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成长是每个人的一生课题,大家好,我是和大家共同成长的吴优。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在拆书帮里,共同陪伴、学习。走上成长之路。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师
2. 支持他人成长的教练
一个运用欧卡,辅助培训和教练的欧卡爱好者
书籍:
F今天带来的书籍是《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作者是卡斯帕森,是公共对话冲突调解的专家,她在TED进行演讲,标题是:冲突,一切皆有可能。引起广泛讨论。这本书也是她的代表作。
A这本书是沟通类书籍,作者是女强人,她的书籍在在社交类图书中非常畅销,有案例,有步骤,快速上手。
B1里面讲述17条处理交际困境的原则,教会你如何解决冲突
B2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在利益发生冲突时,在利益冲突时即能管理好你的情绪,又能和对方达成共识。
第一个主题是《平缓情绪上三路》
在跟我完成第一个片段学习之后,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在座各位学习者,能够运用平缓情绪的三个步骤把自己的情绪平缓下来。
第二个主题是《达成共识下三路》
完成第二个片段学习之后,在平缓情绪的同时,能够运用达成共识的三个步骤跟对方达成共识。
承认已产生的情绪。把它们当作信号【感知】。
三岁的小侄子马格纳斯曾给我讲过一个关于冲突和情绪的故事。
冲突主要围绕着幼儿园里一只特别漂亮的橙色杯子展开。尽管马格纳斯很喜欢这只杯子,它还是被分给了他的同班同学。为了让孩子们能想通这类问题,学校有一种说法:给你什么,就接受什么,不要伤心。“但有时候,”马格纳斯撅着嘴巴皱着眉说,“我还是会觉得伤心。”
正如马格纳斯所言,情绪是不可选的。只考虑冲突而不考虑相关的情绪常常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情绪不是冲突的根源,它们是信号,告诉我们重点是什么。我们感觉的强度会让情绪成为一种信号,准确地表明我们是否站在解决冲突的正确轨道上。
然而,当造成冲突的原因更为复杂时,如涉及历史、信仰及忠诚时,情绪的表象也可能是一种迷惑。为了让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们需要知道它们背后隐藏了什么【探寻】。
让情绪帮你看清楚不要只关注情绪本身,或急于让它们告诉你该如何应对冲突。利用这些情绪帮你看清整体局面,并破译背后的驱动力。
承认你的情绪
当经历一些压迫性情绪时,如气愤、恼怒等,先试着承认你的感觉,然后再看它背后的东西。做个深呼吸【接纳】,同时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该怎么做?”
这里,重点不是我们必须总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东西。重点是,在冲突中,强烈情绪的存在要么会阻碍我们抓住重点,要么会帮助我们直奔主题。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认真地对待我们的情绪,但不要被它强大的力量困住。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情绪与你看重的东西之间的联系,让它帮助你开启积极的转折。告诉对方你的感觉,你选择的方式要既能传递你的感觉,又能让对方参与进来,从而让对方了解你当下的状况,然后与你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What
这段话讲了一个故事,分享作者对这个故事给到的启示。比如故事里的作者侄子,得不到他想要的杯子而感到不开心,面对这种内心冲突时,如何平缓自己情绪。
反例
看到这个片段,令我想起前阵了我发生的事情,我和妈妈讨论我要不要去舅舅70岁寿辰时发生的冲突。
我妈认为舅舅对我很好要我去参加,而我有项目第二天要上交,不想去。
“明天是你舅舅的寿辰,你要来参加。”
“妈,你替我去呗,我有很重要的项目第二天就要交了。”
“你舅舅对那么好,从你一岁时就帮着你妈妈照顾你,这份恩情不能忘啊。”
“我没忘,我是一直记在心里的,可是那个项目对我来说很重要,第二天完成不了,接下的工作我很被动。”
“你不去,别人会怎么说你,不懂得感恩!”
我们为了这件事争吵了起来,双方都没想过要平缓自己的情绪。就这样我们闹得不欢而散。第二天我实在熬不过我妈,我去了,整晚我都是愁眉苦脸的。
Why&不这样做的坏处
所以我们会发现,要和他人在沟通中达成共识,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大家各执己见,互不退让时,声音会越来越大、动作也越来越夸张,情绪就会变得极其不稳定。这个时候的不理智会占主导地位,离我们要达成共识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远。所以在发生冲突时,管理情绪很重要。接下来分享给大家的这个平缓情绪上三路就是为了能让大家面对冲突时,让情绪能够平缓下来,以便能够达成接下来的事情。
How
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的步骤来平缓情绪:
第一步:【感知】意识到自己出现情绪反应时,要及时感知,比如反感、厌恶、生气等;
第二步:【探寻】把你的情绪试着和看重的东西联系,比如前面我提到的寿宴,我很生气是因为去了我就没有时间完成我的工作,得不到我想要的成就感;
第三步:【接纳】我出现这个情绪是可以被自己理解,比如对自己说: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是有原因的。接纳情绪,让情绪能够流动,比堵住它更容易接受。
正例
就拿我刚才的去祝寿的例子来说:
首先我要【感知】情绪,当事情发生时我意识到自己会很生气;
其次是【探寻】情绪背后需要什么,我需要时间好好工作;
最后是【接纳】情绪,我之所以生气就是为了想好好工作,完成任务。
不这样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不用这个方法去平缓自己的情绪,很可能无法达成共识,而且还会伤身体。
预防异议
可能会有朋友说,情绪都已经上头了,要想控制很不容易。的确是这样子,刚开始这样做我也很不习惯。同时我们是要接纳情绪,而不是要控制它,目的是为接下来协商创造良好的氛围。
适用边界
目的是为了调整情绪,允许这种情绪出现并接纳它,如果冲突愈演愈烈时,显然平缓情绪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时不如给双方一些冷静的时间会更好。
A1
分步催化1 显像提问:(想象下自己最近和其他人发生的利益冲突)3m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近有没有和他人发生冲突的经历?比如说
1. 你已经为工作的事忙得够呛的了,可是你的妈妈要求你陪她参加某个亲人的婚礼,因为这件事而争吵。
2. 又或者是你很想开开心心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周末已经计划好了,可是你的上司突然要求你回来加班。在电话里,你为了这个事情和上司吵起来
学员分享:
我的自行车出故障,拿到维修店,店员爱理不理,我不是不给钱,我就跟他理论,回到家觉得对方这个态度令我很不爽。
分步催化2(便签)
学员分享:
感知:我会感到我很不爽
探寻:怎么说我也客户,不应该事小就不搭理
接纳:我只是想要对方能尊重我,换作别人我也不会因为事小而不尊重对方
R2
当我们选择的用于实现自身需求和利益的行动计划与别人的行动计划方向相悖时,冲突便会发生。
南希阿姨在医院里担任患者权益维护人。她对我讲述了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患者的家人与医院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冲突。
从行动计划层面看,这次冲突似乎是这样的:
患者家人的行动计划:
“我们要在病房内烧些东西。”
医院工作人员的行动计划:
“我们不允许擅自在医院内生火。”
从需求和利益的层面看:
患者家人的利益:
“我们想要烧些药草,作为一种仪式,以便帮助我们的父亲进入来世。”
医院工作人员的利益:
“我们需要保证这栋楼里每个人的安全,我们并不想引发任何警报。”
首先,从行动计划层面看,这家人与医院工作人员陷入了一种僵局。但是,从需求和利益角度看,并非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变得明了,这家人与医院工作人员是能够进行协商的。医院可以允许患者子女在病房的水池里烧东西,这样便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让患者子女完成为父亲举办的临终仪式。
有时候,我们太过依赖行动计划,以至于忽视其背后隐藏的需求和利益。最终,我们只会为各自的行动计划和立场而争吵不休,却无法扩大视野去寻找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有效途径。如此一来,就把可能性范围缩小了,因为我们并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
在冲突中,当事态越来越混乱时,停下来,看看你是处在行动计划层面上,还是需求和利益层面上?
注意一点,要实现需求或获得利益,途径有很多,但如果你坚持一种行动计划,选择将大大减少。”
I2
What
这段话主要讲的内容是:在医院里,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对话,双方发生了利益冲突,最后达成和解的过程。
Why
我们都知道,所有利益上的沟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片段里就是一个例子。病人家属想在医院烧药草进行仪式,而医护人员担心引发警报。表面上大家是冲突的,然而我们会发现,这仅仅是行为表面上的不同,背后的利益不一定冲突,当我们把利益摆在面前时,就可能找到利益解决的方法。例子里最终找到的就是在病房水池里烧东西。
意译
这里举个我亲身经历方便大家理解
我经常给别人做咨询,我的来访者跟我说起他和老婆发生冲突的事情。
从行动计划层面看,这次冲突似乎是这样的:
来访者的行动计划:
“我要今年国庆回我老家。”
他老婆的行动计划:
“我母亲刚病好,身体不方便,想国庆回娘家。”
从需求和利益的层面看:
男方的利益:
“国庆回老家看望父母,表示孝顺。”
女方的利益:
“几年没回娘家,也考虑到母亲大病初愈,想回娘家看望,也是表示孝顺。”
首先,从行动计划层面看,两夫妻都陷入了一种僵局。但是,从需求和利益角度看,并非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变得明了,两夫妻是能够进行协商的。女方想看望刚病好的母亲,可以国庆先回女方娘家,过年再回男方家。
How
在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达成共识三步走来对应。
第一步:【甄选】识别这次冲突中,双方表达的是行为还是需求,如果是行为,则要转变成利益上的需求,行为是过程,我们最终要的是利益上的结果,比如我刚才举的例子,两夫妻都想回各自老家过年,这两个都行为,他们需求都是要回老家孝顺老人。
第二步:【合并】双方都表达出利益需求后,合并双方的利益,例子里双方都想回去看望老人,因为女方看望刚病好的母亲更为重要,于是可以先考虑女方,男方可以等到过年。
第三步:【执行】找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去执行,最终就是国庆先回女方家,过年再回男方家。
不这样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方式去做,很可能一直处在无休止的争吵或者敌视的状态,没搞清对方的需求,最终也不会给到双方一个可接受的结果。
预防异议
可能会有朋友会说,我们找到利益并将它们合并很难,尤其是双方僵持不下时,我理解这种感受,我以前也是这样,就算知道双方的利益,由于碍于面子也不愿合并。尽管这样,我们最终是要达成目标,而不是为了争吵。所以我们平常还是要多些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适用边界
这个适合在大家的情绪都已经缓解下来时使用,如果情绪仍然上头,可能起不到效果。
A3
参与演练:
讨论3m
我们刚刚学完达成共识下三路,接下来我们进行有趣的演练环节,演练前会给大家时间进行讨论。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
小明和小强住在同一间宿舍,小明晚上早早就去睡觉了,他忙了一整天新生报到的事情。而小强晚上约了几个哥们玩电脑游戏和平精英。因为声音很大,小明难以入睡,于是他要小强不要玩电脑,而小强已经约好朋友开黑,不能不玩。于是他们就争吵起来了。
指令5m
小组里面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小明,另一人扮演小强
要求用到刚刚所说的达成共识三步走,完成这次对话。
A2
分步催化1 显像场景:(想象下自己最近和其他人发生的利益冲突)4m
请设想一下,未来可能遇到的冲突场景:
1. 这周连续加班几个晚上,你很累,想周末在家好好休息,可是你的另一伴想趁着周末有时间一起出去旅游两天,这时你们为了去还是不去争吵了起来
2. 你为着手头的项目劳心劳肺,不知付出多少的心血了,这一天上司找你谈话,说这个项目不做了,当时你就很生气,想要跟上司说说理
学员分享:
未来我手上有项目,很可能因为市场调整不再做项目,我会坚持跟老板这个项目可以的,还能继续。
分步催化2 2m
学员分享:
甄选:老板认为继续做会亏欠,员工认为不做会导致没工作做。
合并:需要有赚钱的项目,员工需要成长,合并即是多提供一些项目机会
执行:多给一些项目机会去做
总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今天学了《平缓情绪上三路》第一步···,在和对方有利益冲突时,为了达成共识,平缓情绪是前提,我们还学了《达成共识下三路》第一步···,平缓情绪并且表达出你的需求,两个需求重叠获得拆中的结果,达成了共识。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有的拆页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