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们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Carol,是拆书帮的老朋友了,也是一名在升级打怪路上的拆书家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上个月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的一位在外企工作了十多年的朋友,她在电话里跟我哭诉:她平时工作忙得跟陀螺似的,经常加班赶数据,回家实在太累了只想躺平,刷刷抖音看看小视频然后洗洗上床睡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年公司年中升职加薪又没轮到她,她觉得领导太不公平了,就很想离职但又很纠结。

【提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这种期待落空的经历,你会怎么做?是原地不动继续等待下一年或下一次机会呢?还是算了一走了之?又或者停下来思考原因和对策?

【影响】

无论在我们的职场或者生活中,我们会做着习以为常的事情,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如果长时间不主动思考,我们的思考力会越来越弱,和高手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直到碰到各种障碍或卡点时被迫思考。

【解决】

我今天分享的片段来自《认知觉醒》,这本书在豆瓣上被喻为成长类书籍的佛跳墙,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提出了很多认知的底层规律,如潜意识、元认知、深度学习等,帮助我们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四个步骤,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源《认知觉醒》P53

元认知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

那么为什么人人都有反思能力,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如此之大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元认知能力也是有层级的,在人人都有元认知能力的世界里,唯有拥有更高级的元认知的人才能胜出。按照心理学的意向性分类,元认知至少可分为六个等级,它们最终又可归为两类: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
普通人通常只会在遇到问题时被迫启用这个能力,比如遭遇指责、批评时,才不得已去反思纠正;处于顺境时,依旧会顺着本性生活,该玩手机玩手机,该睡懒觉睡懒觉,对自身行为的好坏毫无觉察。被动使用元认知的人,似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被迫扇动几下翅膀。而有些人即使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也会尝试练习扇动翅膀,让自己不断进化,彻底远离危险。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反观,是元认知的起点。当你开始反观自己的思考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缺乏自我观察意识的人只能无意识地顺着感觉和喜好行事,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会不自觉地追求眼前的舒适和简单,觉察不到自己当前的思维和行为有什么不妥,直到碰壁。而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不同选择的累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意,问题十有八九就出在这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都读完了吗?下面开始我的拆解:

【WHAT】

什么是元认知呢?听起来是不是挺高大上挺深奥的呢?元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它就像你的一对翅膀飞到空中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元认知能力就像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WHY】

为什么要开启元认知能力呢?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不是都不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做对了又为什么做错了?看看你身边那些高手是不是都特别善于反思、总结和复盘,他们身上都有一对元认知的翅膀。

【概念对比&匹配例子】

拆页中提到人人都有反思能力,那么,元认知和反思有什么区别呢?元认知包含反思但比反思更全局,反思是指思考事情本身的原因,比如,我朋友的例子中她会思考为什么她工作那么辛苦却没有轮到升职加薪?而元认知会对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如果我的朋友会使用元认知那么她可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认为工作辛苦就应该升职加薪呢?我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吗?如果正确为什么结果有偏差?如果不正确我应该怎么做?

【HOW细化步骤】

所以,开启元认知能力这只“第三只眼睛”包含了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把自己抽离出来作为旁观者,看当下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和想什么?比如说,SISI坐在这里,另外一个SISI会跳出来在一个更全局的视角思考:为什么SISI来参加拆书呢?她到底想要什么呢?她这个时候在想什么呢?会有一个360度无死角的观察。

第二步,分析,透过表象找到真正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对自己有深度的启发,这是往深里面挖的一个动作。

第三步,判断,当下的行为是否明智,有助于自己目标的实现还是说会是一个障碍?它更着眼于未来的视角去做一个判断。

第四步,选择,做出一个决定是继续当下行为还是做出改变现状的具体行动?

观察、分析、判断和选择四个步骤,最难的是“分析”,当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后,就比较好做判断和选择了。

【案例】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2016年我就认识了拆书帮也决定要拆书过级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2017年我工作变化开始频繁出差偶尔有时间才能参加线下拆书,直到2019年都是断断续续的参加。后来受疫情影响拆书停了一段时间,2021年我遇到工作上的瓶颈才开始真正反思很多事情,包括拆书过级这件事情我为什么拖了那么久?表面原因是没有时间。当时我已经看了《认知觉醒》这本书,所以会启用元认知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确实是时间不够用但还是可以抽时间追剧,这是正确的吗?经过一番灵魂拷问发现真正的原因不是时间而是优先次序出了问题,显然我之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照这样下去永远不会有时间永远也过不了级,最后我就做出了调整时间继续拆书的选择。所以大家现在能看到我在努力的过级,哈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练习,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会遇到哪些需要使用元认知的能力也就是“第三只眼睛”去思考的场景?

请编一个小剧本,要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动作、对话等。一会儿请一组小伙伴分享一下,我来分个组,给大家5分钟时间

【学习者分享】

安雨和路飞两位伙伴,安雨A由安雨本人扮演,安雨B由路飞扮演

安雨A:上上个星期我收到了拆书帮的拆书家手册,但是那两个星期的晚上我一回到家就躺在床上,打开手机玩了两小时的斗地主,12点我打算睡了但放下手机睡不着。

安雨B:那你为什么玩游戏睡不着呢?(观察)

安雨A:因为我知道自己8月份有两场拆书,我觉得应该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去做准备,但是刚工作完回到家太累就想放松下,所以就打开了斗地主,然后完全停不下来。

安雨B:你觉得斗地主有帮助你放松吗?(分析)

安雨A:确实好像也没有,还影响了我的睡眠。

安雨B:那你的判断是什么呢?

安雨A:我在斗地主时游戏感受并没有那么好,它会麻痹我去准备拆书这件事情,我想要有更好的成长也想要有好的睡眠,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去玩游戏,它既没有让我成长也没有给我带来快乐,我应该停下去做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事情。(判断)

安雨B:那你已经做出选择了吗?

安雨A:对,我现在已经不玩游戏了(选择)

【强有力的结语】

感谢两位伙伴的精彩小剧本,从观察、分析、判断到选择很完整的运用了元认知能力的四个步骤。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元认知?练习了开启元认知能力的4个步骤: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随时随地插上元认知的翅膀,让自己的成长飞起来!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