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417期线下活动(素喜茶舍分场)总第447期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移情聆听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刘春香,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见面,我给自己的三个标签是:

①国学践行者   ②二胎宝妈   ③赋能成长师

学习目标:通过今晚的学习后,大家能够判断出什么样的行为是移情聆听,并在与人沟通中使用移情聆听四步法,达到促进沟通,增进人际关系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家学习,我们现场进行两两分组,方便我们对知识的探讨和运用。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工作忙了一天回到家,朋友满腹牢骚的跟我吐槽工作中的林林总总,没等她说完,我就急于打断对方,并草草应对性的回复,最后导致对方不太愿意与我继续沟通。

提问:大家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影响: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双方都做不到很好的聆听,去理解对方的话,会导致沟通的效果很差,也会破坏双方的关系。

解决:如何做才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理解,愿意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呢?《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习惯五-知彼解己给出了解决方案。这个方法让你在沟通过程中使对方感觉到你在认真倾听,让他感觉到被尊重,被理解,能很好的建立起对话的安全感,对方更愿意敞开心扉。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在美国仅次于《圣经》,也被商界教皇汤姆·彼得斯称为‘一本能改变命运的奇书’它主要从个人领域的成功和公众领域的成功两个方面来进行‘由内到外’的修炼,作者史蒂芬·科维也被称作是推动美国历史进程的25双手之一。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的拆页内容,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内容,阅读完了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P.260-261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移情( Empathy )不是同情( Sympathy )。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和心的深刻交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片段讲了聆听的5个层次,以及两个概念,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片段中谈到两个概念:回应型聆听和移情聆听。

回应型聆听:站在⾃⼰的⻆度做出判断、评价以及建议的聆听以理解为目的。

移情聆听:是一种站在对方角度,能让我们深入理解说话者的情感,与对方进入深层交流的聆听。

【Why】

为什么我们建议使用移情聆听呢,在沟通中,移情聆听可以很好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感受,当对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会对沟通氛围产生安全感,安全感建立了,从而能够容易倾吐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得谈话更有效果,也可以增加双方的信任度,有利于人际关系。如果不那么做,你会感觉到对话双方能量不流动,都小心翼翼,保持警惕,很难敞开心扉,进行一个深度交流。

【对比概念,引出逻辑、步骤

【区别】同样是聆听,回应型聆听和移情聆听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二者从角度、目的、回应方式、效果上都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这两种聆听的区别:

比如,你朋友和你抱怨,自己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评价一直不错,这个月确定的晋升名单里却没有自己。

第一种回复:这个时候,如果你这么说:“哎呀,没关系的(判断),这次不行还有下次(评价),只要你不放弃(建议),下次晋升名单就一定有你!"这是什么聆听?

(学员A:回应型聆听)。对了,这是回应型聆听 因为它站在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上直接给了评判和建议。

第二种回复:你看起来特别的失望,因为工作表现和绩效评价一直不错,公司晋升名单中却迟迟没有你的名字。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请问:这是什么聆听?(学员B:移情聆听)  对,移情聆听,因为它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和确认了对方真实情感和想法。

换一种回复:“你是说这次本该是你晋升的,但公司却没有提拔你(复述),你因此感到有些郁闷、失落,甚至生气(理解),是吗(确认)?"这是什么聆听?

(学员C:移情聆听)。对,这是移情聆听 因为在这过程中,倾听者是在复述对方的话,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理解对方的感受,还跟对方做了确认。

再比如,你家小孩一放学回来就和你说,“我讨厌上学,我可以不去上学吗?”

第一种回复:“不上学你以后怎么养活自己?!(判断)这是哪种聆听方式?

(学员C:回应型聆听) 回应型聆听。对了,因为它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直接给对方抛观点。

第二种回复:“哦?你是说因为讨厌上学,所以你不想去学校了,是吗?能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这是属于哪种聆听?

(学员D:移情聆听)对, 是移情聆听。因为这样的回复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注。

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回应型聆听通常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或价值观上对听到的内容在内心里做了判断,然后给出评论、建议。这样的回应通常很容易让倾诉者感到不被理解。在一些理性的对话里,比如对方明确提出希望你给出具体的建议或想听听你的想法时,可以用回应型聆听。

而移情聆听是站在对方的角度,通过复述对方表达的信息,理解并确认对方的真实情感或想法,能够让对方感到被关注和理解的聆听方式。在说话者带着情绪在表达时,可以用移情聆听。

刚才小伙伴们判断的非常准确,很棒!

【How明确步骤】

根据刚才例子的讲解,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倾听中做到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复述,关注对方表达的内容和语音语调,并复述出来。

第二步:理解,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整体状态,尝试理解TA讲话背后的情绪或想法;

第三步:确认,以真诚的语气,向对方确认你对TA的真实感受或想法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直接询问TA,此时,即使对方回答说你的理解错了也不要紧,你可以继续追问‘我很好奇,你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

第四步:重复以上操作。我们需要通过重复以上三个步骤:‘复述-理解-确认’,帮助找到倾诉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帮助对方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来听一段我和我老公的对话。
老公:明天周末,我又得加班。
我:你是说这个周末两天,你没的休息,又得加班是吗?(复述)

老公:是啊,工资不加反倒还给扣绩效,天天忙的跟狗似的。

(我观察到老公满脸的无奈,还有些憋屈)

我: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看得出你最近特别的累。(理解)

老公:更要命的是,马上就要高会评审了,我完全没一点时间准备资料。

(老公的语气很低落···)

我:你因为最近忙着加班工作,而没时间准备高会评审,所以很担心这次考试,是吗?(确认)能和我说说吗?看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不?
老公继续说了很多······(重复使用‘复述-理解-确认’)

【Where】

什么样的情况下适用呢?

移情聆听适用于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深度沟通的场合,要有充分的时间, 不适用比较紧急的时刻,比如领导下命令,日常做工作汇报,或家里有突发事故等这样的时刻。

【预防可能的异议】

有的小伙伴在沟通的过程中,会时不时给对方建议或评价,并且认为不给别人建议好难,我给建议是在帮助对方啊。 大家要记住,我们之所以要移情聆听是为了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并不需要立即给出建议。有时我们直接给出的建议不合适,反而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没被理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催化应用

大家如果有疑问可以举手示意我。给大家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演示一下。

学员分享:刚好是今天早上跟我的儿子的对话。刚好跟这上面的情况差不多。我儿子也是在上高中预科班。

【事件】:儿子不想去上培训班。

【对白】

儿子:妈妈,高中预科班太难了,我不想去学习了,可以吗?

妈妈:学习太难了,有点不想去上了啊?是吗?

儿子:是啊,老师讲的太快了,内容有太多了,我跟不上····

妈妈:妈妈理解你,初中还没毕业就急着去上高中的内容,肯定还是有点不习惯。我看到你好像作业也没交给老师,是不是?

儿子:是的,妈妈,我的作业很多不会做。

妈妈:妈妈看到你有很大的畏难情绪,你好好再想一想····

拆书家:感谢英姿的分享,不亏是上过NLP的,移情聆听这块做的特别好。

【结束语】

感谢大家今晚的陪伴,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如何使用移情聆听四步法:

复述——理解——确认——重复以上操作。

也请在场的各位多给我一些洋葱和苹果,让我能不断的成长和精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