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胡双红,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高校教师(在理工大学工作)、专利分析师(工作内容是专利查新、高价值专利布局和培训等)、宝妈(是一位十一岁男孩的妈妈)。
线上活动,因分成多组录制会不方便,接下来我们不分组,也就是说都在一个大组,大家要说的话可以打在聊天框中。
今天,我要过的是第2级的第1关,选择拆解的主题是: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学习目标是跟随拆书家完成现场学习后,各位拆友能够掌握关注真正目的的四个步骤,能联想到一个行为偏离沟通目的的场景,并现场运用四步骤,重新关注到沟通目标,并拟定与目标一致的行动方案。
今晚分享的拆页来自《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F特征】核心是书
什么是关键对话?有三种情况下的谈话可称为关键对话,第1种是谈话的结果很重要,比如相亲、升职、面试等;第2种是双方的情绪很激烈,比如争执;第3种是双方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比如你与孩子关于玩游戏的谈话。人们总是抱怨自己容易在关键对话中掉链子,因此《关键对话》在2012年一经问世,便高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史蒂芬.柯维、樊登都有重磅推荐。
【A优势】重点是“比较”
和同类型的其他书籍相比,这本书更贴近生活,案例更通俗易懂,提供的谈话、倾听和行动技巧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内容都是作者团队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中对10万多人跟踪调查后精心选取的
【B利益】对学习者而言。
(书)这本书告诉我们一套完整的沟通流程,从明确对话目的,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让他人畅所欲言,运用书中提供的技巧,都能够轻松面对。
(拆页)今天的拆页可以让大家轻松解决沟通中的目标偏离问题,当我们在沟通中起情绪时,可以用本片段中提供的方法,始终牢记自己的目的,不让情绪牵着鼻子走。
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手里的拆页。看完以后,请用举手的方式给我一个示意,谢谢。
手机屏幕看,字比较小,可能看不清,我来念一下原文
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你的动机。
·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什么?”
·明确你的真正目的,问自己:“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
·最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分享我的理解与体会。
【WHAT】:这个片段教我们在关键对话中,发现行动偏离目标时,如何关注到沟通的真正目的,并思考与目标一致的行动方案。
【WHY】:提到不这么做的坏处,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因为意见不和情绪激动,造成行为和目的不一致。
一般做法:
面对升职加薪、和孩子谈学习之类的关键对话时,一旦沟通不顺,我们会下意识地采用多年来形成的沟通习惯——要么争辩不休、恶语相向;要么沉默不语、生闷气。
一般做法的坏处:
这两种做法,都会影响双方的亲密关系,而且,升职加薪、或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的美好愿景也都会变成泡影。
【举例子】:
找出人们的通常做法,并举出具体的反面例子,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我儿子今年11岁,喜欢看小视频,我担心他的视力受影响,看到他看手机就喊停,儿子请求道:让我看完这一个吧,可这一个刚结束,系统马上又推送了下一个,被吸引着停不下来。我生气的骂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都喊你三遍了,还没放下来。他自知理亏,手机往沙发上一扔,拉着个脸,气鼓鼓的说:“你就知道管着我不让我看手机”。
大家看,刚才这个场景中,儿子不但没有get到我的关心,反而认为我在管束着他,这就是行为偏离了沟通目的。
该怎么办呢?拆页中介绍了一种四步走的方法,帮助我们在沟通偏离目标时,重回沟通目的。
【HOW】:
1、先冷静:发现自己起高声或者不想说话时,先暂停对话,通过深呼吸等方法冷静下来;
2、再换位: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这种行为意味着什么?”这是我想要的吗?
3、问目标:问自己:“我想让自己、对方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分别达到什么目标?”为对话寻找意义
4、思行动:问自己:“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该怎么做?
【反例变正例】
比如在刚才的场景中,按照片段中介绍的方法,我可以先冷静,停止对话,长呼一口气,冷静下来;再换位:我现在的责骂行为:“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对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儿子从责骂中领会到的是我想让他听话,也就是要管着他。这显然只能激起他的逆反和对抗,不是我要的目的。问目标:“我想让自己、儿子和亲子关系达到什么目标?”我想要做一个关心孩子的妈妈,保护儿子的视力,希望儿子体会到妈妈的用心,收获到和谐的亲子关系。最后思行动:“我该怎么做?”我可以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儿子一起沟通:讨论如何保护视力,如何控制连续看手机的时长,可以先由他自己提供几种方案,再一起讨论确定最终方案并严格执行。
【WHERE】适用边界:
行动偏离了目的的沟通场景;
不适合:
1、进展顺利的沟通场合;
2、影响对方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比如孩子闯红灯或玩火,直接制止即可。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为了更好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方法,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往经验,有没有遇到过下面的情景:和孩子、伴侣或同事沟通时,感觉到暴躁,生气,或委屈,忘记了原本的沟通目标,转而演变为互相争执或者沉默逃避生闷气。
请大家每人想一个场景,场景的关键信息可以记录在手边的便签中,先记录下场景就可以了,下个环节我们会给足够的时间讨论解决方案,时间2分钟。有时间的话就分享一个
学习者案例记录:
Helen:小孩子晚上玩玩具,喊他刷牙睡觉,几遍了还不听,我就来了脾气了
聪:我想和父母分享最近的生活,他们却开始催婚,真扫兴,不想和他们说话了
【A1+】(反思加工)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关注你的真正目的",假如能再回到刚才的场景,怎么做才能关注到我们的沟通目的,并制定与目的相符的行动方案呢?请大家参考拆页背面给出的案例,组内交流您的做法:要有具体的步骤:先冷静,再换位,问目标,思行动。(时间5分钟)
时间到了,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但时间有限,没有讲完的小伙伴,咱们分享结束后还可以继续聊,好吧?现在邀请两位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经历,愿意的小伙伴请站起来,时间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Helen:先冷静,组织语言;再换位:孩子沉浸在玩玩具的这种专注状态里面,我让他去刷牙,本身对他的这种专注就是一种打扰,然后我还大声的吼教,甚至骂他的时候,他只会觉得我不爱他,我在干涉他,他不会意识到我是要他来刷牙这件事情是对他好;问目标:沟通的目的的话就是要他来好好刷牙;思行动:可以好好的跟她说,用游戏的这种方式说牙刷天使来啰,你可以来跟我玩这种游戏吗?那这样子的话,他就会放下他爱玩的车,或其他的玩具,可能就会来和我一起玩刷牙游戏!
聪:先冷静,深呼吸;再换位:他们也是想关心我,这样生闷气他们也会受伤;问目标:想让他们分享最近的生活,让他们知道我过得很好,放心;思行动:可以揶揄一下他们,说那你去帮我找一个又高又帅的人来啦,逗他们开心后再继续我的分享。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今后在遇到沟通变成情绪对抗的的场合,都可以运用刚才提到的四个步骤,始终关注自己的真正目的,践行与目标保持一致的行动,达到预定的沟通目的。本次分享结束,谢谢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