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去情绪化管教》 所属活动: 黔九桃花源·贵阳筹备分舵TF2-1过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管教三连问 学习目标: 用三连问在管教孩子前,明确管教目标,清晰一致策略。

开场: 大家好,我叫吴胜琴来自拆书帮贵阳黔九桃花源筹备分舵。今天我将带大家来拆《去情绪化管教》中的一个片段。
(F)《去情绪化管教》的作者是丹尼尔·西格尔和蒂娜·佩妮·布赖森,他们是两位美国著名的育儿先锋专家,讲了一种对孩子既有效又有爱的全脑管教方式。
(A)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亲子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图书,书中介绍了很多有效的策略、科学的方法和好用的技巧,非常多的父母从中受益。尤其书中真实的故事和有趣的插图,让你阅读更轻松愉快。
(B)你有没有经历过因为管教孩子说话没有礼貌,或者在公共场所大声吵闹等不当行为,而大动肝火,有时到最后和孩子还会弄得两败俱伤呢?这本书能让你知道管教其实既可以充满尊重和爱,又能有效,而且还能让大家感觉良好。同时在管教孩子时,可以通过三连问让你明白在对孩子的管教中,“教”比“惩罚”更有意义。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去情绪化管理》P4-5

三连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在对不当行为做出反应之前,我们最好花几分钟自问一下这三个问题:

  (1)为什么我家孩子是这种表现?怒气上头时,我们可能觉得“他都是惯的”或者“他是故意要气我”,但是如果我们抛弃这种无谓的假设,而是带着好奇心去挖掘这种不当行为背后的缘由,我们就能明白孩子这些行为其实是在说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控眼前的境况。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一点,就能以理解的态度做出更到位的反馈。

   (2)此时此刻,我想教会他什么?再重申一次,管教不是为了给予惩罚。我们是想教给他们有关自控、分享、负责任等能力的道理。

   (3)该怎么教效果才最好?结合孩子的年龄、发育阶段以及当下的情境(他把扩音器扣在狗狗耳边时说不定没意识到开关是开的),我们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把该讲的都讲明呢?我们总是错把惩罚当作管教的目的,对不当的行为做出不当的反馈。其实有时候孩子能从自己的决定中吸取教训,无须我们过多干预。此外,与一刀切的惩罚相对的,总有那么些更为有效又有爱的办法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家长想要表达的意思。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从自动航行的傻瓜模式里跳脱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做出更有效的反馈,以期马上制止他们的行为。这种反馈还能教给孩子更为重要的贯穿终生的能力,以帮助塑造他们的品格,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里总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面对孩子犯错时,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己究竟想怎么样?清晰管教的最终目的不是在“惩罚”,而是在于“教”,即培养孩子良好的外部习惯和构建有助于养成好习惯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大脑。只有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做出尊重、有爱、有效的反馈。(WHAT)

 

如果我们在管教孩子前,没有拥有目标明确的理念和清晰一致的策略。就会把恐惧、惩罚和情绪化当作教育孩子的手段。(WHY)

 

试想当我正在电脑前专心工作时,我3岁半的小女儿因为我说等我忙完才能和她一起玩,就狠狠地打了我一下,我可能会马上抓住她,狠狠的对她说:“你知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然后在她的小手上打两下或者让她坐冷板凳,用惩罚来管教她。那此时教育的目的何在呢?(反例)

 

在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做出反应前,可以先进行书上所说的“三连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1、为什么孩子是这种表现?只有我们了解了不当行为背后的缘由,才能更好的做到理解和共情。

2、此时此刻,我想教会他们什么?想让他们学会什么样的技力,如情绪管理、礼貌等。

3、该怎么教效果才最好?比起惩罚,让孩子在爱和尊重的氛围中明白父母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管教更有效果。(HOW)

 

如果在刚刚的例子中,我不是惩罚孩子,而是停下来思考这三

个问题。

1、“为什么”:可能她需要引起我的关注,当她知道我要忙完才能陪她玩时,她很生气,可又不知如何表达,只好动手打我。

2、“是什么”:我要让她知道打人不好,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表达情绪。

3、“怎么做”:与孩子连接,示范如何表达情绪“你很想妈妈马上就陪你做游戏是嘛?但妈妈仍然在忙,你很生气?”“妈妈知道了”“不过打人是不对的,下次你想让妈妈注意你时,直接用说来表达情绪就好了。”

这样的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正例)

 

当然,我们并不是每次都有时间来把这三个问题想得透彻,也不会每一次都做得完美,尤其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只有面对具体事件时,多想多练,才能在以后面对孩子不当行为时,迅速做出有爱、有效的反馈。(适用边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试想一下当你的孩子生病到医院,全程大哭大闹,不仅不配合医生治疗,而且还动手打你。你的脸渐渐变红,眉毛拧到了一起,眼睛里迸发出一道道锋利的光时。你是会大声呵斥、惩罚、还是自己在一旁生闷气?想想那种方式是你常用的,可以在小组内分享。(显像提问)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一:上周我儿子把嘴摔破了,虽然我们给他做了很多情绪上的处理,还是会发现他这段时间的情绪特别不稳定,特别的暴躁,而且打人的频率特别高,以至于我和爸爸都不知该如何处理,是应该继续好好的和他说,还是怎么做。所以,昨天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动手后,我终于忍不住“啪啪啪”就打了他,其实打完后我是很后悔的,毕竟他这么小的年龄,经历了对于我来说比较的经历的,一岁多就缝针,心里肯定不舒服。

     学习者二:我儿子从小不怕打针,每次打预防针都是自己卷起袖子,说他知道医生是在消灭病毒。有一次,高烧去医院要要验血,他那天抽血时一直在哭闹,要往门外跑,然后我就把他抓过来,在屁股上打了几下,对他说医生是在帮助他,他不能一直闹,打完后还是不停哭,最后是我夹住他的双腿才完成抽血的。因为医院的人比较多,后面还有人排队,我那时候也很焦虑,没有时间和他讲道理。


  

    A1+:想-想拆页中的内容,结合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试着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看看是否能帮助我们在刚才的情境中对孩子做出有效的反馈。

    学员分享:

    学习者一:其实我在想这个三连问,我不一定要拿到这个答案,当我情绪来的时候,我有意识来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我当时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让自己停下来,等一等,深呼吸,如果时间看看自己是为什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