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是陈文娟,我今天准备的是1-2的过级。我的三个标签是阅读爱好者、拆书爱好者、分享爱好者,拆书帮就是我践行三个标签的首发站。我今天拆的片断来自于《非暴力沟通》一书,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非暴力沟通模式的鼻祖。在长期有临床实践中,马歇尔发现有一种语言,能化干戈为玉帛,这种语言表达模式被马歇尔称作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完美的化解了多个国家间的争端和冲突。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以温柔刀的方式,既避免冲突,又获得期望。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
以上原文片断,来自于《非暴力沟通》一书。片断中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简称“四步表达法”。
WHAT:马歇尔通过片断告诉我们,只要专注于非沟通的四个要素,就能做到彼此互助。这四个要素分别是:1. 观察。不判断、不评估事实,而只是清楚的表达所观察到的事实。2. 感受。感受可以是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3. 原因。表达感受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让自己有这样的感受。4. 请求。请求的内容是我们期待对方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请求要具体。
WHY:在生活中,常常能见到因一点小事而产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画画,之所以闹成不快,就是因为双方说话的强硬,没有余地。比如前阵抗疫志愿者在小区的门口,请求进出居民戴口罩。有点居民不理解,不愿意配合。有的志愿者强硬的要求居民戴上口罩,居民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志愿者多管闲事,一来二去,就发生口角和不快。但如果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步表达法,不但气氛融洽,而且能让居民顺利的带上口罩。
HOW:这四个要素可以整理为“四步表达法”,第一步:表达事实---表达你所看到的事实。第二步表达感受---表达因看到的事实所带来的感受。第三步表达原因---表达产生感受的原因。第四步:表达请求---表达自己的期望。
比如上述的志愿者要求居民戴口罩的例子,第一步: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对方没有戴口罩的事实。“现在是全民防疫期间,我看到你没戴口罩。”
第二步:表达我因看到对方没有戴口罩所带来的感受。“做为防疫志愿者,我很是担心。”
每三步:表达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在户外不戴口罩,一米之内的感染率仍能达到90%。”
第四步:表达具体的请求。“为了你的身体健康,我希望你能配合我们的工作,戴上口罩,好吗。”
WHERE:“四步表达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家庭其他成员间用来解决看法和行动不一致的矛盾,也可以运用于朋友和同事间解决冲突。
A1:请大家回想在最近一个月内,是否在工作或生活中经历过、或见过一些因沟通不当而发生的冲突场景。比如和配偶因为赡养父母的问题导致沟通不畅?和孩子因为学习习惯产生矛盾?和朋友因为看法不一致而产生不快?回想一下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3分钟。3分钟之后,我将请每组出一位代表分享。
王聪:昨天我跟同事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发生了争吵,同事批评了我,我很难受。假如他用观察到什么事情、他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请求来跟我沟通的话,我的反应就不会有那么大。
双红:我跟我们家孩子经常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比如看到孩子做作业磨蹭,我就会骂他:“你怎么这么磨蹭?做个作业上那么多次厕所 ,你是个尿精吗?”有时候在气头上还会打人。过后又觉得不行,母子 之间这么冷战,太紧张了,感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压抑。
A2:接下来请大家规划在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的应用。比如:遇到老公吃完饭后不肯洗碗,同事吃完早餐后不肯及时收拾办公桌,你将如何运用四步表达法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自己行动计划,注意你的请求要具体可衡量,行动计划要具有落地可操作性。
王聪:在一周内,与同事因为项目交割时间发生口角 ,用四步法表达:**,我看到你没有按时完成项目计划,我很担心,因为我看重项目的时效,我希望你能够在今天下班前把计划发到我的邮箱。
双红:这一周之中,如果再遇到孩子做作业磨蹭的场景 ,我就用四步法表达:宝贝,我看到你做作业上了三次厕所 ,我很难过,因为这样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我希望你做作业时能够认真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