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自主教养》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353期线下活动(河东分场)总第383期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培养孩子自主性

开场:

TF1-1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可乐,百事可乐的可乐,我觉得这四个字的寓意非常好,百事皆可乐,我希望自己拥有乐观幽默的心态。

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第一个是心理学爱好者,我一直都很喜欢心理学,从怀大宝开始大量的接触育儿和心理学书籍,报了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修班,已经毕业,也已经通过了今年3月份心理学硕士的国考,还学习了很多各有特色的线上线下的课程,踏上了这一条幸福的不归路。第二个标签是终身成长者,人生,就是不断向前的一条路,我一直在BECOMING(成为)自己的这条路上。所谓盖棺定论,所以没到那一刻,我也永远不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样子,我想我应该会爱上未来那个满脸皱纹的自己,因为我现在也非常的爱我自己。第三个是我二宝妈,大宝男孩,二宝女孩,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欢乐。

拆书帮介绍: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拆书帮充满了热爱学习热爱拆书的人,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拆书帮赵周老师创办的,在全国有很多的分舵,长沙麓山分舵的线下拆书过级就是我们现场这个场景,坐在我们面前这位就是麓山分舵的创始人及舵主,何利芳老师,上周的全国拆书帮年会上,长沙麓山分舵获得了一个排名的第一名,唯一的一个第一名名次,就好像特等奖只有一个名额一样,这是利芳老师及其团队用心、智慧、大量的精力投入得来的结果,同时利芳老师在这次年会上也被评选为全国最佳舵主。

拆书法是一种适用于成年人学习的方法论,拆书的“拆”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怎么将书本的知识真正转换成我们的能力。我们平时读书,有点像“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或者是“我懂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拆书帮的拆书法,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拆书法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也叫RIA现场学习法)。

便签法,也叫RIA便签读书法,也叫能够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R就是阅读原书拆页,简单说就是你想拆的原文。I就是拆书家对原文知识拆页的讲解和现场学习者的引导,

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就学习效果而言,一位拆书家完全可以创造出等同于培训师的现场培训效果。长沙麓山分舵在长沙市图书馆每个周末都有这样的以公开课形式带领的拆书活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

《自主教养》赵昱鲲

——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

第一节规范孩子的时候,怎样让他有自主感?

我们在育儿时最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时候必须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不能惩罚,不能用巧克力、冰激凌和他交换(因为那样会伤害他的自主感),但和他讲道理,他又不听,该怎么办呢?

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自己刷牙了,但他并不喜欢刷牙, 怎样让他心甘情愿地刷牙呢?我借用了心理学的四步曲方法:第一,接纳他的情绪;第二,向他解释为什么必须做这件事;第三,提供人际支持;第四,提供有限的选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

Why

“宸宸,刷牙时间到啦!”

“妈妈,我可以一天刷牙一天不刷牙吗?”

“宸宸,把衣服穿好。”

“妈妈,你帮我穿。”

“宸宸,把玩具收好,该吃饭觉啦。”

“妈妈,你帮我收/我等下还要玩的。”

当爸妈的每天在各种催促、督促中度过,孩子耳边响起的也是无数的催促,常常让父母和孩子陷入到争执吵闹中,让为人父母者怀疑人生怀疑自我。

父母觉得我已经引导过这么多次了,为什么他还是如此磨蹭,这么不配合,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父母,要不然为什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呢。孩子也觉得每天都被催也很烦,同时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担心父母会不会喜欢我。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自主感,让他更加乐意去做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呢?

那就要借助心理学的四步骤来建立自主感了。

What

自主感建立四步骤:通过接纳情绪、解释原因、提供支持、选择有限四个步骤,来建立孩子的自主感,培养孩子的习惯。

How

第一步,接纳情绪。这一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接纳自己的情绪。在这个地方我觉得可以比原文更进一步的是,我们首先要照顾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孩子反复的情况时,一直不动的情况时,能不能觉察到自己是否有不耐烦/生气的情绪,安顿好自己的情绪后,才能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来面对孩子,才能照顾到孩子的情绪。

二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刷牙、收拾玩具、做家务等确实不是愉悦的体验,感觉到有点不想去做。如果你说“刷牙不是挺好玩的吗?”“收拾玩具不也挺有趣的吗?”否认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更加的抵触和逆反。

在孩子的自我没有建立起来前,他是依靠他人的反馈来慢慢形成一个自我的概念和印象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否认孩子的感受,也会让孩子怀疑自我,妈妈说它有趣,我却觉得它厌烦,是不是我的感觉和想法都是错的,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用接纳孩子的情绪的方式,我们可以怎么说呢,“刷牙确实感觉不那么好哈”,“收拾玩具是不是有点无聊”,先接住他的情绪,我们再来做下一步。

第二步,解释原因。譬如刷牙,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事、物开始,譬如绘本、参加牙医诊所的公益活动等,再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提供一些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文献等等。譬如我家孩子爷爷一直看牙补牙,爷爷牙齿也经常痛,还不能吃糖,他对这个事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他产生畏难情绪时,我就常常讲给他听。还有《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小熊不刷牙》等等也常陪他看,还有一些几分钟的动画或者科普视频,同时带他去参加小小牙医的活动。把好好刷牙这个观念一点一点灌溉入孩子大脑,久而久之,好好刷牙就会内化成他自己的观念。

第三步,提供支持。主要是人际方面的支持,保持好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平时多陪伴娃,亲子之间有良好的互动。然后是陪孩子一起做,譬如一起刷牙,互相给对方刷牙等等。

第四步,选择有限。这就是说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我们要注意的心态是温柔而坚定。但是可以有一些灵活度,譬如我家有一段时间有周一到周日的七管不同颜色不同口味的小牙膏,每天选牙膏也是他快乐的源泉之一。还有睡前刷牙和看绘本,他可以选择先做哪个。给到孩子一些选择权,让他有种我还是可以自主做一些决定的感觉,同时也可以让他更加认同刷牙是自己的事情。

Where

培养自主感的这四个步骤可运用于培养孩子各种习惯,譬如刷牙、写作业、吃青菜、做家务、收拾玩具等等,我觉得也完全适用于培养队友带娃等,不过就是难度系数会呈指数级增长。

A1便签

4岁多的娃有个不太好的吃饭习惯,由于他筷子使用不够成熟,有时会直接伸手进菜碟子里抓菜吃。

昨天晚上姑姑的生日,他等不及姑姑切蛋糕,又非常想吃上面的水果,于是又用手去抓了水果吃。娃爸看见了怒吼一声,“你做什么,这么没规矩?”

当下娃立刻哇哇大哭起来,然后娃爸还在继续讲道理。

反思:在当下那个场景里,也许我们可以首先接纳一下孩子迫切想吃的心情(接纳情绪);然后温柔地跟他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前吃,为什么不能用手去抓(解释原因);可以陪娃聊聊天玩个小游戏,帮助他度过等待的时间(提供支持);可以让他选择跟姑姑一起切蛋糕后再吃,或者在姑姑切蛋糕时唱首生日快乐给姑姑听,蛋糕切好后再吃。(选择有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便签

针对孩子吃饭夹菜用手抓的问题,我希望在未来一个月时间里用这四个步骤帮助他去解决这个问题,养成良好的用筷子进食的习惯。

首先,接纳情绪。接纳他想快点吃到东西的迫切心情,也接纳他用筷子夹不住菜的沮丧和无力。同时也要觉察一下,我们是否有在外人面前要做出一个教育熊孩子的姿态来,而故意加重了语气和情绪在里面,从而让孩子更加逆反。

其次,解释原因。一是菜是桌上每个人都要吃的,如果你用手去抓了,把菜弄脏了,别人就没法吃这个菜了,你喜欢吃的菜,肯定也有他人喜欢的。二是我们的手上有无数看不见的细菌,即使洗了手,手也不是无菌的,病从口入。

再次,提供支持。这里我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每天陪他玩十分钟用筷子夹花生游戏,提高他使用筷子的能力,提升他的能力感和胜任感。二是在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可以陪他玩玩游戏,分散其注意力。三是平时吃饭时,可以陪他慢慢吃,让他不那么急,就不至于急着要用手去抓。

最后,选择有限。在他想要很急的用手去抓菜时,可以温柔而坚定地提醒他,不可以用手。但是可以鼓励他用筷子再试试,不行可以用勺子,还可以喊爸妈帮忙夹到自己碗里。