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为了方便接下来学习过程中的讨论环节, 我们先做一下分组。
尊敬的观察家,各位爱学习的伙伴们,大家好!我叫李林,三个标签:数学教师、一级拆书家、瑜伽爱好者。今天我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这本《PET父母效能训练》,主题是“如何说,孩子才肯听”。P05-106
一、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 在未来遇到孩子(他人)的行为对我们造成困扰时,能够学会运用(行为)“我-信息”的三个步骤(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让孩子更愿意配合父母,接纳和体谅父母的需求。
二、图书介绍(预计2分钟)
F:这本书专门向父母传授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他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被称为“沟通之父”,曾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A:据统计,这本书以33种语言在全球出版,英文版销量高达500多万册。豆瓣评分9.1。本书属于家庭教育范畴,跟其它家庭教育类的书籍相比,它的结构很清晰,方法很简单。
B1:这本书教给了父母们一些跟孩子们沟通的秘诀: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如何使用“合作双赢"的办法来解决冲突。
B2:我今天选了书中一个很实用的沟通技巧的片段,在未来遇到孩子(他人)的行为对我们造成困扰时,能够学会运用 “我-信息”,让孩子更愿意配合父母,接纳和体谅父母的需求。这种方法不仅用在亲子沟通之间,在成人之间处理亲友、同事等关系,也是完全适用的。
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用1-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原文拆页,如果您阅读完了,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拆页
“我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更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我一信息”的这个部分,主要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一个孩子上学时说好了,一放学就回家,但是她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
此处的关键是要记住描述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评判它。
不带指责的行为描述
“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
贴标签或评判
“你不打电话说一声,真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发出“你一信息”时,他们不需要确认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使自己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快把我逼疯了”、“你真的很懒”等。而当父母发出“我一信息”时却不是这样。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或者是其他感受?”
“当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又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的……”
当父母开始送出“我一信息”时,他们不仅会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且还会在自己身上发现巨大的变化。我所听到的父母的不同表达意味着更多的真实:
“我不需要再假装了。”
“现在我比较能直接面对了。”
“能够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好。”
毫无疑问,“一个的行为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老话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沟通方法,父母们开始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内在感觉,并用“我一信息”向其他人传递。“我信息”的技巧让父母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他们内在真实情感的工具。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一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一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一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エ作。”
拆页中讲到:当孩子的行为影响到父母,给父母造成不好的影响或困扰时,我们如何通过“我--信息”来和孩子沟通,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How】 “我信息”。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行为:客观的描述孩子的行为,你听到的看的的事实情况。注意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也不会给孩子贴标签。举例:你真懒。是在给孩子贴标签。
第二步:感受:明确告知孩子,他的行为带给你的感受。例如:着急、担心、害怕、难受等等。可以运用句式:我感到 。
第三步:影响:这个影响是指对方的行为给你带来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诸如耗费钱财,时间,使你不能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情,或者让你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惫等。
【Why】【不这样做的坏处】
例如:孩子把房间玩具洒落在地板上。
我们常用的解决方案:
( 将此图打印 出来)
常规做法的坏处:
其实这些做法通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孩子的防御或者反感,这样他人不但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还会恶化双方之间的关系。
反例: 2021年11月25日,下班回家后看到娃的玩具在客厅撒了一地,放脚的地方都没有了。我脱口而出:你又把房间弄乱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快把东西收起来。孩子当没听到一样,继续在玩自己玩具,我真是恨不得过去打他一顿。
运用原文中步骤将反例变成正例:
宝贝,妈妈看到你的玩具洒落在地上(行为),妈妈有点不开心(感受),因为妈妈还要上完班已经很累了还要收拾玩具(影响)。
WHERE:“我-信息”这个方法的除了亲子沟通以外,其他家人,朋友,同事的行为给你带来情绪困扰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但通常不适用于:如果对方是权威的领导和长辈、或者对方是故意挑衅以及3岁以下的孩子。
五、[A1]激活经验(预计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下,在过去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内,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对方做了什么事影响到了你,你当时是如何回应的?
比如您那10岁的孩子参加完学校的社团课,放学后你去接她,在过去几天里,他没有在你们约好的地方等你,你很担心;
你十几岁的儿子使用你的工具箱,并将它放在院子里,而现在开始下起雨来了。
你和你的爱人想要谈谈话,你的孩子将音乐声音开得很大,导致你们根本无法听到彼此在说什么,你很懊恼。
哪个是你熟悉的场景,每个小伙伴先自己想下,然后在小组中分享讨论,时间2分钟。
好,小组内分享结束了,下面请一位小伙伴上来分享下你的相关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一家四口出去玩,爸爸开车,孩子找爸爸聊,要爸爸看过来什么的喜欢上前面去拉爸爸和爸爸说话,妈妈担心儿子的行为影响爸爸开车,会影响全家的安全。妈妈说:给我滚去,给我坐回自己的位置去,不用影响爸爸开车。
六、【A1+】反思加工(预计7~9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想想看,根据刚才拆页中讲的建议,在同样情况下,你可以把以上的表达怎么变为面质性“我信息”?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1分享:爸爸开车的时候你一直在说话,(行为)我很担心(感受),因为这样会影响爸爸开车很可能会出现不安全的情况。(具体影响)
案例2分享:恋恋(妈妈):嘟嘟(儿子)你现在看时间,已经快8点了,还这样慢的话,(行为)妈妈还要去送你,妈妈担心(感受)我等会上班会迟到(具体影响)
今天,我们学习的“我—信息”的3个步骤,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行为+感受+影响。我相信,我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它用在我们的亲子、,夫妻、同事等人际关系当中,一定能够让你如虎添翼,帮助到你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到来和积极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