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情绪+沟通+刻意练习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积极主动地扩大影响圈并在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实现双赢

开场:

【分组】+【自我介绍】

【分组】我们在正式开始拆书之前,先进行一个小的分组,从这边开始两两一组,方便我们一会儿会进行小组讨论。

【开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Andy。感谢大家今天来指导我们的拆书过级。

【主题】

【主题】我今天的主题是:积极主动地扩大影响圈实现双赢。

【FAB书籍介绍】

今天我的拆书有两个拆页,它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预计需要50-60分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本什么书:

【Feature特征】(以书为核心来满足好奇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被《福布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 这本书融合了心态和管理两方面的经典,讲的是高效能人士需要具备的7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

【Advantage优势】(用比较建立安全感)

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都鼎力推荐阅读。相比其他的有关成长管理类的书籍,这本书提出的七个习惯是个人成长的底层原则,即便是跨越时代也是通用的。它从1989年出版后,长盛不衰,在全球70多个国家共发行了超过一亿册。

【Benefit利益、好处】(强调学习者能学到什么以引发兴趣)

【B1利益】(学完本书可得利益)

不论你现状如何,只要你能不断地践行本书方法,旧习惯将是高效、幸福、相互依赖的人际习惯取而代之。

【B2 利益】(学完此片段可得利益)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无能为力没法改变的的事情,比如今年的百色疫情,比如像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又比如是你不喜欢的领导、不听你话的孩子;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学会转变消极情绪的方法,实现双赢。

下面正式开始我们的拆页1的学习。

【学习目标】+【可被观察到的行动】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这第一拆页后,再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区分自己是将它放在了关注圈还是影响圈了,并且掌握“把专注力调整到影响圈“的3个步骤,并通过联想和反思到自身的一个案例来进行切身体会一下它的用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2分钟

关注圈和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额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过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为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刚才大家阅读的片段中,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关注圈和影响圈。

例如:上班出门下雨了。天要下雨,这是关注圈;下雨我打伞,这是影响圈。

关注圈呢?就是那些我们感兴趣的、需要理会的事情,而“影响圈”就是这些事情中,能被我们影响和掌控的那一部分。

积极主动的人关注点在影响圈,会主动创造有利环境;而消极被动的人关注点在关注圈,选择被外界条件控制。

【举负面例子佐证说明】

比如,前天我正上班,儿子打电话给我,说让我退机票,老师要他推迟2周去学校,因为他的行程码带*。为什么会带*?他说因为周一从云南坐火车回来时路过百色。可你没下车呀?路地中风险地区就会带*,这已是今年第二次退机票、延期推迟开学。当时我因为他当初不听我劝阻执意要云南而一个晚上不开心。找了个理由把孩子他爸训了一顿,结果一家人都不高兴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能怎么来做改变呢?怎么扩大影响圈呢?我结合原文片段和书本中另外的内容总结了三个步骤扩大影响圈。

【How】细化原文步骤

第一步:描述问题;第二步:判断影响;第三步:区别对待

【负面例子变正面】回到我的案例

第一步:描述问题, 描述问题:人+结果/行为

儿子:行程码变*,老师:推迟开学,我:现在要退票

第二步:判断影响,根据我自己的行为能影响的程度来分为3类:

1、老天的事(无法控制);2、别人的事(间接控制);3、自己的事(直接控制)。

行程码变*是老天的事;退票是我的事;老师推迟开学是别人的事

第三步:区别对待

你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利,积极回应

1、 自己的事:做法。调整心态,采取行动。“我选择……,可以做的第一步是……”。

我们需要将心态从“如果、不得不”这样的词汇换成“我选择、我可以”,比如“我不得不退票”调整为“我选择退票尽可能减少损失”。我可以做什么?制定出具体措施,如:第一步,打开退票网站。

2、 别人的事:方法。先改变自己的行为,通过有效的方法施加影响力。比如,用非暴沟通、移情聆听来替代威胁和责怪,用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对孩子施加影响。

3、 老天的事:看法。选择接纳和放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法1】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没有一件让你感到无可奈何、伤心愤怒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比如地铁上或电梯里,大声开着外放的乘客;工作上的事越来越多,但工资却不涨反降;比如没有按时完成,但又不主动汇报有下属;或者快下班时又开会的老板;穿棉拖鞋洗澡的老公,每次拆书都磕磕巴巴,于是你开始觉得自己能力就是不行。给大家30秒分钟的时间,请写下这个场景。注意不需要想着如果去解决,只要写下场景就好,与关键词也可以。

【伙伴分享】30秒

咕咚猫:今年刚结婚,过年因为疫情的缘固不能去双方家里过年,双方家里都会因为不能团聚而有不开心。

【显像提问法2】

嗯嗯,感谢咕咚猫的分享,因为疫情原因而对结婚的排场和团聚都产生了影响。好,那现在我们就来想一想,如果重新再面对一次大家写下的那个场景,我们还能怎么做呢?请大家务必用上我刚才讲解的3步骤来扩大影响圈哦,第一步:描述问题;第二步:判断影响;第三步:区别对待。时间是1分钟,待会我还会请伙伴来分享一下。

【伙伴分享】

海川:我刚才写的儿子玩游戏的事。影响:这件事影响了我的心情。第三步区别对待。玩游戏是儿子的事,我感到对他不好是我的事。对别人的事采取有效方法去影响,比如我会与他沟通,约定时间。我选择与他沟通,去做件事,可以做的第一步是与他约定和限制时间,接下来看沟通的效果采取下一步措施。这就是我用三步法来转化消极情绪。

【拆书家反馈】

特别感谢海川的分享,掌声送给他!我们可以看到,海川运用了三步法,对儿子的事和自己的事区别对待,在这过程中他做得特别好的地方是他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采取正确的方式积极主动与儿子沟通间接去影响他。非常开心海川运用了三步法调整了心态,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积极,把聚焦点放在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上,这样会不断扩大影响圈,当我们有掌控感了之后,心态自然就积极主动了。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承上启下】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培养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在片段一中我们学会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用3步法扩大影响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其中一个实践方式中去,也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拆页,在片段二中我们更进阶一步,将具体学习当与别人冲突时怎么样用有效的方法影响他人,从而更好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学习目标】+【可被观察到的行动】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这第二拆页后,在设想的将来与别人立场产生分歧时的案例中,我们能运用“双赢”4步法。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拆页2的原文片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阅读完的小伙伴请示意一下我。

【R原文片段】

一位父亲想利用假期带全家去露营钓鱼。他策划许久,做好一切安排,两个儿子也兴奋地期待着。然而妻子却打算利用难得的假期,陪伴久病不愈的母亲。一场家庭争端一触即发。

丈夫说:“我们已经盼了一年,而且孩子们到外婆家无所事事,一定吵翻天。更何况她老人家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又有你妹妹就近照顾。 妻子说:“她也是我的母亲,不知道在世上还有多少时日,我要陪在她身边。”

“你可以每晚打电话,反正我们会跟她一起过圣诞节。”

“那还有好几个月,不知道那时她是否还在世。母亲总比钓鱼更重要。”

“丈夫和孩子比母亲更重要。”

这样争执下去,最后或许会有折中的安排,也许是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丈夫带着孩子去度假。可是夫妻俩都会有内疚感,心情不可能愉快。或者,丈夫妥协,但心不甘情不愿。反之,妻子顺从丈夫的心意,却毫无玩兴。

不论是哪一种妥协,都会成为夫妻间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多年以后,这件事还可能会是他们争论焦点,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家庭的破裂。

通过沟通,丈夫了解到妻子陪伴母亲的愿望,(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知道妻子是想减轻妹妹常年照顾母亲的负担,同时也担心母亲的健康。(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

而妻子了解了丈夫想让家人团聚在一起和孩子们开心的苦心,(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知道他为此还花心思去上培训班和购买装备,相信全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回忆也十分重要。(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

于是他们试着寻找第三条可行之道。

先生说:“也许在这个月找一周,家事请人代劳,其他由我负责,你就可以去看母亲。要不然,到距离母亲较近的地点去度假钓鱼也不错,甚至邀请附近的亲友一起度假,更有意思。”(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他们通过商量,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且比原来的方案和妥协的方法都好的多。(寻找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了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原文的拆页片段,接下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拆页片段。

【what】

选段主要用具体案例解释了如何在双方意见和立场不同的场景下,通过双赢过程四步法,扩大影响圈,最终实现双赢。

【why】为什么重要

双赢这种模式让双方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并且为之努力,最终双方都能受益,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其他的人际交往模式,从长远来看,非伤即败。

【人们的常规做法】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意见立场出现分歧时,脑子里会总想着不是输,就是赢。

【不这么做的坏处】

短期来看,赢的人好像占到便宜,拿到了好处,但是在相互依赖的合作环境下,总是想自己赢的人缺少了对对方的理解和信任,最终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而总是迁就认输的人,虽然是老好人,但是没有自己的立场,亦步亦趋,任受人摆布。

[where]

适用于在相互依赖的合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就某一件事不能达成一致,存在意见立场分歧的场景,不适用于双方之间没有任何期望,利益不同共享的场景。

【提出异议】

到这里,也许有的小伙伴会提出疑问,意见立场分歧的时候,一定会实现双赢吗?

其实不一定,如果双方利益不能共享,或者触及了某一方的底线时,可以好聚好散,没必要非要实现双赢。

【how】

1. 理解对方;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2. 认清问题;找到背后隐藏的问题和对方顾虑

3. 确定结果;确认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4. 寻找路径;寻找更多的可行路径,帮助双方实现结果。

【意译案例】

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举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我办理房贷需要老公去单位开办个房产证明,可说了好几次,他不是忘记就是忙,拖了一个月也没有去办,总算去办了,他们单位又说不能开。因为这事,我们起了争执,“你比总理还忙!都是国企,我们单位可以开,为什么你们单位就不行?!”

这样争执下去,最后或许会有折中的安排,或者老公妥协,心不甘情不愿地再拖一个月,或者,我妥协,不要他的证明了,我办理一个人的贷款,贷款额会减少,并且很令人生气。反正,不论是哪一种妥协,都会成为我们之间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多年以后,这件事还可能会是我们争论的焦点,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通过沟通,我了解到老公想退休后回云南,不想在南宁买房,也不想贷款(认清问题)。这段时间负责攻坚战,每天都要外出去现场督战,确实很忙,他去到单位确实想不起来这事(理解对方),单位的办事人员是新来的,对政策不熟(认清问题)

于是我们试着寻找第三条可行之道:

先把证明开回来,我们再商量要不要买。下周一老公要在单位开周交班,那天再找办事员讲清楚(确定结果)

我提前打印好证明,周一他上班时让他带上,10点钟时我打电话提醒他去办理。这样的方案比妥协方案要都好的多。(寻找路径)现在呢,我已经拿到了证明。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促动参与】

我们刚刚学习了双赢过程四步骤,实现双赢,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演练。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家附近的菜市场拆迁了,为了解决买菜问题,我教会了妈妈在网上“多多买菜“,确实方便了不少。可是妈妈自从学会网上购物后,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往家里拿大大小小的包裹。很多都是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蚕丝被、各种锅、不保温的保温饭盒、半年也吃不完的零食等等。我跟她说了多次不要相信网上原价、打折价、送券,永远有更好的东西,不要买那么多,她总说“我花我的钱,你别管”,双方各执已见,为了此事吵了好几次。眼看网购这件事就影响家庭和谐了,如果你是我,正好学习了双赢过程的四步骤,想想该怎样运用到今天学习的双赢之道四步骤,扩大我的影响圈呢?

这里2个人一组,进行现场讨论,一人扮演我,一人扮演妈妈,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模拟下该怎么说,4分钟后,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现场表演。

学习者角色扮演:

墨紫(女儿):妈,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最近我有看到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咕咚猫(妈妈):对,这些都是有用的东西

墨紫(女儿):我是可以理解的。我也看到你为这个有付出了很多,日常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我有看到你都在买了。但是呢有些东西是用不上的,比如不保温的保温杯

咕咚猫(妈妈):即使不保温也可以用来喝水呀

墨紫(女儿):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地保温和不保温的杯子价格是不一样的呢?我们并不是说你买的东西很多,如果买的都是需要的、能用得上的,我们并不会因此责怪你。我也能感受到你一直也是这样想的。你喜欢在网上买东西是不是因为网上的价格更实惠?

咕咚猫(妈妈):是啊!比菜市场的价格便宜了很多

墨紫(女儿):嗯嗯,网上有很多平台,我可以给你看一下,在不同平台上价格和品质是不一样的。你用的这个平台比较适合买一些小东西,如果要买比较贵重的东西还是要去京东买好一些。你要不要尝试一下?

咕咚猫(妈妈):可以呀!比如有里最近要买个烧水壶,你帮我看下在哪个平台买合适呢?

墨紫(女儿):非常乐意!周末的时候我们一起找个时间,把原来买的那些东西整理出来,看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这样就避免下次再踩同样的坑了。

咕咚猫(妈妈):好

[反馈·简短重述、点评 ]

拆书家: 非常感谢墨紫和咕咚猫倾情演出!从你们的分享中我也找到了答案,确实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矛盾非常尖锐,但实际上都有解决方法的,没有必要针锋相对,这样家里氛围也不好。既然我们找到了有效方法就把它用起来,这样对我们的工生活更有帮助。

【A2 催化应用】

催化一:提出简单问题,勾勒相关场景

那么,请大家设想一下,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可能和对方出现立场分歧的场景?比如:和同事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事情上,或者在和家人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和朋友一起计划去做某件事情上,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未来一两周可能和对方出现出现立场分歧的场景写在便签纸上,等下邀请一位小伙伴现场分享。

学习者场景分享:

海川:在未来两周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小孩已经开学了,然后我爸就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回老家种菜,一个是留在南宁找份工作。我老婆的想法呢是希望我老爸回老家种菜,这样我们过年的时候再回去看他,但是我老爸希望能够在南宁找一份工作。两个人的想法不同,这样呢就可能会产生矛盾。

催化二:催化学习者应用

根据提出的这个场景,在发生立场分歧的情况时,该如何运用今天我们学习的双赢过程的四步骤,实现双赢呢?请大家务必明确关键步骤,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稍后会请小伙伴为大家分享。

好的,讨论的时间到,接下来我们邀请杨杨和海川这一组小伙伴来给大家做分享。

学习者分享:

杨杨(老婆):我的是这样想的,小孩现在也大了,也开学了,孩子上学放学接送问题我们自己可以解决;而老家呢,那些房子呀地呀,荒废了其实挺可惜的,老爸回到家种种菜打理下菜地,也可以跟家乡的亲戚有更多的链接。

海川(老公):老爸的意愿呢,是想在南宁找份工作,我的想法呢,是他也不一定要回老家,回老家他也许会感到无聊呢。

杨杨(老婆):其实不管找工作也好,回老家也好,主要是给老人找一份寄托,也不一定说是非要回老家。关于找工作我是这样看的:跟老爸确认一下他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能不能找到?我们能怎么帮助他?可以约定一个时间,比如用2~3个月的时间去帮助他去寻找这样一份工作,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我觉得回家去种种菜,跟亲戚产生更多的链接,比如说去做一些养殖啊种植类的也挺好的,节假日他如果想孙子了来南宁,我们也是非常欢迎的。

杨杨(老公):那好的,那我就去先去跟老爸确认一下,他到底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尽量引导他回老家种菜,这样他也可以休息一下。

杨杨(老婆):好的,那我们就先去了解老爸的想法是什么,然后尽我们可能怎么样能够帮助到他,如果结果不理想,我们再做进一步的调整,你看这样好吗?

海川(老公):好的,孩子有时候有些特殊的活动也需要老人家帮忙,如果老爸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他希望能够留在南宁,你可以接受吗?

杨杨(老婆):可以啊,我们先尝试按这个步骤来一步步走,不行我们再调整呗。

好的,非常感谢杨杨、杨杨的分享!很有智慧地用到了今天所学习双赢过程四步骤,合理地解决了老爸和老婆之间能出现的分歧,并提供了几种可能的路径,扩大影响圈,实现双赢。可能现在用着还比较生硬,这需要我们多加练习,熟悉以后对我们生活中化解矛盾实现双赢会有更好的效果。

【强有力的总结】

好的,到此为止呢我们就完成了今天两个片段的拆解,回顾下扩大影响圈、从消极被动的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状态的3个步骤:描述问题、判断影响、区别对待,以及实现双赢的4步法:1. 理解对方2. 认清问题;3. 确定结果;4. 寻找路径。

感谢大家这1个小时的支持,也希望小伙伴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应用到今天学习的两个方法,用积极心态和双赢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

无论我们遇到了什么,我们永远有选择的权利:试试新方法,试错成本不高,但错过的成本却很高。

谢谢大家,谢谢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