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NO.130】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拆书练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实现让你的语言不再是伤人的利器

开场:

【自我介绍】

拆书是门手艺,练级需要毅力。

大家好,我是靓靓 ,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1 简历书写官、2 运动爱好者、3正在进级的拆书家

今天我挑战3-1,因为一会我们会有互动的环节,所以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以我为中心,左手小伙伴为一组,右手小伙伴为一组。

【学习目标】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通过清晰的描述观察,完成一次和谐的有效沟通,达成沟通能力提升显现化,帮助我们避免因评论性语言造成的沟通伤害,实现与他人亲密关系的有效改善。

【图书介绍】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前段时间居家生活的一个场景。

【事件场景】疫情居家期间,就不能回我爸妈家蹭饭了,我们自己在家做饭,孩她爸,做完饭把厨房霍霍的特别乱,每次我看到厨房里东西摆的哪都是,我就很烦,特来气,一共就炒两个菜,盆碗给你摆的哪哪都是,我就没好气的说:“看你把厨房霍霍的,这东西用完就不能随手放好吗,总是这样,真是烦死了,你做个饭,后面还得配8个人帮你收拾。

【提问】大家觉得我这样表达,对于我老公来说,会起到正向、积极的,驱动他主动改善吗?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表达?不知道大家平常会不会遇到过类似情况呢?

【影响】在关系里,沟通无时无刻不在,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看到某件我们看不习惯的事情,我们一上来先给出评论、指责,常常会让对方曲解我们想表达的本意,造成沟通上的伤害。所谓:伤人一语,利如刀割(说一句伤害别人的话,就像用刀割别人的心脏一样)

【解决】到底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才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呢?《非暴力沟通》介绍了沟通中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反馈,通过灵活运用四要素帮助我们远离语言的暴力,实现和家人、朋友的亲密关系。

【B2】今天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 观察。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犯的问题就是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造成别人倾向于听到的声音都是批评、指责,进尔反驳我们,如何正确的区分观察和评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 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过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在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画:”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儿,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有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地提醒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作者用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告诉我们,我们认为的客观事实,实际上是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引导下,我们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习惯性评论对方,还不自知,如何避免一上来就评价别人,改变我们固有的说话方式,需要我们先学习区分观察和评论。

【概念辨析】观察是什么?评论又是什么呢?

观察:我看到、我听到。。。的事实事件且不用做分辨的说出观察结果。如果把我们眼睛比喻成一个照相机,眼睛打开时,一切映入眼帘,眼睛一眨,拍下来你所看到的事情,说出结果就OK了。

评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话,表面上没有什么难听的字眼,不过细琢磨,伤人无形。比如:“你怎么总是这样”、“你做事永远都不走心”,类似这种一棍子把对方打死的语言,就是评论。带有主观色彩、主观判断都是评论,同时别人听到后会认为是批评,容易引起对方反驳我们,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

举几个例子:

练习1: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是评论。没有依据。

米奇上个月(时间)买衣服(场景)花了3000元(行为)。

练习2:我儿子经常不刷牙就睡觉。观察还是评论?经常是评论。

本周(时间)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场景)就上床睡觉了(行为)。

练习3:我闺蜜在和我说话时总爱发牢骚?总爱发牢骚是评论。

本周(时间)我闺蜜给我打了三次电话(场景)说她老公不爱她(行为)。

【why】前面也有提到,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接受信息时听到的声音都是批评、指责、评判,将问题都归咎于对方,自然也就没办法激发对方积极的语言和行为。

【how】

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个片段,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要如何做呢?原文中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案例,为了方便大家在实践中更容易操作,让沟通能激发对方积极的语言和行为。三明确:明确时间(避免用总是,永远这类词语)、明确场景或地点、明确行为。

比如:孩子天天刷手机。怎么明确时间、场景、行为呢?

刚才(时间)我看你写作业时(场景)在刷抖音(行为)。

【where】

这个方法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要夸赞一个人,如果也加上观察,就会让人觉得很靠谱,而不会让人多想,你夸我有什么别的目的吗。

【可预防的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哎呀,这也太复杂了吧,每次说话时还要想个步骤,如果我们想改变固有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刻意练习,形成新的表达习惯。毕竟我们沟通表达,是为了促进双方关系的和谐,激发对方积极的反馈。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让我们的表达高级一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者编剧本】

好了,我们刚才已经一起学习了正确表达观察的方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你会遇到哪些情况,会因为混淆观察和评论带来不愉快的经历呢?需要大家编个小剧本。我先举个例子哈。

故事背景:我老公做完饭,厨房霍霍的,乱的不行,想找个东西都费劲,我以前会非常不耐烦的说,怎么这么能霍霍人呢,可是你做个饭,后面还得跟着8个人帮你收拾,就不能顺手收拾好吗。他虽然不说什么,但明显你能感觉到跟我玩冷暴力,不理你,爱咋咋地。现在学完观察三明确,我可以这样沟通:

我:老公

老公:啊

我:刚才你做完饭(明确时间),我到厨房拿东西时,看到厨房台面上有3个用过的碗,2个盘子没有收拾,水池里放着炒勺和锅没有刷、地上有掉的菜叶没有捡(明确场景),今天和昨天同样的情况,没有收拾哦。

老公:忘了忘了,下不为例,现在我就去收拾一下(要不你先帮我收拾一下,明天我肯定收拾)。

故事背景:我老公接我下班,每次都迟到,之前我都会抱怨的说,这都几点了才到,有等你的这个时间,我自己都走到家了,太不靠谱了,以后不用你接我。我老公:公司有事给耽误了,再加上堵车,不就晚了一会吗,矫情呢。

用观察三明确,改善我的表达方式:

我:老公这周和上周(明确时间)说好的18:30接我下班(明确场景),你都迟到了近30分钟(明确行为)。

老公:对不起对不起,以后如果有事情我提前跟你沟通好不?不生气了。

以上是我给大家举的例子,供大家参考,下面需要大家首先想象在未来的时间里,有哪些混淆观察和评论的事情,想一个场景,结合想的这个场,写一段小故事,要有人物、时间、场景、具体行为,简单说就是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要素。内容不用太长,一会我们找小组来分享。

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在组内讨论编写,把摘要写在纸上,稍后呢我们请小伙伴来讲讲这个小故事。

找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

小宇哥:角色A自己;角色B同事小岳

故事背景:工作日,在公司办公室,实习生提供数据报告,我一看数据明显有问题,和实习生说,你提供的数据报告怎么总出错呢,太不认真了。

现在我可这样说:

我:小岳啊

同事:小宇哥

我:小岳,你看今天(明确时间),你在钉钉上发我的数据报告(明确场景),这个数据是错的,上周的报告数据也有错误,下次发出前仔细核对一下,不然一个数据会影响整个报告的分析结果(明确行为)。

同事:不好意思领导,下次一定注意。

谢谢小宇哥的分享。

总结回顾:

明确时间(避免用总是,永远这类词语)、明确场景或地点、明确行为。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化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让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且倾听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