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大军,在正式拆书前,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第一个标签-阅读者
我是一名阅读者,尤其侧重历史类、管理类书籍。有道是:读史使人明智,知古方能鉴今,我认为所有的管理技巧和人际交往都可从史中取经,以史为镜。
第二个标签-登山者
我是一名登山者,几乎每个周末一有时间,都会带着家人一起爬山。当然啦,我比较喜欢“登于顶而四望,会知风舒于心“ 的那种感觉。
第三个标签-直播管理者
我从事着直播团队管理的工作,编写过多门直播导播相关的课程,获得过京东认证讲师,通过这些课程的分享帮助了很多人,全年执行管理品牌直播约5000多场
今天呢,我要进行TF1-2的线上过级,主题是:化解沟通误会的小技巧-对比法,时间约为15分钟
好的,相信通过这三个标签,大家对我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我要拆解的这本书:
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名为《关键对话》,作者来自美国的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 、罗恩·麦克米兰(Ron McMillan)、 艾尔·史威茨勒 (Al Switzler)等4位著名学者,而这本书中的关键对话是指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和他人的互动行为,是指可以影响我们生活的那些日常对话。也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沟通技巧,基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学习到。
好的,请大家先用2分钟阅读一下原文,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原文片段摘选自《关键对话》P74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于共同目的来说也许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以下两部分。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what:
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在关键对话中遭遇对方误解,可以使用"对比法"来帮助我们重建安全谈话,从他人利益出发,消除误解,实现我们原本谈话的目的。让沟通的目的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Why:
有句古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非常普遍。即使什么也不做在谈话中也会让对方误解我们的本意,出现事以愿违的结果。因为我们不了解沟通的本质,实际在于一个“通”字,误以为说话就是沟通。结果沟通的目的还没实现,对方就感觉自己没有被尊重,受到言语上的伤害导致谈话提前结束。这种情况,要怎么做呢?就可以使用"对比法"的技巧进行沟通,营造出一个安全的谈话氛围,给与对方尊重,再让对方消除误解,明确自己谈话真实目的,在沟通上更得心应手一些。
How:
对比法的步骤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具体内容是:
1.破冰-纠正误解,营造氛围(否定部分)
破冰之意,是打破人际交往间的猜疑、误解,让隔阂消除。用到这里是要先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营造一个安全的谈话氛围,拉进彼此的距离。如果此"冰"不破,便无法继续沟通,故当为第一步,也是对比法中最重要的一步。
2.暖冰-表达认可,明确目的(肯定部分)
暖冰之意,是通过表达认可,给与尊重等肯定的方式逐渐的在对方身上升温。用到这里是以回温的方式拉进彼此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谈话打好基础,再明确你谈话的本意和目的。
其实,当我们在关键对话中遭遇被人误解时大家可以记住一个固定方式:
“说明你不希望如何,恢复对方的安全感,然后再继续展开对话“
第一句.否定句,纠正误解。可以说:“我不希望……”以此来打消对方的误解
第二句.肯定句,表达认可。可以说;“我认为…….”以此来确认你对他的尊重
第三句.再次肯定句,说出目的。可以说:“我希望……”以此来明确你的真实目的
Where:
"对比法"适用于所有的关键对话场景,尤其在对方已经误解你本意之时就是使用的最佳之时。也适用于日常同事、朋友、亲戚、亲子、邻居之间的对话等等,因为沟通无处不在,只要有沟通就可使用"对比法",拉进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并打破隐藏在其中的"无形之冰"。让我们的沟通效果更高效。
不适用的场景:简单的沟通,时间仓促并紧急的沟通,都无需使用"对比法"。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案例:
在我负责的小团队里有一位老员工,他在团队中喜欢乐于助人,也比较有责任感。但还是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工作中做事比较拖拉,经常会影响我们团队整体工作完成进度。我也总是会直接跟他说:“你怎么又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每次我得到的结果只是让他低头不语或支支吾吾地说一些理由给我,并没有改变。
之后我从其他伙伴那里得知,他感觉我对他表现总不满意,很明显造成了误解。
通过学习化解沟通误会的小技巧-对比法后,我在1月底与他年终访谈时改变了以往的沟通方式,我是这么说的:”我不希望你认为我对你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恰恰相反,我认为你做为一名老员工表现很不错,我希望如果能解决工作及时性这个问题,那就更好了。“
经过那次访谈之后,他的工作响应明显有所提高,再也不是团队中最后一个响应的人啦~我想正是通过这种对比法的沟通,他对我的误解已经彻底消失了。
接下来,我们根据现场伙伴的人数,将使用会议软件分为两组,每组3-5人,方便A便签的学习互动与沟通。
A1激活经验-拆书家提问设计:
通过拆页和我的案例,大家了解了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在关键对话时如何使用对比法的技巧来有效沟通,解决遭遇对方误解的问题。
那么,现在请大家小组内分享当你遇见这类问题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分享的时候注意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为5分钟,稍后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单独分享。
好的,我看2个小组都分享的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有请"Amanda“这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Amanda:2020年的夏天,部门新入职了一名主播同事,基于人员培养的角度,我需要通过访谈了解学习进度以及提出问题,目的是希望她尽快成长,改善问题。在一次访谈中,我直接指出了她的问题,当时完全没有采用对比法的方式,也没有强调目的,导致她一开始就认为我是针对她,对她有意见,没有运用好化解误会,讲明目的的方法,导致访谈结果非常不好。现在跟着大军老师学习了对比法后,才发现当时的问题就是出在一开始就没有打消对方的误解,后来也没有表达认可来确认对她的尊重,所以谈话的最终目的也没有明确。
非常感谢”Amanda“这位小伙伴分享自己在碰到遭遇对方误解时候她的做法。
相信大家一定都找到了一些共鸣点,那么我们继续A2环节。
A2催化应用-拆书家提问设计:
在这一环节呢,请大家再用1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各自的应用或行动步骤。
小提示:大家写下的应用规划,不能仅是决心哦~一定要有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有可衡量或可观测的预期结果。
学习者案例Amanda的分享:
今天听了大军老师的分享,真是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月底员工访谈中,我就可以使用今天讲的沟通技巧“对比法”来开展。当31号月底访谈时,我会避免去年访谈出现的尴尬局面。再跟团队内一位性格较内向的员工谈话时,我可以这样说:我不希望这次的谈话让你感觉到不适,更不是要针对你。恰恰相反,我认为你在日常的工作表现中很积极,很优秀。我希望你在日常团队协作上能更好的发挥你的才能,多多与其他组员沟通,把你的优点在无形之中,复制给其他人,那就更好啦~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化解沟通误会的小技巧-对比法能对大家今后在关键对话中遭遇对方误解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有所帮助,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