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是练级拆书家 万俊 今天挑战的是TF2-1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来自于《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F:特征:《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是英国一位担任心理治疗师20多年的女性。分享了亲子关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如何和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
A:优势:这本书不仅仅是父母都想读的书,也是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读过的书,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本有关“关系”的书,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它用育儿理论讲透了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更自在地活在关系里。
B: 利益:有娃的家长,是否有过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形?这本书能够帮助你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来源。如果还未升级为人父,人母的伙伴,那你是否有在当初父母希望你选择本地的学校,或者留在本地发展时,你却想的是诗和远方?同样这本书能够让你得到解释和接纳。
今天分享的“合作型管教”的方法,提供的是如何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他提升抗挫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理心。
R:片段节选于《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P218-219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我们一起来阅读书中的这个片段:“合作型解决问题法”
合作型管教是指你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你更像是辅导员,而不是独裁者。这是我最喜欢的方法,因为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那么,什么是合作型管教呢?它是怎么运作的?
(1)借由定义自己来定义问题。比如:“我希望你的房间保持整洁,我希望你整理一下”
(2)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孩子可能需要帮助。比如,“是朋友把你的房间弄得一团糟,所以你觉得让你清理房间很不公平,对不对?”你是不是觉得作业太多了,永远做不完?”
(3)确认那些感受。“替别人收拾兰摊子,是感觉很不公平”或“万事都是开头难”
(4)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方案。“我还是希望你把房间整理干净,你看怎么做最简单?”
(5)坚持下去,必要的时候重复这几个步骤。
第二步不容易做到,因为要认同一些你并不认同的事情可能很难,但是如果你不确认孩子的感受,孩子会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由于孩子无法清楚表达所有的感受,你需要以提问的方式来找出他行为背后的感受,比如我上面的例子。
确定孩子的感受后,你就可以重新定义问题,而不是说:“你的房间太乱了,你最好马上收拾干净,不然我就把你的玩具全仍了。”那只是在羞辱及威胁孩子,也会增加孩子的怨恨。这时你应该该发挥同理心,这需要联系,你可能觉得这样做有点违心,但孩子看到你顾及他的感受,会因此学着也顾及他人的感受。
你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想解决方案时,应该让孩子主导,不要立刻否定他提出的建议。他可能会说:“我的房间就这样也挺好。”你可以回应:“这也是一种选择,你觉得这样挺好,但我不能接受,因为房间乱糟糟的看了不舒服,时间长了就更难打扫,而且你房间里的东西都堆满了,我都找不到给你放干净衣服的地方了。再想象还有其他方案吗?”孩子说:“想不出来了。”你说:“没关系,还有时间,你慢慢想吧。”你不要自作聪明想出所有的答案,因为那样做就剥夺了孩子的思考力。
孩子可能说:“我可以现在收拾玩具,然后休息一下。接着,请你来帮我整理衣服,因为我觉得叠衣服很难”。你说:“嗯,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那你需要叠衣服的时候来找我吧,我们一起想办法完成。”
如果从小在权威下长大,可能会认为权威管教是理想的教养方式,你可能觉得合作型管教太麻烦了。不过,重点是,这样做除了达到房间整洁干净的目的以外,你和孩子也都敞开心扉表达了感受,因此培养了更紧密的亲子关系,也学会如何妥协及解决问题。
What:
从拆页中我们了解到合作型管教是指家长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怎么解决,家长更像是辅导员,而非独裁者。即不包办,也不对抗,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发展孩子的基本技能。
Why:
本书作者还提到了严格式管教和宽松型管教,严格型管教是指把父母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个听话的孩子是轻松了,但是可能会培养出敬畏权威,或者特别追求权威的独裁者。宽松型管教是不给孩子标准和期望,大家会觉得可以发挥孩子的天性,培养创造力,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期望,当孩子不知道别人的期许时,可能会不知所措,没有安全感,因为人都是有社交和被人认可的需求。合作型管教即给到了孩子个人的心灵空间,也给到孩子标准和期望,让孩子自己来主导解决问题,无论是否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与父母间建立链接。
三种管教方式你会如何选?
无论哪种方法关键在于作为父母的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且宽松型管教可以放在合作型管教的前期,效果会更好。
How:
针对合作型管教这里提炼了合作型解决问题法:分为三步:
1.明我需求。明确目标不跑偏;明确表达不责备。
2.寻、定他感受。寻是过程,定是结果。真正的感受可能会隐藏较深,需要不断的挖掘和确认。
3.头脑风暴出方案。我引导,他解决。
坚持下去,必要的时候重复这几个步骤。
整个过程中,因为有看到他的感受,和“他”站在一起思考解决方案,双方的链接更深一层。
讲一件我之前亲身发生的一件事。那是个上学日的早上我们家大娃到了要上学的时间,我看他迟迟未出来,然后一进房看到他还在写作业,立刻火冒三丈,“昨晚我特地问你,你不是说已经完成了作业?怎么现在还在这里写?”就是这样一句责问引发了早上的战火,结果是他迟到我也迟到,还感觉很挫败.....,
如果我能够采用合作型解决问题法来做,结果会不一样:
首先:明我需求。我期望的是尽快让他出门送他去学校,这样我也不会迟到,围绕着这个目标,那就不会因为看到他在写作业一下忘了自己的目标,被情绪所掌控。
那我可以说:“现在7:35,到了要出发的时间,怎么样,可以出发了吗?”,这时他可能的情况是不应答,也不动,继续写作业。但是我明确了我的需求。
接下来是:寻、定他感受。我继续说“你是不是担心一上学,组长就来收作业了,没有补做的时间?”这次他有反应了:“每次组长都是8:00准时收作业,没到学校的也没法交,还影响积分”。通过询问来寻找他的感受,并且确定了他是担心不能按时交作业。
然后是头脑风暴出方案。我接着说“妈妈这会儿特别焦急,因为害怕等会儿送你去学校时间不够,也可能路上会堵车,我开车的水平又不高,而且迟到了,作业还是没法按时交上去,你看看可以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这里主要采用引导的方式让他自己找解决方案或者取舍。
后来他收了作业,说“妈妈你开慢点,我在车上做,到了转弯进入学校时,你叫我一下”。
到这里事情就解决了。我引导,他解决。
Where:
合作型解决问题法,不仅仅可以用于亲子关系,还可以用于辅导下属,与合作对象一起寻找解决方案的场景。在处理事情前,先处理好情绪,看到对方的感受,这样事情就容易解决了。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采用合作型解决问题法,需要视情况而定,前提你和对方的目标是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A1】 激活经验(显像提问)(逐字稿):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在和对方的目标有一定的一致性的情况下,你想让对方按照你的需要行事,可是对方就是不愿意配合,或是抛皮球,或者是左右而言他,带偏你,又或者是直接怒你,当时的你是怒火中烧,是无奈,或是再也不想和他交往了,是郁闷,是恼火...
你想到了什么场景,可以是亲子的,也可以是工作中的,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1. 叶静的案例:早上孩子不愿意起床的场景
【A1+】反思加工 提问设计 (逐字稿):
就刚才你所分享的场景,想想看,运用合作型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怎样来处理呢?请大家在组内进行分享.
共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1.Lezze的案例分享:
当下属工作量增加或者工作难度,有出现排斥回避心理时,在没有学到这个概念前,第一反应会生气,不开心,会觉得他不够职业,没有承担责任。学习后,首先了解他为什么会出现排斥和逃避呢?如果反馈是能力没有达到,会了解是哪一块的能力不足,带着指引他怎么做;如果是时间问题,工作量太大无法完成,会组内或部门内进行协调是否有其他同事一起来,也会帮助他梳理工作内容,看看效率是否有提升的空间,解决这些问题后再询问他是不是能更好的胜任了?然后会请他做方案或者计划给到我,并说明反馈的时间,标准的水平。
【总结】
也感谢所有伙伴的积极互动与参与,用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今天分享了合作型解决问题法,三步骤:明我需求,寻、定他感受,头脑风暴出方案。在亲子关系和辅导下属时运用它,那咱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解决方案,还有对方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的抗挫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