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书籍: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开场:【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毛群,是今天的3-3拆书家,来自岳阳,从最开始的怀疑自己,到现在走到最后一个级别。非常感谢长沙拆书帮的运营团队,我的师父,还有一起拆书过级的伙伴们,也非常感谢今天到场的每一位。
为了方便等一下讨论,我们先分组。左边三个人,右边三个人,那边两个人。我今天的拆书大概70分钟左右。好了,那我们开始今天的拆书之旅吧
场景:
前一段时间,我妈妈的风湿病犯了,腿痛,我说带她去医院,她不愿意去医院,我劝她说:“少做一些事喽,挣也挣不了多少钱,身体要紧,健康就是福!万一生病了,还是要去医院!”妈妈说“好啦,好啦,挂了吧。”我有些不知所措。怪自己没有好好说话。也担心妈妈的身体,又怪妈妈不听我的。
提问:
当你面对类似的经历或问题时,你会如何应对呢?是怨天尤人,怪自己?怪环境?或怪他人?还是积极面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影响: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外界的环境或他人的问题时,就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或他人的原因困住了,陷入消极情绪,久而久之,会让自己忘记初心,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再加上对自己能做的事情的忽略,生活就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解决:
所以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从关注外在的因素转变成,关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显得犹为重要。那么如何关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史蒂芬·柯维的这本被称为“改变人类命运的奇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向我们介绍了积极主动之影响圈和移情聆听。
影响圈就是专注你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事情,并积极行动!不断地扩大我们的影响圈。
当专注在影响圈内的事时,涉及到需要利用沟通技能倾听和理解他人时,运用移情聆听来有效的沟通,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专注在影响圈内。
【自测表解释】
好,我看大家都已经测完了,并统计了总分。
请问有没有小伙伴的得分在25分以上?恭喜你,你在平常的思维习惯比较关注于自己的影响圈。更容易达成自己想要的成果。今天你也可以学习到一种新的方法。
如果你的打分在12-25分之间,你在某些时刻会关注自己的影响圈。希望今天学习之后,能保持更多的觉察并去实践。
如果你的打分在12分以下?表示在扩大自己影响圈的层面,进步的空间很大。今天的分享就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接下来我们一起专注地学习今天的内容,来成长自己。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家不要因今天的测试,就认定自己是某类型的人,今天的测试也并不代表永远不变,随着个人学习、成长、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个拆页片段。
学习目标1
通过第一个拆页片段的学习,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影响圈和关注圈?当遇到涉及自己、他人或环境的问题时,运用影响圈三步曲去思考,聚焦在影响圈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积极行动。拥有正向积极的人生状态。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原文,阅读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阅读原文拆页1,《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P115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of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Why+What(现场互动环节)
好,我看到大家都已阅读完了,请大家将注意力回到我这里。
通过对原文片段的阅读,我们了解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包含影响圈,
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学习收获,我需要大家一起与我互动,来理解这两个概念,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在原文片段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教育、事业、国家政策或全球的发展等等,这些在原文中都可以归入到哪个概念里呢?。 关注圈
在关注圈内的事物中,有一些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这些可以掌控的部分是哪个概念呢?
影响圈,非常棒,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也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互动。
樊登说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是把精力放在影响圈当中做事。如果天天痛苦,天天骂别人,天天指责,天天找借口!都是在关注圈里下功夫,只会让你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小。
How
好的,看到大家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些认知了,那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事件或问题时,我们如何从关注圈走向影响圈呢??
我根据自己对原书的理解,提炼出如下三个步骤,我把它称为影响圈三步曲:
第一步:分辨,当我们遇到困扰自己的问题时,分辨此时此刻我们思考的内容,是不是在影响圈?如果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在影响圈,也没关系,接下来做第二步,这一步是让我们养成关注影响圈的思维模式。
第二步:列清单,将遇到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按关注圈和影响圈分别列清单。比如关注圈内的因素:"环境、他人,超出个人能力因素......"影响圈内的是"我能做的是什么?"以清单的形式,让自己清晰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及哪些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三步:积极行动。从影响圈的清单中,选择1-2件,自己愿意积极行动的方案去实践。
我以开篇母亲风湿病犯了的案例来分享。
当我问自己,我是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的时候,我立马意识到自己在关注圈里面,当妈妈拒绝去医院时,我觉得很无力,已经超出我个人能力范围。
接着,我找来纸和笔写下关注圈内的因素清单(超出个人能力因素:环境、他人⋯),影响圈内的事的因素清单(我能做的⋯)。
关注圈内的因素(超出个人能力因素:环境、他人)有:
1.妈妈不愿意去医院。我担心他的健康。
2.妈妈得了风湿病,我希望医院能冶好妈妈的风湿病。
3.我希望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是妈妈认可的方法。
影响圈(我能做的)清单有:
1.好好跟妈妈沟通,让他愿意去医院。
2.给予妈妈关心,让他感受到爱。更有力量去面对疾病。
3.找一些医生咨询风湿病的情况,看有没有妈妈能接受的方法辅助治疗。
当经过这样的思考之后,我很清晰能做的是什么?内在的能量也比之前高了很多,放下了对妈妈不听话的抱怨、指责、担心。我积极选择做了影响圈内的第二和第三件事。说话的语言也柔和多了。妈妈更愿意跟我说她的情况。以上就是我的一个案例分享。
【预防异议】
也许有人会说:我努力的做了我能做的,也就是影响圈内的事,但由于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影响,还是没有达到目标,会很沮丧,想要放弃。当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时,有这样的感受是在所难免。请记住,当你有这样的感受时,还是在关注圈。
当然,你想放弃是你的选择,如果你想做出改变的话,也许还可以问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还能做什么?并去积极行动!也许一次两次专注在影响圈,你看不到事情的变化,当你的影响圈一点点一点点的在扩大,未来5年或10年,你会完全不同。
以上是关于拆页1,我的拆解。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接下来是学习者应用的环节,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周内,在工作或生活中,你的爱人、孩子或是朋友,遇到一些挫拆或阻力,她很沮丧,不知如何抉择?这个时候,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影响圈三步曲来帮助她聚焦在自己的影响圈内去积极行动呢?
现在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编一段自己的剧本,刚才发给大家的拆页里有个剧本模板可参考(见下表),请大家写下剧本的关键词,包括:背景、人物设置、对话、动作等,对话中要使用今天学习的影响圈三步曲。(即:1、分辨。2、列清单。3、积极行动。)
再提醒一下,剧本中的场景是针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好,4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好的,时间已经到了,有人愿意分享吗?
现场案例分享:
黄震:
时间:下周一
地点:公司
人物:我和同事
背景:同事和我抱怨他的投资失败
过程:
第一步是分辨,他跟我抱怨投资失败明显是在关注圈内做事,
第二步:然后问他哪些事情是不可控的?那些事可以控制的事情?用列清单的方法把他列举出来。
然后和他去分析,把可以控制的,就去控制!不能控制的,就暂时放下,集中注意力做别的事情,比如工作?…。
那些方面需要自己去提升能力来获得成功?
第三步
建议他去做他影响圈内的事情。
谢谢黄震的分享,思维和步骤非常清晰,我们还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有谁愿意分享吗?
海萝,你可以分享吗?
海萝:
时间:下周末
地点:歺厅
人物:我和闺蜜
背景:他的工作很无聊,没什么事情,又没什么钱,他又想换工作。
过程:
他说:我不想去工作了,工资又很低,想换工作。
第一步:分辨
他一直关注待遇问题,工资问题。我分辨他处
在关注圈里。而且没有去寻找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第二步:列清单
我就会问:为什么没有事情做?是领导没有安排?还是自己没有找事情做?
他说:大家都在打杂
我说:是不是可以找领导问问,有什么安排没有?
他说:那我真的没有问。
我说:那假如你主动找领导问工作的事情,并做了,领导会不会有可能提加工资的事情呢?
第三步:积极的行动
他说:你这样说还是有道理的,那我去主动问问领导,有没有事情安排我做。
我说:除了找领导,还有什么你可以自己做的?
他说:还有……
我:那你会选择哪个行动计划呢?
他可能会说:选第一个或第三个。
谢谢海萝的分享,步骤清晰。非常好的案例分享。
过渡
好的,我们第一个片段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通过第一个片段的学习,了解了什么是影响圈和关注圈?如何利用影响圈三步曲专注在自己的影响圈内。
那当我们在自己的影响圈内积极行动时,遇到需要与他人沟通,让他人感受到被理解,比如我妈妈的案例,和她沟通是我的影响圈里的事,当我的沟通无效时,和妈妈沟通,又变成了关注圈里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沟通有没有效果,显得犹为重要。所以接下来,我们的第二个片段是一个沟通技能--移情聆听的学习。
学习目标
通过第二个片段的学习,能让我们学会移情聆听的方法,当遇到亲密关系需要被倾听、被理解时,运用移情聆听与对方沟通,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关系,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原文,阅读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阅读原文拆页2,《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P260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不是同情。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的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中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I:【why】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已阅读完了,请大家将注意力回到我这里。我们开始第二个片段的拆解。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以为用耳朵听到内容就行了,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和习惯给他人建议,对方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不愿意与你交流,甚至导致交流障碍或各说各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的第二个片段就是利用移情聆听来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What 概念辨析】
那什么是移情聆听呢?如何分辨我们是否做到了移情聆听呢?接下来,我带领大家一起来感受或探索一下。
移情聆听是以理解为目地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在移情聆听中,不仅要耳朵听,眼睛观察,还要用心体会!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理解他,更愿意与我们交流。我们一起通过几组对话来对比学习。
小兰因忘记交作业受到老师的惩罚,有点难过。向母亲说了这件事情。
第一位母亲正在做自己手中的事情,眼睛都没有看小兰,
嘴里说着:“哦,嗯......”这是移情聆听吗?不是,
所以,移情聆听需要眼耳、身体同时去关注对方。
第二位母亲听到小兰的诉说之后,转过身来用眼睛看着小兰,心里想不就是忘记交作业被罚了吗?
有什么大不了的,说:"没关系,下次记得交作业就行了。
请问这是移情聆听吗?不是,这是母亲站在自己角度的一种判断。
所以,移情聆听应该是以对方为中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听对方想表达什么?
第三位母亲听到小兰的诉说之后,转过身来用眼睛看着小兰,心里想的也是小兰的事情,站在小兰的角度体会到小兰有些难过,也理解她的难过说:“你忘记交作业了,老师惩罚你了?你有点难过,你还想聊点什么吗?”小兰点点头。
这是移情聆听吗?是,所以,移情聆听需要理解对方想表达的事实、感受、意图。
【How】
通过以上案例对比,感受到大家已对移情聆听有了更多的理解,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具体怎么运用移情聆听呢?我总结了五个步骤,把它称为移情聆听五步曲,分别是:
第一步身心准备,耳朵在听、眼睛在观察对方,身心都专注于当下对方诉说的话题上。
第二步换角度,以对方为中心,站在他的角度听,用心去理解对方所表达的。
第三步确认事实,以对方为中心去听,确认他想表达的事实是什么?或是复述他描述的事实。
第四步确认感受,以对方为中心去听,确认他的感受?如果对方说不是的,我们可以继续确认,最好是比较短的时间内正确说出对方的感受。
第五步确认意图,以对方为中心,确认他的意图?如果不知道对方的意图,可以问他。
我以妈妈的案例做示范:
当妈妈再跟我说风湿病的时候,我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耳朵仔细听母亲说的话,眼睛观察妈妈的表情、动作……,心也在关注这件事,(第一步身心准备)站在她的角度去感受她说的画面:风湿病犯了,躺在床上,凌晨了翻来覆去的,还睡不着,腿很痛,白天还要做家务。我理解到妈妈想表达她的担忧,或是找到更好的方法帮助她。(第二步换角度)
我说:妈妈,风湿病又犯了。 (第三步确认事实)
妈妈:是的,人老了就是有点这里那里的毛病。
我说:妈妈,风湿病的痛,让你很难受吧? (第四步确认感受)
他说:还好,痛是痛,就是想着万一瘫在床上了,怎么办?
我说:你担心万一瘫在床上,没人照顾你? (第五步确认意图)
他说:你们现在都忙,我不想给你们添负担!
我说:你担心我们没时间照顾你?还是怕去医院花钱呀?(第五步确认意图)
他说:我只要能动,不需要你们照顾,我还不晓得,医院里进去了,医生就是让你花钱,风湿病去医院治不好的。
我说:你担心医院治不好风湿病?
他说:我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我痛的时候就拔火罐,吃一些医生开的药,万一过一段时间没有作用,我就跟你去医院看看。
我说:妈妈的意思是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暂时不用去医院?先观察一段时间?根据情况再做决定?(第五步确认意图)
他说:嗯……
以上就是我和母亲之间用了移情聆听的一个案例。母亲虽然没有去医院治疗,但她的心情明显好多了,也愿意跟我聊她的身体,会花一些时间照顾自己。我自己也更多的理解妈妈了。昨天我问她的时候,她说比之前好多了,也不疼了。以上是我的案例分享。
适用边界:
移情聆听适合重要的人际关系之间,深入的交流、理解对方,不适合紧急情况或一般性的日常事务的回复。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移情聆听太费时间,刚开始确实需要花费时间,可当双方的关系进入如鱼得水,比起重要关系出现难以修复,或无法修复的问题时,这份时间的投资是值得的。
你有可能说应用移情聆听了,但仍然找不到解决冲突的办法。解决冲突其实并不是移情聆听的目标,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才是,比如: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当你满足了对方这些心理需求之后,解决问题就会变得自然而然。
以上是关于第二片段拆解。
A3微行动学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实战环节,叫做"微行动学习",我们刚刚学习的移情聆听五步曲。(第一步身心准备,
第二步换角度,第三步确认事实,第四步确认感受,第五步确认意图,)哪个步骤的运用对你来说最难运用呢或是有什么疑问?
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小组讨论1-2分钟。讨论完的小伙伴请把你认为难的步骤或是想讨论的问题写在便签上。一个便签写一个步骤或问题。
我在桌子上的这张白纸上划了线分三类,等一下大家贴的时候觉得跟谁的想法类似就和他贴在一起。
第一步【确认问题】
根据收集到的问题,有如下几个:
1. 第五步,确认意图? 5票
2. 第三步,确认事实。 3票
3. 第二步,换角度。 3票
反馈:
因时间关系,我们今天不能每一个问题都讨论,那我们根据今天的票数确认意图是最多的,来决定今天微行动讨论确认意图?大家同意吗?
可以,
好的,那请大家思考一下,觉得确认意图的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第二步【引导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大家结合你们的过往经验,请大家用书写的方式,把自己认为“第五步,确认意图?”难的本质原因写在便签上,一个标签上写一个。
给大家的时间是3-8分钟。觉得意思相近的贴在一起。
之后我来汇总大家的本质原因。
根据大家收集到的信息,难的的根源,本质原因是:
1. 对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意图是什么
2.对方表达不清楚,导致理解偏差
3.对方自己也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需要通过确认感受,确认感受背后的需求来找到。
4.因为前几个步骤没做到,导致无法走到确认意图,或意图理解发生偏差。
5.被情绪控制
6.惯性思维,只想解决办法
7.会怀疑或争论意图是否有用,产生分歧
8.对方有思想包袱,不想直说
9.对方不说自己搞不明白,所以比较难弄明白对方的意图
10.中国人表达比较含蓄通常不会直说沟通的目的
第三步【明确问题本质】
综上所述,本质原因可以分为2大类
第一类是对方自己也不清楚
第二类他不愿意说
综上所述,其本质原因是对方自己也不清楚占绝对多数的票。
第四步【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要求大家把解决方案写在白板纸上(分两步:先讨论出解决目标是什么,即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样子就算满意了。再讨论如何行动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拆书家: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这个问题难的本质,接下来我们进行下一步,当对方自己也不清自己的意图的时候,我们如何确认对方的意图。请大家在小组内深入讨论,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案?
(1)(确认目标)
在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确认一下我们的目标,大家希望今天在一起找到几个解决方案呢?
现场学习者:3个
(2)(引导方案讨论)
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当对方自己也不清晰的时候,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确认意图?
现在给大家8分钟时间,请小组讨论具体的行动步骤,把它写在便签纸上。稍后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讨论的成果。大家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现在开始讨论!
第五步【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结果】
好,时间到,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派一位分享你们的讨论的成果。每个小组用2小分钟时间分享。
第一组学习者总结:
1.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说出来
2.听听他的感受
3.陪他做喜欢的事情
谢谢周震的分享。好,我们第二组派哪位代表分享呢?
1.结合询问他身边的人了解情况
2.对比较严重的事情,咨询专业人士和心理专家
第三组
1.共情引导他慢慢地说出来,或者提问的方式
2.沟通不一定要用语言,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比如:写下来,写下来也是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追问确认】
感谢每一组小伙伴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分享,每个小组都总结了“确认意图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共创了7个方法。
大家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
学习者:可行,非常好。
【拆书家反馈】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通过集体讨论,我们解决了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确认对方的意图。你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
大家在这个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从一个问题点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找到了的解决方案。希望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这种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我们的微行动学习就讨论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问题的可以在群里再交流。
A2 【应用作业】
都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
有关移情聆听的作业。比如:未来的某天,你的爱人、孩子或是亲密关系,向你诉说他的困难或是问题时,或是他不开心。你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到了移情聆听,给了他想要的回应,你们俩感到心情愉悦,达到了有效的沟通。
如果暂时没有遇到相关的案例,你也不妨邀请他一起回忆你们上一次的失败沟通的对话,在平静的状态下探讨怎样做到有效的沟通?请大家回去后完成你设计的任务,3天内微信分享这个任务的完成情况。
学习者肖肖1月12日的分享:
肖肖:女儿的一只眼睛近视了,买了塑形眼镜,最近几天一直没带,叫她带,她只说好。又没带。不知道怎么才好,以前会说后果有多严重,强制性让她戴,最近学习了移情聆听,用移情聆听与她沟通了一下。
我首先要觉察自己的心情、感受都比较好,不管沟通的结果如何,我都接纳她的决定。
我就想站在她的角度,戴塑形眼镜很不舒服,她已经有几天不戴眼镜了,上课也看得清,不认为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我说你已经几天没戴眼镜了,你上课也看得清,你认为不戴也没关系,对吧?
女儿说:是的,戴了也不舒服。
我说:你希望戴舒服一点的眼镜?还是不想戴了?
女儿说:我这段时间不想戴。
我说:哦,你不想戴是想让眼睛休息一下?还是讨厌戴眼镜?还是有别的想法呢?
女儿说:我想截框架眼镜试一下。这个太麻烦了,有时候我实在想睡了,不想起来戴眼镜。
我说:哦,原来是这样,可以呀,我们什么时候去配一副戴一下?
女儿:我还怕你不同意呢。
后来,我和女儿一起去配了框架眼镜。
强有力结尾:
最后,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一个片段,积极主动之关注圈和影响圈。通过专注影响圈三步曲,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聚集在自己影响圈内做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第二个片段,是移情聆听。通过移情聆听,理解对方,帮助对方确认自己的事实、感受、意思,达到有效的沟通的目的。
回到生活中,我们要去实践,将知识运用起来。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积极的行动者,专注在自己的影响圈里行动,让我们拥有美好的人生。
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来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感谢观察家何老师的支持,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