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邢台筹备分舵线下过级活动(总第4期)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用“行为+影响+感受”的“我信息”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满

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1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文莉,拆书帮邢台筹备分舵召集人,P.E.T.、T.E.T.双料讲师。我是16岁女孩的亲妈,10岁男孩的后妈,66岁的老太太的女儿+妈妈,44岁男人的媳妇+妈妈——4个妈妈的头衔,不学P.E.T.不行啊。P.E.T.帮助了我自己,也帮助了很多身边的人,改善了亲子关系以及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所以,很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接触P.E.T.。今天的拆书,就跟E.T.有关。

分组

由于今天参加学习的人比较少,除了我只有两位,所以,分组讨论环节,请两位相互交流就好。

【图书介绍】3分钟

F特征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是《P.E.T.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是托马斯·戈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任美国白宫儿童顾问,被誉为“沟通之父”,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始人之一——卡尔· 罗杰斯。他创建的人际沟通“戈登模式”,使得他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本书系统地讲述了一套基于“戈登模式”的亲子沟通理论和方法。

A优势

是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的指定教材。P.E.T.是1962年托马斯·戈登创办的全球第一个父母培训课程,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万家庭受过培训,比尔· 盖茨的父母也学过。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独创的“行为窗口”,搭建了一个非常系统、清晰、简洁的框架,使得父母们迅速定位,明白“我在哪儿”,知道“我该怎么办”,没有晦涩的理论,更多实例,易懂,易掌握。

B利益

B1

通过学习这本书,父母们可以学会如何协助孩子摆脱情绪困扰、减少双方冲突,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保护自驱力,帮助孩子内心更丰盈、更有力量。同时,它也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很多人学习过后,亲密关系也改善了。

B2

今天的学习聚焦在当他人有让我们不爽的行为时,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表达,不但不伤害关系,还能促进他人改变行为来满足我们。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行为+影响+感受”的“我信息”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满。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主题]“我一信息”的构成要素

[片段来源]《P.E.T.父母效能训练》104-105页

请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刚刚发给大家的原文拆页。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我一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更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我—信息”的这个部分,主要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一个孩子上学时说好了,一放学就回家,但是她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

此处的关键是要记住描述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评判它。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发出“你—信息”时,他们不需要确认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使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快把我逼疯了”“你真的很懒”等。而当父母发出“我—信息”时却不是这样。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或者是其他感受?

“当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又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的……”

当父母开始送出“我一信息”时,他们不仅会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且还会在自己身上发现巨大的变化。我所听到的父母的不同表达意味着更多的真实

“我不需要再假装了。”

“现在我比较能直接面对了。”

“能够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好。”

毫无疑问,“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老话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沟通方法,父母们开始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内在感觉,并用“我一信息”向其他人传递。“我一信息”的技巧让父母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他们内在真实情感的工具(在下一章中,我们还会更加详细地讨论感受)。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一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一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信息”(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一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工作。”

当你送出一个完整的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信息”时,就告诉了孩子整个事件——不仅说明她的所作所为给你带来了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你对此的感受,并且同样重要的是,说明了这种行为为什么将会或已经给你带来了困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5分钟

好,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拆解一下。

【what】

这个小片段讲的是当孩子影响到我们,可以用包含“三部分”内容的“我信息”去表达不满。

【why】

当别人做了一些事,妨碍到我们,比如上了一天班,回家就看到客厅里到处都是玩具,是不是想说“你看你弄的这一地的玩具,天天还得跟着你屁股后边收拾,赶紧收拾了,要不就都给你扔出去!”——批评、指责、抱怨、威胁是我们早就习惯了的表达方式,一种强烈的“你不对、你不好、你应该”的味道,总结一句话就是“你做得不对”(一般做法)

而这样的表达方式,要么孩子改变了行为,但心生怨恨或内疚。要么孩子拒不改变行为,还跟我们对抗,发生冲突——总之“目的没达到,关系也完了”。(不这么做的坏处)

上周六下午,有个紧急任务,我正在备课,女儿跑过来喂鱼,因为鱼缸在书桌的背后,她要喂鱼我就只能离开座位,没法备课。她喂了了几分钟,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我一着急就说“赶紧走赶紧走,没看见我这儿还忙着呢,别烦我了”,结果孩子不高兴地走了,后来想想,我心里还挺内疚。(反例)

【how】

那“我——信息”的方法是怎么做的呢?

1、描述客观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做了什么”妨碍到我们,去掉内心对行为的评价。比如,不说“你房间这么脏”,而说“地板已经半个月没擦了”。脏——是评价,半个月没擦——是客观事实。

2、表达内心感受。

表达最初的、内外一致的内心感受,而不说头脑中的想法。比如,不说“我觉得你一点也不在意我”,而说“(你不记得我的生日)我很伤心”。“不在意我”——是想法,“伤心”——是感受。

3、告知直接影响。

告诉孩子的行为给我们造成了怎样具体、明确、直接的影响。比如,孩子把自行车放在车库门口,对我的影响就是每次下班回家“我还得先下车把它搬走”——这影响是必然的、直接的。

4、尽量完整表达。

虽然只包含两个要素或一个要素的信息常常也有效,但包含“影响”的三要素俱全的“我信息”效果最好,非常值得实践。能让孩子更明确他们的行为为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困扰。

比如,刚刚说的我女儿那个事,如果用“我——信息”信息的方法来表达,就可以这样说:“你在这儿喂鱼(行为),我就没法备课了(影响),你喂了几分钟(行为),而我这个课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的时间就更紧张了(影响),我真的很着急(感受)”——是不是感觉会好一些?(反例正解)

【where】

这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很广,不仅是孩子,只要他人的行为对我们有直接的影响,我们了有不好的感受,都可以用。但如果孩子的行为并没能“直接”影响到我们什么,我们只是看着不顺眼,效果会差一些。或者如果对方处在非常强烈的负面情绪的时候,也不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4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那接下来,邀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一个月内,有没有发生让你不爽的事情:比如说,早晨,已经7点半了,孩子还不起床……周末加班,晚上10点多回到家已经非常疲惫,结果队友不但没按约定检查孩子作业,还在跟孩子玩游戏……一个非常紧急的工作,需要好几个同事一起分头汇总数据,结果有一个同事的数据迟迟交不上来,打电话一问,她居然还没开始收集数据……

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来思考一下,当时的情况是发生了什么,你是如何表达不满的?一会儿邀请大家在组内分享,请尽量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每人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胡胡分享:有一次开车带孩子出去,女儿在后面坐着,一会说娃娃衣服掉了,一会说让我重新给她梳小辫,我一直告诉她我正在开车,她就开始哭,我就崩溃了,说“你哭什么哭,没看见我正在开车呢?我怎么开车啊,还没红灯呢,我停不下来!”特别生气,结果孩子哭得更急了。

支帆分享:这周一,我妈把我一个发胶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我妗妗用了,结果我周二、周三连续两天都没找到,非常生气,但因为早起时间很紧张,就没顾上问。晚上回家得知是我妈没经过我同意就给我妗妗用了。我就说“妈,这个东西我每天都要用的,我都找了两天了,没找着,而且这个东西是日本进口的,我现在现买也来不及,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时间太久了,我不想等!”,然后我妈说“那东西就拿回来呗”,估计我妈也很不开心。

【A1+】(反思加工)3.5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非常生动的案例。那么接下来,邀请大家结合今天学到的方法,想一想,如果用今天学到的“行为+影响+感受”的我信息表达方法,回到刚刚大家描述的场景,你会如何去跟对方表达不满?请大家思考1分钟,一会儿邀请大家在组内分享,每人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胡胡分享:我会这样跟孩子说:六六,你两次在妈妈开车的时候叫我,还哭了起来,一方面我挺心疼你,因为没办法解决,另一方面,你打扰到我了,我心情特别烦躁 。

支帆分享:我一时不知道对我有什么影响,也就是那个时候不能用了。

【结束语】0.5分钟

非常感谢两位伙伴的分享。今天我们一起拆解学习了用“我——信息”也就是“行为+影响+感受”的方法来表达对他人行为的不满,我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今天的拆页学习就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