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段志梅。我的三个标签:二级拆书家;德鲁克的铁粉;数独游戏爱好者。
【事件场景】日常生活中,不知大家可有碰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总是不断的求表扬,妈妈你看我做的多好,你快点表扬我吗!你表扬娃时他就干劲十足,不表扬就提不起兴致。
【提问】这时你会怎么做呢?娃爱听表扬就使劲表扬呗,反正也没什么成本。还是拒绝表扬甚至批评他,不惯这个臭毛病?
【影响】不管上述哪种做法,从长期的效果来看,都不可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甚至还会让孩子从此依赖于别人的表扬,更不会为了目标而去努力。
【解决】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爱的鼓励。《正面管教》中详细阐述了表扬和鼓励的不同,以及长期使用对孩子的影响。如何做才能激发出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拆的内容。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现场RIA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理解鼓励的深刻含义,当孩子做事学习遇到挫折时,家长能用鼓励的方法为孩子加油打气。
多年以来,一场运动一直轰轰烈烈,宣扬表扬 对于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改善孩子行为的好处。这又是我们必须“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的时候了。表扬 可能会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其他孩子会憎恶并反抗表扬 ,因为他们不想去符合别人的期望,或者因为他们害怕 自己比不过那些好像轻易就能得到表扬 的人。既使表扬 可能看上去挺管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其长期效果。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表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分享I便签(7分钟)
【概念对比讲解】
大家看完了,原文中提到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既然效果那么好,究竟什么是鼓励呢?
为了便于大家更直观的理解,下面来看几个例子。
1:小红绘画比赛得了第一名
爷爷说:我孙女真乖,以后继续努力!
奶奶说:当时你妈妈非让你学跳舞,为此你爸还和她大吵一架,现在看来尊重你的兴趣学画画真好!
请问谁说的是鼓励呢?对,奶奶说的是鼓励。鼓励的第一个要点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及兴趣爱好为基础。当初妈妈不同意,爸爸为了尊重孩子的选择,还和妈妈吵了架。我孙女真乖,强调的是“乖”字,是不走心的表扬,就像平常大家说的: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能干等等。
2:小红绘画比赛得了第一名
爷爷说:奶奶接送你,从未迟到过。有次下大雨,奶奶淋雨感冒了好几天呢,你要谢谢奶奶哟。
奶奶说:每次上课你都很认真,从未迟到过,所以第一名是你努力得来的。
相同点:两者都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
不同点:爷爷描述的是孩子学画过程,奶奶的付出及成绩。奶奶描述的是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而非自己的。请问孩子取得第一名,决定性因素是自己的努力还是奶奶的有力加持呢?对,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决定了,当然了也要非常感谢奶奶的辛苦付出。鼓励的第二个要点是对事实,努力过程的客观描述和肯定。奶奶说的非常符合这点,所以奶奶说的才是鼓励哟。
3:小红绘画比赛得了第一名
爷爷:你得了第一名,可给爷爷长脸了,明天下棋的时候我就和那群老头显摆显摆我孙女!
奶奶:你得了第一名,有什么感受?是不是非常感谢努力的自己?请发表下获奖感言呗!
相同点:两者都是关注的感受。
不同点:爷爷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孙女得了第一名给自己长脸了,并且下棋时还要给老头显摆显摆。仿佛第一名是爷爷得到的似的。我们要注意的当事人的感受,而非他人的。
奶奶关注的则是孩子的感受。询问孩子,你得了第一名,有什么感受?是不是非常感谢努力的自己?还希望孩子发表下获奖感言。这些都是关注孩子,孩子才是主体,而非自己哟。鼓励的第三个要点是关注的是孩子感受,而非他人的感受。还是奶奶有智慧呀,总是说到点子上。
我们回顾总结下
鼓励:鼓励认可的对象是行为而非人本身。鼓励则是引导孩子为自己而改变,是通过描述事实肯定行为,让对方鼓起勇气。从而达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鼓励则能培养出自信自立的人。
既然鼓励如此重要,那我们如何去鼓励孩子,建立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信心呢?
【How】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客观描述。
客观描述行为表现/事件/能力
例:小宝,妈妈看见你刚才在整理衣柜,只用了30分钟,比妈妈用的时间少6分钟。
2:认可行为+表示信任。
认可孩子具体的行为,说明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对孩子表示信任。
例:谢谢你帮妈妈整理衣柜,今天妈妈就可以多30分钟陪你做游戏了哟,我就说宝宝一定能做好。
3:关注孩子的感受/想法等
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的感受是什么?/这对你来说一定很不容易,我注意到……。而不是“我觉得、我认为等”。
例:妈妈相信你以后用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请问小宝,你是怎么做到用30分钟收拾完的呢?
案例
最近王老师在群里教孩子玩三阶魔方,第二阶时,小宝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克,第三天时,小宝非常沮丧的给我说:妈妈,我怎么还没做到呀?是不是我太笨了?妈呀,玩到孩子都怀疑人生了,这不得了,于是我就用了上面的这个方法和孩子沟通。
我:这三天,你每天玩的时间有2个小时(客观描述)。
孩子:是的妈妈。
我:你认真专注的样子美极了,妈妈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做好(认可行为+表示信任)。
孩子:我努力了,所以有进步。
我:9个格子,你已经找到了7个,你可以告诉我这7个你是怎么找到的吗?这对你来说,一定很不容易吧?(关注孩子的感受/想法等)
孩子:妈妈我教你……。
亲们,刚开始玩的娃都怀疑人生了,用了上面的方法沟通后是什么结果呢?对,孩子开始教妈妈了。可见正确的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适用边界】
鼓励有着巨大的力量,学会鼓励人,不但能让对方感觉好,还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所以鼓励不仅适用亲子间沟通,亲人同事间同样适用。当然这三个步骤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调整。
A 2催化应用(7分钟)
麻烦大家设想一下,接下来的一个月,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同事销售业绩不理想,如何为他加油打气?孩子考试成绩下滑,怎样鼓励孩子;老公很少做家务,如何沟通他会主动做的更多等。
把对话编成小剧本。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和当时的双方的对话等,要运用到上面的鼓励三个步骤哟,其中有角色用今天所讲的步骤解决了问题。将剧本的摘要写在一张纸上,写好后,小组之内进行讨论, 5分钟后,将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他的剧本。
学习者分享(预计6/10交流)
背景:方利用业余时间在小红书上分享读书感受,最近看的人比较少,留言评论的更少,感觉很郁闷,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宇:我留意到你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写文章,并分享到小红书上,有90多篇了哟(客观描述)。
方:是的。
宇:在997的情况下,还能天天这样坚持,这本身就是特别棒的事情了。这样积累,相信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的(认可行为+表示信任)。
方:希望如此吧。
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开心,好幸福的哟。干就对了,留言评论不管了,你认为呢(关注孩子的感受/想法等)?
方:你说的对,读书并在小红书上分享感受,本身就是我喜欢做的事。不应太在乎数据的反馈,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跟昨天的自己去比,不要看数据。
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爱的鼓励用的很好。希望这个方法能帮到方同学。
今天的拆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