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1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卡罗,三个标签是:
1.上市公司人资长 2.拆书帮的二级拆书家 3.通过一阶义务张老师储训。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如果您有生活或工作上的困扰欢迎与我分享交流,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学习目标】
本场学习的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沟通的过程如果遇到双方各持已见时,可以运用统合综效的沟通方式,能够敞开胸怀,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学习分组】
为了保证大家的学习效果,今天我们依现场人数,自成一组。
【图书介绍场景介绍法】(2分钟) 《与成功有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事件:
上月底生管课的Mandy提出离职申请,她要求离职证明书要载明服务部门是采购课,并表明部门主管己同意她的请求,经过深入了解后我明白事情的原委及来龙去脉,但因与事实不符我这里无法配合办理,虽然也另外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案,但却无法满足当事人及采购主管的需求。
在我坚持证明文件必需与事实相符的原则下,我和采购主管老张就有了矛盾,双方各持己见之下,他甚至呛声要找总经理来做裁决。而我本着诚信原则及保护公司的立场也无法退让,内心觉得这位主管特别不讲理,心里实在很郁闷!!
提问:
大家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会遇到类似各持己见的人/事/物呢?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习者回答)
1.学员A:会想要据理力争,如果无效可能就会不高兴不说话。
2.学员B:直接去找老板请老板处理处理裁示。
影响:
沟通过程中,如果遇到双方都各有坚持的理由时,如果无法找到妥善处理的方法时,除了会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外,也会破坏彼此和谐的合作关系。
解决:
B1:本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了高效能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在过去的40年来引领人们打破网络时代疏离的人际关系,透过学会建立七个好习惯与人相处共事,因为人生是一场团队运动,只有深谙「众人」艺术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机会与无限的成就。
B2:统合综效-敞开胸怀、博采众议的这个拆页给出了解决方案。这个方法让各持己见的双方透过敞开胸怀、博采众议,天马行空的思考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佳方案,进而创造双赢的成功模式。
【R】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片段来源】:《与成功有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P.288
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史蒂芬.柯维的<与成功有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统合综效的这个拆页.看完的人请举个手让我知道,谢谢。
【敞开胸怀、博采众议】
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一己的浅见。乍看之下,这似乎把习惯二--以终为始弃之不顾,其实正好相反。在沟通之初,谁也没有把握事情会如何变化,最后结果又会如何。但安全感与信心使你相信,一切会变得更好,这正是你心中的目标。
很少人曾在家庭或其他人际关系中,体验过集体创作之乐,反而习于多疑闭锁的个性。这常造成一生中最大的不幸--空有无尽的潜力,却无用武之地。
一般人或多少有过「众志成城」的经验,例如一场球赛暂时激发了团队精神;或是在急难中共同发挥人溺已溺的精神,挽回一条生命。不过,这些通常都被为特例,甚至奇迹,而非生活的常态。其实这些奇迹可以经常发生,甚至天天出现。但前提必须勇于冒险,肯博采众议。
因为凡是创新就得承担风险,不怕失败,不断尝试错误。只愿稳扎稳打的人,禁不起此种煎熬。
I对照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明确边界
【I】拆书家讲解引导(5分钟)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接下来就由我来分享我的理解和感想。
【What】
统合综效的概念源自一种自然现象:全体大于部分总合。它的精髓在于尊重个别的差异,利用截长补短的概念,来接纳各种的可能性激发人类最大潜能,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
理解起来有点抽象,我就刚才提到的我和老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来讲解一下什么是“统合综效”。
举例:
如果老张说:「你必须在离职证明上注明采购课这是当初Mandy转调到生管课时说好的条件。」上述的行为并不是“统合综效”!而是不尊重沟通的另一方感受,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方案的霸道行为,最终将会导致沟通失败的双输情况。
如果我说:「好吧老张,就依你说的照办」,这也不是“统合综效”!因为我是被动接受,是妥协退让、是息事宁人,并没有就分歧和冲突点找出真正的解决方法。
那如果「整合双方意见中达成共识找出折衷方案,例如:把Mandy调回采购课或是把离职单位改注记为供应链中心而不提及生管课」,这也不能算是“统合综效”,因为虽然大家达成了共识,但整体的效果还是会打折扣,因为双方都处于各退一步、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的程度,部分和并没有大于整体的效果,因此,不能算是真正的"统合综效"了。
【Why】
由上面的案例,我们发现"统合综效”不是妥协折衷后双方各有得失,需要互相商量找出共同认可的方式,不仅满足双方的需求,更可以增进彼此的尊重与信任,亦即满足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条件与要素。
何谓统合综效?我应用“统合综效”的方式重新分析了一下前面的事例,并找到另一位主管老陈一起商议:
“直属主管老张支持员工Mandy的要求:离职证明上要载明离职部门是采购课,我的主张是出具的证明文件要与事实相符(这是我们双方都陈述了事实与实际需求对吧?)
我提出要不干脆把Mandy调回采购课,这样证明就可以开立为采购课了(我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张也提出离职单位改注记为供应链中心而不提及生管课」的意见(倾听对方的意见)
坦白说二者皆看似可行,但实际上都不能算是最佳方案,此时另一位主管老陈神来一笔的提出第三选择,(开诚布公激创意)若把原来的部门层级从课级提高为处级的概念去检视时发现不管是生管课或采购课都隶属于生产供应中心,而其英文名称恰好是:Production & Supply Chain Center完全满足了Mandy想要的,故只要在原来的离职证明书上再加注英文名称将可满足所有人的期待,这就是双方通过真诚的沟通,脑力激荡后得到了“统合综效”的第三条道路。
最后的方案效果大于我和老张原有的想法,完全不打折扣或委屈某一方,真真正正做到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并且还额外得到了部门间良善沟通的成功经验(借由共赢的目标,老陈把我们双方所处的部门进行了高一级的分析提议,这种明显是一加一要等于三的效益)
这时我和老张才是真正达成各自的需求,也是"统合综效"的力量与效益体现。
【How具体步骤】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总结出“统合综效”的具体步骤如下:
1.陈述事实与需求:双方先客观的陈述当前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点、机会或挑战。
2.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发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或解决方案。
3.倾听对方的意见:邀请对方陈述他的意见、看法或想法,尊重并了解他的需求,理解他的情绪。
4.开诚布公激创意:互相尊重、真诚的理解对方,从对方的观点和架构来激荡出新的想法和创意。
5.一加一要等于三:以互惠共赢为目标,找到1+1等于3或更甚于3的最佳方案。
【预防异议】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不容易或对方不一定愿意配合的情形,而且就算是把上面5个步骤走完也不一定会顺利找到“统合综效”的方案,这样岂不是白白的浪费时间吗?
个人觉得不要只看最后的结果,光是透过上述5步骤沟通的过程,就已增加了双方的互信与尊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先收获互惠共赢的果实了,更别说透过不断的练习及循序渐进下找到"综合统效"的能力将会大大的提升。
【适用边界】
适用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类似各持己见的人/事/物时,彼此有合作共赢的信念及能尊重差异思维的环境下。
【A2】催化应用(未来故事)(8分钟)
下面邀请各位小伙伴编一段小故事,设计出主题、人物、情景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等的小剧本;剧本中设定在沟通的过程如果遇到双方各持已见时,有角色要体现“统合综效”的5个步骤,请对应前面学到的技能内容,等会我会邀请小伙伴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小伙伴们编写剧本5分钟)
为了方便大家思考,我给大家一个场景参考:妳和朋友早就约好了要一起过圣誔节,随着下班时间接近,你和朋友都期待假期的到来!结果快下班时老板突然告诉妳情况紧急,原本假期后几天才要交的工作报告被提前了,老板坚持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必需交出来”,眼看着假期可能泡汤了妳的计划被打乱了,怎么办呢?(用自己的案例更好,可贴近生活、落地实行)
好,时间到,下面我们请一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 请小伙伴给大家分享应用“统合综效”的小剧本,掌声欢迎!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场实录)
小云分享:
孩子快上国中了,小云和先生为了是否该买手机给他有了一场讨论。
小云的想法是小学阶段没有手机也是好好的没什么影响,为什么上国中就需要?(陈述事实)
而且也怕孩子沉迷手游而忽略了课业(表达想法)。
先生则认为上了国中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不论是基于奖励也可以要求儿子学习自主管理,而且在学校的时间变长了,有手机也可方便随时保持联络(倾听对方意见)。
她觉得先生说的有道理,所以他们开始讨论要买上网有限制sim卡甚至是只能接收讯息的BB call,也要求儿子参与想法(开诚布公激创意),结果儿子提出有显示时间、收讯息、拨电话的智能手表方案,不仅满足了小云和先生的要求更达成儿子想要的,完全实现了一加一等于三互惠共赢为目标(一加一要等于三)。
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总结】
太棒了!掌声送给小伙伴!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到运用“统合综效”5个步骤,也就是:1.陈述事实与需求2.表达自己的想法3.倾听对方的意见4.开诚布公激创意5.一加一要等于三找到了“统合综效”的方案,实现了互惠共赢找到1+1等于3或更甚于3的最佳方案。
相信小伙伴们已能了解“统合综效”的概念要点,期待未来在沟通的过程如果遇到双方各持已见时,可以运用今天学习到的”统合综效”的沟通方式,能够敞开胸怀,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