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张国鹏,是金城关分舵的新晋拆书家,下面由我带领大家进行《影响力》片段的拆解。先分一下组,请大家按照左右分成两组,左边为青龙组,右边为白虎组。请每个小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后面的讨论环节将在各自小组内进行,然后由小组长发言。
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书名是《影响力》,作者是罗伯特·B·西奥迪尼。
罗伯特·B·西奥迪尼是(Robert B. Cialdini)是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他分别于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与博士后学位,投入说服与顺从行为研究超过3年。目前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
但是甚至大声求救也不是最有效的策略。这一做法虽然可以使旁观者明白你正处在危险之中,但还是不能消除每个旁观者心中的疑点:这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是不是应该提供帮助的人之一?是否有更合适的人去帮忙?是不是他人已经去寻找内行人来进行救援了?这是不是我的责任?当旁观者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你,为所有这些问题考虑个没完没了时,对你来说生死攸关的时间却在无情地流逝。
很明显,作为一个受害者,除了让旁观者知道你需要帮助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帮他们澄清关于应该怎么帮助你以及谁应该帮助你这一类的疑点。但什么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呢?
根据我们已经看到的研究结果,我的建议是从人群中仅仅挑出一个人来,注视着他,指着他,直接对他说:“你,穿蓝茄克的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一辆救护车来。”通过这简单的一句话,你可以消除所有可能妨碍或延误救助的不确定性。你已经把穿蓝茄克的人摆到了“救援者”的位置。他现在应该明白,紧急帮助是必要的;他也应该明白,是他而不是别人有这个责任;而且最后,他也应该准确地知道要怎么办。所有科学证据都指出,这样做的话,你将迅速地得到有效的帮助。
总之,在紧急状态中需要帮助时,最有效的策略是减少周围的人对你的处境和他们的责任的不确定性,尽量把你所需要的帮助表达精确。不要让旁观者自己去下结论,因为社会认同原理和多元无知效应很可能使他们对你的处境做出错误的判断,在人群中时尤其如此。在本书谈到的所有依从技巧中,这个技巧或许是最需要牢记的一种。因为如果你不能迅速得到帮助,你有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作者曾经遭遇过车祸,伤口不断流血,在神智还清醒的时候,他通过明确指令,让周围其他司机报了警,叫来了救护车,及时得到了救助,避免了因失血过多而死。
当遭遇车祸、急病甚至袭击的时候,如果恰好周围有其他人在场,我们应该怎样打消围观人们的疑虑,获得他们的帮助,成功脱险呢?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1. 你要从人群中明确指定一个人,让他清楚地知道你叫的就是他(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破坏他的私人贵重物品来引起注意);
2. 要给你指定的人非常明确的指令,比如帮我报警、叫救护车、打电话给XXX等;
3. 你要尽可能地坚持,拖延时间(按住伤口、保持清醒、拒绝被身份存疑人员带离人群等等),等待可能的救援到来。
总结起来就是简单的三步走战略:定帮手、给指令、拖时间!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进入A1环节。我们读过了这个拆页,了解到遭遇突发紧急状况应该怎么做。那么,请大家就以下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讨论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讨论完毕的小组可以向我示意,然后由小组长分享小组选出的经典案例。
1. 请回想一个你在工作生活中经历过或者看到过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受害者是否最终脱离了危险?
2. 如果成功脱险,他当时采取的策略符合了哪些本片段中的原则?
3. 如果最终没有脱险,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对他的家人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可以避免?
好了,讨论时间到!那么现在请小组长给大家分享各组选出的经典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家里老人突然心脏不舒服,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强抓着路人的手,指着路人手上的手机......好在路人及时反应过来,叫了救护车,及时获得了救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进入A2环节,假如你刚刚分享案例在你身上重演,请根据你在本片段学到的方法,写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1. 你会怎样处理?请写出具体步骤。
2. 如果没有采取本片段中的原则处理,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严重后果?
3. 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向熟悉和关心的人分享本片段中的原则?具体你会怎样做?分享便签?讲故事?或者你有独特的方法?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1:假如我遇到了歹人劫持,有人围观的话,我会抓住最近的一个人,向他呼救,请求他帮我报警,如果他还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可能会扯坏他的衣服或者砸坏他的手机好让他不会轻易让我离开视线,紧急情况下只能这样了。这次回去之后,我会找机会给我的亲朋好友用聊天、微信、电话等方式分享这次的便签收获,好让跟多人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保护自己。
案例2:我联想到平时在微信群里求助的场景,如果你只是喊一下谁来帮我XXXXX,很多时候是没人理你的,因为大家都在观望,觉得可能其他人会帮我,结果解释最终没人响应。这种情况下我也可以用今天学到的三步走策略,@几个熟悉的人,明确向他求助,并且清晰地说明我的需求。这样获得帮助的可能性肯定也会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