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番茄,一名在拆书帮提升自己能力的学习者、拆书家;思维-解决问题课题学习者;一名设计机器人、编程课的儿童教育从业者。我今天就分享儿童、亲子话题的内容。
【F】
分享内容来自《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作者帮主赵周。这本书是少见的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书籍。
【A】
正因为这个话题罕见,更体现出赵老师在这个话题上研究的深入,敢为人先。书中将决定学习力的因素分为:内驱力、思维、家长促进、习惯。并且每个因素又分成4个部分详细展开讲解。同时配有案例、方法,让家长能够实际操作、应用。
【B】
通过对自主学习力这样细致的拆分讲解,能够帮助家长改变,进而让孩子培养出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解决家长的困扰,让家长越来越轻松,孩子越来越主动。
孩子不听话,是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扰的话题。今天分享书中的如何通过“意译”的方法,逐步建立起和孩子良好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愿意和大人说话。
沟通之难,最难的在于意识到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的,这一点会在表达中不知不觉就显示出来。为人父母,尤其难以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因为我们一天天看着孩子长大,对他们的幼稚、简单、任性一目了然,我们总是发现自己的决定比孩子更正确。毕竟,若是没有父母的矫正、要求 和管教,也就没有孩子的顺利成长。
但孩子在慢慢长大,他的自我也在日益强大,主要表现为越来越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哪怕明知父母说的是对的。
除非父母能先听他的。
我们不必在心理层而剖析更多,只需知道,要想让孩子更好地听进我们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想法已经完整表达且得到了充 分理解。 “意译”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孩子表达后,我们用自己的话把孩子的意思重复一遍,然后用提问来确认。
什么时候就算意译完成了呢?直到孩子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举几个例子:
孩子:新的语文老师比以前的葛老师厉害,但她的课很有意思。
妈妈:你是觉得新老师如果能温柔一点就更好了吗? 孩子:不是,我挺喜欢新老师的,她会让我们讲故事。
妈妈:哦,所以就算她有点厉害,你也喜欢她。我理解的对吗?
孩子:对呀,我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语文课了。
【一般做法】
我相信在绝大多数家庭当中,当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语言有不同看法时,会制止并第一时间传授人生经验。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沟通方式可能会导致亲子冲突。
【异议处理】
有的家长可能意识到了这么做需要调整,可是心理有我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要改变的家长包袱,并不愿意改变。
不做改变,亲子关系不会自动变好。
【what】【where】
书中“意译”的方法,就是教家长在对孩子行为、语言有不同看法时,如何进行沟通的方法。
【why】
这个方法的背后,有一个认知上的不同。即:要想让孩子更好地听我们的话,需要让孩子感到他的想法完整表达并且被家长理解。如果还是不顾孩子想法单方面表达家长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孩子不会听,也不愿意交流。
【HOW】
具体来说,“意译“的方法是:在孩子表达之后(注意是之后),第一步用自己的意思复述孩子的话,第二步提问和孩子确认理解是否正确。
【例子】
以我为例,在机构上课时,遇到过两个孩子发生了争吵打闹。我首先听他俩说明了情况。然后分别沟通:“你觉得甲同学一直在拉你,你很疼。对吗?”、“你拉着乙同学想给他介绍好东西,你不知道他没听到,所以反复用力拉。对吗?”。孩子们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很显然,这是一个小误会。
通过“意译”的方式,他们感受到了我的不同,愿意和我说,听我说。我不需要说同学之间不要打架要团结友爱,他俩自己就和好了。
【A2催化应用1】
前面我讲解了原文片段,接下来请大家跟我提问,尝试设想一个未来的画面。
明天上学书带少了、下周考试考试粗心丢了5分、下周一睡过了导致上学迟到。
在明天、下周、下个月,孩子会做出什么你有看法的事情呢?
请在小组内交流。时间2分钟。
【学习者案例】
我家孩子跳槽比较多,换工作比较勤。和他的沟通中发生了比较大的冲突,理念上不一样,我总认为你毕业了,你参加工作,作为一个职业来说,你应该有一个判断,不要来回频繁的跳过来跳过去,他却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一会深圳一会上海就飞过来飞过去的,他也不听。
所以想到的场景是,未来孩子又跳槽了,然后要开始一个沟通。
【A2催化应用2】
今天学到的意译的方法,大家会在未来的场景中如何使用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习者案例】
未来孩子又一次跳槽。
在沟通当中,首先表达想要了解孩子跳槽的原因,先听孩子的想法。
然后第一步,用自己的表达孩子的意思。
第二步提问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