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2年元旦首场过级(坚果社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拆书过级活动,首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上官丰富,是一名人力资源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一级拆书家。

1.2 分组

为了更好的方便我们今天的拆书活动,我们现场将人员进行一个分组,2人一个小组,一共分为4个小组。。

我介绍一下今天我拆的这本书叫做《非暴力沟通》,有没有人听过这本书?大家可以举手。

2.1  FAB介绍图书(1-2分钟)

F特征:《非暴力沟通》是卢森堡博士一本享誉世界的著作,书中介绍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让人们情意相同,和谐共处

A优势本书的文笔生动,事例贴近生活,跟很多其他讲沟通的书相比书中的沟通框架严谨,和沟通步骤都是非常的清晰,实践性极强。

B1利益:在座各位如果是宝爸宝妈,有没有遇到跟自己的孩子沟通发现力不从心,hold不住现在的娃?或者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跟同事推进项目的时候,充满甩锅与套路,搞得心力憔悴,那么这本书就能够有效拉近沟通距离,化解沟通矛盾。

B2利益:而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个片段教会我们的是普通人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面对很多的不情愿和不得已,我们如何去说服自己的内心,做该做的事情

2.2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完本片段之后,学习者现场学会如何使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句式。

接下来我把片段发给大家,我们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读完了用眼神给我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2-3分钟)(接下来请大家有2分钟时间阅读片段)

“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部分(拆书家讲解引导)(2分钟)

WHAT: 片段介绍了如何用一个用负责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通过这种有意识的练习,调整心态,找到做事的快乐所在。

WHY: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生活中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比如加班,出差,应酬,比如带娃当我们用“不得不”来表达的时候,我们选择的做法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抱怨闹骚。

长期这样下去生活中缺少了快乐的情绪,情绪颓废沮丧,负面情绪传播者,讨人嫌;【通常做法和后果】

比如有个朋友做客服做了很多年,一直抱怨工作很枯燥,抱怨领导不好,经常喊着要跳槽,但是很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在那个地方(工作),问她为什么还没有走啊?她说:我要养家糊口啊,我这么大年纪也不知道能做啥啊,所以不得不继续呆那儿。

见人就抱怨“工作烦死了”,她活成人群中的牢骚者,大家避之不及。【反面事例】

那么今天教大家的这个方法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HOW:那么如果我们用负责的语言替代回避责任语言,按照片段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步骤,我用纸条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上:

1、第一步列清单,把所有我们不喜欢做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写在一张白纸上,列成一个清单,12345例如:出差,应酬等,还有人不喜欢带孩子,比如有些人不喜欢做饭,前后留空白;

2、在每个清单项前加上“我选择做”这句话,比如之前出差是我不喜欢出差,现在加上“我选择做”之后就变成了“我选择出差”。内心告诉自己:是我选择了出差,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

3、这每个清单项目的最后面加上“因为我想要****”,因为我想要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因为有自己的需求的,比如我不喜欢应酬但是我希望工作做好,就需要应酬。当我们把需求想清楚了,所做的事情转化成我们的主动选择,我们内心也就得到了平衡。

还是以我同事为例,步骤一她不喜欢但不得不做的事情是枯燥的客服工作,步骤二加上我选择,步骤三加上我想要的是稳定的工作和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连接起来就是:我选择做一份枯燥的客服工作,因为我想要稳定的生活,因为我想要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重新连在一起读一边就感觉完全不是抱怨了,就是普通人拥抱平凡,接纳自己与生活和解的正能量了【事例强调这么做的好处的事例】

那么这方法在那些场合可以适用(这个方法)呢?

WHERE(适用边界):

是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呢?并不是,有些人很超脱心性修为很高,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得道高僧,就不需要说服自己了,所以我们针对部分人普通的人,被俗事困扰的人;

针对什么性质的事情呢?对一些该做的事情从价值上来说是符合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比如一个小偷说“我选择盗窃因为我想要不劳而获的生活”,那么就不符合我们这一条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或者法律法规;

什么情形下适用呢?有抗拒的情绪产生的时候,同样的事情人在不同情绪情况下态度是不同的,如果情绪愉悦没有抗拒情绪产生也就不需要说服自己了。

当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反复练习,达到自己心态的调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2分钟)(显像提问)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否曾经有这样的场景:早上闹钟催促中醒来来不及吃早餐急匆匆的去上班,上班好几场无效拖拉的会议,下午客户出问题了突发紧急的工作任务,快下班还有5分钟领导找你来谈谈心,一谈就是一个小时,肚子饿着还要忍着谈话,回家后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好不容易忙完都已经很晚了,刷下抖音11点半了,知道该睡了就是放不下手机,结果第二天早上又不想起床,每天生活这样重复。

这样的场景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可能会发生的。

我们想想一下这一天发生了多少我们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呢?为什么么这些事情是你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呢;请把他们写在你面前的白纸上;

请小组伙伴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内容,时间2分钟:

下面我们有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纸上的内容:

学员分享:我不喜欢但不得不做的事是写新闻稿,因为写新闻稿很无趣;

A1+经验加工(7-9分钟)

那么下面一个环节就是我们如何去把经验进行加工,如果说时光可以倒流,回想到刚才我们纸上写的的这些事情里面去,用我们今天的三个步骤,把事情改造成我们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会是什么样的呢,按照我们的三个步骤写在纸上。

小组分享:大家把自己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一下;

时间到,我们也请一个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呢?好,我们有请:

学员分享:我选择写新闻稿因为我们想把事情做好,我可以在其中研究新文稿的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对我有所成长。

结束语:好的非常棒。

好的,那么今天我们整个片段的学习内容,核心就是通过三个步骤去调整我们的心态,片段内容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洋葱和苹果,苹果是做的好的地方,洋葱是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改进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