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情绪+沟通+刻意练习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3步法,轻松学会有目的的练习

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

大家好,我是文伊,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12年热衷于家庭教育分享与传播的妈妈;20年奋战在一线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未来的三级拆书家。为方便交流讨论,我们需要分组,这边的三位伙伴为一组,组长是安宁;那边的三位伙伴为一组,组长为杨杨。

【学习目标】

今天有两个片段,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可以掌握和运用“有目的的练习”3步法和保持动机的4个建议及方法,进行高效学习。

【场景法图书介绍】

【场景】

上个月,我为了学习练声,让自己讲课不累,于是报了相关的课程,跟着方法练习,认为自己会有所进步,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并形成习惯,认为再多“练习”几个月,会更进步的,可现实却是自己一直保持在这种“可接受”的状态。

【提问】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想掌握一项新技能,却怎么练习,都达不到你想要的水准?你会怎么办?

【影响】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如果我们长此以往,技能学不会事小,打击自信心事大啊

【解决】

阻碍自己突破瓶颈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掌握“有目的的练习”这种方法,《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正确的训练和练习能够成就一个人,并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大量的案例,相信这些方法会让你有全新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效果甚至比你想象的要好,我们今天选取的片段也是围绕“有目的的练习”探讨的。

观察点一:学习者在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一】

【学习目标一】

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第一个拆页学习的目标是:通过我的拆解,学习者能够运用“有目的的练习3步法”(澄清),制定(行为)一个自己的目标(界定)。

【原文拆页】(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原文拆页,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有目的的练习,其标志是你努力去做一些你无法做到的事情,去完成一些处在你的舒适区以外的任务,而且,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练习,着重关注到底可以怎么做好它,在哪方面还有缺陷,以及你可以怎样进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如我们的工作岗位、学习生活、兴趣爱好中,很少有机会进行这种专注的反复练习,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必须自己创造机会。富兰克林用他的练习创造了提高写作水平的机会,每一个练习都侧重于写作的一个特定方面,优秀的导师或者教练很大程度上也是帮助你开发那种练习,他们专用于帮你提高你在那一时刻着重想要提高的特定技能。

(观察点二:拆页不超过2页图书内页,不包括带how的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都看完了!阅读速度还挺不错的,掌声鼓励一下。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我对这段话的理解。

【What】

这个拆页告诉我们一个方法--掌握“有目的的练习”的3步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高效学习。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好有目的的练习方法,不去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很可能会让我们陷入简单的重复操作,而这种天真的练习,对于我们如何不断精进的作用并不大。

【对比概念和案例】

我们常常把"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混淆在一起,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天真的练习"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理解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或是某个动作,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埋头干。

"有目的的练习"意味着要比这种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即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明确不足,有目标,聚焦于某一特定方面,在此基础上专注的不断练习。

【概念解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案例,大家来看看这些例子是不是有目的的练习。

案例1 :我想学习瑜伽,于是每天开始练。这个是不是有目的练习?

学习者回答:不是

拆书家反馈:对,这个不是,在这里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习瑜伽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练习来讲,一个明确的目标应该是我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里我的目标就可以定为:能够完整把基础动作练熟。

案例2:玲玲喜欢钢琴,她十几岁就学习钢琴,经常练习,几年过去了,她现在仍以相同的方式,弹奏着相同的一首曲目,请问这叫做有目的的练习么?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不是。虽然几年过去了,玲玲也在不断练习,但她并没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相反她一直在用同样的方式弹奏同样的曲目,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她已经积累很长时间的“练习”,但却是天真的低效的练习。

案例3:闺蜜想要练习写作,每周持续输出3次,这期间也报了很多写作课,积累了不少词汇、金句,但是写出的文章却总是平平,效果一般。请问这是不是有目的的练习?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也不是。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我们将每一个练习,侧重于某一具体的特定方面,比如如何收集素材,如何对文章结构进行布局等,闺蜜在练习时,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侧重某一具体突破。

那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呢?

【How】谢谢伙伴们的互动。

通过刚刚的案例,我们发现,有目的的练习需要以下几步

第一步,明确具体目标。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具体的目标。比如,我练瑜伽的目标是:练熟基础的动作

第二步,确定练习方向。一项技能的某个特定方面,或者是某一重要方面的重要技巧,确定该如何去做。

第三步,专注反复练习。投入时间,进行专注的反复练习,慢慢掌握方法。

【案例】举个我经历的例子

寒假,一位英语成绩不佳的初一学生来补课,经过了解,最基本的拼读都不会,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明确具体目标:这次补习,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国际音标拼读单词,达到看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目的。

其次,确定练习方向:熟悉掌握26个字母自然拼读规律与国际音标拼读单词规律。

再次,专注反复练习:运用所学方法大声拼读单词;每次课前复习检查拼读规律(强化);早晚拼读单词语音打卡。学生听话照做,10次课下来,已经能独自拼读七年级上册全部单词。达到有目的的刻意练习,有效果。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问,有时不清楚自己的短板怎么办?可以去市场找反馈,比如我的学生,不会拼读,请专业的老师带领;让别人帮你分析,然后明确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某一特定方面进行练习,会有新的发现。

【Where】

进行有目的的练习,适用于很多场景,比如写作,跑步、跳舞、演讲、运动等都可以使用;也可以是提高自己在人际沟通中如何表达、刚刚学习的情绪管理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当然,如果只是为了学会弹奏一首曲子,那么普通的练习就够了。

(观察点三: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涵盖了三级讲解引导的技巧:1)给出清晰的how;2)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编剧本】

场景】在未来一周,或半个月内,大家有没有可能遇到一个场景会用到3步法呢?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请大家根据今天学习到的“有目的的练习3步法“,写出关键词,情境中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剧本摘要,写在小剧本表格里(把故事简单写下摘要或关键词)。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1-2位伙伴分享自己的剧本。

好,我看到伙伴们都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太棒了!下面邀请一组伙伴分享你们的讨论的成果,谁先来?好,林七跟你的伙伴,掌声有请。

【学习者案例分享】

背景

杨杨:我是一位专门培训程序员的机构老师,下星期,有程序员林七来报名学习,我可以运用“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帮助她。

学员林七:我是一个懵逼。

经过

林七:我近段时间想做一个基础很扎实的,前后端都懂的程序员。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你可以帮我吗?杨杨导师。

杨杨(导师):林七,你现在做什么呢?

林七:我现在正在做的是一个后端,需要去补前端的这个知识。

杨杨(导师):你是说,现在正在做的是一个后端,现在是需要去补前段的这个知识,对不对?

林七:对。

杨杨(导师):首先,你想要补前端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呢?

林七:做一个基础很扎实的,前后端都懂的程序员。(明确具体目标)

杨杨(导师):很好,目标很清晰明确。那你的练习方式是什么呢?往那个方向去练习呢?

林七:我之前有研究过一些方法,我觉得适合我的是有一个B站的老师,他讲的前端的知识,我觉得特别好理解接受,我想通过:视频的方式学习。(明确练习方向)

杨杨(导师):好的,那你怎么安排时间进行反复的练习呢?

林七:我想一下,如果要补前端的话,我计划是用15天的时间,去补基础的知识,然后,前十天每天去刷50集的前端视频,后面五天,去做实战演练,去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专注反复练习)

杨杨(导师):很好,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并且你的目标是:做一个基础很扎实的,前后端都懂的程序员。(明确具体目标)

目前通过各种筛选,选定的练习方向是:视频学习的方式。(明确练习方向)

分为15天,前十天,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后五天通过实战演练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得
到一定反馈,帮助你成为一个基础扎实的程序员。(专注反复练习)

这样可以吗?

林七:可以,很清晰。谢谢导师。

【拆书家反馈】

谢谢杨杨和林七两位伙伴的精彩表演,给他们掌声。她的剧本中用到了有目的练习3步法:

1.目标非常明确:想做一个基础很扎实的,前后端都懂的程序员。

2.练习方向:通过视频学习以及各方面的学习的方式来掌握知识 。

3.反复专注的练习:前十天每天去刷50集的前端视频,后五天,去做实战演练。反复的专注的练习。

非常的棒!逻辑非常的清晰,总结非常的到位,掌声再次鼓励。

(观察点: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有对话的故事

【过渡句】

刚刚我们学了如何通过有目的的练习3步法进行练习。但是我们知道做到有目的的练习不容易,特别是如何长时间有效的坚持练习,更需要我们去想一想改怎么做,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不断练习、不断前进呢?这就是我们在第二个片段中要学习的重点,这两个拆页有承上启下,递进关系。如何让我们保持有目的练习的劲头。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二】

【学习目标二】

这个片段二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保持动机的四步法(澄清),养成(行为)有目的的练习的习惯(界定)。

A1完成自测题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进行一次自测题,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 1-6 分的标准打分, 1 代表完全不符合, 6 代表完全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时间是1分钟。(配图)

好。做完的伙伴请统计一下总分。

【自测表解释】

总分为30分,我们来看一下分数的意义。

拆书家:有没有25分以上的伙伴,请举个手

拆书家:哇!你是高手,大家向他学习。得这个分数的小伙伴,说明已经意识到推动我们持续不断有目的的练习的深层原因和意志力、天赋的关系并不大,也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和作者的观点基本一致,非常赞。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会让你有更加系统的理解。

拆书家:有没有20分以上的伙伴,举手示意一下

拆书家:你表现不错,继续努力,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接下来的拆书过程中,请你们认真聆听,今天的学习会改变你的看法。

拆书家:20分以下的伙伴,你将是今天收获最大的,当然测试题并不是权威,它只是一个侧面的反应,我们来看看片段是如何说的。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

(观察点:使用A1技能点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下面原文拆页2,阅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阅读原书拆页

对于那些长期保持有目的训练或刻意练习的人们,有一件事情与之相似。他们通常培养了各种习惯,帮助自己继续前行。我觉得,所有希望提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的技能水平的人,应当每天花1个小时或更多的时间,专心练习那些需要全神贯注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情。这是一条经验法则。

保持这种推行此类体制运行下去的动机,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继续前行的理由和停下脚步的理由。你不再做自己当初想做的事情,是因为停下脚步的理由最终战胜了继续前行的理由。因此,你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成功地保持动机,通常包括这两个方面。

(观察点:拆页不超过2页图书内页,不包括带how的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承接语】我观察到小伙伴们都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带领大家理解原文片段

【what】

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能坚持有目的的练习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持续的保持动机。我们该如何保持动机呢?

【互动】

拆书家:通过原文片段,我们发现长期保持有目的的练习的因素中,关键词有哪些?

学习者:习惯、专注…

拆书家:大家有没有发现“动机”这个词呢?

学习者:对,有。动机是什么?

拆书家:动机是促使你能够持续保持不断进行有目的练习的力量源泉。在这些关键词:习惯,专注,动机中......大家觉得哪个最重要?

学习者:动机。

拆书家:持续保持动机最重要,对吗?

学习者:对的。

【how】

那么该如何保持动机呢?在拆页中可以找到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简单来说,就是寻找自己的渴望或期待或需求,比如:

学习者: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拆书家:非常好,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呢?你是想得到别人对你的什么呢?

学习者:我想得到别人对我的认可。

拆书家:对,认可。有人认可我,我就有更多的信心去做这件事情,如果你的老板拼命的夸你,你是不是更努力工作。

学习者:对的。

拆书家:是的,这是我们的动机,内心的需求,我想得到别人对我的认可,我期待别人对我的赞美,这是内心当中的渴望与需求,促使我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第二个建议,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简单来说,就是排除不必要的干扰。

拆书家:排除干扰有哪些呢?

学习者:太难了,太累了,我身体受不了,没有时间。

拆书家:其实是调整我们自身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可以做点什么?

学习者:定个目标,定时长等。

第三个建议,找专业的老师

拆书家:当前面两步骤都做了,还不太能够帮助自己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老师来帮助你。比如刚刚我的那个学生,当父母和自己都没办法帮忙的时候,他就需要一个专业的老师来帮助他。为什么?

学习者:专业的老师可以给我们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

第四个建议,将练习培养成习惯

拆书家:那我们怎么付诸行动,不断的练习呢?

学习者:培养成习惯。

拆书家:对的,将这些练习培养成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当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你自然而然每天能够去做。

学习者 :就不需要花精力,还把我们的意志力提升出来。

拆书家:所以以我们确定好的目标为前提,将练习培养成习惯,这会让我们更容易长期坚持。

拆书家确认:这四个点,大家能够理解吗?

学习者:可以的。

(观察点:有体现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保持长期有目的的练习,难道和意志力、天赋没有关系么?事实上,意志力和天赋,都是人们在事实发生了之后,再赋予某个人的优点。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保持有目的练习一定跟天赋,意志力有关系。

相反,如果我们陷入这种"我做不好这件事情,我没法坚持,是因为我意志力不够,没有天赋",那么我们就会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当中,我们会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我不行”,这是非常打击自信心的,包括孩子。

所以,我们要跳出这个泥潭,跳出这个思维。

【案例】我经历的例子

1月份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学习写文案。但一个月下来,我发现没能坚持,在我准备3-3,拆这本书的时候--有目的的练习,看了后,我才意识到保持持续有目的的练习,原来是需要方法的。于是2月初,我开始分析并制定保持动机的方法,以便让自己能够有目的的练习下去。

首先,在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方面。我加入了一个文案群,用社群监督,伙伴陪伴,里面有伙伴相互鼓励写文案,有老师点评,自己写来文案,不管质量如何,伙伴都会鼓励,这是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

其次,在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方面。我分析了,影响我停下来的因素主要有:不敢写,怕写不好,别人笑。为此,给自己制定了目标:从记录生活的点滴开始。

再次,找专业的老师方面。指导反馈。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坚持,我还找了文案老师咨询,听取他的建议,以及系统的学习。

最后,将练习培养成习惯。要求自己每天在朋友圈发文案1-4条,生活,工作,家庭,学习等,不限。先有行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一。【拆书家提问,引导明确问题】

拆书家提问:通过以上的讲解,根据我们给的建议以及讨论出来的方法,大家有觉得哪些点是比较难,或有挑战的么?

学习者1:排除干扰

学习者2:培养习惯。

拆书家引导:刚好是两个组的小伙伴。那我们按照刚刚的分组看看。A组是哪个?B组是那个?

A组学习者:排除干扰

B组学习者:培养习惯。

拆书家引导:关于小伙伴的提问,本组伙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习者:没有了。

拆书家引导:好,看来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那我明确一下,A组是排除干扰,B组是培养习惯。对吗?

学习者:对的。

拆书家:那我们先明确我们的问题。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所以请大家选一个问题。

学习者:培养习惯比较难。

拆书家:大家都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拆书家引导:两组的伙伴都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就尝试着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吗?

学习者:可以。

拆书家:既然大家都认为培养习惯比较难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二。【引导讨论问题的本质原因】

那我们先明确一下这个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就是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先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小组内讨论,大家觉得培养习惯比较难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3-5分钟。

拆书家:大家为什么觉得培养习惯这个是最难的呢?请大家用why的方法去探究。

学习者:有懒惰心里啊。

拆书家:为什么呢?

学习者:难。懒。忘。没有及时反馈,还有目标太大、不明确......

三。【明确问题的本质,达成共识】

拆书家:那伙伴们,这么多的问题,你觉得影响这些问题的最本质原因是什么?

学习者:这么一想,好像是目标过大、不明确。

拆书家:为什呢?

学习者:太难了,完成不了,不知道如何完成。

拆书家:大家都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拆书家:好,根据大家的反馈与讨论。讨论出来的本质是:目标过大(明确问题本质)。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方向,对吗?

学习者:对的。

四。【引导讨论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就这个问题的本质,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再讨论出如何解决的行动步骤。每一个小伙伴都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谈,将你的方案写下来。3-5分钟计时开始。

拆书家引导讨论步骤

拆书家:接下来请大家对刚才达成共识的本质原因讨论出解决方案。大家怎么做呢?

学习者:我们觉得将练习培养习惯难度太大,本质是目标过大,也就是没有把练习目标最小划分,我们就把这个作为讨论。

拆书家:如何能够做到呢?现在和大家确定下,这个问题你觉得解决到什么程度你就满意了呢?

学习者:只要大家讨论出来的练习方法,能快速启动进行就好。

拆书家:好。现在请大家开始讨论:如何能在5分钟内启动你的练习。

【学习者讨论】

学习者杨杨:目标太大,可以简化步骤......

学习者安宁:可以分解目标.....

学习者小蛮仔:对。

学习者林七:可以细化,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

学习者咕咚猫:可以降低门槛,目标小点......

学习者小孟:可以分为第一,第二.......

......

拆书家:我看大家讨论得很激烈,记得把你们讨论的方案写下来哦.......

大家都写完了么?谁来和我们分享下,好,掌声有请杨杨。

五。【学习者分享解决方案】

杨杨:针对目标过大、不明确。我们如何把目标变小,细化,变成微行动,养成习惯。我们讨论的解决方案是:

1、简化步骤:可能我们会被一个目标难住,如果能把它简化成一步两步三步,就比较容易理解

如:我写文案,可以从朋友圈开始写,生活随笔,所见所闻;

2、分解目标:我们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设定时间节点完成小目标

如:写文案,我第一周,每天一条,第二周每天2条,第三周每天3条,慢慢增加

3、降低门槛:立即行动,先迈出第一步,就是先完成,在完美,每完成一个小目标,设计奖励。

如:接上面例子,我每天完成3条文案,做不到发红包或者小惩罚;

【拆书家反馈】

非常棒,感谢杨杨的分享,总结的非常全面和到位,掌声鼓励。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能讨论的出来吗?但是没想到,伙伴们非常的厉害,我所担心的点,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都一个一个的挖出来了,真是太棒,太厉害了。群策群力,越学习,越成长,越有智慧。给自己掌声!

在总结一下大家的解决方案:

1、简化步骤

2、分解目标

3、降低门槛。

【互动】谢谢小伙伴的精彩分享。其实,我们只要抓住一个问题的本质,从这一点深入的去挖掘,就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这就是微行动学习,今天我们的微行动学习就到这里了。

(观察点:在未包含how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布置任务】

我们常说,知道还要做到,做到"知行合一”,接下来需要大家进行练习。

【拆书家引导】

亲爱的伙伴们,刚刚我们学习并讨论了“保持动机的四步法”,帮助我们养成有目的的练习的习惯。

为了进一步练习,请大家在未来一周或半个月,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方法,对你将要进行的某一项工作进行分析并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学习者分享】:杨杨

我们学习讨论的方法:

1、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简单来说,就是寻找自己的渴望或期待或需求

2、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简单来说,就是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提醒、监督(社群等)。

3、找专业的老师:可以找身边有结果的人帮助你梳理目标、反馈不足。

4、将练习培养成习惯

杨杨:

我来说下未来一周我会运用的场景:这段时间,我正在学习写文案,针对如何写好销售文案,我计划运用“保持动机的四步法”来督促自己。

第一步: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方面:我想成为一名文案高手

第二步: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方面:

1. 通过加入社群的方式,跟着同学完成老师的任务,相互鼓励加油,这也是提醒和监督自己;

2. 还可以定个小目标,定时定点完成,有小奖励。

第三步:找专业的老师反馈
1、首先找自己身边已经有结果的人学习,比如你觉得你的朋友圈圈谁的文案写得比较好,你可以学习他的方法,请他帮助你;

2、找专业的老师,系统学习

第四步:将练习培养成习惯

1. 从朋友圈开始写,生活随笔,所见所闻;

2. 第一周,每天一条,第二周每天2条,第三周每天3条,慢慢增加

3.每天完成3条文案,做不到发红包或者小惩罚;

(观察点:学习者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结语】

时间过得很快,到这里我们的拆书分享也进行到尾声了,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首先,我们学习了保持有目的的练习的3步法。分别是:第一步,明确具体目标;第二步,确定练习方向;第三步,专注反复练习。

其次,还学习:保持动机的4个建议:1,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 2.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3.找专业的老师 4.将练习培养成习惯。

然后我们又进行了微行动的学习。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孩子某方面的兴趣,比如学习钢琴,我们也可以用有目的的练习和保持懂的建议,去帮助孩子坚持学习。

都说“一百个知道,不如一个做到”,因为道理光知道没有用,关键要做到。希望大家在这次分享结束后能够保持有目的的练习。我是文伊,感谢大家的聆听与陪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