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Tracy,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工作标签【人力资源】,我负责人才发展模块;第二个标签【写作】我正在每周写文章打卡,目标100篇。第三个是【时间管理练习生】学习并践行时间管理方法。
因为今天会有讨论的环节,为了方便后面的交流,现在我们先进行分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拆页出自《金字塔原理》。
【F】:特征
这是一本教我们怎样高效地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书,本书作者芭芭拉·明托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这本书也是畅销40年,经久不衰,书中介绍了著名的”金字塔原理“。
【A】:优势
众多知名公司都用书籍提到的原理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它还被哈佛大学、伦敦商学院等著名院校列为指定教材。
相对于同类书籍,本书不仅发行日期早、发行量大,更是诸多思维训练书籍借鉴的样本,比如《结构思考力》的很多内容,就源自本书。
【B】:读这本书的好处
你有没有过想了很多却觉得自己说不清楚,写文章或者写报告的时候对方没有领会到主要意思的情况?
这可能说明我们在表达、写作、沟通等方面需要提高思考和逻辑,金字塔原理就是一本很好的思维训练书籍,推荐这本经典书籍,相信会有所帮助。
【B1】:学习本拆页的好处
今天的拆页将帮助你学会有序表达,提升沟通效率,高效达成沟通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可以学会使用“结论先行,论据展开”这表达2步法进行高效沟通。
现在请各位阅读一下原文片段,完成后请小伙伴抬头示意我。给大家2分钟时间。
R:【原文片段】现在请各位阅读一下原文片段,完成后请小伙伴抬头示意我。给大家2分钟时间。
R:【原文片段】 《金字塔原理》如何清晰表达 P7-18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你必须牢记。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讲者、培训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退一步说,即使受众能够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你也增加了他们阅读的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你没有提前说明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举例说明,除自上而下的顺序外,任何其他顺序都可能造成误解。假设我和你正在酒吧喝酒,突然我对你说:
“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你知道,苏黎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城市。我们到一家露天餐馆吃饭,你知道吗?在15分钟里我至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子的人。”
我说这番话是向你传递了一个信息,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你会主动地推测我向你传递这个信息的原因。也就是说,你会将我说的这番话看做是组还未表达出的思想的一部分,你会假设某种可能的原因,并据此调整你的思路,准备接着听后面的话。这种预期性的准备能够减轻大脑分析信息的负担,因为你没必要分析随后接收的每一个信息的所有特征,而只需寻找与前面信息相同的特征即可。
于是,你可能会认为,“她在谈论苏黎世已经变得不再保守”,或“她准备把苏黎世与其他城市作比较”,甚至“她很喜欢男人的长胡子”。无论你有什么反应,你的大脑都在等待以上话题进一步的信息,而不管后续实际的信息如何。我看到你一脸茫然,就接着说:
“而且,如果你在纽约的任何一座写字楼周围转一转,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不留长胡子或长头发的人。”
现在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似乎并不是在比较城市,倒像是在比较城市中的职场白领们;而且我想表达的似乎也不只是胡子,还包括各种面部毛发。这时你也许会认为,“也许她不喜欢男人留长胡子;也许她想比较不同职场白领留胡子的方式;也许她对正规机构如此容忍员工留胡子感到奇怪”不管怎样,你含混地嘟哝了几句,算是对我说的话的反应,于是我不得不接着说下去:
“当然,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
“噢,”你想,“我终于明白她想说什么了。她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更开放。”于是你把你理解的意思告诉了我。你的理解在逻辑上完全合理,但根本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你知道吗?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商业界,男人留长胡子或长头发已经这样普遍,这样被广泛接受:
在苏黎世……
在纽约……
还有,在伦敦…… 《金字塔原理》如何清晰表达 P7-18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你必须牢记。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讲者、培训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退一步说,即使受众能够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你也增加了他们阅读的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你没有提前说明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举例说明,除自上而下的顺序外,任何其他顺序都可能造成误解。假设我和你正在酒吧喝酒,突然我对你说:
“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你知道,苏黎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城市。我们到一家露天餐馆吃饭,你知道吗?在15分钟里我至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子的人。”
我说这番话是向你传递了一个信息,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你会主动地推测我向你传递这个信息的原因。也就是说,你会将我说的这番话看做是组还未表达出的思想的一部分,你会假设某种可能的原因,并据此调整你的思路,准备接着听后面的话。这种预期性的准备能够减轻大脑分析信息的负担,因为你没必要分析随后接收的每一个信息的所有特征,而只需寻找与前面信息相同的特征即可。
于是,你可能会认为,“她在谈论苏黎世已经变得不再保守”,或“她准备把苏黎世与其他城市作比较”,甚至“她很喜欢男人的长胡子”。无论你有什么反应,你的大脑都在等待以上话题进一步的信息,而不管后续实际的信息如何。我看到你一脸茫然,就接着说:
“而且,如果你在纽约的任何一座写字楼周围转一转,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不留长胡子或长头发的人。”
现在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似乎并不是在比较城市,倒像是在比较城市中的职场白领们;而且我想表达的似乎也不只是胡子,还包括各种面部毛发。这时你也许会认为,“也许她不喜欢男人留长胡子;也许她想比较不同职场白领留胡子的方式;也许她对正规机构如此容忍员工留胡子感到奇怪”不管怎样,你含混地嘟哝了几句,算是对我说的话的反应,于是我不得不接着说下去:
“当然,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
“噢,”你想,“我终于明白她想说什么了。她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更开放。”于是你把你理解的意思告诉了我。你的理解在逻辑上完全合理,但根本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你知道吗?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商业界,男人留长胡子或长头发已经这样普遍,这样被广泛接受:
在苏黎世……
在纽约……
还有,在伦敦……
✍️使用3W1H来重述知识:
【WHAT】
这个拆页讲的是如何清晰表达,采用“结论先行,论据展开”的表达2步法进行有序表达,从而提高沟通效率。
【WHERE HOW 】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在沟通或者写文章、写报告时,如果时间比较紧,信息内容比较多,而需要让对方快速、明确的理解我们要说的结论(适用情况),这时只需要按照拆页当中使用的”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2个步骤,就可以把话说清,提高沟通效率,减少精力浪费。
1、先总结——结论先行:第一步先说出总结性的、结论性的信息内容。例如,我想跟你说的是……;我需要你帮我做……;我主要想说……。
2、后具体——展开论据:第二步对上一步总结的内容,说出具体细节内容,可以是原因分析,具体的事实例子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如果在预计被对方拒绝的可能性较大的时候,就不要先用结论先行的方法,因为有可能说完结论就被对方拒绝而没有机会说出论据。
【WHY】
我们与人沟通,经常是为了达成某个沟通的目标,但是如果没有清晰的表达的框架,很可能说了半天对方也没有get到我们想说的点,不止浪费了时间,而且也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意译原文案例】
比如刚才拆页中的案例就是这样,刚才那个案例大家读懂了吗?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的问题,可能让书中的案例离我们有点远。
我给大家举一个我遇到的例子。
上周我正在写报告,部门的同事来找我,他说:
“莹姐,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我停下正在写的报告听他说。
“我最近想搬家。你知道,我之前是在燕郊跟朋友合租,现在他们要搬家了,我也不想在原来的房子住了。”
我想,他可能是希望我推荐他在哪租房比较好。
他接着说,“我们新在朝阳区看好了一间房子,但是租金要贵好多。”
我想他可能是要跟我讨论一下住燕郊和朝阳哪个好吧,就说“是啊,朝阳房租是比燕郊高,但是离公司近还是值得的。”
他接着说:
“而且,快过年了,回家也要开始买年货了。”
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是说问我年前租房子或者年后租房子哪个合适?
“嗯,那你过年回家吗?”
“疫情允许的话,我就回去。不过回家路费也要花不少钱。”
“噢,”我想,“我终于明白他想说什么了。他想说最近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我问他:“你是资金周转不开了吗?“
他说,他就是问问今年年终奖能不能年前发。
从他跟我说,到说完,我一看15分钟过去了。这是我们平时遇到的非常常见的对话,如果用“结论先行,论据展开”来问我,我想他可以这么说,首先说出总结性的信息内容。“姐,咱们今年年终奖是不是年前发?因为我年前要用钱的地方多。”
1、我需要交房租:燕郊搬到朝阳房租涨了,合租变整租房租多了。
2、过年需要用钱的地方多:过年回家要买年货,回家还要有路费。“
这样说的话,一分钟内我就明白他要问什么,他也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如果表达者都有“结论先行,论据展开”这样的金字塔逻辑结构进行表达,对方就会很容易找到方向。提高了沟通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信息传递中对方按自己思路推测带来的误解。
我们已经学习了“结论先行,论据展开”2步沟通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练习一下这个新技能。
【A3】催化应用(促动参与)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场景介绍。
人物:一是部门经理,一是集团总经理。
场景:
你是一名部门经理,集团正在做新财年预算,你的部门明年需要增加50%预算额度(即为去年的150%),年底集团总经理年底很忙,你在电梯里碰到了他,他正准备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他想了解一下你们部门明年预算的安排情况。
他只有2分钟的时间听你汇报,你如何将需要增加预算的理由精炼地汇报给集团总经理,让他在2分钟时间内了解预算追加的必要性,并了解你们部门明年的工作重点。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使用”结论先行、论据展开“的表达2步法设计对话剧本,有需可以写下关键词汇或句子,整个小场景呈现用时不超过2分钟。
请大家注意我们这次演练真正的目标是希望在现场学会运用刚才我们所学到的“结论先行、论据展开“的表达方式,所以具体工作内容不用太多纠结,表达出大概意思即可。集团总经理也不要刁难部门经理哦。
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讨论和编写你们的剧本。一会将邀请小伙伴做现场演练。
【学习者案例记录】
经理:虎总我们的新年预算计划比去年增加50%,
第一,计划做人员招聘,给公司补充新鲜血液,提升业绩;
第二,增加广告营销投入,提升品牌曝光度,增加销量;
第三、引进新设备,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以下三项投入,预计今年营收增加20%-25%。
总经理:非常棒!预算批了。
谢谢这组小伙伴精彩的角色扮演,非常好的应用了“结论先行、论据展开”这项表达技能,其中有个建议,如果最后的营收增加放在前面的结论先行部分,效果会更好,领导马上就能知道你追加预算的能带来营收增加。
结论先行效果更明显。
好的再次感谢两位小伙伴。
希望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都能用“结论先行、论据展开“的逻辑结构去进行表达,将片段技巧拆为己用,并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应用,让我们的沟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