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台灣籌備分舵第16次過級(16線上)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你有什麼煩惱嗎?來試試影響圈的威力吧!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爱看书的小云,名叫苏晓筠。是位二级拆书家、网页设计师、断舍离整理师。

感谢大家在此的陪伴赋能。

场景介绍法

(事件)

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公司来了一个新主管,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迫切地想实行所有他能想到的想法与活动,使你的工作量突然爆增三倍,还每天不时打断你,催你进度。

(提问)

如果你有一个这样让你非常烦恼的主管,你会怎么做呢?

学习者:不给他好脸色,但是因为他是主管,所以工作还是要做。

(影响)

这是我去年真实遇到的状况,多数同事采取消极抱怨,抱怨会削弱我们的能量,变成被动的受害者心态,产生对问题无能为力的挫折感,结果公司半数以上的人带着负面情绪相继离职。

(解决)

若我们看完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就可以找到培养自己独立负责人格并与他人互相信赖共好的技巧。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的这个片段关注圈与影响圈是取自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学习目标)

在你学完此拆页后,当你有烦恼或困扰时,都可以透过辨别可控、不可控的方法,来了解自己的可控的影响圈在哪。

在上例中不但可以和新上司和平共事。长期下来还能获得了上司的信任也增加了自己工作效率能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史蒂芬 柯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关注圈和影响圈这个拆页.看完的人请跟我说一声。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判断他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争等等,这些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of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还记得拆页中提到哪二个圈? 对, 关注圈与影响圈。

关注圈就是你会花时间或精力的事情,例如: 别部门的上司我不太会花时间关注,所以它不是我的关注圈。

关注圈内有一个圈叫影响圈,它的关键词是"可控",也就是针对解决或改善问题付诸自己能改变的行动。

就拿刚刚我说新上司的例子来说,

如果我一味的抱怨自己真倒霉,期望自己能遇到理性上司。我是在可控的影响圈做事吗?

不是,因为抱怨只是情绪舒发,期望只是空想都没有行动,没有实质有助于改善或解决问题的效果。

所以可控要素有2个:有助于解决改善问题+行动

若我要改变上司一意孤行的做法。我是在可控的影响圈做事吗?

不是,因为他人不可控的,而且就算我努力也不见得有成效。改变他人远不如改变自己来的容易。

所以可控还有1个要素:自己能改变的

若我针对爆增的工作,条列工作清单来厘清,而上司会催进度我就主动汇报工作进度、请示事情的缓急轻重。我是在可控的影响圈做事吗?

是的,条列工作清单、主动汇报都是针对解决或改善问题的行动,而且"自己能改变"的可控影响圈内。

所以判别是否在可控影响圈做事,要"同时"符合3个条件:自己能改变的+有助于解决改善问题+行动

具体步骤

若你有很多烦恼时,要怎么找出可控的影响圈呢?

1聚焦烦恼

面对众多的烦恼,请先选择"一个"较”严重”的烦恼,来专心击破。

严重的程度,可以用耗时、耗力,你累了!或是后果严重,你怕了!这两个维度来找。

2区分可控:

可控影响圈要同时符合3要素:自己能改变的+有助于解决改善问题+行动

不可控则是自己不能改变的,像是他人、环境、过去……之类的。例如:主管个性、同事离职、大环境不景气。

3明确目标:

烦恼有时较抽象,所以我们需要在可控范围找出具体可衡量的目标来提示我们可做的方向。

但若你的烦恼刚好是不可控的他人、环境、过去, 也一样回归可控3要素,仍然可以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

他人:回归你对应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例如:新主管对应我职员的角色,我只要专注达成新主管交办任务即可

环境:大环境疫情是不可控, 但自己的身边的卫生防范是可控的。

过去:过去不可逆,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对过去的看法。

4开始行动

可控影响圈的事,列出行动的第一步。若烦恼较严重,请至少做出二个以上行动。

不可控的事,接受他并减少或不关注他.

确保你的时间花在可控影圈的事上。

预防异议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抱怨吗? 的确,抱怨不满是人之常情,但若习惯了抱怨,也容易让人习惯陷入受害者心态。书名之所以说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就代表这些可能违反我们的本能习惯需要我们多花一点时间去培养去扭转。

适用边界

在你的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扰、烦恼时,都可以适用这个方法。但烦恼是自己不能改变的不可控他人、环境、过去,就只能学会放下,并回归自己能做的事情上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除了我刚说的场景外,那你们又会想到什么占据你心思已久的烦恼呢?

请用5分钟各自写下你未来一周可能想处理的烦恼,用它来编一个小故事,设计出主题、人物、情景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且需要对话的剧本,记得应用刚学的影响圈4步骤,待回我会请一人来分享。有疑问的人,请举个手让我知道。

反馈(简短复述/摘要点评/号召鼓掌)

我们掌声~感谢这位小伙伴跟我们分享这么生动精彩的故事。

道翔即使面对新工作环境的挑战,也能应用影响圈四步骤,在三个月内学会三个新程序语言,对新工作胜任愉快。

强有力的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高效人士中常用的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中里面有一个什么圈?学习者回答:影响圈。那它可控吗?学习者回答:可控。对,我们要多花时间在我们可控的影响圈,不花时间抱怨,用积极主动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