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阅苏7月练级第一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行为回顾五步法&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行动

开场:

大家好,我是蓓蕾,一个三观比五官还要正的新疆女孩。我的三个标签:读书会会长、梦想清单讲师,帮助更多人清晰并实现梦想,同步也给山村孩子开展“梦想公益行”活动;正向生活践行者:读书、运动、旅行、早起、体验丰富的人生,目前在拆书家的路上升级打怪,今年目标成为三级拆书家。我今天拆页内容是2-4,希望大家有一个好的体验。

【分组】为了更好让大家体验互动式学习,我会把大家分成2个小组,我们也会邀请小组内的伙伴进行分享。

F特征(feature):本书作者团队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跟踪调查,甄选出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找出其在“关键对话”中共有的特征和行为,层层剖析,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本书以丰富的对话情境和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帮助你以最迅速的方式掌握这些技巧。

A优势本书一经上市便荣登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首榜,并得到《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的推荐序

B利益:【B1】大多数人在面对难以解决却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都不知如何应对。而本书会明确告诉你既能圆满地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这些关键对话成为你和他们关系拉进的垫脚石。

【B2】本次拆页能够让你了解行为产生背后的原因,并且通过改变主观臆断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总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线上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在感觉不适的场景下,能使用行为回顾法,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后,帮助我们消除“主观臆断”的想法,建立全新想法,避免进入冷暴力或攻击的消极反应,从而积极推进真是目的的达成。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IA1行为方式回顾

案例:玛利亚的经历

玛利亚是一位创意文案人员,她现在感到很烦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她和同事路易刚刚和老板开完创意审核会议,在会议上两个人应当共同演示,一起构思的创意。令人气愤的是,玛利亚会间出来休息了一下,路易趁这个功夫自己完成了演示。把两个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说成是自己的功劳。等老板询问玛利亚的意见时,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件事让玛利亚感到既羞辱又愤怒。首先,路易的做法很龌龊,把她的功劳据为己有。其次,整个会议成了路易一个人的表演秀,自己成了无足轻重的人。玛利亚觉得路易是在故意贬低自己的贡献,因为她是整个创意团队中唯一的女性。

玛利亚简直烦透了这套“男性至上”的逻辑,她该怎么办呢?她不想表现得过度敏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沉默不语,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不过,有时候她也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冷嘲热讽地唠叨几句,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例如:“你想要那份打印文件是吧,没问题,要不要再给你来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啊?”她翻着白眼扬长而去。

面对玛利亚的风凉话和讥讽,路易感到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气恼,很快对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和对自己充满敌意的行为感到讨厌。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再次合作时谁都没有好脸色,这样怎么能做好工作呢?

如果你想改善关键对话的结果,就要学会改变脑中形成的想法,哪怕是在和对方冲突的过程中也要这样做。

控制想法的技巧

要想形成不同的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想办法放慢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一级一级地沿着行为方式模型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是这样的:

·[行为]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3min【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学习完“行为回顾六步法”后,学习者能够掌握自我行为觉察的方式,以便更清晰了解自己的情绪。

【What】我想大家都经历被“情绪”控制的场景,那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控制情绪来控制行为呢?答案是肯定的!书中介绍了行为模型,如图所示:

既然行为的产生方式主要由想法决定,如果想要摆脱被控制的局面,我们需要通过行为方式回顾,依次觉察到每个行为、感受、想法和事实,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Why】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早晨的心情会影响你一天的状态。比如今天心情很好,上班路上遇到堵车你会想“真好,刚好可以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而某天心情不好遇到堵车你感觉“怎么这么堵,真tm的见鬼”,然后到公司也是一堆事情让你感到很不爽,甚至很容易跟同事起冲突,丧丧的一天很无奈。就这样我们总是被情绪所控制。

【这么做的好处】既然情绪对于每个人的影响之大,我们能否控制情绪来引导行为呢?通过行为模型我们也能了解到,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自己很多事实、想法、感受所决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认真分析,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情绪。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可以做到选择情绪,进而有机会选择可能带来良好结果的行为方式。行为反向觉察自我想法的方式,让自己避免陷入情绪的泥沼,沦为情绪的奴隶。

【不这么做的坏处】有句话说要做个情绪稳定的大人,所以大家都习惯性压抑住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看起来很“稳定”,但随着情绪不断的压抑,当我们遇到无法妥协的问题时,所有郁积在心中的负面感受便会宣泄而出。或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或者一言不发,让对话无法进展。压抑情绪是非常危险的动作,因为他们早晚会从你心底悄无声息的蔓延出来,以极具破坏力的方式体现在对话当中。

【意译案例】我曾经在职场中就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和我同岗位的同事,我俩一起负责苏州区域的会员项目,疫情结束后,我们共同要做客户回流方案,我先写了一份方案出来,然后大家共同商讨了方案形成了最终稿。

每周一早晨要跟领导汇报方案,由于异地办公我们线上入会,由于当时办公室非常嘈杂,我当天没有戴耳机,打开麦克风发言后对方无法听清楚我们的事情,所以我一直是静音状态。

当领导问到具体方案时,同事先共享了活动方案ppt,开始了具体的讲述,而方案内容80%是我的思路。当领导问到我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还能补充什么内容了。领导当场表扬了他的方案内容很新颖、具体,这个活动落地主要由他牵头负责。

我真是太讨厌他那种趾高气昂的领导范儿了,想起他经常说我“没见过世面”,我就越想越气,他这是对外地同事的侮辱。但是我又不想表现的过度敏感,每次都是沉默不语,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不过有时候实在让我不爽的时候,明明他站起来就可以拿到充电器,非要让我帮他去拿,我就会说:“大哥你让我帮你取充电器呀,真是我的荣幸,要不要再给你倒杯咖啡啊?”

这样两次之后,同事也总觉得我是在针对他,然后我们俩就很少沟通,虽然对面坐着也不说话,工作氛围一度微妙起来。

【Where】该方式可做为日常觉察行为背后原因时使用,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行为的影响因素。当你有适合的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想要做自我想法探索时候,均可以停下来进行回顾。

【产生异议】有可能有些同学会问,那我是不是只有当我感到心情不好,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才需要做行为方式回顾?

【赞赏后反问】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也很好奇的想问一下你,心情好与不好是如何定义的呢?

对于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当你产生好或者不好的情绪时,都和你的想法相关,你可以对自己一天的行为反应做回顾,分析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更了解自我。

3min

【HOW】

好了,我想大家已经想要迫不及待的了解行为回顾方式的学习了。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主要分为6个步骤,分别是:

1. 暂停当前行为:你可以先暂停当前的做法,通过3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每个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仪式。

2. 关注自我行为表现:

可以询问自己: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例如:是的,我前面每次听到他说我“没见过世面”我都想diss他,但是忍住了,只是当时沉默,不和他多说话。这次我反应比较明显,对他冷嘲热讽。

3. 确定背后感受:

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例如:我感受到自己很生气和委屈;

4.质疑并深挖感受:

要想控制自己的感受,第一步是破除这样一个错误观点,即我们产生的是唯一正确的感觉。

询问:我的感受是对的么?还有其他什么感受呢?

例如:除了不被尊重和委屈,我内心有一些担忧和害怕,也有一些无助感。

5.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例如:他故意抢着发言争功劳,让我感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到,又想起他之前老说我“没见过世面”让我感到是讽刺和侮辱,不被尊重的感觉。

同事我担心主管对我的工作结果有想法,从而对我有不好评价的担忧。

6.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我所说的事实有没有可以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做依据?它是不是确实出现过的行为?

主管对你有不好的评价的行动么?暂时没有
他不尊重你这件事儿有什么证据么?

没有,他只是提前汇报了我们的工作结果。

通过这个回顾,我发现我的行为背后不是愤怒,而更多是担忧害怕和无助在其中。我的攻击行为是“应激”行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指令】关键的要求来啦~请大家认真听哦~

听完了行为方式回顾四步骤,我邀请大家回忆一下是否有和下面的场景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呢?你可以按照这个格式表达:事件发生在 (时间) 地点),我和 (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当时是 (如何)处理的。
比如说:

场景一:你和家里人因为某些事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双方冷战。

场景二:在办公室里,你遇到同事A热情的打招呼,对方却并无回应,你感觉对方对你有意见,开始刻意疏远对方。

场景三:你因为某件事特别特别开心,兴奋到睡不着觉。

场景四:本来计划要跑步5km,可是迟迟却没有开始,内心充满自责,结果跑步目标也没达成。

针对和上诉场景类似的经历,做一个记忆回放。你可以按照这个格式表达:曾经事件发生在 (时间) 地点),我经历了 (什么事情),需要做行为方式回顾,我会(如何)处开展的:
1.   2.   3.   4.   5.   6.  。

请大家思考一下,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我们本轮小组讨论合计3min时间,我们进入小组后邀请眼睛最大的那个伙伴先做分享。每个人1分钟时间,然后他指定下一个分享的伙伴,依次类推。

【分享者】马老师:

自己和爱人对女儿设定了学习计划,当女儿没有按照计划学习时,对孩子发脾气。通过对于行为的洞察,会这样做:

1.让自己平静下来:当自己平静的时候开始回顾;

2.回顾行为:回想对女儿发火了;

3.确定背后感受:发现自己背后的感受是对女儿有一定的期待,望子成龙。

4.质疑并深挖感受:我的感受是对的么?还有其他什么感受呢?

除了对他的期望,我们还有一些焦虑。

5.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我们看到社会压力很大,担心他落后,希望他更有竞争力。

6.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她真的落后了么?

其实没有,更多是我们大人的担忧。

她也有在学习。

【反馈】马老师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案例,确实很普遍,但我相信很多事情的内在卡点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梳理好背后的想法,才能根本上改变行为。也是对我们的行为产生的一念之间做了强调,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