”通常情况下是完成某种任务后有一方给予另一方的物质奖励。与“认可行为”最大的区别在于,奖励更偏向于物质层面,且带有交易性质。而认可通常偏向于精神层面。
【案例辨析】
接下来我们来辨析一下哪些是“认可行为”,哪些是“奖励行为”?
① 儿子开始收拾玩具,我对他说“只要你收拾完,爸爸就允许你吃一根雪糕。”---这是认可还是奖励?奖励;雪糕属于物质奖励;
② 儿子开始收拾玩具,我对他说“儿子,谢谢你开始自己收拾玩具,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爸爸很注重家庭的整洁!”-这是认可还是奖励?认可;认可他的行为;
③ 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我立刻对他说“儿子,你要是今天自己吃饭的话,爸爸下午就带你去恐龙园。”-这是认可还是奖励?奖励;用去恐龙园来交换他“自己好好吃饭”;
④ 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我立刻对他说“儿子,爸爸看到你自己吃饭非常开心,因为爸爸看到我的孩子更自立了!”-这是认可还是奖励?认可;承认他行为的正确性,精神层面的鼓励。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及概念对比分析)
【how】
那么如何帮助他人改变习惯呢?
① 明确行为:首先,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愿望来明确我们想要帮助他改变哪一个行为;我们回到原文,对于文章中的父亲迈克来说,他的愿望是什么?---“希望克里斯珍惜咖啡机”,那么他想要帮助克里斯改变的行为是什么?---“维护咖啡机”需求是“珍惜咖啡机”,行为是“维护咖啡机”
② 分解行为:将上述行为分解成介个步骤;例如文章中维护咖啡机分为几步?---取出咖啡机滤网,清洗干净,放回原位;而且我们会发现,他在分解行为步骤的时候“取出咖啡机滤网”这个行为特别简单;
③ 执行首步:只执行第一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入门步骤;文中迈克让克里斯做的入门步骤是什么呢?---“嘿,克里斯,下次你用完咖啡机,可以把滤网拿出来放在吧台上吗?”
④ 认可行为:当对方完成第一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与认可;就像文中,在克里斯把咖啡机滤网取出放在吧台上后,迈克是怎么做的?---“嘿,克里斯,谢谢你把滤网放在了吧台上。那对我来说很重要。”
【举例说明】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我来举一个例子:
我们家小孩对汽车及其痴迷,家中汽车没有100也有80,每次他玩完汽车都不喜欢收拾。每次都是妈妈帮忙收拾。那么,运用我们今天分享的“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我可以怎么做呢?
① 明确行为: 我的需求是整洁的家庭环境,玩具玩完要自己收拾掉;行为就是让了宝收拾他的玩具汽车;
② 分解行为: 为了入门步骤更简单,我将其分了三个步骤:第一,把玩具归拢在一起;第二,把玩具放进篮子里;第三,把篮子放到墙边;
③ 执行首步: 我会对孩子说“了宝,下次你玩完玩具可以把玩具堆在一起么?”我只让他做“堆在一起”这个行为;
④ 认可行为:一旦他开始堆玩具的时候,我会对他说“了宝,谢谢你把玩具堆在了一起,爸爸很开心,你解决了我们和妈妈的大问题,你为家庭的整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人会问“奖励会有什么问题么?我们平时用奖励的方式效果蛮好的!”。用奖励的方式可能会获得短期的效果,但是对于长期来看是不可取的。奖励有效是因为对方对你的奖励的东西存在需求,是他感兴趣的。一旦需求不存在了,那么他的行为就会失去动机;你没有诱惑他的东西了,他就不会去做这件事了。而认可的方式是从对方自身出发,让他找到成就感,让他被认可,让他愿意做这件事情,内生式产生动力。行为和习惯的持续也就会更长久一点。
【where】
该方法适用于对能力要求不是很高的行为,或者说至少入门步骤的难度不是很高;不适用于入门步骤就很难的行为;因为在缺乏动机且入门步骤就对能力要求很高的情况下,我们很难通过认可的方式让对方感受成功。
【案主案例】
OK,我们刚刚共同学习了“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我们按照之前的分组来做一个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大家是否有同样的经历,与家人、同事、朋友是否希望帮助他们改变习惯的情况呢?先请大家1分钟思考一下,是否这样的情况,现在开始。
---案例分享
Ok,我看大家基本都想好了,那么接下来,请各位在小组内,把你们的案例分享一下。8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案例选择
刚刚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了自己的案例,那么接下来2分钟时间,每组选出一个更具有普遍性,更能产生共鸣的一个案例,两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各组案例分享
每组有选择了么?唐老师,丹丹老师这组?
唐老师:吃完饭不收拾桌子;
拆书家:现在的状态是吃完饭不收拾,所以你帮助他改变的习惯是”希望帮助老公改变吃完饭不收拾桌子的习惯“。那我们A组呢?有结论了么?
丁老师:睡前刷手机导致晚睡的坏习惯
---案例确认
拆书家:我们做一个选择一下,哪个案例更普遍、更典型?
吴老师:A组的共性更大一点
拆书家:说实话,其实我也这样认为,因为刷手机目前来说确实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都喜欢玩手机。那我们今天的案主就是我们的“樊老师”,那樊老师的课题是“希望帮助爱人改变睡前刷手机导致晚睡的习惯”
---案主重述
那接下来请案主来讲述一下他的案例,我们掌声有请
樊老师:这个已经有几年了,经常是我都睡醒了,我爱人还在那里刷手机,而且经常刷到12点以后,我的睡觉习惯是希望四周都是黑的,但是我爱人习惯刷手机的时候开一盏台灯,这时候就会影响我的睡眠,从我的角度来讲,影响睡眠还是其次,关键是作为我的爱人,她的身体的健康。因为这样的事,我和她讲了几次,每次都是我开了一个头“手机刷的有点晚哈”,她立马就拍桌子“你知不知道我们每天上班精神压力多大,我晚上在那里忙里偷闲刷下手机放松一下都不行吗?”我爱人确实是做计划采购,每天会面对很多不同的人,多的时候每天要上百个电话。我作为他的爱人,觉得长此以往会影响她的身体健康,但是作为老公的角度,又不能说太多,毕竟是成年人,说太多又没有用。
【追问本质】
拆书家:樊老师的案例大家都清楚了吧,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共创的阶段。请大家根据樊老师讲述的案例,还有哪些你要了解的,有哪些是你还不清楚的。大家可以进行提问,在提问时,请大家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进行提问,并且这环节我们只提问,不给建议,不给指向性的东西,也不要给答案。5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丹丹老师:樊老师,只要你已提醒她刷的太晚了,她的反应都是说白天精神压力很大么?
拆书家:丹丹老师,我们尽量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尽量不要问用“YES or NO”回答的问题。
韩老师:您爱人在什么情况下刷手机?
樊老师:每天晚上啊!
丁老师:有没有不刷的时候?
樊老师:有
丁老师:什么时候?
樊老师:有时候感觉自己比较累的时候,刷不动了早早就睡了。
韩老师:天天刷这么多第二天精神压力不会更大么?
拆书家:尽量不要有指向性的问题。
唐老师:你爱人看手机经常看哪些内容?
樊老师:综艺、娱乐等,前两年看韩剧,这几年在看泰剧。
拆书家:总归是追剧,娱乐性的东西。
樊老师:还会刷一会微博、追剧等。
唐老师:樊老师你自己刷手机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
樊老师:游戏直播,也会看些电视剧。但是我睡的还算早,我一般10点半,11点就睡了。
李老师:你尝试过哪些方法来提醒他?就一直只有唯一的一种方法么?
樊老师:有时候半夜醒来,我就会说“你还没睡呢,这都几点了”,晚上我也不说了,第二天起来我也会继续说。
拆书家:所以主要是以职责的方式来沟通;
吴老师:刷手机导致晚睡,哪一个是你更介意的?
樊老师:晚睡
吴老师:能不能澄清一下,到几点算是晚睡?
樊老师: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12点以后,我接受不了。
吴老师:所以说你的晚睡和她的晚睡是不一样的。
【明确本质】
拆书家: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板上的这些问题,整合一下我们得到的信息,樊老师爱人在什么情况下不刷手机呢?太累的时候;看哪些内容呢?综艺、娱乐等休闲、放松类的东西;樊老师用什么方式沟通呢?樊老师认为刷手机接受不了还是晚睡接受不了呢?晚睡接受不了;樊老师如何定义晚睡呢?12点以后。
拆书家:那么结合这些问题及樊老师的回复,大家认为樊老师爱人刷手机晚睡的本质是什么呢?
讨论结果:主要是樊老师爱人因为平时工作太紧张,所以想要放松一下,才会刷手机导致晚睡,而且樊老师晚睡的概念和他爱人晚睡的概念不同。
【明确问题】
拆书家:好!同时结合我们今天分享的“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我们还发现,其实樊老师并没有向她爱人“明确问题”,并且,在实操中并没有通过“分解行为”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方案共创】
那么接下来就请各组讨论一下,并运用“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共创出一个解决办法,帮助你爱人在12点之前睡觉。
---方案分享
下面我们各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小组的结果呈现一下!我们如何按照四步法来帮助樊老师解决他的问题。
拆书家:请B组的丹丹老师先来呈现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案。
丹丹老师:我们根据樊老师叙述的背景,针对如何让他爱人放松做了一个方案。本身你让他早点睡,是关心他,但是她会炸毛。因为她太累了,她需要一个放松,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所以我觉得你可以给她泡脚,而且她白天接100多个电话会受到一些不好的言语,她也需要一个输出的地方,所以说聊天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拆书家:所以说我们的四步法是什么?问题已经明确了。
丹丹老师:分解行为的第一步就是设定一个10点钟泡脚的时间,然后再泡脚的过程中和她聊天,然后洗脚按摩;然后只让她设定闹钟,设定一个10点钟的闹钟;当闹钟第一次想起的时候,就对她进行认可和鼓励“老婆,你主动设定了闹钟,你真棒!!!”
拆书家:非常好!那我们也请A组派一名代表来呈现一下你们的方案。
韩老师:我们这组主要也是让他爱人放松,分解步骤第一步就是11点钟关灯,关灯后给老婆按摩并和老婆聊天,执行首步就是让他关灯,只要她一关灯就夸她。
【拆书家总结】
拆书家:其实无论A组还是B组的解决方案,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樊老师的本质问题是不让她爱人晚睡,而她爱人刷手机晚睡的本质问题是希望寻求放松。
【询问案主】
拆书家:樊老师,两组的案例你觉得哪一个方案更适合你?更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樊老师:都喜欢啊!我觉得都可以试试!
拆书家:其实本质差不多!一个是洗脚放松,一个是按摩放松。樊老师觉得如何?
樊老师:这个学习到了!所以要经常来拆书帮!可以解决问题。
【A2作业】
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让大家更好学以致用。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在未来一周,记录一次运用“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让对方感受成功的案例,周末可以发给我,下周四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里一起分享一下!
作业案例:宋老师
① 明确行为:改变家人不洗衣服的习惯
② 分解步骤:把衣服放到篮子里-把篮子放到洗衣房-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晾晒衣服
③ 执行首步:只让他做把衣服放到篮子里这个步骤
④ 及时认可:当衣服放进篮子后,对他的行为进行夸奖。
【总结语】
OK!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了“改变自我习惯五步法”,五个步骤分别为:明确习惯-找出提示-改变环境-建立习惯-及时庆祝!非常好!同时,我共同学习了“改变他人习惯四步法”,四个步骤分别为:明确行为-分解行为-执行首步-认可行为;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仅能改变自己的习惯,遇见更好的自己;同时能够帮助他人改变习惯,帮助改变习惯,帮助他人感受成功!
以上是我今日分享,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