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385(线上)总第416期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开场:

为了方便接下来学习过程中的讨论环节, 我们先做一下分组。(腾讯会议分2个小组,所以在开场前先预演一次)

尊敬的观察家,各位爱学习的伙伴们,大家好!我叫李林,三个标签:演讲爱好者、数学教师、瑜伽爱好者。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PET父母效能训练》中的两个拆页,用时1h左右的时间。第一个主题是“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P72 ),第二个是“如何说,孩子才肯听”(P05-106),两个拆页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有很多互动的环节,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一、图书介绍(预计2分钟)

F:

《P.E.T.父母效能训练》的作者是托马斯.戈登博士,被称为“沟通之父”,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沟通专家。本书提供了一套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理念以及具体的沟通技巧,被誉为离心最近的养育哲学。

A:

P.E.T.被彼尔·盖茨的父母称为是他们的育儿宝典,彼尔·盖茨的父亲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从P.E.T.里面学到的建议,是人生最佳建议之一。这本书属于家庭教育范畴类书籍,跟其它家庭教育类的书籍相比,它的结构很清晰,方法很简单,影响了全世界50个国家的数百万家庭。最最重要的是里面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适用于跟其它所有人的沟通。

B1:

生活中大家是否会遇到下面的问题?当别人遇到困扰时,你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别人?又或者别人影响到你时,你不知道怎么去跟别人表达?又或者你们产生冲突时你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等等?如果你有以上困惑,这本书就非常适合你,以上所有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解决方法。

B2: 大家有遇到过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的时候呢?又或者孩子的行为影响到了你?又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今天的片段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听”和“如何说”,首先来看第一个片段,

第一个RIA:

二、学习目标(开出加目标预计2分钟)

希望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RIA现场学习后,当孩子(他人)被不好的情绪困扰时,我们可以运用积极倾听的三步法(专注倾听、反馈理解、核实信息),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

接下来,请大家用1-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个原文拆页,如果您阅读完了,请在聊天栏(回复一个6)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三、【R】阅读原文拆页  (预计2分钟)

第一个R原文片段:

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能在这样的困境中发挥神奇的作用。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让父母了解他们的感受有多深刻。

在上了PET课程不久后,H先生向我们汇报了下面这个事件:

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把三岁半的蜜雪儿跟我一起留在了车里,这时,蜜雪儿开始哭个没完。“我要妈妈”,这句话被重复了几十次,尽管我每次都告诉她妈妈一会儿就回来。随后,她开始大声哭叫:“我要我的小熊,我要我的小熊。”在我徒劳地尝试了所有的办法来安慰她以后,我想起了积极倾听这个方法。在绝望中,我说:妈妈不在身边时,你很想念她。”她点了点头。“你不喜欢妈妈离开你。”她又点了点头,仍然害怕地紧紧抓着她的安抚毯,看起来像一只蜷缩在后座角落里受惊的、迷路的小猫。我继续说:当你想念妈妈时,你想要你的小熊。”她用力点了点头。但是你的小熊不在这儿,你也想念她。”这时,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她从角落里爬了出来,放下了她的毯子,停止哭泣爬到前座我的身旁,开始愉快地和我谈论她在停车场上看到的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四、【I】原文讲解(预计2分钟)

(What)看到大家都已经阅读完了,这个片段提供了一个案例,呈现的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通过“积极倾听”的方式来传达对孩子的接受,帮助孩子情绪降温,进而解决问题。积极倾听是一种沟通技巧,主要是要专注的听孩子说,并反馈孩子的感觉进行核实,让孩子感受到看见,充满在理解和接纳的氛围里。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亲子关系中,当父母遇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通常会怎么处理呢?

比如:孩子晚饭后说想要玩到天黑,再写作业,今天作业不多,我会很快的。

妈妈可能会说:“我们还是先写完吧,这样比较稳妥,也不用着急忙慌,写完不是一样可以玩嘛。”  这是说教。

妈妈也可能直接不理会,说道:“现在,马上去写,什么时候9点前完成过作业,不要听你扯。”   这是命令

妈妈也可能会说:“听话吧,早点写完我们还能亲子阅读,做游戏什么的!”  这是转移话题。

又或者威胁孩子:“你不把作业先写完,就不准玩。”

常用解决方案带来的后果:

命令、说教、威胁、转移话题不仅向孩子传递了不接纳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会阻碍进一步的沟通和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意译案例】:

看到这个故事,我就想起了我和儿子的一个例子了。

有一个晚上,爷爷奶奶下楼去散步,5岁的儿子和我在家里,当孩子反应奶奶出去后,就开始哭个没完,说到:“我要奶奶”“我要奶奶回来”,这话说了几十次,尽管我告诉他:“奶奶只是去楼下散步,一会儿就回来。”陪他拼图,不要,一起玩游戏,不要,一起出去找奶奶不要,打电话给奶奶,不要。一直哭呀,最后我想起了积极倾听这个方法。在奔溃的边缘,我说 :“奶奶不在身边时,你很想念他。”儿子点了点头并说道:“是的,我要奶奶。”“你不喜欢奶奶离开你。”儿子又点了点头,而且径直朝自己的玩具走去,停止哭泣,开始玩玩具了。

How:细化步骤】通过拆页和我刚才讲的案例,我细化了积极倾听”的步骤:

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1、专注倾听:当孩子向我们倾诉时,我们专注的倾听他,关注他的语气、眼神、表情等等。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

2、反馈理解:把你倾听到的事实和感受反馈给对方,注意不评判而是抓住对方的重点感受,重复它。可以使用句式:你感到_(感受词汇)_是吗?正如片段中爸爸回应孩子的:“妈妈不在身边,你很想念他”

 3、核实信息:只有你反馈给孩子的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才是真正的理解和接纳孩子。怎样核实信息呢?看孩子的反馈。比如片段中的孩子:“点了点头”说明倾听到了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情绪变得更不好了或者直接说“不是,....”,这时候我们还要进入第一步再次专注的倾听孩子,循环以上三步,直到和孩子的信息核实一致,孩子情绪慢慢缓解过来。

以上就是积极倾听三步法“专注倾听+反馈理解+核实信息”,通过这三步和孩子沟通,理解和接纳孩子,帮助他梳理负面情绪。

【预防异议】听到这儿,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这种沟通的方式跟我们平时的习惯完全不一样啊,我开口前还得先想想怎么解码怎么组织语言。”是的,可能会让一些家长非常不习惯,甚至觉得别扭憋屈,但是想想我们习惯的那些回应方式的效果是怎么样的。你需要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和评判,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样才能与孩子保持在有效沟通的频道。

WHERE:积极倾听不仅适用于亲子之间,也适用于其他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同事,朋友都是可以的。但通常不适用于:

(1)如果你自己的情绪也不好;

(2)双方都没有充足的时间;

(3)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比如孩子想玩火,就需要马上采取措施应对,而不是对TA进行积极倾听。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五、【A1】 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1)场景:

好,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下,在过去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内,有没有出现过没有倾听对方的话,从而导致沟通失败的场景。

例如:01孩子作业不会写,就是看到孩子在书桌前挠头抓耳,然后叹气,连连说这道题很难不会做,表现的十分焦躁,描述有画面感,更好的激活经验大家的经验

02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哭哭啼啼的向你说:同学对他怎么样呀!自己的好委屈的样子

03爱人工作上遇到烦心事,(爱人回家后坐在沙发上一反往常的样子

04同事向你倾诉抱怨,(当你在工作的时候,同事忽然过来找你倾诉他的苦恼)等等。

请将具体的时间、和谁,具体事件写在卡片上。

把自己写下来的事件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我将邀请2位伙伴分享。

好,时间到,下面邀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大家可以在聊天栏把字打出来,或者直接开麦说。)

案例记录:

双红:我家孩子作业不会写,就会卡在那里,不动,哪怕说第一题不会,那么更不会往后面做了,看到这个情况我就很着急。我就会大吼:“为什么又不做作业”孩子说:“我不会”我说:“不会不晓得做下一题呀,马上就到睡觉时间了,赶紧把这道题目跳过,赶紧做下一题。”

拆书家回应反馈:谢谢双红的分享。

【A1+】反思加工(预计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想想看,根据刚才拆页中讲的建议,如果以后遇到同等情况,坐上时光穿搜机,让你再回到那个时刻,那么你会如何运用片段中“积极倾听”的三个步骤( 01专注倾听+02反馈理解+03核实信息)来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呢?请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给大家3分钟时间。3分钟后我将邀请1位伙伴来主会场进行分享。

拆书家: 好的,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用这三个步骤来进行积极倾听,(请直接打开麦哦!)欢迎双红:

学习者案例记录:(双红)

儿子:作业不会

双红:专注的看着儿子(专注倾听)

双红:你的作业不会做 (反馈理解)

儿子:点点头(核实信息)

双红:是不是觉得这道题目太难了(反馈理解)

儿子:点点头(核实信息)

双红:核实因为题目难而不会,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

拆书家回应反馈:谢谢 双红的分享,整个过程有用到积极倾听的三个步骤( 01专注倾听+02反馈理解+03核实信息),真正的学以致用。

(总结)

经过这么热烈的讨论,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积极倾听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进而解决问题。

【过渡】上一个片段我们讲了在孩子有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要用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那么在父母存在困扰,需要孩子配合的时候,父母又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并主动修正自己的行为呢?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片段(并列关系)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第二个RIA:

一、学习目标(开出加目标预计2分钟)

希望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RIA现场学习后, 在孩子(他人)的行为对我们造成困扰时,能够学会运用(行为)“我-信息”的四个步骤,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引导孩子自觉审视并纠正自己不被接纳的行为。

二、【R】阅读原文拆页  (预计2分钟)

第二个片段:

“我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更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我一信息”的这个部分,主要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一个孩子上学时说好了,一放学就回家,但是她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

此处的关键是要记住描述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评判它。

不带指责的行为描述

“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

贴标签或评判

“你不打电话说一声,真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发出“你一信息”时,他们不需要确认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使自己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快把我逼疯了”、“你真的很懒”等。而当父母发出“我一信息”时却不是这样。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或者是其他感受?”

“当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又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的……”

当父母开始送出“我一信息”时,他们不仅会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且还会在自己身上发现巨大的变化。我所听到的父母的不同表达意味着更多的真实:

“我不需要再假装了。”

“现在我比较能直接面对了。”

“能够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好。”

毫无疑问,“一个的行为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老话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沟通方法,父母们开始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内在感觉,并用“我一信息”向其他人传递。“我信息”的技巧让父母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他们内在真实情感的工具。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一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一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一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エ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三、【I】原文讲解(预计2分钟)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下。

【why】

在亲子关系中,当孩子的行为以某种具体或者直接的方式对父母造成了影响遇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怎么处理呢。

比如:孩子把房间玩具洒落在地板上。

【一般的做法】我们常用的解决方案:

命令:赶紧把东西收起来。

警告:如果不收拾,别后悔啊。

说教:用过的东西要收起来,这才是好孩子。

建议:我建议你现在就把这个东西放在盒子里。

常规做法的坏处

其实这些做法通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时间一长,孩子对父母进行抵抗或防卫和敌意的态度进行回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让我想起来自己的一个故事。

反例: 2021年11月25日,下班回家后看到娃的玩具在客厅撒了一地,放脚的地方都没有了。我脱口而出:你又把房间弄乱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客厅玩具多了,爷爷奶奶或者你自己踩到摔跤了怎么办呢、快把东西收起来。孩子当没听到一样,继续在玩自己玩具,我真是恨不得过去打他一顿。

这样子的沟通方式,孩子并不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孩子只会想:妈妈又生气了,下班回来就生我的气。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母子之间的沟通模式,一遇到问题就通过生气来解决.

【what】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让孩子倾听、尊重父母的感受,又能在保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让其自觉审视并纠正自己的行为呢?拆页就是给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我—信息”。

“你不应该那样做,你真淘气,你应该更懂事,你的行为像一个三岁小孩”所有这些信息都是以“你”字开头, 这些都是指向你的“你—信息”;但是当仅仅告知孩子,他那些不可接纳的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时,这些信息通常会成为“我—信息”。例如:累了的时候我不想玩,我去接你,而你不在那儿,我会觉得很沮丧。

【How】

具体应该如何发送“我-信息”呢,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说行为:客观的描述孩子的行为,你听到的看的的事实情况。注意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也不会给孩子贴标签。举例:你真懒。是在给孩子贴标签。

如上面的反例描述孩子没有收拾玩具的客观事实,“宝宝,妈妈看到你的玩具洒落在地上”。

第二步:说感受:明确告知孩子,他的行为带给你的感受。例如:着急、担心、害怕、难受等等。可以运用句式:我感到 。所以,接着上面的案例,正确描述我们的感受,“这让妈妈很担心或者心烦!”

第三步:说影响:这个影响是指对方的行为给你带来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就是要回答孩子,你的行为为什么会让我有这种感受。影响诸如耗费钱财,时间,使你不能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情,或者让你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惫等。

因为如果爷爷奶奶或者你摔倒了就会要去医院,这样我们不仅要花很多钱,而且会需要请假陪您们去看医生哦!

原文片段给出了帮助孩子改正自己行为的三个步骤,分别是——行为 +感受+影响

那这时孩子就会改正自己的行为了吗?显然还不够。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或者更小孩子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我们要再增加一步,一起商讨该怎么做。

(细化行动步骤:第四步:促行动。一起商讨改正的方法。

“要不妈妈陪你一起收拾玩具,我们先把玩具箱放到墙角,然后先把大个的玩具放进去,最后再把个小的玩具放进去,这样会让房间更快地变整洁。你要不要试试看?”

或者是:我们来比比看,谁收拾的快?(游戏的形式)

运用原文中步骤将反例变成正例:

宝贝,妈妈看到你的玩具洒落在地上(行为),妈妈有点担心(感受),因为如果爷爷奶奶或者你摔倒了就会要去医院,这样我们不仅要花很多钱,而且会需要请假陪你们去看医生哦! (影响)。“要不妈妈陪你一起收拾玩具,我们先把玩具箱放到墙角,然后先把大个的玩具放进去,最后再把个小的玩具放进去,这样会让房间更快地变整洁。你要不要试试看?”(行动)

“我—信息”传达给孩子的是事实和感受的客观陈述,不仅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审视并纠正自己不被接纳的行为,还能有助于亲子关系更健康。

【 Where】WHERE: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给父母带来问题与孩子自己有问题,父母所需要的沟通技巧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种情况,问题归属于父母(用我信息),后一种情况问题归属于孩子(积极倾听)。 “我-信息”这个方法的除了亲子沟通以外,其他家人,朋友,同事的行为给你带来困扰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但通常不适用于:如果对方是故意挑衅以及3岁以下的孩子。

【预防性讲解】

你可能会怀疑,用了这个方法就一定管用吗?也并不是说如果父母发出“我—信息”,就一定会使事情变得甜蜜而愉快,然而告诉他人你的感受,远比指责对方引起的不良感受和威胁要少很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四、【A3】 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们刚学习了我信息的四步法(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促行动)。现在一起来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设计>

人物: 儿子 妈妈 (爸爸)

场景:某个周末。12岁的儿子吃完晚饭后出去玩,一直没回家,电话打不通,人也找不到,直到晚上10点才进家门,而此时坐在客厅沙发上等待孩子的你会怎么说

如果说按照之前你肯定会把他臭骂一顿,但是呢?因为你忽然想起之前学到的“我信息”的方法,知道臭骂他可能会让你们的关系会更糟糕,所以,你就突然想起来我信息的{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促行动}四个步骤,开始在脑海里构思,等孩子十点钟回来之后,用这种方法来去跟他去做交流。

【小组讨论】

1、现在,按照刚才分的组,进行演练,

2、一个人扮演儿子,另一个人扮演妈妈。

3、先讨论下如何运用今天所学“我信息”来解决儿子晚回来的事情。这里关键的是要用刚才所学的“我信息四个步骤”,

4、用对话的形式将上述内容演练出来。

5、时间5分钟

现在请大家小组内讨论并预演,接下来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来面向大家分享。

<角色扮演>

好的,时间到,大家都预演完了,有哪组伙伴愿意上台分享?

好的,有请我们的华丽 和化十 这一组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组:华丽扮演妈妈,化十扮演女儿。

女儿:妈妈,我回来了

妈妈:回来了,你看现在都几点钟了?

女儿:十点钟了

妈妈:你的电话呢?怎么没有接电话呢?(说行为)

女儿:没看到

妈妈:我很着急,这么晚又不回家,电话也不接,也不知道你干嘛去了。我很担心你呀?(说感受)

女儿:有什么好担心的?

妈妈:一个女孩子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呀?爸爸奶奶都很担心,奶奶现在还么有睡觉呢?(说影响)

女儿:你为什么这么担心呢?我都这么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了

妈妈:前一阵新闻里面不是报道抢劫的啦,外面坏人还是挺多的,现在疫情又这么紧张,要小心点啦,真的非常担心你

女儿:好的好的,知道啦!

妈妈:那你以后要注意啊!

第二组:唐婉扮演妈妈,双红的儿子扮演儿子

妈妈: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呀?

儿子:去外面玩去了

妈妈:你电话怎么了,怎么打不通呢、(说行动)

儿子:因为我玩的太开心了,没有注意

妈妈:妈妈好担心的,爷爷奶奶也在到处找,到广场上找你的朋友,还有你同学的爸爸妈妈在问,我们都好担心你,知道吗?(说感受)

儿子:嗯

妈妈:本来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的,然后因为你的晚回来,现在完全无法静下心来去工作,爷爷奶奶也一直很担心,到现在都没有睡觉,以后你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晚回来?(说影响)

儿子:可以

妈妈:可以按时回家吗?(促行动)

儿子:可以

妈妈:那万一以后遇到紧急的情况,先提前打个电话给爸爸妈妈吗?

儿子:可以

妈妈: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哦。越好了,下不为例啊!早点休息啊!

拆书家回应反馈:感谢唐婉和 双红家宝贝的精彩分享,这里我们唐婉讲到的一个影响: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去找你担心你到现在都无法静下心来去工作, 这个影响说的很生动有画面感。再次感谢两位的生动演绎。

五、【A2】 催化运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分步催化1】

场景: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放眼未来的练习,下面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两周内可能会遇到的需要和孩子沟通他的行为给你带来问题的情形:

1、比如您的孩子参加完学校的社团课后你去接她,他没有在你们约好的地方等你,也没有事先告诉你,你好着急的找了他很长的时间。;

2、比如周末全家一起开车郊游,孩子喜欢在车上和爸爸说话或者玩,此时的你很担心爸爸和娃说话而分心,没能好好开车。

3、孩子上学起床晚,可能影响你上班迟到等等。、

4、工作时中午你想在办公室午休,而你的同事经常在办公室用电脑做事,影响你的休息,导致下午的你浑浑噩噩。

哪个是你熟悉的场景,每个小伙伴先自己想下,然后在小组中分享,时间2分钟。

强调一下,①只需设想一下相应场景,不需要涉及如何做;

②是孩子的行为给你带来问题而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哟,注意我们的适用边界。2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好,我看大家讨论的很热烈,现在我们邀请小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经验。(2分钟)由请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双红家宝贝:一个朋友打我

【拆书家反馈】感谢 宝贝的的分享

【分步催化2】

确定好场景后,请小伙伴们想想,根据刚才拆页中讲的建议,未来在同样的场景下,你如何运用片段中的“我信息”四个步骤({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促行动})去沟通,既能传达你的感受,又能让孩子(他人)冷静的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加以纠正。请大家把具体的行动计划写在本子上。(在什么时间、地点和谁?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双方是怎么对话的?)

有一点不得不提:你的目标一定要有具体的时间期限,并可衡量;行动计划要具有落地可操作性。

写完后,在小组内讨论。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4分钟后,我们还是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拆书家:好的,时间到,我们邀请 双红家的宝贝 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在他的场景中,他会怎么和朋友怎么沟通呢。(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双红家儿子对朋友说:你这样打我(说行为)然我很痛(说感受)会让我想你,(说影响)我们一起想一个办法。(促行动)

【拆书家总结】

感谢 双红家宝贝的精彩分享,运用了 “我—信息”的步骤: (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协商方法)再次谢谢你的精彩分享!

六、结语(预计1分钟)逐字稿:

今天的拆书活动接近尾声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第一个片段:积极倾听,通过:01专注倾听+02反馈理解+03核实信息,倾听孩子(他人),让孩子(他人)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第二个片段:有效提出我们的需求,通过: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促行动}:让父母可以诚实表达自己,让孩子理解和体谅父母。

两个片段关系:两个拆页是并列的关系。

希望今天的拆书能给大家有所启发,通过实践运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再次感谢小伙伴们的参与和分享,谢谢大家的配合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