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 RIA 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前否后肯”的句式消除误解。
【Feature特征】(以书为核心来满足好奇心)
今天的拆页选段源自《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什么是关键对话?当谈话的后果影响很严重,比如相亲、升职、面试等;或者双方的情绪很激烈,比如争执;或者双方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比如你与孩子关于玩游戏。这些都是关键对话。《关键对话》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运用本书提供的技巧,在沟通时不论是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
【Advantage优势】(用比较建立安全感)
《关键对话》在2012年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沟通技巧都给出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并且这些案例是作者团队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人的实证调查所写,具有很强可操性和实用性。
【Benefit利益、好处】(强调学习者能学到什么以引发兴趣)
【B1】(学完本书可得利益)
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和收获呢?本书告诉我们一套完整的对话流程,从明确对话目的,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让他人畅所欲言,不但有方法,而且有实际的案例的供参考学习,帮助我们在面临关键对话场景时能通过高效沟通达成目的。
【B2】(学完此片段可得利益)
今天学的片段是“消除误会”。我们有没有被误解的情况?比如:当你与老板谈工作、与合伙人谈判、鼓励或批评员工、要同事协作、与孩子谈成绩和玩游戏,夫妻谈话时?当你被误解时,是不是感到很委屈?但有可能越解释误会越大,不解释又很憋屈。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学习完拆页片段后,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前否后肯对比法”的方式,消除别人对你的误解。
【片段主题】:让沟通中产生的误解原地消失
【片段来源】:《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 第5章
利用对比法消除误会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以下两部分。
·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 (否定部分)。
·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举例如下。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样一来,你就能消除安全威胁,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I便签】
好,大家目前都已经完成阅读拆页。这个片段在讲什么呢?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它告诉我们当别人对自己产生误解时,我们如何通过肯定和否定的对比方式为对方重塑安全感, 从而消除误会。
【Where】(适用场景)
这个方法很适合用于在沟通中,双方有误解或者出现比较激烈的负面情绪时,通过这个方法化解误解、消除误会。
【How】(具体怎么做呢)
具体该怎么做呢,很简单,一共两步:前否后肯 。
1. 否定(打消误解)
提出对方可能有的疑虑或误解,在其基础上予以否定
2. 肯定(明确态度、表达初衷)
表明你对他的认可与尊重,阐述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句式:不是……而是……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如果在沟通中我们不能及时消除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很有可能不欢而散,甚至发生严重的争吵,愤怒地得罪对方,不但对双方的情绪都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会影响双方的关系、合作、相处,可能把事情谈坏,也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
【案例】
例如,昨天午餐时,妈妈做了她拿手的丸子汤,爸爸想让我多吃点。他说:你妈就丸子汤做得还行,其他都菜就差远了。妈妈一听就炸锅了:吃现成还这么多毛病!挑三拣四!你做得好你来做! 爸爸也气了:好像我没做过一样?!那我们来数数,这么多年谁做得多?!……两人吧啦吧啦就吵了起来
【反思】
而结合我们今天的拆页,我也在反思。当时我明白我爸本意是“我妈的丸子汤做得不错”,也理解我妈的恼怒,我爸完全可以通过对比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高效沟通,达到他想夸我妈的结果。
1. 先否定,打消她的顾虑:你要知道我不是责怪你做菜不好吃,
2. 后肯定,阐明他的初衷:而是,你今天的丸子汤做得很好吃,大家多吃点。
【预防异议】
大家可能会嘀咕,使用这种“前否后肯对比法”语言会不会太麻烦了,这不符合我们平时的说话习惯!事实上,不这么做会更麻烦,因为在类似情况下没有用最妥善的做法而带来的时间、精力、情绪上的浪费,要严重得多……,总之,虽然麻烦,但是值得。
大家还可能会觉得,如果误会很深,不仅仅是某件事有误会,有坚冰的那种,也许这种方法就没办法简单解除误会。我们消除误会的方法不止今天这一种,今天的方法只是给大家一个选择和建议,当误会不是那么深的情况下,“前否后肯”的方法还是很管用的。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7分钟
【分步催化1】多个情景
1、 为了促使大家更好地在生活中使用“前否后肯对比法”的沟通方式,请试着想一下你在未来的工作或生活中很可能被误解的场景。
比如: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同事不愿配合认为你在指挥他;向领导汇报工作问题时,领导认为你没有尽力;你让父母不要去买街边的保健品,他们认为你不舍得钱;跟孩子谈学习成绩,孩子认为你只看重成绩;再比如你最近工作很累,回家跟伴侣对话很简单,伴侣认为你不重视他 。
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你在未来可能被误解这个场景,我们用30秒时间记录。
【分步催化2】把情景深加工为情境
2、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将来遇到这个情景,让我们运用“前否后肯对比法”来整理思路,大家在这个场景中要怎么去说,才能重建安全感,让面前的人消除对你的误解呢?
请大家把所说的具体步骤写出来,可以参照刚才说的”不是……而是“句式。
(1分钟时间) 不是 而是
(1分钟时间)接着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你写下的这个场景
3、【学习者分享】
邀请1位学习者分享
【结束语】
今天的拆页就到此结束。即使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但消除误解更是表达者的使命。再来回顾一下关于消除误解的“前否后肯对比法”,记住口诀是:前否后肯,句式是“不是……而是……”。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沟通中遇到被别人误解的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让误会在原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