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364期线下活动(德思勤24小时书店分场)总第395期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不用看 实录传错

开场:

为了方便接下来学习过程中的讨论环节, 我们先做一下分组。

尊敬的观察家,各位爱学习的伙伴们,大家好!我叫李林,三个标签:数学教师、一级拆书家、瑜伽爱好者。今天我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这本《PET父母效能训练》,主题是“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P60-61 )。

一、学习目标(开出加目标预计2分钟)

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当孩子(他人)被不好的情绪困扰时,我们能可以运用积极倾听的三步法(专注倾听、反馈理解、核实信息),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进而解决问题。

二、图书介绍(预计2分钟)

F:

这本书专门向父母传授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他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被称为“沟通之父”,曾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A:

据统计,本书以33种语言在全球出版,英文版销量高达500多万册。豆瓣评分9.1。本书属于家庭教育范畴,跟其它家庭教育类的书籍相比,它的结构很清晰,方法很简单。

B1:

这本书教给了父母们一些跟孩子们沟通的秘诀: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如何使用“合作双赢"的办法来解决冲突。

B2:今天我选了书中一个很实用的沟通技巧的片段,当孩子(他人)被不好的情绪困扰时,我们可以运用积极倾听的方法,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这种方法不仅用在亲子沟通之间,在成人之间处理亲友、同事等关系,也是完全适用的。

接下来,请大家用1-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如果您阅读完了,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孩子拥有问题时,除了邀请孩子开口的开启法,还有另一种更的回应方法。开启法仅仅只是打开了孩子的谈话之门,然而父母需要学让这扇门保持散开。

积极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把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都包含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接收者的,与发送者一样。但是,要想学会积极倾听,父母们通常需要更多地了作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以下一些图将会有所帮助。

不论何时,当一个孩为某些事难过;他遇到了问题,孩子决定谈话。比如说,孩子肚子饿了。为了去除饥饿,这个孩子成为信息“发送者”,要想与爸爸沟通他的饥饿。这个选择过程被称作“编码”一一孩子选择了一个编码。

假设这个孩子选择的编码是:“晚饭什么时候准备好,爸爸?” (心理活动)

当父亲接收了这个经过编码的信息后,他必须经过一个解码过程,这样才能明白它的意思,进而了解孩子内心正在发生着什么。

如果父亲能够正确地解码,他就会明白孩子已经饿了。但是,万ー父亲把这个信息解码为孩子是着急要吃饭,以便能在睡觉前出去外面玩要,他的理解就是错误的,整个沟通过程便中断了。但是,矛盾就在这个地方一一孩子是不知道这个情况发生的,正如父亲也不知道,因为孩子无从知道父亲内心的想法,就像父亲无法看透孩子的想法一样。

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经常产生问题的地方:接收者错误理解发送者的信息,而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误解的存在。

然而,假设父亲决定检査一下他的解码是否正确、以便确定自己是否有误解孩子。他只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就可以了一一让孩子知的结果:“你希望在吃完饭后出去出去玩。”现在听到了父亲的“反馈“后,孩子就可以告诉父亲他的解码是不准的。

孩子:“不,我不是那个意思,爸爸。我是说我真的饿了,希望晚餐早点准备好”。

爸爸:“哦,我明白了。你是真的很饿。要不你先吃点饼干充饥怎么样?我们必须等妈妈回来再吃饭一一大约还得等一个小时”。

孩子:“这个主意不错。我吃点饼干”。

当父亲第一次“反馈”给孩子他所理解的孩子的原始信息时,就是在进行积极倾听。

在上述例子中,他一开始误解了孩子了,但是他的反馈使他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送出另一个解码,最终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信息,如果他一正确解码,这个过程就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运用积极倾听的时候:

1、 倾听者试图了解发送者的情绪或信息的含义。

2、 然后他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解码)。

3、 反馈给发送者进行求证。

倾听者并没有发出他本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他只把他对发送者的话的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

在上述例子中,如果父亲一开始误解了孩子,但是他的反馈使他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送出另一个解码,最终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信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看来大家都已经阅读完了,这个片段讲的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通过“积极倾听”的方式来传达对孩子的接受,帮助孩子情绪降温,进而解决问题。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常用的解决方案以及带来的后果

例如:孩子心情很不好的对妈妈说:“我再也不要跟小明玩了!他总是去找小伟玩都不叫我”

反例:

12月16日晚上,孩子一个人拼乐高玩具,突然把桌上拼了一半的东西推倒,气恼着一边哭一边说:总是倒,不玩了......

我脱口而出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在拼一次就可以啦,男子汉,哭什么哭。

结果孩子哭的更厉害。径直走到奶奶那边去寻求安慰。

(How)“积极倾听”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1、专注倾听:当孩子向我们倾诉时,我们专注的倾听他,关注他的语气、眼神、表情等等。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例如我赶紧过去抱着孩子并看着孩子的眼睛(专注的倾听)

2、反馈理解:把你理解到的信息和感受反馈给对方,注意不评判而是抓住对方的重点感受,重复它。可以使用句式:你感到_(感受词汇)_是吗?比如:玩具拼了一点点就倒下来,你很难受是吗?

3、核实信息:只有你反馈给孩子的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才是真正的理解和接纳孩子。怎样核实信息呢?看孩子的反馈。比如孩子说:“是的,我想拼一个很高的城堡。”说明我们倾听到了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情绪变得更不好了或者直接说“不是,....”,这时候我们还要进入第一步再次专注的倾听孩子,循环以上三步,直到和孩子的信息核实一致,孩子情绪慢慢缓解过来。
运用原文中步骤将反例变成正例

时间:12月16日

地点:家里客厅

人物:我和儿子

起因孩子一个人拼乐高玩具,突然把桌上拼了一半的东西推倒,气恼着一边哭一边说:总是拼不好......

经过

我赶紧过去抱着孩子并看着孩子的眼睛(专注的倾听)

妈妈说:玩具拼了一点点就倒下来,你很难受。(反馈理解)

宝宝说:是的,我想拼一个很高的城堡 。(核实信息)

妈妈说:你想拼一个高高的城堡,可是城堡堆不起来。(反馈理解)

宝宝说:是的,妈妈,你可以帮帮我吗?(情绪缓解了,并且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法)

妈妈说:好呀,那我们一起拼吧。

结果:通过积极倾听,孩子情绪缓解了,并想到了办法,请求妈妈和他一起拼。

以上就是积极倾听三步法“专注倾听+反馈理解+核实信息”,通过这三步和孩子沟通,理解和接纳孩子,帮助他梳理负面情绪。

【预防异议】听到这儿,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这种沟通的方式跟我们平时的习惯完全不一样啊,我开口前还得先想想怎么解码怎么组织语言。”是的,可能会让一些家长非常不习惯,甚至觉得别扭憋屈,但是想想我们习惯的那些回应方式的效果是怎么样的。你需要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和评判,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样才能与孩子保持在有效沟通的频道。

WHERE:积极倾听不仅适用于亲子之间,也适用于其他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同事,朋友都是可以的。但通常不适用于:(1)如果你自己的情绪也不好;(2)需要双方都没有充足的时间;(3)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比如孩子想玩火,就需要马上采取措施应对,而不是对TA进行积极倾听。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分步催化1 (预计2分钟)

(1)场景:想想未来的一周内在什么场景下可以用到积极倾听,例如:孩子作业不会写,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爱人工作上遇到烦心事,同事向你倾诉抱怨,朋友失恋等等。时间1分钟。大家先想到场景写在学习资料上。

现在我们邀请小伙伴来和我们分享。

案例记录:

潇潇的场景:妈妈在厨房生气的唠叨

【A2】分步催化2(预计7分钟)

(2)确定好场景后,请小伙伴们想想,在什么时间、地点和谁?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双方是怎么对话的?

(3)请大家写在学习资料上。学习资料上有个剧本的范例,就是之前我与儿子沟通的那一段,供大家参考。时间4分钟,4分钟后我将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拆书家:时间到,有没有学习者愿意分享的,有请潇潇。

时间:下周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我妈妈

起因

妈妈在厨房生气的唠叨

经过

潇潇:我去厨房听我妈说些什么?(专注倾听)

潇潇:是没有人帮你打下手吗?你很烦躁(反馈理解)

妈妈;是的,总是一个人(核实信息)

潇潇:因为没人帮忙,所以都心烦来,有些生气(反馈理解)

我以后只要你在厨房里,我就过来帮忙

妈妈:这还差不多

结果

和谐,妈妈消气了。

拆书家回应反馈:谢谢 潇潇的 分享,整个过程有用到积极倾听,看来掌握得非常好。

(结束语)到了最后,我们回到今天课程的开篇,今天讲的主题是“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我想此时此刻大家都找到了答案。积极倾听,孩子(他人)才会说。希望大家能把今天所学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大家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增进生活中的所有人际关系,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谢谢大家的配合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