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0226燕郊拆书帮拆书过级演武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赢得孩子,解决问题

开场:

【总目标】学习者学习完今天这两个片段后,能够学着使用(澄清)赢得合作的四步骤营造出一个孩子愿意合作的氛围(行为),然后(澄清)用3R1H的方法(行为)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从而让你带领孩子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手,并想出很多的创意来解决问题。(界定)。

【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开场】个人介绍和图书介绍

个人介绍:现场的小伙伴们大家好,首先还是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愿意抽出时间陪我拆书晋级。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晋级拆书家黎成昕,大家可以叫我解毒,三个标签定位自己,我是HR,家庭教育指导师,正面管教的践行者。

拆书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便于一会儿讨论,今天人比较少我们就分一组吧 。

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前两天孩子用我的刮眉刀划坏了我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这个笔记本我买回来还没到一年,平时用的很少基本像新的一样,我是一个很爱惜东西的人,把我的贵重物品弄成这样当时我就炸了,我大声的对他吼到你个败家孩子给我过来,为什么弄坏我的电脑?你知道换一块屏幕多少钱吗?我要剥夺你半年吃零食,买新书的权力作为惩罚!这时候孩子的身体缩成一团,留着眼泪说我妈妈我错了,我说,说错了有用吗?什么问题都能用道歉来解决吗?

【提问】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家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当孩子犯错误是用惩罚、控制来解决问题?

【影响】如果我们总是用要孩子吃点苦头,受惩罚,或者羞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会对孩子的自我价值造成巨大的损伤。

【解决】

1:《正面管教》给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可以要我们学习到怎么才能又教育了孩子,又不损伤他们的自我价值,用书中提到的方法可以要孩子成长成为自尊自信的人。

2:如果你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时候想要创造一个和气的氛围,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想和孩子一起想出出色的有创意的解决问题方法,那你今天可是来对了哦。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使用赢得合作的四步骤营造出一个孩子愿意合作的氛围。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给大家每人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我刚才发到大家手里的片段一,选自《正面管教》看完请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当琼斯太太得知自己6岁的儿子杰夫偷了东西以后,她也使用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找了个没人打扰的时间,让杰夫坐到她腿上。然后,她告诉杰夫,她听说他从商店里偷了一袋泡泡糖。(注意,她并没有通过问孩子是否做了什么事而给孩子设圈套”,因为她已经知道孩子做了什么。)随后,她告诉孩子,她上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从商店里偷了一块橡皮;她知道那样做很不应该,心里非常愧疚,所以觉得那样做实在不值得。杰夫辩解道:“反正小店里有那么多泡泡糖。”

琼斯太太引导杰夫讨论店主需要卖多少泡泡糖和其他东西才能挣到足够的钱来付房租、店员工资、仓储积压,以及养家糊口。杰夫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她和孩子还讨论了他们多么不喜欢别人来拿走自己家的东西。杰夫发自内心地说自己再也不想偷东西了,并且要去小店为自己偷的泡泡糖付钱。琼斯太太主动要和他一起去,以示道义上的支持。

琼斯太太能够赢得杰夫,是因为她没有指责、羞辱或说教。杰夫不必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觉得自己是个坏蛋,而且他愿意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探讨不再那么做的原因。而且,他能够参与问题的解决——尽管对他来说很尴尬——这对他的未来的行为来说有很有指价值的一堂人生课。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妈妈造成了一种支持的感觉,而不是指责和辩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基本上都看完了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互动问题1:原文片段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回答: 赢得

【回应与反馈】好的,大家看到了赢得。

【what】文章讲了琼斯太太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和孩子一起弥补了偷泡泡糖的过错。

【why】在友善、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去想弥补错误的方法,可以要孩子在不产生心理抵触的情况下改正错误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是“赢得”孩子而是“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

【易混淆词对比】(赢了和赢得)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意味着使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

“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意味着获得了孩子心甘情愿与你的合作。
【案例对照】

我给大家举5个例子,大家来判断是不是在赢得孩子。

1.孩子觉得英语单词很难,不想背了。妈妈说,“都1个小时了就那几个单词你都背不下来呀?(这个是赢得孩子吗?)

答:这个是在贬低孩子,属于赢了孩子。

2、孩子踢球踢碎了领居的玻璃,家长要孩子以后再也不要踢球了。(这个是赢 得孩子吗?)

答:这个是在惩罚孩子,还是“赢了”孩子。

3、玩好的玩具再不收起来,我就给你扔掉了(这个是赢得孩子吗?)

答:威胁孩子,属于赢了孩子

4、乖孩子你要是写完作业,我就给你买冰淇淋。(这个是赢得孩子吗?)

答:这个还是在用冰淇淋控制孩子,属于赢了孩子。

5、你作业都没写完就想玩手机妈妈可以理解,同时妈妈不能答应你。妈妈也有过追剧耽误了学习的经历,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怎么样可以有效的管理好手机的使用时间。(这个是赢得孩子吗?)

答: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理解同情孩子但是不宽恕孩子,还给孩子举了自己的反例,在好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属于赢得孩子。

【how】那么,我们赢得孩子合作的4步骤是什么呢?

1、 表达理解:表达出理解孩子的感受。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同情非宽恕: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是认可或宽恕孩子的行为。可以告诉孩子,你有过类似的行为,这样效果更好。

3、 告知感受:告知孩子你的感受,可以是你类似行为的感受,也可以是对孩子这件事的感受。真诚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部,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的了。

4、 关注解决:问孩子为了避免将来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办法?如果孩子没有想到,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和孩子达成共识。

【where】上述的方法里如果第一步和第二步基础打的很好可以省略第三步哈,这种赢得合作的方法其实不只是适用于孩子,大人也一样适用,谁都希望被尊重,在被尊重理解的情况下在去解决问题,就没有那么多矛盾冲突了。

【举个应用的例子】

我儿子的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我儿子在学校踢了老师。儿子回来后我询问具体情况,得知是他上课和同学说话,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下课的时候老师本来想教育他,结果他去上洗手间不在门口,老师就想要他去办公室罚站,他觉得丢脸就不想去,老师非拉着他去,他就往地上坐,误踢到了老师。可以看出老师一直是想“赢了”孩子。那我应该做的是“赢得”孩子。

1、 表达理解:孩子我可以理解你,你是不是当时觉得在楼道罚站已经很丢人了,去办公室罚站更丢人是吧?

2、 同情非宽容:我很同情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不认可你上课说话和处理老师要求你罚站时你所做的行为。我小的时候也有过一次迟到了被老师罚站的经历。

3、 告知感受:当时我也觉得很丢脸,脸都红了,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后来我再也不敢迟到了。因为我再也不想那么丢脸。虽然我不再迟到了,但是被老师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惩罚的感觉太糟了。

4、关注解决:那为了避免将来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办法?孩子说,“我给老师写一封道歉信,要老师原谅我,并且除了老师允许的发言,不再在课堂上讲话了。下次犯错误我要积极的承认改进。我不激怒老师,老师就不会惩罚我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小剧本】

我们已经学习过赢得孩子合作的四步骤,接下来呢,是我们一个应用环节。

请各位编一个关于赢得孩子合作的小剧本,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2周的某个场景里,需要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其中一方在对话中要清晰体现,我们刚刚说起过的赢得孩子的四步骤。5分钟之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剧本。大家好好想想你的对话如何体现出你这四步哈。

好,小伙伴先决定好你的具体场景哈,然后在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步骤编对话形式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学习者:晁儿

场景:下周四晚上孩子要准备开学了,之前上学的时候睡前孩子会准备明天要带的东西。经过了一个假期,孩子可能晚上忙着听故事会忘记了准备工作,导致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可能忘带口风琴,可能会被老师当众说,放学回来之后,她可能跟我有一些对话。

孩子:妈妈今天音乐老师当众说我了,因为我忘记带口风琴了。以后我不再喜欢音乐老师了。

(我运用赢得孩子合作这四个步骤我可能会说)

晁儿:(表达理解)是吗?你是不是觉着老师当众说你,让你自己觉得很丢脸呀?

孩子:嗯,是的。

晁儿:(同情非宽容)那妈妈听了也感觉很同情你呢,但是这个忘记带口风琴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不是老师的错对不对?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忘记带我的作业本,第二天老师也是让我罚站。(告知感受)站到最前边,当时我也觉得很丢脸,然后我都不敢抬头,就想有个缝,我就钻进去得了,后来我也会想,哎呀,我也不想上这个老师的课了,我也不喜欢他了。但是后来我想想,我如果不喜欢那个老师,好像对老师也没有什么影响,我自己反而成绩越来越差,有一次考试都已经全班到数了,后来我就发现这是我自己的原因,然后我又开始调整自己,慢慢课程也跟上了。(关注解决)那如果你借着妈妈这个例子,为了避免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会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孩子:我会睡前把准备工作做足了,收拾好所有的东西把书包提前放到门口的位置,就不会忘记了。下次我就用小杜定个闹钟,让他到点儿提醒,我该做准备工作了,然后我就立马去做。

晁儿:嗯,你很有自己的方法呢,比我的方法还好呢,还借助了小杜的帮忙。

拆书家反馈:很好,晁儿分享的这个案例很生动呀,她不仅用了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最后还表扬了孩子,对孩子的肯定会要孩子下一次还想要去积极的解决问题。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通过他们的演练,我们学习了怎么才能赢得孩子合作解决问题。那刚才的重点侧重在赢得孩子,创造孩子愿意合作的氛围上,没有侧重对问题的解决上,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具体要运用什么方法。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2:在跟随我学习完用3R1H的方法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后可以让你带领孩子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手,并想出很多的创意来解决问题。

【A1量表自测】

在学习今天的第二个拆页内容之前,大家先一起来做评估我们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时的方式的小测试。

下面的每句话,如果完全符合你的情况,你总是这样的,请打6分;如果完全不符合,你从未这样,打1分;偶尔符合,打2分。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

满分30分,你们得了多少分?

得分大于等于22分的小伙伴请举手,你们太坏了啊!你们想想如果你们做饭太咸了,你们的孩子或者家人说,“做了这么多年的菜,盐放这么多,是要我们都得高血压吗?去,门口罚站”;你们项目没做好没拿到奖金被家人数落,他们为了要你记住这个教训决定要唤起你们的羞耻心,“这么大人了跟个项目都跟丢了,你就这点水平?你看看人家韩梅梅的爸爸,今年挣那么多钱,你这业绩还有脸回来?”你们又会是什么感觉?分数在16分到22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我想刚才我举例的时候你们也会有体会,做你们的孩子也是痛呀;得分低于16分的小伙伴请举手,可以看出你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挺照顾孩子感受的。其实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呀,我特别理解大家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情绪失控,觉得孩子不接受点惩罚就不能吸取教训的想法,其实我也常常是这样,但是上述这些方法真的不是明智的做法,不但对孩子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可能要孩子变得叛逆或者讨好,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下面的拆页,他会给我们更好的解决办法。

R阅读原书拆页 :

在五年级一个班的一次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做头脑风暴,对两名因为没有听见。课间上课铃声而迟到的同学讨论逻辑后果,下面学生列出的后果清单。

1.让他们俩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2.让他俩放学后留下,他们上课迟到了几分钟就留几分钟。

3.扣除他俩明天课间休息的时间,他们迟到几分钟就扣除几分钟。

4.取消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

5.向他们吼叫。

然后,老师要求大家忘掉逻辑后果,为有助于迟到的同学准时回到教室的解决方案做一次头脑风暴。下面是他们列出的解决方案清单:

1.大家可以一起大喊:“打铃啦!”

2.迟到的同学可以在靠近电铃的地方玩。

3.迟到的同学可以注意别人什么时候回教室。

4.把电铃调得更响一些

5.迟到的学生可以选一个好朋友,提醒他们该回教室了。

6.打铃的时候,大家可以拍拍那两个迟到的同学肩膀。

两个清单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前一个不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惩罚。它关注的是过去,以及让两个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第二个清单则无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它关注的是帮助这两个学生在将来做得更好,其焦点在于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第一个清单是用来伤人的,第二个是用来帮人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

1.问:这个片段中上下两部分方法各自都是基于什么前提设计出来的?

答:上面是基于逻辑后果提出的方法,下面是基于问题解决提出的方法。

2.问:如果使用,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个更像惩罚,是伤人的。第二个是真的在解决问题,是帮人的。

【what】

文章通过例举孩子们讨论如何解决两个迟到孩子的问题,要我们直观的看到了基于逻辑后果提出的方法与基于问题解决提出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要我们体会到了惩罚的伤害,和关注问题解决带来的帮助。

【why】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可以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用合理的方式更好的解决问题,帮助到别人。

【How】我们怎么来操作呢,具体的实施用3R1H的方法步骤有如下4步:

1. 相关: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本身相关,比如:孩子弄坏了东西就应该想补救的方法,而不是要孩子罚站。

2. 尊重:不要责难,羞辱孩子。比如:给孩子贴冒失鬼,败家子等标签,要孩子去体验痛苦,觉得只有唤起孩子的羞辱心孩子才能不再犯错。

3. 合理:要孩子承担相应的过后,而不要放大或缩小承担后果。

4. 有帮助:想出的方法本身是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有利于孩子成长。

【例子】

上周我的孩子踢球的时候把别人家的玻璃打碎了。 我是这么做得:

1.相关: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偿,赔偿和损坏玻璃是有相关性的,所以我要孩子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来赔偿给领居。

2.尊重: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责难,羞辱,惩罚,没有让孩子去体验痛苦,而是和孩子商量要如何解决问题。

3.合理:我并没有借题发挥,而是在正常的范围内,要孩子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4.有帮助:事后我们总结了整个事件,孩子知道了因为损坏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偿,自己的承担这个后果,所以以后要选择开阔的地
方踢球,他还考虑到了要避开行人,防止伤人等踢球的注意事项。对他都是有帮助的。

【适用边界】其实这个方法并不是只适合教育孩子,在我们做领导管理下属,或朋友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和他们讨论出一套问题的解决办法。你还有可能想出更有创意的解决办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促动参与

【明确问题】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想用刚分享的3R1H 四步骤来解决问题,你们觉得哪一步最难做到?

学习者晁儿:有情绪的时候做到“尊重”比较难,“合理”这个点儿这个度每个人也不是特别一致,这两个点儿都挺难的。

拆书家引导: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这四步没有难点的?如果有人觉得这四步没有难点我可以启发一下大家,如果说之前我们没有
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那今天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方法,你能保证之后你孩子再犯错的时候,或者你的下属、朋友
再犯错的时候,你就一定能把这个方法很顺畅的运用下来吗?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那?这个原因和哪一部关联?这样我们是不是就
找到了我们觉得最难的步骤?(大家还可以想一个过去的经历想想你孩子犯错误的一个情景,结合今天的方法想想我之前是卡在哪
里了?为什么用到这里就会有问题,通过这个方法找出来哪一步最难。)

学习者晁儿:就是“尊重”挺难的,因为自动化反应,到那个点儿你就会脱口而出那些伤人的话。回过头来再想想,在气头上的时候,
也觉得我们也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学习者海昱:最难的是“尊重”

拆书家引导:对,有的时候好像觉得我是你妈,你居然不尊重我的那种感觉,是吧?好,那尊重是一块儿,然后刚才说到合理也比较
难是吧。是不是还有小伙伴有别的答案那?

学习者锦锦: 我也觉得最难的是“尊重”

学习者董老师:我也觉得最难的是“尊重”

【解决问题】

1. 好,那么我们举手表决一下选出大家觉得最难的一步。

大家都觉得尊重最难是吧?那我们就讨论如何做到尊重。

2. 好刚刚我们选出了最难的一步,接下来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启发式问题互相追问?可以问原因?问感受?问过程?问方法?问结果?问优点?问缺点?问责任?等等。时间3分钟,一会请人分享。

3. 好,现在问题的本质我们都找到了,现在我们用2分钟时间讨论出我们的解决目标,也就是我们觉得这个问题解决成什么样子我们就满意了。一会儿请人分享。

学习者晁儿:因为自己有情绪,还有从小我们是被那么对待的所以到那个点自动化反应要我们不尊重的对待孩子。原生家庭带出来的固有思想。

学习者海昱:你要尊重别人,首先你自己感觉到他是尊重你的,然后你觉得他不尊重你,因为尊重是相互的。

拆书家引导:好那我们总结归纳一下本质都是什么?

本质是:

(1)情绪控制:当我们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沟通就成了情绪发泄。

2)自动化反应:家庭中固有影响造成的自动化反应。

(3)平等:尊重应该是相互的。

4. 好,现在大家在来讨论一下我们要如何行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把解决方案的关键词写到便签上。时间5分钟,一会儿请人分享。

目标:做到语气平静,从言语、行为、表情各方面体现出我们的尊重。

5. 好,现在大家在来讨论一下我们要如何行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把解决方案的关键词写到便签上。时间5分钟,一会儿请人分享。

请大家派代表讲解你们的成果。

学习者晁儿:

一、控制情绪

(1)觉察:觉察到自己不好的情绪。

(2)暂停:停下来去思考自己做的到底哪些不对。

(3)调整情绪:调整自己不对的情绪。

二、阻断自动化反应:通过换位思考把孩子的问题和自己的过往关联,用同理心去体会孩子的问题可以阻断自动化反应。

三、平等:调整自己的言语,表情,行为平等对代孩子。

【回应与反馈】

解决方案:

感谢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的解决方案,今天大家提出的问题,讨论的本质原因,给出的解决方案都给我新的思考和启发,很多都是我以前没有考虑到的,在讨论中,也让我们更细化的考虑了3R1H的应用思路。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A2特定任务】

时间问题,今天我们就不在现场进行A2的演练了。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在未来一两天内,找出你要应用的一个场景,可以是和孩子解决犯的错误,也可以是帮助下属或同事朋友解决问题,都可以。应用3R1H这个方法,从而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体会一下这个方法带给人的帮助。然后把过程以及结果写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话内容,在微信上反馈给我。我回去收作业哦……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学习者锦锦:

场景:拆完书后刚好那天晚上和儿子开玩笑说他不要把唇膏带到学校里去,哪些别的男生会说他是女生,他就生气了,用膝盖顶了我的腰。

(我当时正好腰不太舒服,我的情绪已经上来了,和孩子发火了,又及时察觉了,进了自己的屋子冷静下来想了想,才去和孩子沟通)

锦锦:孩子你刚才这样做对不?

儿子:不对。

锦锦:那你现在已经这么做了,妈妈不惩罚你,但是妈妈的腰不舒服了,你弄疼了我,你是不是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相关)

儿子:是的

锦锦:妈妈刚才责怪你了,对你态度不好,妈妈和你道歉,妈妈刚才没有控制好情绪对你吼了。现在我们和解好吗?(尊重)

儿子:好的妈妈。

锦锦:那你刚才把妈妈弄疼了要怎么做?(合理)

儿子:妈妈,对不起,我刚才也没有控制好我的情绪。您还疼不疼?我给您揉揉。

锦锦:好的,你给我揉揉吧!

锦锦:好在你这次用力不大,我没有受什么伤,可是如果你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如果你生气就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要动手,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给别人带来了伤害,你是要负责的是不是?

儿子:是的妈妈。

锦锦:那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以后在你生气的时候要怎么样控制自己的动手。(有帮助)

儿子:妈妈,我觉得我也应该像您一样告诉对方我现在有情绪需要先冷静一下一会儿在沟通,然后我就先走开。

锦锦:很好冷静是为了什么那?

儿子:我要平复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想想我生气的必要性,我为什么要生气。

锦锦:嗯,那你刚才为什么要生气?

儿子:我就是因为你说我是在做女生做的事呀!

锦锦:你自己有时候也会说你要当女生了,那时候你为什么不生气?

儿子:我自己说是在开玩笑,别人说我就觉得是被嘲笑。

锦锦:很好,你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就是你觉得别人的玩笑是嘲笑,所以你生气了动手了。你如果当时直接和妈妈说明你的想法,妈妈也不开这样的玩笑是不是就没后面的事儿了?

儿子:是的。所以我冷静之后,应该把我的想法告诉对方,和对方一起想一个我们都愿意接受的方式,就像我们这样。

锦锦:很好儿子,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就记得先暂停冷静下来想想,将关注点放在问题解决上,你冷静下来办法会很多哦。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演练和配合,今天的两个片段,我们分别学习了赢得孩子的合作4步骤和3R1H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两个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在和气的氛围里讨论出真正帮助别人的好方法。

希望我今天的带拆可以帮助到大家,掌握了这两个关键方法,希望大家可以改善和孩子,下属,朋友的关系,让大家在更和气的环境下能有更创意更出色的方式解决问题!

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聆听和配合,我今天的带拆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