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Ⅱ》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第257次线上练武场 【腾讯会议室】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PDCA循环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简单爱,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练武场。

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插花、持续学习、人力资源从业者,一句话来小结:我是一位喜欢插花,持续学习的人力资源从业者。

今天的拆书活动将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举行,我会根据系统自动分成二个小组,方便小组讨论分享。

【学习目标】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PDCA循环”,通过今天的拆页学习,小伙伴们可以使用PDCA循环法,制定达成目标的实施路径,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标或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图书介绍】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结构思考力》这本书。

【F】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忠秋,他是结构思考力研究中心创始人、北京思考力管理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得到APP“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主理人,出了3本有关结构思考的书籍,他曾为阿里、华为、招商银行等众多500强企业提供过结构思考力的企业培训,有数万名学员参与了学习,是国内在结构思考力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者。

【A】思维类的书,相信大家都读了很多,这本书和同类书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它更侧重解决问题,重点解决“没有方案时,怎么找到解决方案”这一问题。

【B】

B1:书中提到了拆解分析问题的三大原则,五大方法,十几个模型工具,可以让我们全方位的对任何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拆解、定位,提出解决方案。

B2:在座的各位小伙伴有没有遇到明明设定了很清晰和具体的工作目标,但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没有拿到工作结果?或者遇到了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却不知道怎么有效解决?

今天向大家分享“PDCA循环”的片段,让我们以后在实现工作目标时,更清晰我们的目标实施路径,成功拿到工作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解决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上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解片段】《结构思考力》,作者:李忠秋,P187-188

PDCA循环

很多人对PDCA都不陌生,它是一个模型、框架,由美国学者爱德华兹·戴明提出,因此也称戴明环。PDCA模型主张针对工作按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与调整(Act)四步来进行,以确保目标的达成,并促使目标品质的持续改善,如图所示。

P表示计划。包括战略、目标和计划的确定。

D表示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现有资源,设计方法、方案,进行具体的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表示检查。总结计划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识别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表示处理或调整。这一步是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可以是对优点的强化,也可以是对缺点的弥补。有些学者使用Adjust替代Act,从而更好地与执行(Do)区分开来。

以上四个步骤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地运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阶梯式上升,直到所有问题都解决完,如图所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PDCA循环最早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

【Where】

这个工具早期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因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现在广泛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管理,比如项目管理、日常工作的目标达成、月度计划、教育训练、习惯养成等等。

【How】

PDCA循环有四个步骤:

1、计划,列出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2、执行,执行计划的内容。

3、检查,检查执行过程和结果,对照目标,总结出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

4、调整,对做得好的地方考虑能否提升,对做得不好的地方,查找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不那么做的坏处】

PDCA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目标,有条理地推进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通过检查和调整步骤,能让我们总结得失,及时调整执行的策略和方向,帮助我们最终拿到结果。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工具,或是知道却没有使用,将极有可能让我们的目标以虎头蛇尾的结局收场;或者我们做了事情,却拿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向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反向】

2011年下半年,我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考人力资源三级证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制定了一个通关计划:报培训班去上课,让我学得更轻松一点;停掉了大部分的娱乐活动,每天固定1.5小时看书,让我有充足的业余学习时间。

按照这个目标和计划执行了三个月,我就信心满满地奔赴考场啦。一个月后出成绩了,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理论58分!还差2分及格。当时心情郁闷极了,出成绩后的一周我都在反复想问题到底出在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激活参与者经验

小伙伴们最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情况: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并为此做了很多事情,但最终没有拿到结果,目标自然也没有达成。

比如,想学P图,软件已经下载好在电脑里了,自己尝试着用了几天,觉得太难了,从此再也没有打开过P图软件。

又比如,看到别人一年读20本书,觉得很厉害,自己也立下一年读12本书的目标,计划一个月读完一本,平日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周末又要陪孩子,半年度一复盘,只读完了三本书。

A1: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类似的场景,选择一个没有达成目标的案例在小组内分享,你当时的目标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分享时间2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2分钟】。

【叶静小伙伴分享 A1】

我的目标是每年读12本以上,计划每个月至少读1本书。2022年第一季度按计划完成了,读了3本书,后面就没有继续坚持了,进度拉下了,这种开始激情飞扬、后续无力的情况有2年了。

非常感谢叶静小伙伴的分享!

反思加工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我们刚才分享的案例,对照PDCA循环四步法,哪些步骤没有做到?是检查还是调整?

【正向】

回到我刚才考人力资源三级证书的案例,我的计划和执行都没有问题,我缺少检查和调整!我自以为通过上课和看书,就能达到通关60分的条件,实际应试的时候,由于我没有刷题库,有些知识点虽然知道,但面对模棱两可的题目,就容易答错。因为我没有及时检查我的执行是否有问题、是否向目标靠近,导致我没有做出刷题库的调整,结果挂科。

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当时的场景,我运用PDCA循环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实现路径:

1、计划:目标是通过理论补考,计划还是每天1.5小时用于学习。学习的内容是熟记书本知识点,增加刷题库的训练。

2、执行:严格执行1个半月。

3、检查:在考试前20天,开始做模拟试卷,检查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看模拟试卷能不能答到70分以上,同时通过批改卷子找出自己比较薄弱的知识点。

4、调整: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恶补经常做错的知识点。

最终结果,65分通过理论补考,成功拿到三级证书。

A1+:

小伙伴们,如果让你回到刚才自己分享的没有达到目标的场景中,用PDCA循环四步法(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再做一次,你会怎么做?请大家回到小组继续分享,时间3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2分钟】。

【叶静小伙伴分享 A1+】

对照PDCA循环法,在我的一年读12本书以上的案例中,C 检查这个步骤没有做好,使我最终的读书目标不了了之。如果回到过去,应用PDCA循环法,我会这样做:

1、计划:一年读12本书以上,每个月至少读一本。

2、执行:每个月按计划阅读书籍。

3、检查:我会在每个季度结束时检查自己是否已经阅读了三本书。

4、调整:如果没有做到就罚自己连续一周跳绳500个,并且要完成拉下的进度;如果做到了就奖励自己一顿美味的烤肉,奖励自己按时执行计划。

非常感谢叶静小伙伴的分享!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