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388期 线上活动 总第419期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赞赏描述3步法

开场:

大家好,我是谢小丹,我的三个标签1.企业的HR;2.13岁孩子的妈妈;3.终身学习者。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关于如何赞美的片段,在分享前先进行分组,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描述性赞赏
我记得在赞赏自己孩子时的遭遇,他们拿过来一幅画给我看,问我:“画得好吗?”
我说:“多好的一幅画呀!”
他们问:“怎么好了?”
我说:“怎么好?多美啊!……太漂亮了!”
他们说:“你根本不喜欢。”
我越大肆表达我的赞赏,他们越不领情。我真不懂他们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
参加了吉诺特博土的前几次课程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越表场孩子,孩子越拒绝。
他告诉我,评价事物的词语,比如“挺好”“真美“太妙了”会让孩子产生和我们刚才练习里一样的不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 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 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我回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理论的经历。我4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国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些铅笔涂鸦,放到我眼前,问:“画得好吗?”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好!”但是又马上意识到:不行,我得描述。我开始纳闷:怎么去描述一张孩子的涂鸦呢?
我说:“你画的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
“咿!”他狂点头。
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他想了一会儿,“因为我是个艺术家!”
我心想:“这真是个历史性进步。成人描述之后,孩子真的就会赏他们自己。”
3. 描述性的赞赏还有别的方法,那就是我们在描述后面,把他们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
例如: 记了一个多小时的单词,这就叫做“有耐心”。
你说好五点回家,现在正好五点,这叫做“守时”。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F特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由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和伊莱恩所著。该书被誉为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全球数百万家庭收获亲密亲子关系的家教案头书。

【A优势】

相比其他同类型书籍?本书的优势在于:把育儿这件事,说得很实际、很有趣。书中众多场景和案例,有大量拿来就能用的话术。同时配有卡通漫画,方便大家看漫画就能学习与练习。

【B1】

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是否让你经常抓狂与焦虑?本书手把手教我们从如何走向孩子的内心,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理论落地实践、建立平等亲子关系。。

【B2】

生活中,你是否,因为赞美孩子却收不到预想效果而苦恼,夸奖孩子以后,他却无动于衷,或者嫌弃:你的夸奖太老土了,或者质疑,我有这么厉害吗?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描述性赞赏。父母可以对孩子良好行为做出描述性赞赏,引导孩子坚持好行为,通过赞赏这种行为,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建立更多的自信。

【学习目标】

稍后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运用描述性赞赏的三步法来赞美他人,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提升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

请大家先花1分钟阅读一下我们的原文拆页,看完之后眼神示意我一下。

【Why】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赞赏孩子的呢?一般都是“你真棒,真聪明”挂在嘴边,但是这样的赤裸裸地赞赏真的有效吗?
这样做的坏处:
赞赏孩子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评价式的赞赏通常侧重于表杨,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生怕自己让父母失望,巨大心理压力之下,会引起孩子自我怀疑焦虑,不利于孩童成长。
反例: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寒假地理作业,有海岛模型比赛,洋洋选择做海岛沙盘参赛。沙盘制作工序多,使用材料多。耗时长。儿子一个人精工细作,模型一天变一个样子。
过了一周的某个晚上,儿子端着快成型的沙盘对我说:“妈妈你看,漂亮吧”
我瞟了一眼说:“还不错”
儿子说:“你都没有正眼看,真虚伪!”随后跑进房间。
很明显,我直白的表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导致了负面的影响,儿子感到我在敷衍他。
What:
事实证明,直折评价赞美就像直射的太阳,让人感到刺眼、不舒服、不真实。没有具体内容,只是加以笼统的界定。这样赞赏也等于变相告诉孩子,家长欣赏的只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事情的过程;只关心取得的成绩,不关心孩子付出的努力。那么,该如何让“赞赏”变得有效呢?
How:(细化行动步骤)
结合拆页的例子,我从片段中提炼出了4个步骤。
细化步骤(1):描述客观事实,夸细节。
事实是指以真实为基础,不夸大不贬低,事实胜于雄辩。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事件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的描绘。
比如拆页中说:我看到宝宝你的画(这就是事实描写),画了一个圈,一个拐弯,还有点和线的描述(这就是细节描绘)。
细化步骤(2):引导孩子,挖掘动机。这个环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他行为后面的动机是什么?行为背后有动机,有利于培养他的思考能力,更是肯定对孩子行为的肯定。比如拆页中妈妈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可以促进孩子主动的去学习的力量。
细化步骤(3)引导孩子,赞赏自己。比如拆页中说: “因为我是个艺术家!”这就是孩子肯定自身行为后,情绪上得到满足,产生自豪感对自己的一种认可。每一个小小的认可,都会提高小孩的自信心。
细化步骤(4)将赞美总结为正向词语。
4.1引导孩子通过现象看本质,及时肯定孩子内在的品质,孩子心里很受用,从而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也乐于接受表扬的事实。
4.2为了加深孩子对整个行为的印象,我们可以帮孩子总结、捋思路,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叫什么,用以往没有了解过的词语,能帮助孩子树立新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反例变正例:
回到之前沙盘案例:
第二天,我不经意拿起他的沙盘,端详起来。洋洋马上凑到我跟前。
第一步:描述客观事实,夸细节。我对儿子说:“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沙盘模型呢,你看造型泥画丘陵、仿真水做的瀑布、你看海洋上你用水景膏描绘的波浪栩栩如生。这么专注做出的作品,真的很用心呢!”洋洋一个劲点头。
第二步:引导孩子,挖掘动机。我问儿子:“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做模型的呀?”
第三步:引导孩子,赞赏自己。儿子说:“我研究好久,做好海岛的方法。我是地理单科王。实践作品是肯定要第一名啦!”儿子一脸得意。
第四步:将赞美总结为正向词语。我说:“儿子,你知道吗?专心致志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这叫持之以恒。这是一个好习惯,妈妈希望你保持。”
预防异议
1. 有小伙伴会说,拆成这么多步好麻烦,“你真棒,做得真好!”张嘴就来。为什么新方法麻烦还是要做,他有什么好处值得你克服麻烦心理呢?
因为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21天,我建议大家先将这4步写下来,刻意练习。假以时日,就会发现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会更加融洽。
2. 但赞美并非多多益善,赞美就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一定要适度,把握‘火候’。
适用边界
1. 这个方法不仅对孩子的教育上适用,这个方法也适用于成人之间赞美。
2. 谈判桌上相互的客套赞美就不适用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场景设计】: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如何描述性赞赏他人有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角色现场演练。

场景如下:

妈妈最近发现,以前儿子做完作业后,经常书和笔都乱摆,导致书桌凌乱不堪。

近2周来,妈妈和儿子共同制定了积分奖励制度:每周收拾书桌可以得2分,满8分可以和妈妈外出看一次电影。

自此后,儿子做出了改变,完成作业后的洋洋都会把书籍放回书架上。

妈妈看到非常开心,想对洋洋进行鼓励和赞赏。

接下来,请大家按照分组,一个人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儿子进行对话演练。对儿子进行表扬。儿子直接回复妈妈就好。

我们先回顾一下描述性赞赏4个步骤:(描述客观事实,夸细节引导孩子,挖掘动机引导孩子,赞赏自己将赞美总结为正向词语

演练时间三分钟,三分钟后,我会挑选一个小组来演练。

妈妈:“洋洋,妈妈看到你把书籍都摆得整整齐齐的,妈妈看到这,感觉到很开心。儿子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会想这么做呢?”

儿子:“妈妈,我想得到积分。“

妈妈:“哦,我们得到了积分,我们做什么呢”

儿子:”得到积分,可以和妈妈一起看电影。”

妈妈:“恩,和妈妈一起看电影是很开心的事,对吧,儿子。那为什么要得到积分呢, 儿子是怎么想的呢?”

儿子:“因为我是爱干净的小伙子呀。”

妈妈:“儿子,你知道吗,你把文具、把书籍放到他该放的位置上,这叫做事有条理,如果我们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的话,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漂亮整洁的家。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好不好。!

儿子:“好滴,妈妈”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这个片段的感受:教育孩子的基本任务,是要努力捕捉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用正确的方法鼓励,为他们的努力给予从心里由衷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