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伙伴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芳玺,用三个标签来做个自我介绍:
我是一位宝妈,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四岁女儿,在享受孩子成长中带来的欢乐的同时呢,也不断迎接着养育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挑战;
也是一名80后,工作中体会着身边90后小伙伴对价值、意义高追求的同时,也时常要面对自己带领团队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本领恐慌。
同时,是一名拆书晋级的新人,从拆书法训练营的学员、到运营辅助,再到拆书帮的会员,在不同的角色中感受着拆书帮的魅力,也希望可以成为一位赋能他人学习力提升的拆书家。
非常开心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开启拆书晋级之旅!
在第一次接触“拆书”时,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会觉得“拆书”就是帮助我们快速聚焦书中的精华?其实不然,“拆书”是一种适用于成人学习的方法论,我们不需要对书本负责,而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提升负责,将书本中的知识来关联我们的经验、拆解为能力,核心是改变我们的行为。
“拆书法”是赵周老师结合了对企业管理和培训经验的思考,综合了成人学习的丰厚的理论和长年实践,提出的符合成人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常用的拆书法的形式有“RIA便签法”。“拆书法”它强调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决问题。既适合个人学习,也适合组织学习。
“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的一个社群,在各地都有拆书分舵,在这里可以找到互相陪伴赋能的伙伴,帮助更多拆书法学习爱好者持续精进,成长为拆书家。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两位亲子沟通专家的经典著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出版30年来长销不衰,而且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帮助父母运用书中的方法来缓解与孩子的紧张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父母结束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合作。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负面情绪”。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 ... ... ”“嗯 ......”“这样啊 ......” 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What)那这个拆页主要介绍了帮助孩子面对负面情绪的技巧。
(Why)当我们处在负面情绪中,如果得不到认同和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在负面情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如果我们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跟她/他产生共情、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将会在无效沟通中给彼此带来更多困扰。
(How)我们可以通过认真的倾听,用领会的话术回应孩子的感受,并讲出孩子的感受来帮助孩子逐渐消化负面情绪,最后通过假设、想象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Where)这个方法主要可以应用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并因为负面情绪而苦恼时,父母希望帮助孩子化解情绪、解决问题的场景中。
A1: 上周六的晚上,孩子跟她的一位同学,茉莉约好了一起到滨江玩,这是疫情解封以来两个小朋友第一次碰面,孩子也一直很兴奋。爸爸呢也特意带了新买的飞盘让她们可以一起玩,结果刚拿出来,两个孩子就在争抢,我们家娃眼看抢不过就当众嚎哭起来。
周边的小朋友也都聚过来,并且一位小学生姐姐对着孩子说:玩具是要分享的,你这样会没有朋友的!试图通过讲道理和带有一点点的恐吓的话来让孩子不要哭了。
我见状也赶紧说:对啊,不要哭了,你都这么久没见茉莉,要开开心心的一起玩啊!那其实还是在否定孩子的行为和感受。
那孩子依旧闭着眼睛大哭,我继续说:你还记得巧虎在幼儿园是怎么跟同学分享玩具的吗?你如果不想同学玩你的玩具要怎么说怎么做呢?试图用提问的方式让她回忆以前读的绘本里解决争抢玩具的方法。
但孩子依旧不理,爸爸也在旁边劝:好了好了,别哭了!如果你不想玩这个我们换个其他的玩,孩子说:不要,我就要玩这个。
同学的妈妈在阻止了自己孩子争抢后说:宝贝对不起,茉莉不应该跟你抢玩具,但这个玩具要两个人一起玩才好玩,现在由你先来扔看看好不好玩好吗?通过先认同,再建议的方式,孩子慢慢稳定了情绪,重新开始玩耍。
不知道大家在公共场合有没有经历过像我这样的情况,或者遇到过其他孩子发脾气、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撒泼打滚哭闹的?当周围人投来异样的或嫌弃的眼神后,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会觉得很不好意思,着急着先去否定孩子的行为或感受,在尝试讲道理、安慰没有结果后,要么妥协,要么爆发,这样可能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后面还是会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那天晚上因为抢玩具哭了一场之后,我们家娃又因为同学骑她自行车她追不上和爸爸跟同学玩没有及时响应她的呼叫又哭了两场。老母亲也是又生气又无奈。
A2:今晚正好要带孩子去参加一个小妹妹的生日聚会,在两个孩子以往的玩耍中,也会出现一些争执,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那利用拆页中介绍的帮助孩子面对负面情绪的技巧,我会这样做:
如果在人群很多的地方,先将孩子带到一个人少点的地方,抱抱她说:你担心自己的玩具被妹妹抢走,有些不开心是吗?通过讲出孩子的感受来跟她做一个共情。
等孩子停止哭泣后认真听她说出自己的不开心,假设孩子说:这个玩具是我的,但是她非要抢,我很生气!我会边听边给予认可的反馈:哦,原来是这样! 来回应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不愿意说,或说的内容还是带情绪的,比如:我就不要跟她一起玩,我会继续讲出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情:看来妹妹跟你抢玩具让你很生气!
然后引导孩子通过想象找到解决的办法:你们两个都这么喜欢这个飞盘,肯定很好玩吧,这个飞盘可以怎么玩呢?是不是可以你们两个面对面站,比赛谁接住的多?或者站在一起比赛谁扔的远?这样是不是两个人可以同时玩了呢? 引导孩子想象如何玩,让孩子发现玩具一起玩的意义。
那综上所述,结合自己以往的做法,在接下来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时,我会用认真倾听代替急于否定,用认同反馈代替讲道理,用讲出孩子感受代替给出建议,用想象愿望引导孩子找出解决办法。
好的,那以上就是我本次的分享,也希望当大家遇到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尝试用今天分享的四个技巧帮助大家做正确的沟通,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