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最新版)》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410期线下活动(河西卡佛书店分场)总第441期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规划具体行动四标准法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奉凰,大家可以叫我Amanda。我的三个标签是:主持人、培训师、三岁孩子的妈妈

今天我要拆解的书籍是《Getting Things Done》搞定。这是世界知名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所撰写的。它是一套成熟的自我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大家脱身于琐事的繁忙之中,帮助大家建立一个富有掌控感的工作节奏和让你获得自律且高效生活体验。

这次拆解的原文片段来自于这本书第二章的73-74页,“确定某一时段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现在请各位小伙伴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拆页,阅读完成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在星期三下午3点22分时,你如何选择下一步行动呢?这个时候,你可以按顺序采用下面四个标准:情境、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和重要性。

前三个标准描述了你每次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个标准则是评估行动的价值大小。

1、情境

每时每刻,你都受限于自己的行动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事情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像拿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可起草对一个项目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事情都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完成(在家或办公室),或者需要借助某些特定的工具(如一部电话、一台电脑)而这正是限制我们行动选择的首要因素。

2、有多少时间

所能支配的时间长短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如果5分钟后你就必须去开会,你现在就不可能去执行那些耗时更久的行动。

3、有多少精力

你有多少精力呢?某些事情需要你头脑清醒、思路清断、富于创造力,而另一些则要求你具备充沛的体力。还有一些事情则对这两方面都没有特别要求。

4、当你考虑了情境、时间、精力这三个条件后,最后你就要判断哪个行动选项会给你最高的回报了。现在,你有1个小时的时间,你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电话和电脑,你的精力指数为7.3(最高为10).你应该做些什么呢?给客户回一个电话?考虑下新的提案?处理一下语音信箱里的留言和电子邮件?或者联系一下你的配偶,看看她/他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了拆页,接下来我就用我自己的语言和大家说说这个拆页中的内容:

Why:

大家是不是时常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时间却永远都不够用?会不会时常觉得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我就时常遇到上面所说的困境,总是渴望能从中获得解脱,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做出具体的行动规划,就可以拥有时间掌控感,可以更好的分配我们的时间,更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What:我们可以运用拆页中提到的“四标准法”,从3个价值评估,1个重要排序出发,帮助我们确定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的具体行动。

How:

具体我们可以如何去做呢?主要分为四步走:

第一、二、三步描述了你每次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步是对行动的价值大小的评估。

第一步:情境分类:确定事情是否需要在特定地点、特定工具下才能完成?

第二步:时间分配:你有多少时间?完成这件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第三步:精力预估:简单预估一下这件事所需要的精力,再评估一下你现有的精力,确认你现有的精力值是否足以完成这些工作

第四步:重要性排序:按“最大回报”进行排序,确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听完说完,大家会不会感觉很疑惑,这四标准法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好像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应用?接下来,我就结合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四步到底应该如何应用。

昨天下午,我感觉自己非常的忙碌,因为当时的我手上同时有几件事情需要做,我感觉事情比较多,但是时间却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尝试根据刚刚提到的四标准法来尝试做一个具体的规划。首先我们来看看我当时需要做哪些事情。

①制作下次课的课件。②整理当月各领导的总结计划表并完成签批。③组织新员工周面谈。④阅读课程书籍,为开发课程做准备。

1、情境分类:看看我要做的事情是否有场景或者工具的限制。制作课件,我需要在一个有电脑的地方;整理总结计划表我需要在我的办公桌前;新员工周面谈我需要在会议室进行,阅读书籍我只要带着这本书,在哪里看都可以。

2、时间分配:我准备做这四项工作时,距离18点下班还有2个小时,我希望我可以在下班前尽可能多的完成以上工作。现在让我来预估一下我的时间,制作课件可能要花费1小时的时间,整理资料可能需要20分钟,新员工面谈需要30分钟,阅读书籍可能需要花费1.5小时才能完成对我目标篇章的阅读。

3、精力预估:制作课件可能要花费我40%的精力,整理资料可能需要花费20%的精力,新员工周面谈可能需要花费我30%的精力,阅读书籍做开发课程的积累可能需要花费我80%的精力。

那当时我的精力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当时的我从下午1点半午休结束开始先是一个1.5个小时的方案讨论会,然后又做了1个小时的培训,到下午四点,我的精神上是疲惫的,当时我的精力值估计只有60%左右,这样一看,我就可以确定我的精力无法支撑阅读书籍了。

4、重要性排序:我的课件是周二上课需要用的,昨天已经周一,当天必须完成。整理总结计划资料补充签批只要能在本周内完成就可以了,今天周一,时间上还是充足的。新员工面谈是上周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完成,遗留下的面谈,需要尽快完成。阅读书籍,这是我为之后开发课程做的储备工作,重在积累,没有特别强的时效性,所以其实不那么着急。

根据四标准法的判定,我发现我应该先完成我的课件,然后再完成新员工周面谈,这两项工作都完成以后如果精力足够的情况下,我可以去整理总结计划资料,那阅读书籍可能要放在之后再去做了,这样说大家可以明白四标准法应该如何应用了嘛?

Where:以上方法适用于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事先规划工作的场景,不太适用于处理紧急、突发工作。比如领导临时通知你开会,那你当下肯定必须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先去参加会议。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在这里我也想问问大家,平时你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出现过下列情况:明明计划好要今晚要完成某个方案,却因为忘带电脑或重要资料,导致回家无法完成;信誓旦旦的说今天一定要把这个3个小时的课程上完,却因为工作疲惫、回到家不到9点就睡着了。因为同事着急找你帮忙,你一下就把领导交代的最重要的事忘在脑后了,结果同事的忙你帮完了,却耽误了自己的工作。

如果大家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请大家花3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下事件的经过,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为了更方便大家分享,我们根据大家的位置来进行分组,2人一个小组,大家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在大家开始分享的时候提示大家)在分享的时候需要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感受,比如,我昨天在公司,因为要帮同事做一件事,而耽误了领导交给我的重要工作,被领导批评了,我感到很沮丧。

好,时间到,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张靓

时间:昨天上午

地点:办公室

人物:张靓本人+办公室同事

事件:因为自己手头上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总是被其他同事请求帮助的事情打断自己的工作节奏,打断自己的思路,让自己手头上的事情无法完成。

感受:觉得有一些事情很无力,可能有岗位的特殊性,所以难以自己分配时间,可能需要提前预估时间,多留出一些时间来做临时发生的事情

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现在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按照刚刚说的四标准法来规划一下你明天早上起床后到上班前要做的事。要记得有明确的行动、期限以及可衡量的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张靓

时间:早上起床到上班前要做的事

地点:家里

人物:张靓本人

具体行动:早上7点-7点40:洗漱+收听新闻 7点40-7点50:叫孩子起床洗漱,,目标是8点准时出门送孩子上学

好的,以上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