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所属活动: 拆书帮徐州筹备彭客分舵练级场—《正念》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做自己的观察者

开场:

自我介绍(30秒)

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静客,一名蠢蠢欲动的创业者。工作以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养花。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养花以外的乐趣。同时我也是一名国学爱好者,对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略有研究。若大家有兴趣,可以就绿植或者国学在活动后与我一起探讨。

图书介绍(场景介绍法)(2分钟)

事件场景

在正式开场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小明糟糕的一天》。

小明是一位“社畜”,早上闹钟响了七八次,他才匆忙从床上爬起来,眼看快要迟到了,小明就随便洗漱一下,向嘴巴里塞了一堆食物,一边吃一边下楼,走到楼下发现忘记带手机了,于是又返回去拿。

为了不迟到,小明电动车骑得飞快,却因为没有戴头盔被交警拦了下来,不仅被罚款20元,还被思想教育了一番。

理所当然的,他迟到了。

因为迟到,小明被罚了半天的工资,这让他的心情非常差。一边工作一边抱怨交警多管闲事、公司制度不近人情。小明当天的工作也不知道为什么,出了很多低级错误。这让他的抱怨越来越多。

老板不经意听到了他的抱怨,于是小明被叫到办公室里训话,老板的用词非常难听,小明对他早就积怨已久,这次再也忍不住了,怒发冲冠,对着老板大吼大叫发泄了一番。

于是小明丢掉了工作。

小明回到家,回想这一天的糟心事,心情更加糟糕了。

提问

这一切似乎都可以避免,小明若是早起十分钟,后面的事情会不会就不会发生了呢?如果小明骑电动车戴头盔,是不是就能避免一天坏心情呢?我们是否也遇到过和小明类似的情况呢?我们又是怎样去应对的呢?

影响

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也会像小明一样“倒霉”,或许是与朋友吵架,或许是丢三落四,也或许是愤然离职。但如果大家不知道小明糟糕的一天背后的真正原因,即使我们早睡早起,遵守交通规则,克制情绪,也必然在其他事情上,作出不理智的行为。可能是经常与人发生不愉快,也有可能会像小明一样丢了工作,甚至毁掉自己的生活。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解决

《正念》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清醒的状态是有限的,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这种无意识下作出的举动将不可避免的带来其他的问题。

《正念》给出了一个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我们内心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果不掌握方法的话,我们或许永远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个方法就是:正念。【B1】

下面的拆页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它告诉了我们“正念”是什么,以及我们在练习正念时的注意事项。【B2】

拆页已经发到大家的手里,请大家阅读完毕后举手示意,时间一分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R)(1分钟)

从根本上说,正念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概念。它的力量存在于修习和运用中。

正念是以一种有意识的专注于此刻不加任何判断的特殊方式集中注意力。这种专注力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眼前的现实,并接受它,让我们清楚地知道生命的画卷是一刻一刻地打开的。假如我们未曾全身心地沉浸于这些时刻,我们不仅会错过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而且不会意识到心灵的蜕变和生命的成长本该是多么的丰富和深邃。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家引导(I)(6分钟)

What(概念解析)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能体会到,拥有正念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现在由我来讲解,正念到底是什么呢?

【学习目标】大家在听完我的讲述后能够用自己的理解(澄清)重述(行为)“正念”的定义(界定),并学会运用“正念”做自己的观察者。

【概念核心讲解】正念本质上是一种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现实中,像旁观者一样有意识的去观察眼前的现实,并且不加评判。我把关键词都标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有意识。有意识就是刻意去想,故事中的小明从起床到被公司辞退,我们能感觉到小明似乎一直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就像是没睡醒一样。正念要求我们,在行动时,要刻意地去想:自己在做什么?

【提问】请问小明有没有刻意地去想自己当下在做什么事吗?

【回答】学习者:“没有。”

是的,小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很“迷糊”,

【提问】如果小明能够刻意地去想自己是不是很“迷糊”,那么小明这种刻意的行为符合正念的要求吗?

【回答】学习者:“符合”

第二个关键点:专注于此刻。也就是专注眼前的现实,或者说是当下,不去想会有什么后果,不去想曾经发生了什么。当下就像是一张张照片,随着时间的流动,像翻页动画一样缓慢播放。

故事中的小明在该起床的时候想着睡觉,在该认真骑车的时候想着不要迟到,在该工作的时候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念念不忘等等,他想了很多,但就是不去关注当下该当该做什么,所以心中杂念丛生,永远也没办法做好手头上的事。

【提问】请问小明在做事的时候有没有在专注此刻呢?

【回答】学习者:“没有。”

【提问】如果小明在骑车的时候想着怎么安全驾驶,在该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那么这符合正念专注此刻的要求吗?

【回答】学习者:“符合。”

第三个关键点:不加任何判断。不加任何判断要求我们分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判断,不要把判断当做事实。

比如小明被罚款20元是事实,小明说交警多管闲事是判断;小明迟到被处罚是事实,小明说公司规章制度不近人情是判断;小明被老板训斥是事实,小明对老板的看法是判断。在小明的世界里,交警就是多管闲事的,规章制度就是不近人情的,老板就是压迫人的,他把自己所有的不幸归结到外界环境上,从此怨天尤人。

【提问】请问小明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把“判断”当作“事实”了呢?

【回答】学习者:“没有。”

【提问】那么小明这种混淆“判断”与“事实”的行为符合正念的要求吗?

【回答】学习者:“不符合。”

How(从概念引出行动步骤)

此,我从原文片段中总结出来了适用于初学者的正念练习法,就是“做自己的观察者”。

第一步:停一停。

要做到有意识,初学者需要有一个刺激来提醒自己。可以设置一个闹钟,铃声可以是悠长的钟声,咚~~~。当钟声响起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耳朵上,去追随钟声的开始与消失。刻意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整个人动作变缓,仿佛进入了“短暂死亡”。【预防异议】突然地“短暂死亡”不意味着屏蔽内心或者外界的压力,而是为了让自己有时间去把问题看得更清楚。

第二步:唤醒自己。

要做到专注此刻,初学者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事情上,可以是观察别人,也可以是观察自己,然后用心中的另一个声音不停质问自己:“你是清醒的吗?”“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主人翁在哪?”。要想真正做自己的观察者,这一步要初学者一遍又一遍地与自己对话,就像是在唤醒一个熟睡的人,只有一遍遍提醒自己要清醒过来,才能逐渐专注。

第三步:不予评判。

要做到不加评判,可以尝试冷眼旁观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既不横加指责,也不孜孜以求。

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当下的判断都是基于已有的经验,我们的判断不可避免地都会限制我们对当下的观察。这一点要非常谨慎,不要给所下的判断贴上好坏的标签。【预防异议】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不去评判,我们当然要去评判眼前所看到的,只是在评判的时候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评判,而且能意识到自己的评判或许是带有偏见的。

Why(好处与坏处)

当我们做以上三步的时候,我们就会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我们会感受到一切在自然前行,而我们只要顺势而为,当下的美好也从此刻绽放。

做自己的观察者能够让我们在即将暴怒的时候获得一份宁静,会在生气的时候知道自己生气了,会在忙碌中体会到快乐。如果不做自己的观察者,我们就会像小明一样,永远慌慌张张,永远不知道在忙什么。

Where(适用边界)

正念可以用在任何的事情上,起床、洗漱、吃饭、跑步、工作等,有时候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获得一份宁静,拥有继续前进的力量。

但本次总结的方法只适用于初学者,当我们熟练掌握方法后,就没必要每次都按部就班了,一切在瞬息间即可完成。

预防异议

【一】正念并不是消极的,相反,正念十分积极,当我们把好与坏的标签都扔掉的时候,直面心中的不堪与恐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勇气就会从内心中不断涌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编剧本(显像提问)(3分钟)

拆书帮给大家一个好的方法,“在大脑中过一遍知识,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

请各位小伙伴编一个未来你可能会遇到的一件事,这件事会让你产生不好的情绪。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会如何通过今天所学让自己的情绪归于平静的呢?

小伙伴们作为初学者,编一个简单地小故事就可以了。

注意,故事中要有背景,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根据今天的所学,要重点描述自己的身体行动和心理活动,也就是心中与另一个声音的对话。大家可以将事情的脉络大致写在纸上,稍后我会请一名小伙伴先用自己的理解将正念的概念讲出来,再分享自己编的小故事。

时间2分钟,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6分钟)

现在有请青苗同学来讲一下自己对正念的理解。

青苗:正念就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法,特殊在有意识、专注当下、与不加评判这三点上,练习正念会让我们从“迷糊”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静客:青苗的理解非常透彻,不仅能讲述出正念的核心,还能讲出修炼正念的好处,非常感谢青苗同学,大家为他鼓掌。

现在有请蚂蚁同学来讲一下自己对正念的理解。

蚂蚁:正念是一种有意识的不加评判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状态的方法。

静客:非常好,蚂蚁同学对正念的理解非常透彻,语言组织非常清晰明了,那么现在请分享你编的小故事吧。

案例分析:

分享者:蚂蚁

背景:下雨天,开车去高铁站接客户。出发前没想到必经路段修路,遇上了大堵车。即将迟到。蚂蚁很着急。

人物:蚂蚁。

起因:前方车突然刹车,这让蚂蚁差点追尾。

经过:蚂蚁非常生气,心中想:“会不会开车!走呀!这么慢!真是气死了,都怪这鬼天气,还有这破修路的,真倒霉。”蚂蚁越想越生气,砸东西,于是蚂蚁愤怒地按下了喇叭,滴~~~~~。由于一直按着喇叭没松开,“滴”声长鸣。

在听喇叭响声的时候,蚂蚁想到了“正念”,突然意识到了自己情绪不对,怎么如此烦躁。蚂蚁先停下了按喇叭的手,周围一切似乎静止了下来,车窗外的雨顺着挡风玻璃缓缓流下,蚂蚁开始关注自己的呼吸,“有些急促”。

蚂蚁心中的另一个声音出现了:“你现在是清醒的吗?”

蚂蚁想了想:“我好像是气昏头了”

蚂蚁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状况,并在心中尽量不去评判的描述:“外面在下雨,前方在修路,堵车路段中所有的车都挨得很近,我不想迟到,想加塞,所以车速有点快。我害怕迟到,心中很着急,车速有些快,差点追尾。”

另一个声音:“你在生气吗?”

想到这,蚂蚁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生气,自己是害怕迟到,这种焦急让自己忘记了自己正在开车,只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

另一个声音:“那么,此刻该当如何?”

蚂蚁:“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开车,我要小心开车,灵活应对堵车情况,顺其自然。”

另一个声音:“那迟到的事情呢?”

蚂蚁:“先给客户打个电话说明一下情况,他无论怪罪与否,迟到是无法避免的了。”

另一个声音:“还害怕吗”

蚂蚁:“害怕,但这是我应该面对的。”

另一个声音:“此刻该当如何?”

蚂蚁:“享受在雨中开车感觉。”

结果:蚂蚁给客户打了一通电话,说明了自己现在的情况,客户并没有责怪蚂蚁,而是让蚂蚁好好开车,认真驾驶。蚂蚁心中阴霾一扫而光,心情更好了。

静客:非常感谢蚂蚁的分享,内心活动描述得非常细致,故事的情节也充分地体现了怎样去做自己的观察者,以及做自己的观察者的好处,看来蚂蚁同学对今日所学理解很透彻啊。非常感谢蚂蚁同学,大家掌声!

强有力的收尾(30秒)

正念是打开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希望今日的讲解能为大家今后的生活带来些许的帮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共同进步,做清醒的人,一同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是拆书家静客,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