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2步让你写出有杀伤力的金句或Slogan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代替说“不”的五种方法

开场:

大家好,我叫陈程,欢迎来到今天我1-2级别的拆书现场,先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目前我从事财税相关的工作,主要是财税托管服务,主业之外是一名哺乳指导,为一些新手妈妈的哺乳提供身心方面的支持;在家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育儿路上曲折前行中;平时喜欢旅行,玩手账和折腾自己的生活。今天我的分享需要大家小组讨论,下面呢就从马老师这边开始,两个两个组成一个小组,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拆书之旅。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要拆解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家教类图书各大排行榜榜首,出版至今已经走过40多个年头,可谓长销不衰。书中介绍了很多亲子沟通方法,图文并茂,搭配了很多精彩的实例,也给了不少让读者思考演练的场景,实用性非常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给大家1-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毕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代替说“不”的方法

A. 提示

孩子:我能去苏珊家玩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她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

孩子得到这个提示,会对自己说:“我猜我不能去。”

B. 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纳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带她离开的时候)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C. 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电工半小时后就来了。

D. 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E. 给自己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盖瑞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思考时间。

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略显繁琐。但是,它比说“不”要更有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完成了各自的阅读。这个片段非常明确地给出了5种方法,并搭配了简短的小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用没有“不”字的语言,来更有效地拒绝孩子。

Why

在平时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中,会碰到很多需要拒绝他们要求的情况,我们下意识的回答一般都是直接说“不可以”“不行”“不能”,但是如果经常说“不”,我们大人自己可能会觉得这种回复很单调,而孩子的内心可能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和大人发生冲突。那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既能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又不会让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呢?

How

好,下面我们就来逐个看一下。

第一种方法是用事实给小朋友一点提示。文中的例子是5分钟之后需要做的事和孩子即将想做的事冲突了。这种方法一般用在两件事无法并行,必须有取舍的情况。

第二种方法是接纳孩子当下的感受,当然这里的感受主要是指负面感受,比如片段中这种不能继续玩耍,遗憾的感受。常见的还有比如我们带孩子去商场买玩具,但是我们只答应给孩子买一件,孩子呢想买很多,孩子这时候失落的感受我们也可以接纳他,这样孩子会感觉好很多。

第三种方法是描述当下我们没办法让孩子做这件事遇到的问题。在运用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先表达出我们也希望、也想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然后再告诉孩子我们当下碰到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第四种方法则是反着来的,先答应孩子请求,但是后面紧跟一个我们的要求。当然这里的要求是和孩子的请求息息相关的,比如孩子和我说:“妈妈我想吃巧克力。”这个时候我可以回答她:“可以,吃完记得漱口哦。”这里就是有一个相关性,但如果我回答:“可以,但是你明天早上出门必须和楼下的叔叔阿姨打招呼。”这就不太合适,因为这两件事完全没有关联。

第五种方法是给家长一个缓冲时间,“让我想想”这四个字,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我们对他们提出的要求的重视,也可以让我们自己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这种方法我平时也挺喜欢用的,因为孩子古灵精怪的想法非常多,我应付不来的时候就会说“让我想想”。

Where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5种方法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使用,也可以多种方法一起使用,而且使用的各种关系也不局限于这本书中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包括我们的爱人之间,父母之间,都可以尝试上面的方法,大家可以打开我们的思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现在我们对代替说“不”的五种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先在便签上写下自己在以往的工作生活当中,与周围的朋友、家人、小孩交流沟通的时候,出现需要拒绝对方请求的情况,我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我们大家花一分钟时间写一下,下面开始。

(一分钟后)

大家如果写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根据刚刚的分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2分钟之后我会让小伙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两分钟后)

看到大家讨论得热烈,下面有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分享:女儿下个月生日,她这个月在催我:“爸爸,你要给我买个礼物。”实际是孩子妈妈已经买了礼物,孩子已经收到了,我不想给她买了,孩子的想法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要买礼物!我给孩子的回复是:“有一个礼物就行了,妈妈已经给你买了,不要再买多的了。”

我们看到这位小伙伴分享的例子非常有趣,是跟他女儿之间拒绝的互动。那么下面请大家再思考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是不是有你可能会碰到的需要拒绝对方的情况,如果需要拒绝,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五种方法,来拒绝对方呢?请在便签上写下可能会碰到的具体场景,以及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拒绝对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写一下。

(一分钟后)

好,相信大家已经写下了今后如何应对拒绝对方的场景。今天我们学习了5种代替说“不”的方法,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有提示、接纳感受、描述问题、用“是”代替说“不”,最后一个方法是给自己时间想想,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好今天我的拆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