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的力量》 所属活动: 阅苏6月练级场第一场(线上)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共情型提问

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书友们大家好,我是垭——兰,是拆书帮阅苏分舵的一名2级拆书家,职业是一名高校教师,信奉终身成长理念。今天我将要进行的是TF3-1练级,带给大家的知识与技能点是“共情型提问”4步法。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可以说出什么样的行为是共情,并能现场运用共情提问四步法编写出一个简单的剧本。

【分组】今天练的这个级别不需要分组。

【图书介绍】场景法介绍图书

学习者场景法:

【事件场景】 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别人不愿开口跟你交流的情况呢?比如孩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矛盾最后扭打起来,挨了老师批评,你跟孩子了解情况,可他却根本不愿意多说,还把责任全都推在别人身上,甩手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留下你一个人独自生气。

【提问】 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办呢?如何让孩子愿意跟你进一步地交流呢?

【影响】 如果经常出现孩子不愿正常与家长交流的情况就会导致亲子关系陷入糟糕的境地而无法逆转,甚至发生家庭悲剧。

【解决】 《提问的力量》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解决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沟通难题。其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共情型提问”法,可以让我们用不带观点不加评判的方式与他人建立信任,从而展开深入的沟通,加强人际关系。让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提问的力量》第四章:共情型提问P41-42

如果你这样提问,你就会获得不一样的视角:

当你每天醒来时,你看到的是什么?

你的感觉如何?你听到了什么?你又在思考什么?

从你眼中观察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我向来对这样的问题兴趣最为浓厚,这些问题试图理解他人,探索人丰富的立体形象,每个人的故事都独一无二, 错综复杂。这些问题挖掘最复杂的人类元素,深度揭示灵魂与历练。这些问题能增进你对两类人的理解:陌生人和与你大相径庭之人。

这些问题,即共情型问题,探究人的工作动力、思考的根源、恐惧的来源以及感受的产生。这些问题没有私心,源自真正的兴趣。只是简单地提问,不带观点或评判地去聆听,给沉默留有空间,让想法自由融合,让人深思或把想法表达出来。甚至还可能让人透露内幕。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讲解原文知识点

WHAT:共情型提问是通过视角转换感受情绪,小心提问+认真聆听,并不带任何个人观点和评判的方式回应对方,从而达到“我懂你”的良好沟通境界。

【概念对比】对比概念,引出逻辑、实施步骤

在今天所学的知识点里有一个关键词“共情”。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并作出恰当的反应,它是增进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们需要注意辨析相近概念:共情与同情,以帮助我们更好运用共情型提问来处理对话。

同情:是对别人的遭遇给予认同判断,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作出一定的情绪回应。

共情与同情相同点都是对他人的遭遇作出主动的情绪体验。

不同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①共情一般信息传递是一对一的,而同情则范围要广泛一些,既可一对一,也可一对多。

②二者视角与立场不一致,共情是信息接收者客观地以对方视角看问题,感知对方的情绪,感受,但是又客观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情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置身于情景中感同身受作出相同的情绪反应,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

【互动】

问:到这里大家可以说出或复述出共情与同情之间异同吧?

王芳答:嗯,可以的

好的。

【概念边界】

由上面分析可见,共情中情绪是他人的,同情中情绪是自己的。当我们遇到需要感知他人情绪的情况下可运用共情型提问法来展开沟通。

WHY

提共情型问题能让对方在放松状态下愿意开口讲话,深入沟通,使双方建立更紧密的连接。

那共情型提问法要怎么用呢?

接下来我通过具体案例来对步骤进行解析
案例背景:上周三办公室里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小翠说:“我们家孩子马上初中了,写作业还特别能磨,经常弄到半夜,我每天陪着写作业,真是累死了!”。

如何运用共情型提问法展开交流呢?

(第1步)感知情绪并命名

问:既要忙工作,还要陪孩子读书学习,是不是感觉压力有点大?孩子写作业慢,替他着急是吧?

答:就是啊!

这步呢就是运用共情,而不是同情,从小翠的视角看问题。想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他会看到什么,会有怎样的想法、感受?是愤怒、焦虑、担心、害怕?.......

(第2步)提出开放式问题

问:昨晚陪到那么晚,今天感觉怎么样?

答:有点困啊,没精神,一想到晚上回去还要重复这样的节奏,我就焦虑不安。........

这步中提出开放而简单的问题,会让对方感到舒适、放松,从而愿意进入对话状态。

提示 开放式问题是与封闭式问题相对,封闭式问题的答案通常是“yes or no”;除此而外也不要提“为什么.....”这类的问题,这会让对方进入解释防御状态,而不是放松状态。那可以把它变化成“.....是什么原因呢?”

(第3步)回放并确认需求

问:你说孩子写作业磨(回放),是想重塑他的学习习惯吗?(确认)

答:其实呢,也不能全怪他磨。他奶奶总是来打扰他,一会儿让他喝水,一会给他端水果,不停地叨叨孩子学习太辛苦。哎呀,你不知道,跟老人住在一起就是麻烦。

问:原来是奶奶进进出出干扰孩子啊(回放),那看样是要跟老人好好沟通一下了?(确认需求)

答:是的呀。暂时没办法分开,老人喜欢孙子。我得跟老公好好谈谈,让他去沟通。

提出问题后,要注意仔细聆听对方回答,做进一步共情,体会他的心情与需求。

提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轮对话才能实现

(第4步)表示关心提出协助

问:嗯,你家里的事情得靠你们自己协调解决,不过就目前而言,工作上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呢?

答:哦,还行,我能应付。谢谢你啊,垭兰姐!

在保持客观与中正基础上表达持续的关心,以建立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注意不做评判。

提示:这4个步骤要通过不断地提问来完成的,而且全过程提问是只针对小翠一人,一对一深入交流。这正是共情的体现。

【Where】共情型提问法大多用于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深度沟通的场合,对方遇到困扰有情绪要释放,而且在对方感觉到足够安全有信任感,要求有充分的时间。不适用比较紧急的时刻,比如领导下命令,发生灾害需要紧急救援等时刻。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个方法好是好难度有点大啊。体会对方情绪要是没找准呢?确认需求,也容易搞偏差了。

(1)体会对方感受这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表达情绪的词汇,如开心、舒畅、痛苦、悲伤等等,想想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会产生这些情绪,然后才能套用到他人所遇的情境中去。

(2)找准对方的需求前提是提开放式问题让对方多说,并且自己保持中立姿态,HOLD住自己不插嘴不做评判。用试探的口吻来征询,而不是断定性陈述语句来表达。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搞清楚共情型提问这种方法了。好,我们继续下一个环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教学习者编写剧本

接下来请大家试着编写剧本,字数不限,其中要包含共情型提问的4个步骤。

在这里说明一下什么是剧本,剧本至少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

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内,什么样的场景下需要共情型提问呢?可能是孩子向你倾诉他的烦心事,同事和你抱怨工作、闺蜜跟你吐槽婆婆。注意这里的场景是未来的,事件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然后把它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用你想到的场景编写一个小剧本。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共情型提问4步法。

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然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一下自己的故事。

学习者给出的故事:

王芳分享:

背景:以往我妹妹打电话给我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我相信跟她后面还会有类似的电话交流。下周她再打电话来又会提到与邻居之间的小纷争。我和她之间可能会有这样的对话。

经过:

妹妹:哎呀,我都气死了,你不知道我那隔壁邻居可不讲理了!他家的孩子就可以打打闹闹出现各种声音,我家的孩子弄出点响音,他就来找我了。

第1步:感知对方情绪,给情绪命名

我:听下来就是邻居自己家孩子搞出大动静的时候,你是不去制止他的;而你的孩子就是咱们家的小侄女儿,如果在家里玩耍有声音的时候,邻居就来找你了,你会觉着特别的生气,是吗?

妹妹:当然生气了!那么多事儿!

第2步:提出开放式问题

我:你能不能说一说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妹妹:都发生了好几回了。昨天我家孩子8点多钟在屋里蹦沙发玩,时间又不是很晚的了,隔壁家再次来敲门,让声音轻一点,说他家孩子在复习,要中考了。真是好烦!

第3步:认真聆听、回放并确认需求。

我:那你既然这么生气,你感觉未来会就这事做些什么来改善呢?

妹妹:我什么都不想做,就特别的希望对方不要总是来找我,为了一点点小事不停地骚扰我,真是很让人不解。

我:我刚才听到了,你说这件事情挺困扰你的,你是不是希望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件事情呢?

妹妹: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我还是希望能够和邻居能友好相处的呀,但是孩子精力旺盛无处释放,完全制止她不动,这点我是也做不到的。

我:听下来你既希望和自己的邻居好好相处,又不能完全制止自己的孩子不动。那你要怎样做呢?

妹妹:要么我带小朋友自己出去多活动活动,或者让她找其他的小朋友玩,当锻炼身体了。马上要中考,大人孩子都挺紧张,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你自己找到了一些方法,带小朋友在户外多玩玩,还可以增加活动量,也正好让他多锻炼下身体,是吧?

妹妹:正是呢。

第4步:表示持续关心提出协助

我:听起来不错。以后有任何问题随时打电话给我,需要我做什么,也可以随时和我讲啊。

妹妹:也没什么事儿,跟你说说我心情好多了。

结果:妹妹释然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姐妹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

【回应与反馈】

垭兰:小芳你在运用“共情型提问”这个方法来编写与妹妹沟通的小剧本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

王芳:妹妹之前给我打电话抱怨的时候,我一般都是直接劝她不要生气了,人家肯定有原因的啊等等。开导她生气是没用的。那今天学了这个技能呢,我就觉得,可以通过提问让他自己去探索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她知道我是可以感受到她的情绪的。其实她打电话给我的时候,好多时候就是发泄一下心里的气,也不是说真正的需要我来帮他解决什么问题。

我这一次在剧本里就对话做了一个调整,能够感知到对方的情绪;提开放式问题的过程中,我在帮她梳理他的需求,我觉得这点很好。其实她是想和邻居和谐相处的,进而就会想找到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用这个技能模板比较好用,我能感觉到她的情绪在慢慢的放缓,然后通过这个提问让她更加理智的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到底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解决。我觉得这个挺好。

垭兰:对的,小芳刚才提到她感常见通过运用共情提问这种方法,尤其是第2部和第3部,跟以前的做法不同了,以前是直接告知对方,提建议给对方;现在是共情,感受妹妹的情绪并让她自己发现需求。生活中啊,往往我们成人并不需要别人过多地给建议,而是更喜欢自己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那种感觉。

好非常感谢芳芳带给我们的这个剧本分享。

【结语】

时间过得好快,我们的学习已接近尾声,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吧。如何使用共情型提问4步法:<1>感知情绪并命名 <2> 提出开放式问题 <3>回放并确认需求 <4>表示关心提出协助。

非常感谢各位小伙伴的全情参与,今天的拆书就到此结束,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被大家实际运用起来。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