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青青,我的三个标签是,0-6岁教育者、新手拆书家、终身学习者。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拆书,一起成长。
因为等会我们会有讨论,所以先做个分组,现场的小伙伴们请按邻近两个人分成一个小组。
学习目标:今天我拆书的主题是结论先行,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今天参加的小伙伴,能在现场练习时准确的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在指定的时间内用结论先行三步法表达观点。
书籍介绍:
F(特征):今天为大家拆的这本书是《结构思考力》,作者 “李忠秋”是企业咨询行业的顶尖讲师。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源自美国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讲述如何运用结构化思考的方式,帮助我们学会更精准的沟通表达,写作,以及解决问题。
A(优势):这本书是职场类畅销书,非常实用。和同类思维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案例更为生动接地气,也非常贴合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好理解,好运用,被读者誉为“中国版金字塔原理”。
B(利益):
【B1】如果你工作中遇到难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解决,和领导同事沟通交流时,总是抓不到重点,因为这些原因影响了职业发展,那么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学会更好的表达和解决问题。
【B2】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开会的时候自己说了很多,别人听的一头雾水,不知道你的重点是什么。领导问你一件事,你事无巨细的汇报,却没有结论,领导听的很不耐烦。
今天的拆页会教我们一个快速精准发言的方法,迅速让别人get到你的重点。
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后可以举手示意下,谢谢!
《结构思考力》P30
阅读原文拆页1分钟
R原文片段:结论先行
你有一个不耐烦的上司吗?
“我的上司对我特别不耐烦,每次汇报工作或者会议发言时他都打断我的话,真是郁闷!”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版本。
“我们的这些干部每次找我汇报工作,就在那里说呀说的,经常是听了15分钟也没听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事情,只能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打断他们!”
上述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问题的核心不是我们的上司不耐烦,而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如何既能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把握你的观点?
那么怎样消灭你上司的“不耐烦”呢?(注意我说的不是消灭不耐烦的上司……)
消灭上司的“不耐烦”,从“结论先行”开始。
【why】
如果有一天在电梯里偶遇领导,他突然问你,最近在做的项目进展怎么样?你会怎么回答呢?是不是下意识的就会把最近在做什么事,遇到哪些问题说出来,领导听着听着就皱起了眉头,因为他没有听到想要的结果。
日常沟通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一分钟能讲清楚的事情,东拉西扯了半天都没说明白。
【what】
这个拆页告诉我们,发言的时候用结论先行的方法,既能清晰的,有结构化的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又能让听的人快速抓住重点。
【how】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结论先行的发言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说出结论
用一句话概况出你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立场态度。
第二步:阐述要点
说出能够证明,支持你的结论的重要观点是哪些。
第三步:总结观点
再次强调结论,加深印象。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当我们和别人沟通一件事的时候,习惯想到哪说到哪,先讲原因,过程和细节,说了半天都没有重点和结论。
(一般做法后果):这样的表达方式,逻辑不清,往往会让听的人很不耐烦,有可能会打断你的发言,或者对你产生情绪,有误解。
分享我自己的一个例子,原定周一上午九点半是部门开例会的时候,上周一到了十点,老板看到我们没有开会就问我,今天怎么没有开会呢?
我回答说:有一个同事外地出差了,另外一个同事要下午才来。
接着说,这周的工作上周四已经安排好了。
领导听了有点生气,这些是不开会的理由吗?
我到最后才说,周一只有一个激励政策需要讨论,但是要等其他部门下午把方案发过来,这个我和销售总监沟通好就行,不需要再集体会议沟通。
本来上午不开会是部门内部沟通好了的事情,被老板说了下很不开心,如果我早点学了这个方法,这样表达就很好了。
领导问:今天为什么没有开会呢?
结论:今天上午的集体例会改成下午和销售总监针对激励政策单独讨论了。
要点:
1、本周工作上周四提前安排好了,今天周一主要是和销售总监针对激励政策的讨论,没有别的问题需要和其他人交流。
2、激励政策,要等其他部门下午把营销方案发过来才能讨论,上午讨论不了。
3、一个同事出差,一个同事下午才能来公司,上午也不方便安排集体会议。
总结:基于这三点情况,所以我们把上午的集体例会改成下午单独讨论了。
如果我这样表达,先说结论,就不会让老板觉得我是在为不开会找借口,而是觉得我是考虑很周全的。
【Where】
结论先行的表达结构,适合各种需要以结果为先,结构化表达的沟通场合。比如商务谈判、演讲、辩论、工作汇报,面试等地方都可以使用。
和朋友,爱人,小孩沟通,也是可以用这种方式的,但是要注意在注重情感铺垫的场合,或者需要保持神秘感的场合,不一定适合。
分享【A1】便签(激活过去的失败经验)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最近一周,一个月内,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沟通时没有先说结论,而是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发生的原因,过程细节先讲出来?事后才发现自己表达出来的想法,别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或者理解有误。
比如在微信上和同事谈工作,你一句我一句,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说了半个小时都没有讲清楚,你气的要死,同事对你也很有情绪。
下班回家后和爱人聊天,先说最近工作不顺利,心情很不好,然后又说工作压力太大了,感觉很疲惫,又说对方不关心你。爱人听了半天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到最后你才说出来想要周末和他一起去旅行放松下心情。
请大家回忆下没有用这种结论先行的结构化表达的场景,在什么时候,当时是和谁沟通,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呢?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讨论,3分钟后我会请学习者分享她的经历。
哪位小伙伴愿来分享一下自己过往的经历呢?只需要分享当时发生的场景即可,不用说要怎么做更好,怎么用结论先行的方法表达。
学习者分享:
喻越强(HR):当时我面临的一个情况,是要优化一个哺乳期的员工,因为办公室要搬,我想要给她争取些资源,然后就写了封邮件给领导。我写的时候就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我给她争取了什么样的资源,但是这个邮件这样写,结构不清晰,就很难理解到底要表达什么。
燕琼(空间设计师):昨天,我去工地现场看情况,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实我心理有个结论,我希望对方怎么做,但是我没有先说结论,就给了对方很多细的意见,我就说这样错了,对方就说这样改的成本很高。然后我就说我以前的某个项目也是遇到过做错的情况,但是我宁可自己承担还是改过来了。我就是一直没有说出希望他们做什么的结论。
分享【A1+】便签(学习者反思加工经验)
谢谢越强和燕琼的分享,回到刚才那个场景,运用今天学习的结论先行的方法,如果重新沟通一次,你会怎么做呢?
每个人都请联系自己刚刚想到的场景,使用结论先行的方法进行反思、反转,我会给大家 3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结束后,我将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燕琼(空间设计师):我会这样说
结论:这个地方做错了,需要重做更换掉。
观点:1、客户的感受,满意度很重要。就算客户现在没发现,将来也会发现这个问题。
2、这是我们做事的方式,和态度的问题,需要对客户负责。
结论:希望你把这个更换掉,可能成本很大,没有利润,但还是要重做。
谢谢燕琼的分享,相信大家听完后也都有自己的收获。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结论先行的表达法”,让沟通更有效率。希望今天我们在座的小伙伴在结束学习之后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方法应用到不同场景的沟通中。
好了,今天我的拆书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用心聆听和积极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