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7月9日(周六)拆书帮武汉珞珈分舵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开场: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大蓉,欢迎大家来到我的3-1练级场。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拆解的内容是:什么叫“有目的的练习”。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运用“目标、专注、反馈、挑战”四个方面区分“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

【场景法介绍图书】

最近,我给儿子报了一个搏击班,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对方还送了一张一周的成人搏击课。在脑补了自己打拳的帅气模样后,我特别期待地参加了。

第一天,我了解了站位的姿势后,教练就教给我左右直拳的招式,然后就让我自己在沙袋上练习。刚开始,我觉得挺有趣,也认为很好学,就是左右手不停地打在沙袋上嘛,挺简单嘛。但是过了大概20分钟,我就开始受不了了,不仅十分无趣,而且体力也渐渐不支,能量值持续下降,想停止练习又还没有下课,我感到越来越焦躁,开始后悔参加了。(事件)

为什么会这样?我很努力地在练习啊!为什么我会从兴致勃勃到后来偃旗息鼓呢?(提问)

大家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历吗?学习一项技能,每天都在练习,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渐渐地看不到成果,于是练习时间越来越少,直到最后逐渐放弃。接着我们又重新找一个新技能,开始新的练习,最终的结果却还是一样。我们很努力,但结果却不尽人意,长此以往,我们就会陷入巨大的焦虑和内耗中,更有甚者,我们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放弃努力。(影响)

《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练习方法有问题。大多数人都在日复一日进行“天真的练习”,而真正想要学成一项技能,我们需要“有目的的练习”。(解决)

那么,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P31-32

如果对这种自动化的表现并不满意,你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工作了10年之久的老师,你想做一些事情,让学生对你上的课更感兴趣,并让你在课堂上更加高效,你该做什么?你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打高尔夫球,想再提高一些,该怎么办?你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打字员,想让别人对你的打字速度感到惊叹,又该怎么办?

这便是史蒂夫.法隆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发现他自己所处的情形。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能够听到一串数字、把它们记下来、再念给我听,感到很满意,而且,由于大家知道,短时记忆存在局限,所以,他的表现也和人们期望的差不多,中规中矩。他原本可以不停地这样记下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之后,最多能记住8个或9个数字,但他并没这样做。他参加了我设计的这个实验,而我设计这个实验的初衷,就是使他持续不断的接受挑战,以便每次都能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同时,也因为他是那种天生就喜欢挑战的人,所以他在逼迫自己变得更优秀。

他采用的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有目的的练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功。正如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那样,这种方法并非总是如此成功,但它比通常的方法更有效一些,而且,这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

(What)这个片段讲的是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这种练习是有明确目标的,而且需要不停地去挑战新的目标,同时还需要不断接受到反馈。

同时,在片段中,还提到了另一个概念:天真的练习。即基本上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概念与案例之间的折返】

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下面的这些练习是“有目的练习”吗?

1. 练习击球。“嗯,我刚刚挥起球拍,努力地击球。”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不是,因为它的目标不明确。

2. 练习记忆力。“这一串数字,我每次都能记住8、9个”。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不是,因为它只是在舒适区不断重复,没有突破。

3. 练习乐器。“我今天把这首曲子又练了十遍。”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不是,因为这个练习没有反馈,练得怎么样?对了还是错了?不知道。

4. 练习乐器。“我练习了第一段,第一遍错了五个音符;第二遍我记着刚才错的地方,减少了三个错误;第三遍,我全对了。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是的,因为它有反馈,它的目标明确,每一遍练习都在不断提高,并且保持了极大的专注。

那么,根据以上的案例对比,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区分“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呢?它是一种有目标,有反馈,同时需要专注,需要走出舒适区的一种持续不断的练习。

(why)我们在练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的练习目的,只是不断地重复,不看目标,没有反馈,不知道哪里需要改进,我们就不会进步,而最终的练习结果就会大打折扣。

(How)那么,有目的的练习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明确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大而化之的目标,而是在大目标之下,每一个动作需要达到精准的明确可衡量的目标。比如,我练拳,我的终极目标是学会,但落实到可测的目标则是每一拳应该打在哪个位置。

第二步,保持专注。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应当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专注目标的达成。

第三步,及时反馈。每一个动作之后,需要有及时的反馈,这样才能让自己迅速调整练习动作和方法。比如,一拳下去,高度不够,下次就抬高胳膊。

第四步,不断挑战。这需要我们不断走出舒适区,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能定过高,否则我们够不着,就像弹簧一样,不能拉出最大弹力范围;但是,也不能定太低,这样容易丧失斗志,而是要在我们的能力范围边缘慢慢扩大,达到“跳一跳就能够着”的范转。比如,一拳下去,达到了目标,教练会说:“力度再大点!再大点!”

我在练习搏击的时候就是用到了“有目的的练习”。我在练拳的第一天,我不知道每一记拳出去,要打在哪个具体的位置,也不知道标准的高度,也不知道需要使多大力气,我认为打到沙袋上就行了,这样的反复练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这种练习就叫“天真的练习”。

而第二天,教练与我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她拿着教练专用的踢靶,示意我每一记拳应该打在哪个具体的位置(目标明确);全程我都专注于目标(保持专注),精确打击;我没击中的就重来(及时反馈),同时她还会提醒我力气再大点!再大点!(不断挑战)就这样,在她的指导下,我出拳的力度一次比一次大,着力点一次比一次精准,而且每一个目标击中后,又会向新的打击点变化(不断挑战)。这样下来,一个上午就明显进步很多。这个练习就是“有目的练习”。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当我们想刻意提高某项技能的时候。如果我们只需要执行标准流程,则只要达到标准就行,也不必如果执着于完美。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运用】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四个步骤:明确目标、保持专注、及时反馈、不断拉伸。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你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有目的的练习”呢?

请大家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去运用这四个步骤,进行一个“有目的的练习。”

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呆会儿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分享:

【回应反馈】谢谢小伙伴的分享!这就是“有目的的练习”,这个过程是持续进行的,呈现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这样就会让我们越来越接近大目标,非常棒!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目的的分享”,看到大家讨论热烈,相信都有一定的收获,希望大家多多运用,让自己精准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