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和别人分享争议性观点时(where),运用(行为)试探性表述(澄清),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界定)。
【自我介绍+分组】
哈喽,大家好,我是弦子,十年培训工作者、沟通类主题拆书家,期待在大家的陪伴下,共同实现沟通技能的增长,为方便大家互动交流,我们先简单分个组,那么就从我的左手边开始,2人一组。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
【事件场景】
在之前拆书活动中,有位伙伴提到了这样的困惑,她的一位同事离职了,领导希望由她暂时接手小李的工作,可是她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已经非常饱和,无法兼顾,她很想去找领导把想法说清楚,但又怕表达不好,惹得领导不开心,到底该怎么办呢?她特别焦虑。
【提问】
伙伴们,你们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扰呢?当我们与他人看法不一致时,你会选择隐忍不说默默忍受?还是不顾后果表达,哪怕发生争执呢?
【影响】
似乎这都不是好的选择,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人际关系、阻碍事业发展,甚至会损害身心健康。
【解决】
所以,今天呢,想给大家带来这样一本书——《关键对话》,它是由4位专家顾问团队,对全球十万多人进行实证调查、剖析写出,包含很多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如果运用得当,无论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可以沉着以对,轻松化解。
接下来拆页的学习,你将会掌握试探性表述的方法,勇敢表达争议性观点,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
R原文片段:《关键对话》——P127
试探性表述
在分享看法时,你应当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你的表达方式应当是这样的,既能在结论中表现出适度的自信,又能欢迎对方对你的看法进行质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你可以把“事实是……”改为“我认为……”,把“人人都知道……”改为“有3位供应商和我谈过,他们认为……”,把“很明显……”改为“我有点怀疑是否……”。
为什么我们要软化自己的措辞呢?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而不是强迫对方屈从于我们的意志。如果我们表现得太过强硬,信息的交流就会中断,变成一场独角戏。对话的讽刺之处在于,在和观点不同的人交流时,你表现得越强硬、正确,对方就越感觉你充满敌意。其实,动不动就用绝对化字眼和夸张表达并不会增加你的影响力,反而会削弱观点的分量。与此正相反,在对话中你表现得越谨慎,对方就会越加开放地接受你的看法。
拆页比较简短,我看大家都读完了,那么我来分享下我的理解。
【Why 】
拆页中有一个观点,对我的冲击很大,简直颠覆我的认知,它是这样说的,“对话的讽刺之处在于,在和观点不同的人交流时,你表现的越强硬、正确,对方就越感觉你充满敌意。”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弱,你强它就强,这个过程彰显着最朴实的人性需要,没人喜欢被强迫,战胜和控制,而当我们和别人分享有争议的观点时,却一直这样做,那是因为我们过分看中和维护自己的观点,以致忽略了听者的感受,“人人都知道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老板就是这么说的。”“我们可以按照你的方案来,只要你不怕丢了客户就行。”
结果会怎样呢?很显然夸大其词、狐假虎威或者威胁的方式表达,这些都是强硬的,非但不会让对方冷静的聆听和理解我们的观点,更会激起对方强烈的情绪和激烈的争执,毫无疑问也破坏了人际关系。
【辨析概念间的适用边界】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拆页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要软化自己的措辞,拆页中的解释是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在结论中表现出自信,又能欢迎对方对你的看法进行质疑,很难理解对吗?我们可以看这张图片,形象的去理解它,如果说表达争议性观点的方式由弱到强排序
软化是介于软弱和强硬之间,但在应用时又极容易和软弱混淆,所以若想真正做到软化自己的措辞,我们先来辨析下【软化】和【软弱】两个概念。
语言特点不同:
软化的语言往往是谦逊、柔和且坚定的;而软弱的语言往往是自轻自己或观点的;
达到结果不同:
软化的结果是观点有效的传达,对方易接受;而软弱达到的结果,虽能避免争执,但自轻的表达方式,会降低别人对你及观点的轻视,无法获得别人的重视及推动。
我们来举个例子,在表达争议性观点时,我这样说是软化还是软弱呢?
拆书家:“可能我的想法不太对...”请问这是软化还是软弱?
伙伴:软化
拆书家:真的吗?我们来分析下,我的想法不太,谦逊吗?符合,柔和吗?符合,但坚定吗?不符合,不坚定,而是在自轻自己的观点,所以是“软弱”,可想而知,对方会如何看待你后面的观点,他会觉得知道不对就别说了,或者反正也无足轻重,可听可不听,往往很多时候,我们被这种软弱的说法带入了陷阱。
伙伴:可是我说的是可能啊?是在给对方台阶下啊
拆书家:很棒哦,积极提出异议,软弱确实可以达到这个给台阶下的目的,避免争执,但是她却给自己埋了个观点不被重视的雷,是否可以有更好的不卑不亢的即避免争执又不必自轻自己的表达的方式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软化自己的措辞,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尝试着拆解为基于软化措辞的试探性表述两步法”
【How】
1、基于事实表达想法:呈现自信的状态,参考句式“因为(事实)...,所以我猜测...
因为事实是看到听到、真实发生的,是无法被质疑的,不会带来争执,不仅让你的表述充满自信,且当对方基于事实来了解你的想法时,将更容易理解和信服;你可以这样说:“因为我看到..(事实)...”
如何表达想法呢?在事实后面加上“所以我猜测...”加上我猜测的好处是体现这是我的想法,但并非是板上钉钉的事,我的目的在于表达和分享.
2、好奇提问:通过好奇呈现谦逊的状态,参考句式 “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想的?”
当你向对方提问时,表明你好奇对方的想法,并鼓励其对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这是一种极好的开放交流的态度,在双方观点不一致时尤其重要,陈述观点的目的不是咄咄逼人,只顾自己表达,更要给对方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这样才能实现交流,达成一致,让对方更愿意认真思索你的想法。
【案例】
让我们回到开篇的案例就好,那个拆书伙伴要如何找领导运用【试探性表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第一步:基于事实表达想法
“领导,目前我手头上有两个项目正在推进中,而且我对小李的工作也不熟悉,我觉得为了保证工作有质量的开展,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任务交给更适合的伙伴来做呢?”
第二步:好奇的提问
“我很好奇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因为你表达基于事实,想法明确,自信且谦逊,相信领导一定会慎重考虑工作分配,即使他最终并未采纳你的想法,也会充分理解你的难处,并表明是工作安排的初衷并同步给予一定的支持。
【Where】
试探性表述法适用于双方观点不一致,且沟通不畅易产生争执,后果又对你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境,不适用于那些无伤大雅的生活琐事,简单直接做自己也蛮开心的,不是吗?
【A2催化应用】(教学习者编写剧本)
试探性陈述的两个步骤,你掌握了吗?这次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尝试,试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甚至一个月内,你可能会和谁?在什么事情上观点不一致,而不表达又会对你产生较大影响呢?比如你向上司申请升值加薪,可他并不一定这样想;你想让孩子先完成作业再玩游戏,可他总是当作耳边风;提醒朋友还钱,可被各种理由推脱等等。请把你想到的内容按照如下结构编排出来,写在纸上。
给大家5分钟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可以把重点放在梳理框架上,不用遣词酌句,只要列出关键词就好。
模板如下:
1.背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和
2.故事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接下来请一位伙伴,为我们分享下他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小C
1.人物:我和领导
2.故事
(1)起因:有一场培训我想线上做,领导希望线下做
(2)经过
运用“试探性陈述法”,我会这样表达
第一步:基于事实表达想法
我:“领导,您看最近疫情又严重了,昨天一天西安新增90多例,已经封城了,还有其他地方也起来了,所以我觉得如果在线下来做培训,人员聚集可能会有风险,所以您看是否可以放在线上呢?既安全又能覆盖全国。”
第二步:好奇的提问
“我很好奇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领导:“嗯,我觉得你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明天给个详细的方案,我们再决定。”
(3)结果
提供完整的方案后,领导觉得我考虑周到,培训按照我的想法执行了。
【回应反馈】掌声鼓励两位伙伴,很开心看到,在你们的故事里通过运用“试探性陈述法”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强有力结尾】
今天的拆书活动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试探性陈述的方法,让我们知道当双方观点不一致时,可以采取“软化”的方式,自信且谦逊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更开放的理解和接受,此刻你们脸上的笑容正是表达观点后的喜悦,希望我们践行【试探性陈述法】,时刻拥有自信且谦逊的表达自己的勇气,勇敢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关键时刻,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弦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