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11月14日-滨江蜗牛读书馆等会一个爱读书的你~~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断舍离收拾法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孙丽英,子小孙,美丽的丽,英姿飒爽的英,我目前是在做企业团建,对于身心灵也很感兴趣,也在探索中,断舍离里面讲到了很多身心灵方面的内容,所以对它有很多连接,就有了今天的拆书。

【学习目标】学完后,我们能够理解“断舍离”中的收拾概念,并能够学会利用(澄清)断舍离收拾法,对照当下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舍”弃(行为)不需要的物品,放下(行为)对事物的执念(界定)。

【场景】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一到整理房间就头疼不宜,看到满柜子的衣服,满地的鞋子和到处乱放的生活用品,无从下手。

【提问】这种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吧,大家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学习者反馈:有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大家是怎么办呢,是花时间归类整理好,还是随他去在继续在乱乱的环境下生活。

学习者反馈:扔掉,打包、捐赠,再开一个柜子

问:有没有选择让它继续乱下去的?

学习者反馈:有

【影响】如果我们选择忽略不收拾,那么你的房间只会越来越乱,想用的东西不能第一时间找到,它还会严重影响你的居住心情,心理学反应在一个杂乱的房间居住,你的心情也会杂乱和沉重的。

【解决】那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的法子解决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日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从道和术两个层面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收拾整理,让你从根本上改变意识,看清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心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简单自由的生活。

关于这本书我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下面的片段,大家花一分钟时间来阅读下,阅读好的,举手示意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解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因此,我非常有必要先说明断舍离的含义。

平时里,我们想把房间整理干净,一般会从那里下手呢?想到要整理房间,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是整理、整顿、打扫(扫、擦、刷)这些词,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收拾,和“整理、整顿”有一种微妙的差异。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能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这种微妙差异。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不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和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概念讲解及适用边界】

What:这个片段介绍了我们日常整理、收拾房间出现的一些词汇:整理、整顿、打扫、收拾,并对整理、收拾做了重点区分,片段中讲到断舍离里的收拾是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要去考虑我与物品的关系(强调主角是我)及时间关系(强调当下),而整理是我们一般意义的扫擦刷及分类归纳,并未对物品做筛选,主角是物品。

为了更好的理解区分,我们来看下面案例:

案例1:周末丽丽把家里的衣服、鞋子、日用品、食品都归类放好,这属于收拾吗?

学习者反馈:是的。

继续引导:断舍离里的收拾有一个重要维度,我与物品的关系,刷选必要物品的工作。

学习者反馈:刚刚没有,不是收拾

是的,她只是对物品进行分类归纳,并未对物品做刷选,而收拾的一个重要点(关键点1)是检视我与物品的关系。

案例2:丽丽把几年前买的衣服都压箱底放好,觉得以后可能会穿就先留着,这属于收拾吗

学习者反馈:不是

哪个点没达到?

学习者反馈:时间

她把时间放在未来和过去,没有把时间放在当下。而真正收拾是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是不是确实有关系(关键点2)

案例3:丽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整理下房间,思考对比后,把自己现在已经不用的东西该仍的仍,该送人的送人,只留下当下自己需要的东西,请问这是收拾吗?

学习者反馈:是的

丽丽的行为符合收拾的两个重要关键点:检视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时间维度是当下。

相信大家对于这两个点也有一定的体验和理解了

【不这么做的坏处】:

那我们为什么要定期去做收拾呢,刚刚我们也对整理、收拾做了区分,如果我们只是做整理之类工作的没有去做真正的收拾,那么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物品与我的关系是不清晰的,很有可能在潜意识深处我是无意识被物品主宰的,不仅做不到享受物品享受生活,而且被物品扰乱生活。

【how】我们也看到了真正的收拾对我们有多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从拆页中收拾的概念,我们总结了以下具体步骤:

第一步:问关系

我与这个物品到底是什么关系,它给我带去了什么价值,如果没有它对我对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步:看时间

我当下需要它吗,如果不需要,那么我什么时候会需要它,3个月,半年,一年有没有可能用到。

第三步:做去留

把我们当下需要的留下,把我们近期需要的放在一处,把我们不需要的送给需要的人或者扔掉。这样我们就有一个很清爽舒服的空间了。

【举例子】:前端时间看完断舍离后我就对我微信好友和微信群做了一个断舍离是的收拾,我选了一个相对空的早上留给自己2个小时专干这个活,拿出手机把微信好友都一一过了一遍,

第一步:问关系

家人、朋友、客户、同行、见过一面有印象、某爱好者群里加的有共同点,未曾谋面不知道哪里加的。

他们给我带来了很多连接、关爱、友爱、合作、知识、成长、健康、金钱。

对于加了微信没有联系也不知道是谁的没有他们对我没什么影响。

第二步:

家人、朋友、有些客户及同行当下有很多连接需求,有些朋友和客户、合作伙伴很久没联系了,但以后会有连接需求,有些客户、合作伙伴不熟悉之前没有合作过近1年也找不到联系的点,已经没有连接需求了,还有很多陌生人没有聊过也不知道是谁的已经也没有连接需要了。

第三步:做去留

我把家人、朋友、客户、部分合作伙伴、同行、见过面不熟、加了微信简单聊过的好友做了标注,把找不到联系的点的合作伙伴、同行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的也不知道是谁也未聊过天的,都给删了,删了一百多个,做了这些处理后感觉一身轻松。

【预防疑义】: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有这样的疑问:很多东西当下不需要,以后不确定要不要,那都要处理掉吗?这样岂不是很败家,而且有些东西很贵,虽然用不到了但舍不得送人也舍不得仍。对于东西贵舍不得仍的情况,你还是把物品当主角了,让物品控制了你,同时也说明你对它有执念,你需要问的是你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对于以后有可能用到舍不得仍的情况,作者在书中的建议是把时间维度拉到2年,如果2年内你会用你就留下,不然就处理下,也邀请你换个角度思考下,这些不扔的物品会占用你的空间,这个空间也有很大的价值的,大家别忘了杭州的房价有多贵。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范围其实挺广的,适用于家里、办公室的定期收拾,知识文件的收拾处理,也适用于人际关系的梳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刚我们学习了断舍离收拾法的理论知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实际演练了哈,心理学研究表示,在大脑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一遍。

现在我们把时间维度拉到未来半个月,场景是你要用断舍离的收拾法去收拾你的房间、办公室、文件或者梳理你的人际关系,邀请你来做编剧编一个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你在收拾的过程中的自我对话:用收拾的三步骤来决定物品的去留。给大家3分钟时间来编这个故事哈,3分钟之后我邀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收拾文件

上班上了很多年,会有很多文件,放在那,可能需要清理,

有两类:

有自己直接关系,近期工作需要的,给他存档,近期有关系需要的比如合同之类的就留着,没有关系的就给他处理掉。

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但跟工作有直接关系,这些不敢删,交给行政部存档。

好的,这些小伙伴思路很清晰,从关系维度和时间维度对物品做了对话,然后把该仍的仍,该转给其他人的转给其他人,该保留的继续保留,再次给她一个热烈的掌声。

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然后接下来希望大家用断舍离的三个步骤真正的践行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收拾我们的房间、办公桌、人际关系的梳理,让我们过上更加简单的生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