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364期线下活动(德思勤24小时书店分场)总第395期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改变主观臆断进行有效沟通

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我的名字叫叶盛。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致力于成为学习促进者的初级学习者、跑步爬山爱好者、新手拆书家。为了便于稍后进行分享讨论,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分组,左手边的三位为一组,右手边的三位为另一组。

今天我带来的拆解片段选自于《沟通的艺术》,分享的主题是:改变“主观臆断”进行“有效沟通”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采用知觉检核三步法来正确的理解他人,避免因主观臆断而让双方产生误会。

F特征:《沟通的艺术》一书自问世40多年里,先后再版15次,销量超出10万本,它堪称是最畅销的人际沟通教材,两位作者阿德勒和普罗科特都是大学教授,所以里面的沟通理论和方法都由专业而科学的研究得出,不是想当然的结果。

A优势:与同类书相比,《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自身因素、沟通媒介、沟通氛围这三个层面来探寻沟通的奥妙,让我们有针对性的运用技巧促进沟通、解决沟通冲突以及修复关系。此书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从人们常见的各种问题出发,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经验总结让我们更透彻地掌握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B利益:你和伴侣之间有没有互相说过狠话,伤害对方?你是否说话过于直白,不讲情面?或者说话过于委婉,言不达意?有没有过因为不善沟通而倍感挫折?《沟通的艺术》一书可以帮助你有效逆转沟通困境,全方位掌握沟通技能。 B2:今天我带来的拆解片段中有一个技巧叫“知觉检核”,希望通过今天的现场学习,大家能够运用这个技巧来验证自己对别人的行为或言论的诠释是否正确,从而避免因个人主观臆断而产生人际交往矛盾。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沟通的艺术》

下面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毕后请示意我: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很喜欢我所做的,”(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知觉检核,就是检查和核验自己的知觉。具体来说,它是一种沟通工具,是用来对别人行为或言论进行验证的一种沟通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不受第一知觉的影响、判断而产生误会。我们经常会按照我们自以为的印象去沟通,但是一旦我们的知觉错了,沟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比起直接评论,知觉检核是一种能够不具威胁性地指出对方行为的沟通方式。在开展沟通前,我们很有必要重新检查、核验自己的某个认知是否正确。

【Why】强调不这么做的环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用主观臆断来评价对方的行为,但这样做很可能会产生误会。而在我们指责对方的行为时,对方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可能会防卫式的反击,或者完全否认,这样矛盾就会激化。我们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即使所下结论正确,但是义正言辞、一针见血的评论也会引起我们反感。比如两个人起了点小争执,有一个人随手关门进了房间,“你为什么摔门?”对方立马反驳“我哪有摔门?”

【反例】

以我自己的经历作为一个反例。上周三女儿做完作业后,开始练琴了,听到她反复、快速地拉着同一首已经滚瓜烂熟的曲子,我心想她又在敷衍了事,根本没有用心。我跑到房间就开始指责“你怎么一直拉这一首已经很熟的曲子啊,还这么快,要按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来练啊,老师新教的内容你不练,课不等于白上了?”女儿为了不理亏,声音比我还要高一个度:“我就是要练自己喜欢的曲子……!”大家看,这就是我采用主观臆断来进行评价,造成的一次失败的沟通,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发了一场矛盾。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处理类似事件呢?

【How】让我们来看一看采用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

第一,描述注意到的行为。就是客观描述我们所看到的事情,不要直接下结论和发表评价;

第二,做出两种以上诠释。针对这个事情,你是如何理解的,提出两种以上看法,这些看法不一定都符合事实,但能让对方觉得你真的想了解他,有继续沟通的欲望;

第三,请求对方澄清,就是请对方对以上诠释做一个澄清,询问对方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回到刚才的例子,这件事情之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是我听到这样的批判肯定也会产生防卫心理和对抗情绪,在后面练琴过程中可能还会因为刚刚挨批评而情绪受到影响。我可以先问一下原因,了解下她真实的想法,而不是直接批评。

如果运用知觉检查的方法,我可以这么做:

妈妈刚听你拉**曲子时拉得很快很快,是老师要求你们按这个速度来练习?还是你想快快地拉完去休息呢?你可以告诉妈妈原因吗?

【Where】 适用于面对已知事实,却不知道原因,或者想知道原因的时候,就可以使用知觉检核来处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学习者经验】请小伙伴们回想一下,在近段时间内,发生过的一些沟通不畅、由于自己主观判断而产生误会的场景。比如:你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外出旅游,她却迟到误了飞机,你心想她肯定又拖拉磨蹭了;某天下班回家后,发现孩子在做作业时,作业本下垫着本漫画书,你也许这样想,他肯定没认真做作业,在偷偷看漫画书;或者老公太晚回家,老婆把家门给反锁了,觉得老婆肯定是生气了,等等。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每位小伙伴仔细想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会儿我请一位小伙伴用一分钟来分享他曾经遇到的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

陈先生:老婆工作起来很卖力,像个加班狂,经常一加班,就忽视了家人小孩,对老婆报怨。

【A1+:反思加工经验】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现在请大家试想一下,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觉检核三步法”,来和对方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呢?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制定自己的相关行动计划,稍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陈先生:老婆,最近,连续几天你都是很晚回家,你看你回来孩子都睡了,是因为公司确实有很紧急的事情要处理呢还是你更注重你的事业而觉得可以忽视家人呢?我们好好聊下你的想法吧?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要想减少误解,达到有效沟通,我们可以采用知觉检核来检查、核验我们的某个认知是否正确。首先描述注意到的行为,其次做出两种以上诠释,最后我们邀请对方对以上诠释做一个澄清来核验。我的拆解完毕,希望今天的拆书能给各位带来一点点生活的启发或者小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