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胡蓉,胡人的胡,芙蓉的蓉,我有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
第一个:我是一名致力于提高陪伴效率的妈妈,如果有同样的爱好,欢迎带娃约起来。
第二个:我是一名成长中的拆书家。
第三个:我是高速交通路网中的一员。
●感谢大家来到1-2的练级现场,今天的练级会涉及到一些互动讨论,所以我先将大家进行一个分组。(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图书介绍:我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于《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书的作者梅若李•亚当斯博士是提问式思维法的首创者,致力于用"提问式思维"聚焦学习而非评判,使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能达到期望。 和其他心理情绪类书籍相比,本书更通俗易懂,它采用叙事的手法,让我们读起来更能感同身受。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是有选择的,其实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潜意识帮我们做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觉察到潜意识帮我们做的选择,那么我们就真正拥有了选择的权利。
现在请大家花1-2分钟阅读这个片段,阅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主题:ABCD选择法
片段来源:《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以前,斯坦是个非常爱评判的人,他很固执地需要证明自己总是对的。他虽然没觉得自己是那样的人,但他身边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一旦他跟谁发生了口角,或者听到有关那人的负面传言,他会马上给那个人贴上标签。斯坦会跟你说,他对自己的假设和见解,就像斗牛犬对骨头一样,咬定青山决不放松。因为听到了些传言、闲言碎语和一些受牵连的罪责,所以他曾拒绝过很多商业机会。他说这都是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但这仅是一部分原因而已。”
“有一次,他对一家前景很好的新公司做了一笔很大的投资,一年后,这家公司雇用了一位新的CEO。这位新任CEO曾经供职的公司与一宗巨大经济丑闻有所牵连。尽管这位新来的伙计清白昭雪,但斯坦还是坚持认为冒烟之处必定有火。那时他几乎决定要撤资了,但同时又对整件事感到非常矛盾。除了新雇的CEO外,这家公司的其他方面处处都做得很好。”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去质疑一下自己的假设,再用转换问题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决策。她建议斯坦用‘ABCD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D选择法是这样的:
原文案例
A(Aware)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斯坦对此的态度很有意思。在我们描述了评判者的特点之后,斯坦当场就承认了,这些特点大部分都很符合他。他的回答也出乎我们意料:‘做个评判者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都笑了,我们也明白,他开始更加诚实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了。
B(Breathe)——深呼吸!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新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听到这个问题,斯坦笑了,深深地吸了口气,停顿片刻,然后承认,客观他是绝对没有做到的,特别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那么大一笔钱。尽管他跟这位新任CEO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他真的很不信任他。
C(Curiosity)——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其他人、事情本身)?我遗漏了什么?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我们问斯坦他有没有去收集过客观信息,他是不是已经有了所有的必要信息,来做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因耳有所闻而对这个人产生的负面印象已经将自己团团围住。但是事实呢?没有,他也承认,自己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那一刻,他确实是被自己惊到了。
D(Decide)——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那么,此时斯坦意识到,要想做出明智的选择,他手头并不具备所需的全部信息。而且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很大一笔投资,他觉得有必要去查明真相。一个月后,斯坦打电话跟我说,他遍查各方后,发现这位新任CEO是个好人,是他对自己评判者的觉察和接纳,让他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假设,并对那位新任CEO保持了开放的心态。长话短说,斯坦把资金留下,两年后那家公司上市了,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整个这件事让斯坦停下来思考,真的就像一记警钟一般,令他醒觉。斯坦的评判者思维差点让他损失巨额财富,他意识到其数额之大后,跟我说,他现在总在用ABCD选择法。
<目标设定>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阅读完了,通过今天的拆解,学会利用“ABCD选择法”做自己的觉察者,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改变思维,改变结果。
【What】:这个片段用判断状态、深呼吸、转换视角,主要为第三者视角、做出选择四个步骤摆脱由负面消息和负面情绪带来的评判者状态,转变提问角度,积极客观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Why】: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方法呢?在我们听到事情发展的片面的消息或者与人冲突产生反面情绪时,我们很容易像文中的斯坦一样,站在评判者的立场去看待问题、给别人或者自己贴上标签。但是,我们的负面情绪与感官不仅会让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也会让我们很片面的去看待人和所发生的事。因此,就需要我们去转变提问的角度,用更积极、更平静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How】:“ABCD选择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A:判断状态。我们可以从情绪反应和行动目的等方面判断自己是不是处于评判者状态。一是在情绪上判断是否有负面消极状态,二是从行动上判断是不是在给对方或者自己贴上否定的标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诚实且客观的看待自己行为和思想的目的。
B深呼吸。把现在的想法和行动停下来,深呼吸平复心情和状态,冷静思考。
C:转换视角,主要为第三者视角。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达到探究事情真相的目的。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真相是什么?”“我有做出负责任的判断吗?”“我还能有别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吗?”此类问题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看待事实。
D:做出选择。现在我们觉察到了评判者状态带给我们行为和思想上的偏颇,那么现在我们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这个选择要能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并能客观的处理问题的。
【Where】: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负面的消息或者负面情绪能影响到我们的行动和判断时,也就是进入了评判者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我们在对待他人他事上,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也就是我们在否定批评自己的时候也可以用。
拆解完这个片段,我想到曾经发生过的场景:五一节的时候,亲戚朋友都到家里来做饭,一直在厨房做饭菜的爸爸忽然气冲冲的跑出来就呵斥我:“天气这么热你为什么厨房的窗户都不打开,我这在里面怎么呆的下去?”这种质问的态度,让我顿时就火冒三丈,本来想反击回去:“你打开就是啊,我又没说不能开!”
可是看到一家人都坐在那儿开心的聊天,我就在原地楞了好久,利用“ABCD选择法”转换了我的想法与状态:
A:判定状态——当时我的情绪已经到达了爆发的临界点,再是我也给他贴上了“他总是找着机会就想给我找茬”标签。是的,我现在已经进入了评判者的状态。
B:平复心情——我深呼吸了一口,背过去。心里想:老爸为什么突然要质问我?
C:转换视角,主要为第三者视角——我通过好奇心不断的去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突然质问我是不是对我今天哪些地方的处理还不够满意?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今天一大早爸爸就起床买菜做准备工作,这些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辛苦了一天了老人家身体吃不消,而且我们一直也没有问过他需不需要帮忙,心理肯定也很郁闷
D:做出选择——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后,我做出了决定:“我现在马上吧窗户打开”,再问问他:“需要帮忙做点什么吗?”
【A1激活经验】
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场景,比如说:家里来的小客人想要玩你孩子的玩具,他不肯分享时,你会不会给他贴上“小气”的标签呢?或者是在工作中,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你会不会产生自我否定的状态。
现在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曾经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成为过一个评判者?
请将最近的一次,或印象最深的场景简要写在便签上,并在小组内分享,待会请一位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经历。时间3分钟。
时间到,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你成为一个评判者的场景。
学习者案例分享:上个星期的时候,我的甲方客户打电话给我,投诉我们公司的服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方在电话里语言充满了质疑和责怪的语气。和客户的沟通中,整个对话都没有留给我一分一秒辩解的机会,我很生气,于是我和客户起来冲突,对客户说道:“你们这是在无理取闹!”并和对方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
【A2催化应用】:
其他小伙伴刚才也都在小组内分享了曾经遇到过的让自己进入评判者状态的场景了,那么接下来,请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再讨论一下,看怎样将“ABCD选择法”运用到最近的这个月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帮助我们脱离评判者状态。给大家3分钟时间。这里注意,要去想最近的一个月遇到相应场景的时候,你准备如何去做。
学习者案例分享:
这个月,会因为项目合作的原因,需要我方给到甲方公司人员的支撑,我想替换原来一直在甲方的员工并派另一名新同事配合工作,这个举动引发了甲方公司对我人事调配上的不满,且该名员工明确表达自己不接受调配的意愿,所以甲方负责人言辞激烈的说:“如果你不能按照要求来,那这件事只能升级,让上级领导去协调。”
A:判定状态——甲方说升级给领导的举动让我很生气!
怀疑是不是该名员工从中作梗:“她是用甲方的名义来挑拨这件事情”。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
B:平复心情——深呼吸了一口,冷静想想这个事情只有一个原因导致吗?
C:转换视角,主要为第三者视角——发生了什么事情?甲方不同意该名员工的工作调动,该名员工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应该是对甲方工作造成了影响,所以才会产生人事调配上的矛盾。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甲方因为业务的发展确实需要有经验的员工,需要该名员工的强力支撑。和甲方的配合中,甲方更需要我们能够提供最优的人员配比。
D:做出选择——决定了解事情多方面的原因后,尽量配合甲方公司寻找最优人员调配解决方案。
结尾: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唯有练习最有效,让我们一起在今后的工作或者是生活中摆脱评判者的困境,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改变思维,改变结果。我今天的拆书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