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张建,我将以3个标签来介绍自己。第一标签,工业品销售和销售管理。第二个标签,读书爱好者。在成为拆书家的升级打怪的路上。第三标签是:个人成长的关注和爱好者。
下面我将介绍下我们将用到的拆书法和拆书帮。首先,关于拆书法,是针对成人读书中遇到的困难,由拆书帮赵周帮主发明并践行的一种读书的方法。我们将其分为针对个人的便签读书法和针对线下的由拆书家进行引导的拆书活动。便签阅读法就是我们所说的RIA阅读法。首先,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选取一个影响深刻、有启发的片段做标记,这就是R.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复述和解读,这就是I的过程。最后,是A环节,A1是将此片段的内容和过往经历进行联系,通常失败或困惑的经历。A2是通过学习的新的方式和技能,来写出今后应该怎么去运用。 线下拆书活动,是将由拆书家选择指定的阅读片段,引导大家阅读,再通过I的解读加深大家的理解,进而引导大家联系A1的经历和做出A2的行动计划。其效果不亚于参与一场线下培训。
而拆书帮就是由应用此拆书法的拆书家们组成的公益性读书社群,旨在将拆书法介绍给更多的热爱读书的朋友们,并帮助自己和引导他人共同读书和共同成长。
相信大家对反思并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类似的工作。如写总结、报告、日记等。但是否有效果呢? 是否能坚持呢?我想答案大多是否定的。我想是大家没有搞清楚反思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反思才会有效果。文中告诉我们反思是对产生的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正常做事的流程是: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而反思的流程正是反过来做:观察结果和现象—研究原来的假设—校正假设。 此外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提高假设的质量。
A1 我在9月份读了李参老师关于印象笔记的书记,文中提到做晨间笔记的好处,我认为收获很大,决定进行尝试。但我坚持了一星期,就放弃了。原因之一就是感觉意义不是很大,每天的记录的是自己的感想和结果,并不认为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多么大的意义?现在想来,应该是方法不对。
A2
1 从简单做起,晨间日记改为晚间的反思日记,每天10-11点,坚持1星期。
2 每天反思学习和工作中的三件事,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自我提问
A 结果自己是否满意?
B 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我做出判断的假设是什么?
C 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
D 修正后的假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