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简单爱,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练武场。
用三个关键词介绍一下我自己,插花、组织长老、人力资源从业者。小结来说,我是一位喜欢插花,刚竞聘上任广州小弯腰分舵的组织长老,在人力资源领域从业十年以上了,大家如果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欢迎一起交流探讨。
今天的拆书活动将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举行,我会根据大家的座次分成二个小组,方便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总学习目标】
今天的二个拆页,它们是并列关系,在工作中,少不了提意见和接收他人给我们的意见,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小伙伴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可以恰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在他人对我们提意见时,可以识别和筛选出合适的意见,得体地接收他人的意见,以构建我们在职场中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一个片段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拆页一,小伙伴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可以恰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二个片段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拆页二,小伙伴们在他人向我们提出意见时,可以识别和筛选出合适的意见,得体地接收他人的意见。
今天向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沟通的方法》。
【F特征】核心是“书”的特点
这本书的作者是脱不花,她19岁创业,没上过大学,现在是“得到”APP联合创始人&CEO,得到王牌课程“沟通训练营”的主讲人。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却能成为著名知识服务品牌的创始人,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励志。这本书是脱不花从自己过往的职场经历和沟通经验中,总结整理出来的,希望给在沟通方法方面有需要的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走太久的弯路”,于是这本书诞生了。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没有简单地讲述沟通理论和案例,而是从自己独特的视角阐述沟通的方法是什么。比如说:不断邀请他人进入自己的生活,打破资源匮乏的困局,借助各种外部力量,放大自己的选择组合,我们才能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 这才是沟通的终极目的。
【B1学完本书可得利益】
作为职场萌新,怎样初来乍到就能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作为业务骨干,怎样让你的方案被甲方重视?
作为部门主管,怎样辅导下属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这样典型而又经常发生的职场沟通场景,这本书中有18个,包括从向上沟通到管理沟通,再到客户沟通,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我们会遇到的所有职场沟通难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本书不但教给我们沟通的方法,也有一些人情事故在里头,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化解别人复杂的诉求,都不是难事;你会发现原本那些无法破解、下意识躲避的难题,都有了解决答案。
【B2学完二个片段的可得利益】
提意见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个事情,爱是因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不足,督促我们改变和成长;恨是因为提得不好,容易得罪人,吃力不讨好;【第一个片段】特别是我们进入一个新环境,让我们提意见的时候,怎么能恰当地表达又不得罪人呢?第一个片段带给大家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第二个片段】当他人给我们提意见的时候,怎么让自己不带负面情绪、得体地接收他人给我们的意见呢?第二个片段带给大家一个解决方案。
好的,我们先看第一个拆页片段。
现在请大家用2钟阅读一下拆页内容,如果你阅读完,请举手示意,让我知道。
【拆解片段】《沟通的方法》,作者:脱不花,P194-195
在一个新环境如何提意见
提意见要先发展关系,再解决问题。我们要证明自己是作为共同体的一分子来发言的,也充分考虑了共同体的利益,并不是随便指指点点。
所以一开场,我们应该先定义双方的关系,告诉对方,我们是一伙的。
比如,你提意见的对象是上级,可以这么说:“成为您团队的成员,我受益特别多。您在某些事上对我的指导,是从0到1级别的。”
比如,你提意见的对象是跨部门同事,你们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在提意见前就需要重新定义双方的关系,可以这么说:“我们一起在公司共事那么长时间,我特别认同你,觉得你是—个我特別喜欢的战友。”
再比如,你提意见的对象是其他部门的年轻同事,你想指出他身上的毛病,可以这么说:“我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刚进咱们公司的我自己。”
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实都在强调一个事实:“我们是一伙的。”那么你就可以在提意见前很快确认双方共同体的关系。
曾经有位同学跟我提过一个困惑:他刚进入一所高校当老师,开学第一个月,校领导班子组织教师座谈会,让大家提意见。他就以“怎样提高教师能力”为主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校领导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应,这让他非常困惑。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从领导的角度看,这个具体意见意味着什么。
对领导来说,他接收到了两个信息:
第一,这个意见的潜台词是“其他老师能力不行,有待提高”,相当于一个新老师站在了原来所有人的对立面,还要求领导表达站队,虽然这并不是这位新老师的本意。
第二,即使这位新老师提出的建议是对的,但是他初来乍到,对学校很多方面的工作不甚了解,提出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当务之急。
很多新人初入一个环境,会为了自我表现疯狂提建议。但到这里我们会看到:提出具体的建议、展现方案力之前,我们需要证明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分子。不是有句话那么说吗?“母校就是自己能骂,但别人不能骂的地方”。只有是共同体的一分子,你才可以提意见吐槽,如果不是,不好意思,这个共同体的所有人都会站出来反对你。
如何理解这个片段呢?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进入一个新环境,提意见前,要把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发展为共同体,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有利于提意见的氛围,我们提的意见才容易被对方接纳。
【Where】适用边界
新的环境通常有:新加入公司、新组建的项目小组、(外部培训时)临时且随机组建的培训小组、新加入一个社团活动……,像我们今天的场域也是一个新环境。
【适合】新的环境人际关系融洽,有倡导提意见的氛围更佳;私底下的场合(能保全双方面子);在对方精神状态好的情况下;对方愿意听的情况下。
【不适合】新环境中的小组成员人际关系紧张,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公众场合(容易激起双方输赢对抗);虽然是一个新的环境,但里边大部分的成员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对方快下班了,要出门接孩子时;对方加班到半夜,快结束工作时。
【How】具体怎么做呢
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怎么提出自己的意见呢?它有三个步骤【细化步骤】:
1、征求同意,提建议之前,取得对方的同意,确定对方愿意听,我们才提建议。
2、定义关系,说合适的“开场语”,向对方传达“我们是一伙”的信号。
3、提出建议,提出具体的建议,如果对方听完后觉得有道理,就可以马上行动。
【Why】一般做法和不这么做的坏处
这时候,有小伙伴可能会觉得用这三个步骤提意见是不是太小题大作了,三个步骤看似不难,但训练成肌肉记忆也不容易,平时没注意这么多,提完意见的结果也坏不到哪去。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三个提意见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我们照顾了对方 的情绪,向对方表示询问,是让对方看到我们尊重他的态度,同时为了让彼此的关系更融洽,我们在表达时,可以把“提意见”换成“提建议”;第二个步骤,开场语说什么并不重要,但关键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一伙”的;第三个步骤,我们提出的建议要言之有物,不能泛泛而谈谈,要有具体的细节,让人听完后,知道可以怎么做。
所以,大家看到了,每个简单的步骤背后,都有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而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不但使我们提意见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可能因为没有照顾好对方的情绪,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紧张,自然也没有办法将提意见这件事情更好地进行下去。
【举例子-反例】
2021年6月我参加了工业园的健美操兴趣班,上完第1次课,负责授课的杜老师就问我感觉怎么样?我以“怎样增加健美操学员收获感”为话题,提出我自己的建议,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杜老师并没有对我的建议进行正面的回应,只说“好的,好的。”这让我很困惑。
【反思】
很明显,我的建议当时并没有采纳。我反思了原因:
1、我的建议主题是“怎样增加健美操学员收获感“,潜台词有指健美操老师没有关注学员收获感的意思,同时有那么一点指导杜老师如何增加学员收获感,这种表达会让杜老师不舒服,虽然这并不是我的本意。
2、我只参加了一次课,在对健美操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就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而这些建议和解决方案的匹配度有多少呢?结果可想而知,是不一定合适的!
【举例子-反例变正例】
把今天学习的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如何提意见的方法,回到这个例子,我可以把“怎样增加健美操学员收获感”的话题做个小小的隐藏,委婉地这么做:
1、征求同意,比如:杜老师,我有一个能让我们这些学员跳健美操更有动力的小建议,想跟你沟通一下,好不好?杜老师听到这个建议能让大家跳操更有动力,马上就会有兴趣想听了。
2、定义关系,这个时候我接着往下说:老师的健美操跳得非常好看,而我们跳得像“买家秀”一样,我们也想像老师一样跳得那么好看。我这句话就把我的建议和杜老师及其他学员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我们是“一伙的”了,因为杜老师肯定会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跳得好,其他学员既然交钱来学,也是希望有个专业的老师教自己跳好看的健美操。
3、提出建议,最后,我提出具体的建议:老师在上面带着跳操,动作很快,我们没有学习过分解动作,都跳得手忙脚乱的,姿势不对,节奏也跟不上。你看我们能不能延长半小时的时间,用来教我们分解动作,就能比现在跳得更好了,可以考虑一下吗?杜老师肯定了解我们的跳操水平,这个解决办法可以让学员跳得更好,更有收获感,对提高学员参与跳操的积极性非常有帮助,那么杜老师就容易考虑我的建议了。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大家想想自己最近的一年,有没有进入了一个新环境,提意见提得不够好的地方。
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新环境?你是怎么提意见的?对方是什么反应?大家分享其中一次的遭遇。小组分享结束后,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学习者Linda分享】
在7月参加一次拆书活动时,有一位叫大米的小伙伴带了3岁的孩子来参加拆书活动,当时这个孩子比较不听他妈妈的话,不能好好地在一旁玩耍,总是围绕着桌子玩,同时发出各种声音,很打扰拆书的氛围。我看到这个孩子已经玩了至少10分钟以上了,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做出更有效的举措让孩子安静一些,当这个孩子又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孩子妈妈过来安抚这个孩子时,我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向这位妈妈询问:“你能带着孩子到外面玩一会吗?他这样很干扰我们”。孩子妈妈不说话,没有回应我,直接抱着孩子走出了房间。我感觉到孩子的妈妈似乎有些不高兴。
非常感谢Linda小伙伴的分享。
【A1+】(反思加工)
看来大家在新环境提意见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
如果用到今天学习的“在新环境提意见的三个步骤”,再回到当时那个不理想的提意见的场景中,你将怎么恰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呢?大家继续说一说,把这个方法运用一遍,对比感受一下这个方法的好处。
在新环境提意见的三个步骤:
1、征求同意,取得对方的同意,确定对方愿意听。
2、定义关系,向对方传达“我们是一伙”的信号。
3、提出建议,提出具体的建议。
小组分享结束后,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学习者Linda分享】
回到刚才那个提意见提得不够好的场景,我会这样跟这位孩子妈妈说:
1、征求同意。我会悄悄地叫这位宝妈出来房间,跟她这样说:这位宝妈,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想跟你沟通一下关于你家宝宝的事情,你看可以吗?
2、定义关系。我看到你一边哄孩子,一边还很认真地看拆页,是一位很无奈且非常想学习的宝妈,就像今天这么大热天仍然来参加拆书活动现场学习的其他小伙伴一样,都有非常强的学习欲望。
3、提出建议。你看为了我们都能够更专心地学习,我们跟这个茶馆的店长沟通一下,看能否让他暂时照顾一下孩子,让孩子自己玩一会玩具,你看可以吗?(场景小背景:当时的拆书活动场地是合作多年的茶馆)
非常感谢Linda小伙伴的分享,以后我们再遇到同类型的情况,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在新环境如何提意见”的方法去解决啦。
【片段过渡】
转换一下角色,如果他人向我们提意见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既照顾到了对方的感受又能接收一些合适的意见帮助我们成长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二个拆页片段-如何接收意见。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拆页二,小伙伴们可以在他人向我们提出意见时,辨识和筛选出合适我们的意见,得体地接收他人的意见。
现在请大家用2钟阅读一下拆页内容,如果你阅读完,请举手示意,让我知道。
【拆解片段】《沟通的方法》,作者:脱不花,P195-196
如何接收意见
当然,我们还可以转换角色,来看如何接收别人提的意见。
首先,要知道对方在给你提意见前调动了很多心力资源,所以,你要表现出对他情绪的接纳,去理解、感谢他。
其次,一定要给对方反馈。对方的意见你理解了没有?准备照着做吗?不准备完全照着做的话,你应该调用“肯定反射”指出自己准备做哪部分。当你特别认真地接收并落实对方的意见时,你们就在无形中结成了共同体。
最后,在接收信息时要主动“留痕”,即通过邮件或者交谈纪要,把对方提的意见记录下来,事后发送给对方。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你对对方意见的重视,也是在跟对方确认,看他是不是你理解的意思。
但你可能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别人提的意见特别不靠谱,你并不想落实。怎么办?
除非这个人是我们的直接上级或者某个利益相关者,否则绝大部分提意见的人其实并不关心我们最后落实的结果,所以,一般人随口提个意见的话,我们展现出好态度就够了。
但如果对方就是我们的领导,还在盯落实结果,那我们就要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为什么没有那样做。在和他们沟通时,千万不要用证明对方意见错误的方式来为自己辩驳,这样就伤害了对方提意见的感情。我们应该论证的,不是对方提错了,而是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实际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那么对方提意见的目的就达到了。
如何理解这个片段呢?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如何得体地接收他人的意见,并针对不合适的意见,给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法。
【Where】适用场景
【适合】工作中他人针对特定事件向我们提出的意见、工作复盘、自己处于瓶颈希望他人给自己提意见、家庭或亲子间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等等。
【不适合】提意见人和意见接收人关系不友好时、有明显的“小题大作”时、情绪比较激动难以平复时、对方忙碌没有适合的交流时间时、等等。
【How】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如何得体地接收别人的意见呢?有三个步骤:
1、接纳,接纳和理解对方的情绪,向对方道谢。
2、反馈,确认理解了对方的意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识别出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觉得不合适的,筛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想做的那些意见,反馈给对方。
3、留痕,记录好对方提的意见,回发给对方(可以是邮件、微信、钉钉等),以示你对意见的重视,同时也可以达到再次确认信息的作用。
【Why】一般做法和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
提意见是个比较让人敏感的事情,因为它有个潜台词“我现在做得不好,所以你来提意见”,容易激发我们潜意识里的防御对抗心理。当别人对我们提意见的时候,我们的条件反射是抗拒。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接收意见时内心很不高兴,敷衍地接收别人的意见,那么对方也会感受到我们不欢迎的态度,给对方“热脸贴了冷屁股”的感觉,很没意思,以后也就不愿意再向你提意见了,那我们就错失了一个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机会。
【预防异议】
大家可能会想,使用这三个步骤来接收意见是不是太麻烦了,很耗费心力,步骤繁琐,感觉更像是在做面子工程。
其实,每个提意见的人,内心都期待获得回应的,如果对他人回应得体、体现出尊重,他人以后会更乐意向我们提更好的意见;如果对他人回应敷衍、随意,他人感受不到我们的重视和尊重,以后自然就不愿意再向我们提意见了,他们更愿意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如果不使用这个方法接收意见,在我们做事情的确欠缺考虑的情况下,就没有人来“提醒”我们啦;而我们也容易被打上“不愿意接收他人意见的标签”,而让其他同事觉得我们的开放性不够大。
【举例子】
2022年3月销售部准备新进3位新员工,在《录用通知书》的试用期定量考核部分,销售负责人给我提了一些意见:
1、每天外拔30个电话,其中不少于10个有效电话(有效电话指能获得客户信息)。
2、试用期内销售业绩累计金额等于或大于3万元。
3、每月至少外出商务拜访客户4次。
根据“如何接收意见”的三个步骤,我是这样做的:
1、接纳,首先感谢销售负责人对我工作的支持,提出了新员工试用期定量考核的标准。
2、反馈,向销售负责人反馈这3个意见非常适合,都能考察到销售人员的基本工作能力;有个小细节需要再确认一下:本次计划录用的3位销售人员中,有2位是有三年左右的销售经验,有1位是二年本行业售后经验的转行为销售人员,虽然三个月试用期内累计销售额达到三万元以上的要求并不算高,但对于二年本行业售后经验转销售的那位新员工来说,难度还是会大了一点,是否可以将他的业绩要求3万元下调为2万元?销售负责人当即确认了这个细节按照我的提议来做。在这个步骤我们的反馈是双向的、有小小的讨论的。
3、留痕,将销售负责人的意见形成文字(备忘录),发在钉钉的人事工作汇报群里并@他,发在这里的好处,还可以让公司另外二位领导(老板和副总)看到,就不用再对这个事情重复汇报了。
【促动参与】
我们一起来试着应用一下,我给出一个场景,大家用今天学习到的“如何接收意见”三个步骤在小组内进行表达,时间2分钟。
角色扮演场景
小美和英子是要好的同事,一次午饭后,二人在办公室楼下的小花园里散步,小美提到自己最近胖了很多,心情不好。英子针对她减肥这件事情,给她提了几点意见:
1、运动的规划:每天跑步或散步5公里。
2、三餐的规划:早餐要吃好!中午吃八分饱,晚餐吃五分饱就够了。
3、菜品的规划:少吃肉、少吃大米和面条,多吃蔬菜水果和含蛋白质类的食物。
我们请小伙伴按照分组来做个角色扮演,一位扮演小美,一位扮演英子,扮演小美的小伙伴需要应用今天我们学习的“如何接收意见”三个步骤,来接收英子的意见。时间3分钟。
好,我们小组讨论的时间到,哪二位小伙伴愿意来当众扮演一下呢?
【学习者柯柯和桔子角色扮演】
桔子(饰演英子):你看起来心情不好,怎么了?
柯柯(饰演小美):我最近胖了,我想减肥,可是又不知道可以怎么做。
桔子(饰演英子):正好我最近看了一本有关减肥的书,可以给你一点小建议:
1、运动的规划:每天跑步或散步5公里。
2、三餐的规划:早餐要吃好!中午吃八分饱,晚餐吃五分饱就够了。
3、菜品的规划:少吃肉、少吃大米和面条,多吃蔬菜水果和含蛋白质类的食物。
柯柯(饰演小美):但是我从来没有怎么锻炼过,跑5公里估计够呛,要累坏我了,但我可以先跑2公里开始,等适应这个强度了,我再加大难度;三餐的这些建议都不错,晚餐吃五分饱,我担心还是很容易饿,我想我可以准备一些水果,这样我就不会那么饿得难受;关于这些菜品的规划,我觉得挺好,就按你说的来。【反馈】
桔子(饰演英子):嗯嗯,你说得也对,像你这种不经常运动的,一下子是不能太剧烈,按你说的做,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看见效果的。
柯柯(饰演小美):对对对,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要先记下来,免得一会又忘记了,我记在我们的微信聊天里,这样你有时间的时候正好可以监督我呀。【留痕】
非常感谢柯柯和桔子二位小伙伴的演绎。【反馈互动】她们在角色扮演时,遗忘了接收意见的第一步“接纳”,虽然俩人的关系不错,但适当地表示感谢,会让对方心理更舒服一些。在桔子(饰演英子)给出3个小建议时,柯柯(饰演小美)可以说:你的建议听起来不错,感觉挺可行,多谢啦!【接纳】加上这么一个轻量的感谢,会让英子的感受更好。柯柯回答:是哦,我刚才扮演的时候漏了第一个步骤。
【催化应用1】
通过前面一系列的拆解、举例和场景演练,相信大家对“如何接收意见”的三个步骤已经理解了,下面我们来探讨哪些是你未来可以规划应用的场景。
以下场景,哪个是你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需要用到“接收意见”的方法呢?比如:
1、你的上级主管会在什么情况下向你提工作意见呢?
2、平行同事经常与你共同完成一些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她/他是否会向你提出一些意见?
3、临近期末考试,娃觉得你布置的复习任务太多了,她/他是否会向你提意见呢?
4、你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或是学习,你的爱人(或是男女朋友)觉得你都没时间理他/她,为了更好地和谐相处, 他是否会向你提意见呢?
选定一个可能会用到“接收意见”的场景,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稍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颖诗分享】
未来可能会用到“接收意见”的场景:
1、未来时间:睡前聊天时间。
2、未来场景(可能会被提意见的场景):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闲聊,我妈妈认为我可以更勤快一些,会想要我干多一点家务,从而发起谈话。
3、可能会被提哪些意见呢?
(1)睡前让我洗干净衣服。
(2)每天买不同的菜品,这样营养更均衡。
(3)打扫客厅和房间,保持家里干净整齐。
(4)每天不要玩手机到晚上12点,早一点睡觉。
非常感谢颖诗小伙伴的分享。
【催化应用2】
接下来,请大家再进一步,运用今天学习的“如何接收意见”的方法,把刚才选定的场景加工出一个具体的应用计划,在这个场景里你计划怎么接收他人的意见呢?
请大家写出来,时间3分钟,稍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颖诗分享】
在刚才我分享的“未来可能会用到接收意见的场景”中,我的规划应用是:
1、准备怎么做?
--选择最近一周的某一天晚上晚餐后,在家里和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闲聊时做。
2、分成哪几步?
--因为在刚才我预想的场景中,那些可能会被提的意见,我妈妈平时也都在我耳边啰啰嗦嗦说过,假设我妈妈就会向我提出这4个意见。我会这样做:
(1)谢谢我的老妈,总是为我考虑那么多,我知道你是担心我的身体,为我好哒~。【接纳】
(2)你看你一子说了4条意见,我能不能一步步来呀?比如我买菜的时候,会注意多买几种不同的蔬菜,尽量多吃几种蔬菜,这样营养更均衡;睡前我少看1个小时手机,晚上11点就睡觉; 我慢慢改、慢慢调整行不?【反馈】
3、什么时候完成?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计划二个月内慢慢地调整完,争取做到每个月至少有20天时间是晚上10:30前睡觉的,每个星期至少吃10种不同的蔬菜。
非常感谢颖诗小伙伴的分享。【反馈互动】在她的分享里,我们看到没有第三步“反馈”,这样可不可以呢?在她家里家人们都是亲密关系的情况下,第三步“留痕”并不是非做不可的,因为颖诗有没有根据她妈妈的建议做出改善,家里人是能够感觉到的(颖诗点头认可);而我们学习接收意见这个方法,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关系融洽,并不是照本宣科,每个步骤都要做一遍,适当地做出删减,是允许的。通过颖诗的分享,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接收意见”这个方法的适用边界。
【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二个关于提意见的不同角色,分别是“在新环境中如何提意见”和“如何接收他人的意见”。
“在新环境中如何提意见”有三个步骤:征求同意、定义关系、提出建议,在这三个步骤中,定义关系尤其要注意,因为人对自己有关的事情最为敏感,当对方认为“咱们是一伙的”,你提出的建议,才容易被接受。
“如何接收他人的意见”有三个步骤:接纳、反馈、留痕,通常第一步和第二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第三步比较难形成习惯,但第三步又是我们得体地接收他人意见的重要一环,认真做好留痕这个动作,一定会收获他人的赞许,为我们的人际关系加分。
RIA便签法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收获,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